郭雪丹 楊作東 仲廣群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與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目標的提出,如何在課堂上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數(shù)學教育研究者們共同追求的目標。“助學課堂”是一種集啟發(fā)式教學、有意義的接受式教學、探究式教學、嘗試教學等多種教學法于一體,真正凸顯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中主體地位的先進教學法。顧明遠先生認為:“助學課堂讓學生充滿生長的力量?!北疚闹饕芯恐鷮W課堂中師生的語言特點,探究數(shù)學助學課堂的價值。
助學課堂的方法有三,即自助、互助、師助。學生課前借助探究助學單進行自主學習;在課堂上,小組交流研究成果,學生可以自由補充、提問、質(zhì)疑、辯論和反駁,進行合作學習;教師在適當時候給予幫助、提升或總結(jié),學生進行有意義的接受學習與建構(gòu)學習。助學課堂的操作模式如下頁圖1所示。
圖1 助學課堂的操作模式
筆者通過對多節(jié)小學數(shù)學助學課堂中師生的語言進行質(zhì)性研究,并對三節(jié)小學數(shù)學助學課堂中師生的語言進行量化分析(具體分析結(jié)果如下頁表1—表3 所示),得到助學課堂中師生的語言有如下特點:教師講授語言明顯較少,且用更多時間對學生的觀點進行拓展或總結(jié);相反,學生語言大幅度增加,遠超過教師語言的占比。
表1 三種語言分別占課堂時間的比率%
表2 教師語言比率表%
表3 學生語言比率表%
【課例片段1】蘇教版六下《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復習課
助學題:我會整理,關(guān)于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你知道些什么?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整理出來嗎?(學生討論)
師:請同學來展示一下,你是怎樣整理的?
生1闡述自己整理的結(jié)果。
師:誰來給他評價一下?你覺得他是用什么方法整理的?
生2:他用文字整理的。
生3展示列表法。
生4:我從圖形、特征、公式這幾個方面分別介紹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圓錐。
生5:我覺得你整理得很有次序。
生6:比較有條理,我覺得你的圖形可以畫出來。
生7:表格方法比文字方法更高級,能更清晰地進行分類。
師:還有誰愿意來展示?說一下你是怎么畫的,先畫的哪兒。
生8:我先畫中間的主題“立體圖形”,再畫體積單位和面積單位,然后整理了四個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錐和圓柱,整理了它們的特征、體積公式和面積公式。
師:你覺得這種畫思維導圖的方法和前面兩種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9:思維導圖可以呈現(xiàn)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師:其實,面積、體積公式之間也有聯(lián)系,誰做整理了?
生10:長方體是基礎(chǔ)的立體圖形,通過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可以推導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和圓柱的體積公式……
生11:你的這張圖可以更清晰地呈現(xiàn)這幾種立體圖形的體積之間的關(guān)系。
師:不管是圓柱的體積還是圓錐的體積,都可以由一個基本圖形——長方體推導出來,這里面體現(xiàn)了轉(zhuǎn)化的思想……
【課例片段2】蘇教版二下《兩步計算加減法的實際問題》
助學題:編一編,根據(jù)“18-10+13”這個式子,來編一道“問題解決”。
師:哪位同學來說說你的想法?
生1:圖書角原來有18 本書,借走了10 本書,還剩幾本書?又送來了13 本書,現(xiàn)在圖書角有幾本書?
師:他編的這道題目里有幾個問題?我們今天學習的兩步計算加減法題目是幾個問題?能不能幫他修改?
生2:圖書角原來有18 本書,借走了10 本書,又還回來13本書,現(xiàn)在圖書角有幾本書?
生1:我不同意你的說法,因為只借走了10本書,怎么能還回來13本書呢?
生3:我的想法是這樣的,圖書角原來有18本書,借走了10本書,又買來了13本書,現(xiàn)在圖書角有幾本書?
師:這樣就符合兩步加減法題目中只有一個問題了。還有沒有其他想法?
生4:車上原有18 人,下車10 人,又上車13人,離站時有幾人?
…………
由上述兩個課例分析可知,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學生在課堂中思考、交流、討論,他們才是整個課堂的主人。課堂對話不局限于師生對話,更多的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通過不同的對話模式,成功引領(lǐng)學生運用多種方式(自助、互助、師助)展開學習。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學生的表達體現(xiàn)出他們進入了深度學習,這正是助學課堂最精妙之處。此外,教師在提問后會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即使有個別學優(yōu)生反應快、積極舉手,教師依然會等待大部分學生思考成熟,再邀請學生回答,這也是助學課堂的一大特點。教師優(yōu)先邀請學困生回答問題,學困生的回答可以將學生的普遍性問題暴露在課堂上,教師便能及時進行針對性的診斷和教學,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
綜上可知,助學課堂首先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是師生共同演奏的“交響樂”,學生在課堂中積極地表達、交流,說明學生已經(jīng)意識到“我是課堂的主人”;其次,助學課堂給學生互相學習的機會,學生在同伴的相互贊同、點評與批判中不斷進步,這一過程能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最后,助學課堂將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變得有據(jù)可考、有路可循,如學生在課堂上發(fā)言是表達、互動、質(zhì)疑、批判、反思的過程,有助于他們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自省能力等,也有助于他們養(yǎng)成合作、理解、寬容等優(yōu)良品質(zhì)。
當然,數(shù)學助學課堂仍處于發(fā)展階段,對其課堂中師生語言特點的研究只是極小一部分工作,仍有許多方面亟待探究,如數(shù)學助學單的設(shè)計與使用、學生數(shù)學學習效能感的培養(yǎng)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