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二女
摘要:馬爾庫塞對發(fā)達工業(yè)社會進行批判,主要包括經濟與社會領域的虛假需求與虛假幸福、政治領域的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同化、文化領域的俗化、語言的控制作用,進而通過探討發(fā)達工業(yè)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哲學起源和現狀,指出正是肯定性思維最終導致了發(fā)達工業(yè)社會的全面盛行。但馬爾庫塞也受制于這種思維的局限陷入困境,他只是通過不同角度分析人們會失去批判性的現象,并未透過這些現象指出其產生的深刻原因。
關鍵詞: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發(fā)達工業(yè)社會;異化
中圖分類號:B712.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2)01-0038-04
“二戰(zhàn)”后的西方資本主義各國普遍實行福利政策,加之一輪又一輪的科技進步,使得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F實中無產階級的“革命性”開始逐漸削弱,這是時代的重大問題,因而引起了眾多思想家們的注意,成為整個法蘭克福學派在集中思考和回答的問題,當然也是赫伯特·馬爾庫塞(HERBERT MARCUSE,以下簡稱馬爾庫塞)在《單向度的人》一書中所要集中探討的核心問題。馬爾庫塞1898年7月19日出生于德國柏林一個富裕的猶太家族,他的一生,是一個學者的一生,他廣泛涉獵,其中包括哲學、歷史、經濟學、科學哲學等門類,是一位博學的思想家。他堅持從生產方式與階級的角度來看待社會歷史的發(fā)展,致力于解放在發(fā)達工業(yè)社會中受到奴役的人們,給他們提供未來歷史發(fā)展的方向和希望。馬爾庫塞正是以此為理論背景對發(fā)達工業(yè)社會進行批判。
一、馬爾庫塞對發(fā)達工業(yè)社會的多重批判
(一)經濟與社會領域的虛假需求與虛假幸福
關于發(fā)達工業(yè)社會,馬爾庫塞提出了一個深刻的概括:“虛假的需要”和“不幸之中的欣慰,”他在《單向度的人》一書中對這個現象進行了多次描述。買了車但又無處停車的人、走在少的鳳毛麟角的沒有廣告牌等事物的鄉(xiāng)間小路的人、擠完地鐵去咖啡館吹空調的人,都說明了“肯定性與否定性的愉快結合”[1]180。不幸之中的欣快癥的又一個形象的描述,就是資產階級控制無產階級的一種新型方式,這種新型方式是與歷次工業(yè)革命所帶來的技術進步相伴隨的。
馬爾庫塞說過,真實的需要和虛假的需要可以加以區(qū)別。虛假的需要是那些為了特定的社會利益而從外部強加在個人身上的,使艱辛、侵略、痛苦和非正義永恒化的需要。滿足這種需要也許會使人們感到十分愉悅,但如果這樣的幸福會不利于人們認識整個社會的病態(tài),以及發(fā)展把握醫(yī)治弊病的時機這一才能的話,它就不是必須維護和保障的,所以結果是不幸之中的欣慰?,F行的大多數需要,比如休息、娛樂、按廣告宣傳方式來處世和消費、愛和恨同別人一樣的所愛和所恨,都屬于虛假的需要[1]6。資產階級通過制造虛假需求,并通過各種宣傳機構、輿論氛圍、教育機構等將其植入人們內心,使其特殊的利益變成人民的普遍利益。
人們就不能從中做出自己的判斷嗎?馬爾庫塞講道,不同社會階層的趨同化凸顯它的思想意識功效。假如工人和他的老板看同樣的電視影片,假如打工者的著裝和他老板的孩子同樣美麗,如果他們看著同樣的書籍,這種現象并不意味著階級的消失,反而說明現有體制下不同的人在很大比例上體會著用來維護這種體制的需求。所以,為什么控制的新形式這么管用?這種差別的消除就是控制有效性的基礎。即便是最基本的吃穿用住的東西,也帶有了整個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烙印,而在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潛移默化、無所不在的作用。
(二)政治領域的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同化
政治領域是什么?封閉有哪些具體表現?為什么會封閉?馬爾庫塞在這里所謂的“政治領域”,即資本主義在繁榮中逐漸使得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所指導的政黨走向銷聲匿跡,而由修正主義所指導的共產黨則名噪一時。工會和公司本來有著天然的對立屬性,但是,在發(fā)達工業(yè)社會,工會可以和公司同樣走在游說的路上,去找到數額更大的導彈合同。這種情況已經不是“戰(zhàn)術上的理由和對短期策略的考慮”,而是一種起源于資本主義社會的根本性的歷史新變化。這種新變化所帶來的沖擊是對馬克思“兩個必然”的懷疑。政治領域的封閉不僅體現在勞動者的一系列變化,還體現在資本主義的未來發(fā)展之中。馬爾庫塞又寫了一個小節(jié)提出資本主義進行遏制的未來,認為資本主義遏制共產主義制度的能力將持續(xù)不斷地增長下去。為什么?資本的力量必然要求實現的自動化,盡管使得勞工產生了反抗的意識,但是由于全面管理的力量,勞工的代表們只能在一個很小的范圍內進行活動。并且,勞工們也有了更多的容身之所。政治領域為什么會封閉?其實,這種變化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根植于工人階級的變化。
(三)文化領域的俗化
馬爾庫塞著重論述了在文學藝術領域所體現的同化和俗化趨勢,他認為:“文學藝術本質上是異化?!盵1]50但是,在發(fā)達工業(yè)社會,藝術遭遇了變故,以往文學藝術中那些不支持已確立的秩序的人物都已經不是原先的文學藝術形象?!都t樓夢》就是對那個時代女性歸宿一種否定性力量,甚至是對發(fā)達工業(yè)社會的女性歸宿的否定性力量。林黛玉的出路在哪里?在那樣的社會制度之中,她是不可能有出路的。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用舞蹈講述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吳瓊花從奴隸成長為共產主義戰(zhàn)士的經歷和海南紅色娘子軍的戰(zhàn)斗故事,但發(fā)達工業(yè)社會的人們拒斥這些作品,或者只看到了這些作品中無關痛癢的部分,這就是這個社會正在以“壓制的方式”解決掉人們內心對美好事物追求的現實反映。理想的俗化現象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發(fā)達工業(yè)社會,人的精神不再有可能升華,高尚的東西不斷地被解構,玩世不恭的態(tài)度是共有的一種處世心態(tài),對愛情、人生的嚴肅為人們所恥笑。害怕別人說自己“假清高”的心態(tài),實際上是自己內心的玩世不恭,這將會從骨子里面制約人們的升華。在這一制約過程中,性解放起到的是推波助瀾的作用。這些東西是由統(tǒng)治者無聲的承認所決定的。性領域的壓抑性的俗化趨勢,“一面擴大著自由,一面又加強這統(tǒng)治?!盵1]59馬爾庫塞說,在前技術時代,還存在著“風景”,即“戀人們在郊外漫步”的情景。而在發(fā)達工業(yè)社會,只有“在曼哈頓大街漫步”的空間了,這是發(fā)達工業(yè)社會所獨有的必然要求。因為在人們解決了溫飽問題之后,精神領域的升華應當是核心。
(四)語言的控制作用
馬爾庫塞要解決發(fā)達工業(yè)社會如何通過語言來控制人。以往,這個世界上的語言分為漢語、英語、日語、德語、法語等根據不同民族來劃分的語言。而現在,人們不得不去研究根據不同意識形態(tài)來劃分的語言結構。馬爾庫塞這里所說的作為控制手段的語言,是否是不服務于某一階級損害另一階級的語言?
馬爾庫塞指出,語言是一種控制手段。這主要有兩方面的體現:一是消除矛盾,二是將一切情感轉化為無情感的操作[1]83。首先,在發(fā)達工業(yè)社會所流行的語言結構使得人們力圖理解“無放射性塵埃的炸彈”“工人正在追求導彈的和諧”[1]73這類話。這表明,這些商家、小商販似乎成了消費者的奴仆或者親人。并且,在特定的歷史階段還起到了特定的歷史功效。
其次,操作主義是語言控制的重要一環(huán)。操作主義到底是什么?一個事物的概念即是其本質,其本質與這一本質在偶然條件下的功能是不一樣的。例如,在發(fā)達工業(yè)社會,愛情往往被理解為一系列可以操作的行為,比如,情人節(jié)送帶有巧克力的愛心型蛋糕,如果不送,就是沒有愛情。這種送蛋糕的行為只是擁有愛情的雙方在某一天突然表現的一種功能,但是能夠表現這種行為的并不都是愛情。這就是操作主義或功能主義的局限,而發(fā)達工業(yè)社會硬是要把這種東西貫徹到每個人的腦子中間去。這也同樣是工具理性的一個內涵,工具理性能夠將一切本質消解,而留下一系列操作性行為,當人們知道如何操作的時候,卻不知道這一切是為了什么,這一切的本質是什么,這也是一種壓抑性。
二、馬爾庫塞對發(fā)達工業(yè)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哲學起源和現狀的批判以及困境
馬爾庫塞對工具理性進行了哲學史的梳理,他梳理了自亞里士多德時代就開始的肯定性思維和否定性思維的對立,并指出了肯定性思維,即科技理性在伽利略之后的時代的勝利,最終導致了其在發(fā)達工業(yè)社會的全面盛行。
馬克思說:“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盵2]資本主義時代的精神也有其自身的“精華”——工具理性。理性曾經是包含著對世界各種各樣事物本質的理解,而在這種對本質的理解中,就已經包含了對現象的否定。理性曾經是要對具體事物進行具體認識的,而從亞里士多德開始的形式邏輯已經逐漸拋棄這種具體的沖突,轉而尋求思想的一致。科學與技術背后的哲學觀念導致形式邏輯進一步發(fā)展,其最高成果就是工具理性。
(一)對工具理性的剖析
工具理性的概念是什么?它是存在于資本主義社會上層建筑中的一種哲學觀點,會使人們用工具的、操作主義的觀念去看待一切事物,這取決于資本主義根本矛盾。這種觀念最終又會回過頭來反作用于在這種生產關系之中的勞動者,使之成為整個社會的思考方式。那么,為什么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就決定了資本主義在哲學上稱為實用主義或工具理性哲學?這就是工具理性。理解工具理性的關鍵就在于:什么叫“把一切事物都用工具、用操作主義的觀點去看待、實施。把工具作為衡量一切的價值標準”?工具理性的哲學觀點重在強調“達到目的”,至于目的是什么,這種哲學觀點是不思考的。它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內容。按馬爾庫塞的觀點,工具理性強調的是技術的中立性,它使得人們用這種中立性質去看待一切不具有中立性質的事物。在資本主義制度之下,工具理性就會演變?yōu)橐磺幸越疱X為控制參量,所有的事物,包括人的情感、審美等活動都服務于造錢機器。單面的人,用另一個詞即是“工具理性”的人,這就是資本主義的后現代階段所獨有的人。人們不必再去思考“掙錢”以外的意義,而只用思考“怎么去掙錢”,至于掙那么多錢干什么,也不用思考,這就是工具理性。工具有什么特點?它是不管誰用的。一把鉗子,既可以用來修車,也可以用來砸車,鉗子本身是不規(guī)定其目的的。這種工具理性,就是將人自身的力量都用作掙錢的工具,這是資本家和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的共識。
(二)工具理性如何從“象牙塔”走向了“下里巴人”
首先,對于古希臘時期,馬爾庫塞指出:“在亞里士多德的《工具論》中,三段論的‘項’(horos)‘如此缺乏實質性的意義,以致字母表中的一個字母就是一個完全等值的替代物’?!币虼隧椇驼f明實質性概念結果的“形而上學”一詞(也是horos)不同,也就是對“是什么”這個問題的解答[1]109。在這樣的邏輯下,思想不關照對象。不論對象屬于精神還是物質,也不論對象是社會或是自然,總之它們被看成了一樣的組織、計算和推論的普遍規(guī)則的附屬物[1]109,這是形式邏輯的特點,抽取了內容的形式。
其次,在近代自然科學興起的過程中,培根寫了《新工具》一書,論證了歸納法的作用,為科學方法的確立進一步奠定了基礎。在其后的一系列科學家都采用了以下的觀念:將本質放在數學的領域內來定量化解釋,將現實和所有特定目的剝離開來;隨后,又將真和善、科學和倫理學剝離[1]117。美國科學史學者埃德溫·阿瑟·伯特指出:亞里士多德的“研究對象一直是為什么運動,而且這種研究是以質的和實體的方式進行的。而在伽利略這里,如何運動成了分析的對象,而且這種分析是用精確的數學方法進行的”[3]。因此,目的不再是科學和技術的研究對象,也不再是“理性”或“真理”的研究對象。近代自然科學所帶來的人類生活水平的巨大提升,使得人們崇拜自遣意識所遵循的形式邏輯,而貶低非自遣意識所遵循的形象邏輯,因而也就貶低全部存在于非自遣意識之中的各類情感,這就導致了馬爾庫塞所說的現象。
最后,工具理性的思想方法從哲學家與科學家的頭腦中,伴隨著科學技術的全面應用,而進入了人的思想里。也就是說,哲學是怎么具有意識形態(tài)功能的?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以一種更為隱蔽的、無意識的、情感的方式,在日常話語領域內進行操作?!盵1]157這種方式到底有哪些?例如,對一些人來講,個人價值、成長、公益、Leader,大家就比較接受。這些東西通過電視、電影、網絡公開課、公眾演講、日常對話等方式潛移默化地滲透,但是大家對于那些有真實內涵的、各種大實在話就不感興趣。
所以,否定性的思維能夠最終戰(zhàn)勝肯定性的思維。什么是肯定性思維?什么是否定性思維?這都是針對發(fā)達工業(yè)社會的社會結構的。馬爾庫塞通過不同角度來分析:為什么人們會失去對反動社會制度的批判性?他只是提出了這樣一個現象,并沒有深刻地指出這些原因。筆者認為,核心的問題在于人生哲學、心理學、美學、倫理學等與幸福密切相關的學科的普及程度。某種程度上,不是否定性的喪失,而只是人們對今天的發(fā)達工業(yè)社會喪失了批判性,對之前的社會是具有批判性的。異化也不是絕對,在任何時代都是異化,人的心理也是一個水漲船高的東西。群婚之于一夫一妻、按資分配之于按勞分配,原來就不是異化,只是對于后者才是異化、相對的。
三、結語
以上對馬爾庫塞概括發(fā)達工業(yè)社會的內容進行分析。馬爾庫塞把弗洛伊德的愛欲理論與馬克思早期異化勞動思想相結合,以此作為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理論根據。其實,《單向度的人》反映的只是馬爾庫塞思想的一個部分,他在《愛欲與文明》中,結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提出了自己對于愛欲、審美革命等問題的看法,也有助于我們理解社會歷史和人生問題。任何一個哲學家或者思想家,都要對人類進步這個問題進行回答。馬爾庫塞正是在這個問題上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見,才被稱之為哲學家。要想使得人生幸福,就要對歷史時代的基本情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而馬爾庫塞的理論恰恰為我們提供了認識這一問題的途徑。有了這個途徑,我們就可以用它來觀察社會、觀察時代、觀察人生,從而作出正確的人生選擇。
參考文獻:
[1]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20.
[3]伯特.近代物理科學的形而上學基礎[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