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氣管炎通常為非感染抑或感染因素所致的支氣管、氣管黏膜周圍組織發(fā)生慢性非特異性炎癥。急性發(fā)作期咳嗽,咳痰,喘息加重,出現膿性或黏液膿性痰;慢性遷延期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癥狀遷延不愈;緩解期經過治療,咳、痰、喘輕微或消失。以下簡述慢性支氣管炎三個階段的中西醫(yī)治療方法。
西醫(yī)治療
主要采取管控感染及鎮(zhèn)咳、祛痰措施;患者在并發(fā)喘息時配合使用解痙平喘藥物。根據痰培養(yǎng)結果,科學使用磺胺類藥物和抗生素。
(1)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時,通常將鏈霉素和青霉素族聯合使用。(2)氯霉素和紅霉素可以抑制肺炎雙球菌及流感嗜血桿菌。(3)感染嚴重時服用氨芐西林、頭孢氨芐、頭孢拉定。服用三天后病情若沒有好轉,可結合痰培養(yǎng)藥敏結果科學選取抗生素。(4)多次感染患者可給予預防性用藥,連續(xù)使用復方sMZ(劑量是治療劑量的50%)。預防性治療方式能減少病情發(fā)作、壓縮療程。(5)科學使用鎮(zhèn)咳祛痰藥??人运幩?,如棕色合劑、氯化銨、鮮淡竹瀝一次使用10~20毫升,一天2~3次。止咳時使用噴托維林、咳美芬。(6)使用解痙平喘類藥物,如氨茶堿、喘定和沙丁胺醇。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陣發(fā)性咳嗽并發(fā)程度不一的支氣管痙攣癥狀時,要通過支氣管舒張劑來緩解相關癥狀。有利于清除痰液的藥物如氯喘、沙丁胺醇、丙卡特羅、克侖特羅等。
中醫(yī)治療
外寒內飲 咳嗽氣急,嚴重時發(fā)生喘逆,痰黏白呈清稀泡沫狀,無汗怕寒,身子沉且疼痛,嚴重時四肢浮腫,舌苔白滑。此是外寒侵入肺部,導致肺氣不宣,咳嗽生喘,痰中泡沫較多;表寒外束,所以無汗怕寒,身子沉且疼痛;肺失宣降,無法暢通水路,水飲從肌表溢出,所以四肢浮腫。舌苔白滑,是寒飲內盛的表現。治宜解表除寒、宣肺化飲。
燥熱傷肺 咳聲短促,嚴重時氣逆且喘,痰不多難以咳出,口咽干燥,嚴重時胸痛,抑或存在身熱形寒之類外在表現。苔薄黃,舌尖紅,脈細數。此是燥熱傷肺,津液為熱氣所化,所以咳而無痰,抑或痰不多難以咳出;燥熱不利于生津,所以鼻咽干燥;咳得嚴重時不利于經絡,導致氣機不順,所以胸痛;燥邪不利于養(yǎng)肺,所以存在身熱形寒之類外在表現。苔薄黃等,都是燥熱的表征。治宜潤燥化痰、辛涼清肺。
痰濕內聚 咳嗽聲濁,痰黏且白,大便溏薄,納差腹脹,胸脘滿悶,舌胖淡旁有齒痕,苔白滑抑或白膩,脈儒滑。此是痰從脾中生出,上浸入肺,痰濕聚于中焦,寒從中生,所以痰黏且白;痰濕內停,中焦氣機受阻,所以納差腹脹、胸脘滿悶。苔白膩等,都是痰濕過盛的表征。治宜化痰止喘、溫陽健脾。
西醫(yī)治療
西醫(yī)療法通常是提高身體素質,增強抵抗力,幫助患者防復發(fā),管控病情進展。
(1)氣管炎菌苗,通常于病情發(fā)作季節(jié)之前注射。若效果尚可,要持續(xù)使用一兩年。(2)胎盤多糖,隔天抑或每天肌注。(3)人脾轉移因子,每星期1~2次。(4)核酪,每星期肌注抑或皮下注射兩次。
中醫(yī)治療
肺腎兩虛 長時間咳喘,出氣多吸氣少,活動時特別明顯,痰白且稀,肢冷怕寒,腰酸膝痛,舌苔白滑,脈細無力。腎陰偏虛的人午后顴紅、內心煩熱、口燥咽干,舌苔少且紅,脈細數。此是長時間咳嗽,病情由肺發(fā)展到腎,下元未得到鞏固,氣失攝納,所以出氣多吸氣少,所以氣喘得特別厲害;腎陽虛難以化飲,聚在一起形成痰,所以痰白且稀;陽虛難以在外溫養(yǎng),所以肢冷怕寒。舌苔白滑等,也是陽衰飲聚的表現。治宜補益下元、收氣止喘。
脾肺兩虛 咳嗽氣短,音低無力,神色疲倦,胸脘痞悶,自汗納差,大便溏薄,一碰上風寒就會導致咳嗽氣喘抑或癥狀加劇,脈儒緩,苔白薄。此是肺虛而氣無主,所以氣促且喘;脾虛不運,所以納差便溏、胸脘痞悶;肺氣虛,又遭風寒,更傷肺氣,痰濕轉盛,所以咳痰氣喘抑或癥狀加劇。苔白薄等,也是肺脾虛弱表現。治宜健脾補肺、強氣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