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劍,路高勇,陳智玲,高志紅,李志強,王愈,馬艷弘*
(1.山西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山西 晉中 030801;2.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江蘇 南京 210014;3.豐縣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綜合檢驗檢測中心,江蘇 徐州 221700;4.南京農業(yè)大學園藝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5)
楊梅[Myrica rubra(Lour.)S.et Zucc.]是一種具有高經濟價值和營養(yǎng)價值的楊梅科楊梅屬亞熱帶常綠植物,在國內外均有種植[1]。楊梅富含酚酸和黃酮等物質,是一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水果[2]。楊梅汁液豐富、采收期短,不耐儲存,每年至少30%以上的楊梅鮮果會腐爛變質,給果農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因此開展楊梅的深加工技術研究,降低資源浪費率并提高楊梅附加價值,具有深遠的意義[3]。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楊梅加工產品包括糖水楊梅罐頭、果醬、果汁、果酒等[4],其中楊梅汁因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和較好的口感、風味,在市場上備受青睞。
生物酶解法是果蔬汁制備過程中較常應用的技術手段,酶解不僅可以有效破壞植物細胞壁、更好地釋放細胞內容物,提高果蔬出汁率,還有利于果蔬汁的澄清穩(wěn)定和色澤改善。楊電增等[5]、劉義慶等[6]、BIAN等[7]研究發(fā)現,在多糖、番茄紅素等生物活性物質的提取以及果蔬汁的制備方面,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具有協(xié)同增效的作用。楊梅汁獨特的香氣和酸甜味,是其成為消費者優(yōu)選的重要因素[8-9]。氣相色譜質譜儀用于分析揮發(fā)性化合物的分子式和分子結構[10-11],FANG等[12]研究發(fā)現,薄荷醇、石竹烯、4-松油醇、芳樟醇氧化物、芳樟醇和乙酸等化合物,構成楊梅果實獨特的香氣,但酶解后楊梅汁營養(yǎng)物質是否會發(fā)生變化,此類研究相對較少。
本研究采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酶解法制備楊梅汁,考察果膠酶與纖維素酶質量比、復合酶添加量、酶解溫度和酶解時間對楊梅出汁率的影響,優(yōu)化其制備工藝[13],并研究復合酶酶解法對楊梅汁營養(yǎng)成分、色澤、功能成分、抗氧化活性以及揮發(fā)性成分的影響,為高品質楊梅汁的制備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參考。
成熟期荸薺楊梅:南京福晶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果膠酶(≥40 U/mg)、纖維素酶(≥50 U/mg):上海藍季生物公司;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三吡啶基三嗪(tripyridine triazine,TPTZ)、苯酚、濃硫酸、福林酚、硝酸鋁:南京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以上試劑均為分析純。
MJ-PB40E253C多功能榨汁機: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D-8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上海奧析科學儀器有限公司;WSC-S色差儀:上海儀電物理光學儀器公司;WGZ-800濁度計;上海昕瑞儀器儀表有限公司;TGL-16B臺式離心機: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WZS手持折光儀:邢臺鉅都科技有限公司;PHS-25型pH計:上海科曉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1.3.1 楊梅汁的制備
將新鮮楊梅清洗、去核、打漿、稱重,再加入一定量的果膠酶和纖維素酶,不同溫度下酶解一定時間,在5000 r/min離心15min后取上清液,計算楊梅出汁率。
1.3.2 單因素試驗
1.3.2.1 果膠酶與纖維素酶質量比對楊梅出汁率的影響
復合酶添加量0.40%、酶解溫度50℃、酶解時間60 min條件下,考察果膠酶與纖維素酶質量比(4∶0、3 ∶1、2∶2、1 ∶3、0 ∶4)對楊梅出汁率的影響。
1.3.2.2 復合酶添加量對楊梅出汁率的影響
果膠酶與纖維素酶質量比3∶1、酶解溫度50℃、酶解時間60 min條件下,考察復合酶添加量(0.25%、0.30%、0.35%、0.40%、0.45%、0.50%)對楊梅出汁率的影響。
1.3.2.3 酶解溫度對楊梅出汁率的影響
果膠酶與纖維素酶質量比3∶1、復合酶添加量0.40%、酶解時間60 min條件下,考察不同酶解溫度(25、35、45、55、65、75 ℃)對楊梅出汁率的影響。
1.3.2.4 酶解時間對楊梅出汁率的影響
以果膠酶和纖維素酶質量比為3∶1,復合酶添加量為 0.40%,酶解溫度 45℃,考察酶解時間(0、30、60、90、120、150、180 min)對楊梅出汁率的影響。
1.3.3 響應面優(yōu)化試驗設計
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根據Box-Behnken試驗設計原理,因復合酶質量比對楊梅出汁率影響較小,選取復合酶添加量、酶解溫度和酶解時間為因素,通過響應面分析,優(yōu)化楊梅出汁率最優(yōu)工藝參數。具體因素及水平如表1所示。
表1 因素及水平編碼Table 1 Coded levels for factors used in Box-Behnken design
采用苯酚硫酸法[14]測定總糖含量;采用福林酚法[15]測定總多酚含量;采用分光光度計法[16]測定總黃酮含量;采用pH試差法[17]測定花色苷含量;采用考馬斯亮藍法[17]測定蛋白質含量;采用pH計測定pH值;采用電位滴定法[14]測定總酸含量;采用手持折光儀測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濁度儀法測定濁度;采用色差儀測定L值、a值、b值,以及在420、520、620 nm處測定楊梅汁的吸光度,根據參考文獻[18]計算色度(CD=A420+A520+A620)、色調(T=A420/A520)。
1.5.1 DPPH自由基清除率測定
根據參考文獻[13],取楊梅汁1mL于刻度試管,加入0.1 mmol/L DPPH溶液1 mL,搖勻后避光放置30 min,取上清液,測定517 nm波長處的吸光度。DPPH自由基清除率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A1為試驗組吸光度;A2為對照組吸光度;A0為空白組吸光度。
1.5.2 羥基自由基清除率測定
根據參考文獻[13],取楊梅汁1 mL于刻度試管,再加入2 mg/mL FeSO4溶液、1.5 mg/mL水楊酸溶液、1% H2O2溶液各1 mL,37℃水浴下避光反應15 min,在526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OH清除率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A1為試驗組吸光度;A2為對照組吸光度;A0為空白組吸光度。
1.5.3 總抗氧化能力測定
采用FANG等[15]的方法,配制0.1 mol/mL乙酸鹽緩沖液(pH 3.6)、10 mmol/L TPTZ、20 mmol/L 氯化鐵(10∶1∶1,體積比)的鐵離子還原能力(ferric ion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試劑,取 1 mL 楊梅汁并添加9 mL FRAP試劑,混合均勻后,37℃水浴10 min,在593 nm處測定吸光度,帶入標準曲線Y=0.000 7X+0.058 5(R2=0.998 7),計算 FRAP 值。
所有試驗均重復3次,試驗結果取平均值,數據采用Origin 2019與Design Expert 8.0.6進行數據分析和圖表繪制。采用SPSS 17.0進行ANOVA單因素方差分析,并檢驗數據的差異顯著性(P<0.05,差異顯著)。
2.1.1 果膠酶和纖維素酶質量比對楊梅出汁率的影響
果膠酶與纖維素酶質量比對楊梅出汁率的影響見圖1。
圖1 復合酶質量比對楊梅出汁率的影響Fig.1 Effect of compound enzyme mass ratio on juice yield of bayberry
有研究表明,適宜環(huán)境條件下,復合酶作用效率高于單一酶[19-21]。如圖1所示,果膠酶與纖維素酶質量比為3∶1時,楊梅出汁率最高,為84.88%,顯著高于果膠酶與纖維素酶作用下楊梅出汁率(P<0.05),與ABOUELSEOUD等[22]、BIAN等[7]的研究結果相似。由此可知,果膠酶與纖維素酶質量比為3∶1時,為制備楊梅汁最適復合酶質量比。
2.1.2 復合酶添加量對楊梅出汁率的影響
復合酶添加量變化對楊梅出汁率的影響見圖2。
圖2 復合酶添加量對楊梅出汁率的影響Fig.2 Effect of compound enzyme additionon juice rate ofbayberry
由圖2可知,隨著復合酶添加量的升高,楊梅出汁率呈先上升后趨于平穩(wěn)的趨勢。復合酶添加量為0.25%~0.40%時,酶解過程加速楊梅細胞破碎,楊梅出汁率顯著升高(P<0.05),復合酶添加量為0.40%時,楊梅出汁率為84.91%,達到最大值,表明酶解作用完全;當復合酶添加量繼續(xù)增加,底物缺失導致楊梅出汁率無顯著變化(P>0.05)。故復合酶添加量0.40%為制備楊梅汁的最適添加量。
2.1.3 酶解溫度對楊梅出汁率的影響
酶解溫度對楊梅出汁率的影響見圖3。
圖3 酶解溫度對楊梅出汁率的影響Fig.3 Effect of enzymatic hydrolysis temperature on juice rate of bayberry
溫度對酶活力影響較大,低溫環(huán)境下酶活力會降低;高溫環(huán)境下,酶結構會被破壞,使其失活,無法發(fā)揮作用[23]。由圖3可知,當酶解溫度為25℃~45℃時,楊梅出汁率隨著溫度變化顯著上升(P<0.05),并達到最大值為84.81%;繼續(xù)升高酶解溫度,楊梅出汁率開始下降。當酶解溫度為75℃時,楊梅出汁率為81.62%,顯著低于25℃條件下楊梅出汁率82.27%,表明在55℃~75℃溫度環(huán)境下,復合酶易變性失活,無法提高楊梅出汁率。由此確定45℃為制備楊梅汁的最適酶解溫度。
2.1.4 酶解時間對楊梅出汁率的影響
酶解時間對楊梅出汁率的影響見圖4。
圖4 酶解時間對楊梅出汁率的影響Fig.4 Effect of enzymatic hydrolysis time on juice rate of bayberry
酶解時間長短與實際工業(yè)化生產、經濟效益和生產環(huán)境密切相關。由圖4可知,在0~60 min,楊梅出汁率隨著酶解時間的延長而升高,酶解時間為60 min時,楊梅果漿已酶解完全,楊梅出汁率達到最大值,為84.90%;在60 min~150 min時,楊梅出汁率無顯著變化(P>0.05)。由此確定60 min為制備楊梅汁最適酶解時間。
2.2.1 響應面試驗方案及結果
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選取復合酶添加量X1、酶解溫度X2、酶解時間X3為因素,出汁率Y為響應值,進行三因素三水平的響應面優(yōu)化試驗,測定結果見表2。
表2 響應面試驗設計及結果Table 2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results for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2.2.2 響應面數學模型建立與顯著性檢驗
使用Design-Expert8.0.6統(tǒng)計分析軟件對表2中的試驗結果進行線性二次多項式回歸擬合,建立二次多元回歸方程:Y=85.28+0.18X1+0.16X2+0.18X3+0.12X1X2+0.088X1X3+0.040X2X3-0.82X12-0.65X22-0.17X32。模型和回歸系數顯著性檢驗見表3。
表3 模型和回歸系數顯著性檢驗Table 3 Significance test of the fitted model and its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由表3可知,該模型極顯著(P<0.000 1),失擬項P=0.106 3>0.05,不顯著;R2=0.989 0,R2Adj=0.974 8,說明該數學模型與試驗結果擬合較好,試驗值與預測值有著高度的相關性,各因素與響應值間線性關系顯著,可用于楊梅出汁率理論預測。由F值檢驗可知,各因素對楊梅出汁率的影響大小順序為復合酶添加量(X1)>酶解時間(X3)>酶解溫度(X2)。
2.2.3 響應面分析
復合酶添加量、酶解溫度和酶解時間的交互作用見圖5。
圖5 因素交互作用圖Fig.5 Interaction of factors and contour map
3D圖可直觀地反映各因素對楊梅出汁率影響程度,由表3和圖5可知,X1、X2、X3、X12、X22、X32對楊梅汁得率的影響極顯著(P<0.01),X1X2對楊梅汁得率的影響顯著(P<0.05),表明復合酶添加量與酶解溫度交互作用顯著。
通過響應面分析法獲得楊梅酶解最優(yōu)工藝條件為復合酶添加量0.408%、酶解溫度46.59℃、酶解時間77.69 min,此條件下楊梅出汁率理論值為85.36%。為操作方便,將上訴條件修正為復合酶添加量0.40%、酶解溫度45℃、酶解時間60 min,此條件下進行3次平行試驗,測得楊梅出汁率為(85.27±0.12)%,與理論值非常接近,說明該模型可用于生產中楊梅出汁率的分析預測。
果膠酶能夠降解細胞間的果膠質,將楊梅細胞從植物組織中分離出來。纖維素酶可破壞植物細胞壁,從而提高楊梅汁得率,兩種酶共同作用有利于提高楊梅汁出汁率、提升楊梅汁的營養(yǎng)品質[8,19]。
2.3.1 酶解對楊梅汁pH值、總酸、可溶性固形物、濁度的影響
酶解前后楊梅汁理化指標的變化見表4。
表4 酶解前后楊梅汁理化指標的變化Table 4 Changes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exes of bayberry juice before and after enzymatic hydrolysis
由表4可知,復合酶酶解后的楊梅汁總酸、可溶性固形物、濁度指標均顯著增加(P<0.05),可能是酶解后細胞破碎使有機酸、可溶性物質增加[22],從而使總酸、可溶性固形物分別增加16.67%、9.20%。此外,總酸的增加導致pH值降低3.88%。濁度上升149.22%,分析可能是多數酶為蛋白質,添加后會增加濁度指數。
2.3.2 酶解對楊梅汁營養(yǎng)指標的影響
酶解對楊梅汁營養(yǎng)指標的影響如表5所示。
表5 酶解對楊梅汁營養(yǎng)指標的影響Table 5 Effects of enzymatic hydrolysis on nutritional indexes of bayberry juice mg/mL
植物細胞溶出會導致有機酸、蛋白質和多糖等營養(yǎng)物質含量上升,由表5可知,總糖、總多酚、總黃酮、花色苷、蛋白質均顯著增加(P<0.05),分別增加38.64%、58.21%、67.80%、221.29%、209.83%,分析可能是植物細胞破碎,蛋白酶的添加和部分多酚酸合成酶活性升高所致。由此可知,酶解制備所得楊梅汁可提高楊梅汁營養(yǎng)品質。
2.3.3 酶解對楊梅汁DPPH自由基清除率、羥基自由基清除率及FRAP的影響
酶解對楊梅汁抗氧化能力的影響見表6。
表6 酶解對楊梅汁抗氧化能力的影響Table 6 Effects of enzymatic hydrolysis on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bayberry juice
酚類、黃酮類化合物是體外抗氧化能力的主要作用成分,其含量變化對抗氧化活性影響很大[23]。由表6可知,酶解汁的DPPH·清除率、FRAP值顯著增加(P<0.05),分別增加6.30%、69.03%,與多酚等物質含量上升有關?!H清除率無顯著變化(P>0.05)。因此,酶解汁抗氧化能力的升高可能與多酚、黃酮等功能活性物質含量的變化有關。
2.3.4 酶解對楊梅汁色澤的影響
酶解對楊梅汁色澤的影響見表7。
表7 楊梅汁與酶解楊梅汁的色澤指標Table 7 Color measurements of bayberry juice and enzymolysis juice
復合酶處理后,酶解楊梅汁顏色明顯加深。由表7可知,L值、a值、b值顯著下降(P<0.05),分別下降54.76%、57.91%、52.72%;CD 值、T值顯著增加(P<0.05),分別增加191.52%、19.45%,花色苷是紫紅色的自然色素,其含量的顯著增加使酶解汁色澤指標發(fā)生顯著變化,酶解楊梅汁亮度變低紅色加深,外觀與藍莓汁、黑莓汁類似[18],更易被消費者接受;楊梅汁溶液的顏色是其對光的選擇性吸收,CD值、T值顯著上升也是顏色加深的重要表現。
本研究以新鮮荸薺楊梅為原料,使用復合酶處理法提高楊梅出汁率,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通過響應面法優(yōu)化酶解工藝,并分析楊梅汁在復合酶處理前后理化指標與揮發(fā)性成分的差異性,并對酶解汁總酚、總黃酮、花色苷與抗氧化能力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各變量對楊梅出汁率的影響大小順序為復合酶添加量(X1)>酶解時間(X3)>酶解溫度(X2);復合酶酶解最佳工藝為復合酶添加量0.40%、酶解溫度45℃、酶解時間60 min,在此工藝條件下楊梅出汁率為85.27%;酶解楊梅汁的營養(yǎng)指標總糖、總酚、總黃酮、花色苷、蛋白質在復合酶處理后顯著上升(P<0.05),分別增加了38.64%、58.21%、67.80%、221.29%、209.83%,DPPH·清除率、FRAP值分別顯著增加6.30%、69.03%(P<0.05),·OH清除率無顯著變化,色澤指標L值、a值、b值分別顯著下降 54.76%、57.91%、52.72%(P<0.05),CD 值、T 值上升 191.52%、19.45%(P<0.05)。
復合酶處理制備楊梅汁,可綜合提高楊梅汁的營養(yǎng)指標、抗氧化能力、色澤等,是楊梅深加工的重要手段,后續(xù)試驗將對其沉淀、褐變以及感官評價方面加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