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瓊
一、教學活動設計
“幼兒園教學活動內容是實現(xiàn)教學活動目標的手段,對于教師和兒童而言,主要解決的分別是“教什么”和“學什么”的問題。在教學活動設計過程中,我們在選擇內容時首先要思考的是教學內容取向,隨后才是有關教學的其他方面?!雹茉O計教育教學活動通??煞譃橄旅嬉韵聨讉€步驟:1、明確教育活動目標;2、進行教育活動的分析和準備;3、選用教學手法;4、設計教學活動的評價方法?!啊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也中明確提出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雹?/p>
二、幼兒園教育過程活動的現(xiàn)狀與欠缺
1.現(xiàn)狀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提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彪m然這句話已為廣大的幼兒教師所耳熟能詳?shù)模趯嶋H的教學工作中,在面對一個鮮活的場景和教學現(xiàn)場時,教師往往會在傳統(tǒng)教育模式與現(xiàn)代教育模式之間掙扎,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再教育中和行為方面會過分的張揚教師的權威性。在集體教育活動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活動中大多數(shù)幼兒能很快投入到活動中去,但少部分至始至終沒有參與的熱情這種情況不利于實現(xiàn)每一個幼兒的全方面發(fā)展。
2.欠缺
“《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中曾提出“蹲下身來”“傾聽幼兒”“跟隨幼兒”“等待幼兒”“接納幼兒”,將幼兒視為平等,與幼兒進行合作與交流張揚“幼兒權威”;民主平等的對待所有幼兒“一關懷、接納、尊重的態(tài)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探索與表達,建立好教師與幼兒平等對話的關系?!弊鳛橛變旱摹爸С终?、合作者、引導者”我覺得教師確立權威是有必要性的,但是該如何在教學活動中減少自己的權威性,是當代教師應該深思的一個問題。
案例:小班語言活動《猜猜我有多愛你》
1.出示PPT《猜猜我有多愛你》課件(封面)
教師:“小朋友你們看一看這附圖里面是誰呀?”
2.教師操作PPT講述故事內容(播放幻燈片)
3.教師播在放幻燈片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教師“故事里面講了誰?它們在做什么事情?”教師再次重復故事內容。
4.教師一張一張播放幻燈片,引導幼兒說一說圖片的內容
5.教師模仿大兔子,幼兒模仿小兔子進行表演(猜猜我有多愛你)
6.小兔子蹦蹦跳跳的去找一位老師進行愛的傳遞
案例分析:本次活動教師運用了一個非常有愛的繪本,從欣賞繪本、理解繪本的故事內容、進行表演,本次教學活動設計得很連貫,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
1.在本次活動中教師以解說故事為主,教師坐在高板凳上播放PPT,與提問。
2.但在理解故事內容實教師能對幼兒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幼兒說出了故事里面有誰?發(fā)生了什么事,但在一張一張講訴故事時幼兒的積極性并不是很高。
3.模仿故事內容時孩子活潑好動的天性展露無遺,孩子的自由發(fā)揮,與教師教學的經(jīng)驗上不足,使教師的在管理幼兒教育的權威性也就隨之慢慢的展現(xiàn)出來。提高聲調、表情嚴肅的請幼兒回到自己的位置坐好。
本次的教學活動教師沒有與幼兒建立好一個平等對話的方式,也沒有處理好教師與幼兒的主體關系,教師在活動教育情境中無意把自己定位在了活動的主體上,為完成本次活動按部就班的提問與發(fā)揮指令已完成本次的教學任務。教師的教學價值本身就是引導幼兒自主的探索本次活動的內容,以及“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培養(yǎng)幼兒情感、引導幼兒思考、支持幼兒實踐、提升幼兒認知和能力、促進幼兒諸多發(fā)展的是有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傾聽幼兒的聲音,尊重幼兒的建議和創(chuàng)造?!?/p>
三、提高幼兒園教學活動實效性的措施
“幼兒園教育活動是為了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在組織和實施幼兒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在生活中時時關注幼兒的需要,分析幼兒的行為和情感態(tài)度表現(xiàn),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與特點,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在教育教學中的組織與指導的實效性?!?/p>
四、活動過程該如何設計才能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和學習特點
案例一:小班《美麗的蝴蝶》活動方案
1.組織幼兒來說說自己了解的有關蝴蝶的話題。
2.欣賞錄像資料及圖片
3.請幼兒觀看后說說自己的想法,找一找圖中有兩只一樣花紋的蝴蝶嗎?看看 他們有幾個翅膀?
4.模仿蝴蝶飛
案例二:中班《美麗的蝴蝶》活動方案
1.謎語引出課題
2.誰能來形容一下蝴蝶是怎么樣的?
(1)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蝴蝶兩邊翅膀的形狀、顏色、花紋是怎樣的?
3.播放音樂,教師教幼兒唱《美麗的蝴蝶》
案例分析:教師在設計教育教學活動時常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教師往往不清楚幼兒階段的孩子應該如何去教育孩子去認識好某一事物,學習到某一種程度比較適合。“任何一次教學活動,不論是全班性的還是小組性的,都應該有明確的、可操作性的、又能夠達成的目標。因為活動的目標決定這活動的方向,影響到活動的范圍,涉及活動的難易程度?!币虼私處煴仨毭鞔_,對幼兒而言,只有相對熟悉且保持著一定的新穎性,同時又不完全脫離幼兒已有經(jīng)驗的內容,才是最有利于幼兒認知發(fā)展的,否則就不利于幼兒的認知發(fā)展。
在案例一中:小班幼兒前期讓幼兒“觀察兩只蝴蝶的花紋是否一樣”這是有對于小班幼兒有一定難度,小班的幼兒在圖片時對物體的大小、形狀、顏色比較感興趣,而本次活動中蝴蝶的花紋通常比較繁瑣,讓幼兒根據(jù)花紋找出蝴蝶,這是有一定的難度。小班幼兒觀察物體時通常是以物體的輪廓或形狀、大小來決定物體是否相同或一樣。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幼兒進行蝴蝶比對大小或以蝴蝶翅膀的大小來說一說哪兩只蝴蝶是一樣的。
案例二中:本次的活動基本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和學習特點,猜謎的游戲提高了孩子對于活動的興趣,在提問中符合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在幼兒對蝴蝶的觀察與提問中拓展了幼兒對蝴蝶更多的了解。本次兩個案例也說明了在教育活動中應注重幼兒的年齡發(fā)展特征和幼兒的學習發(fā)展特點來進行組織幼兒的教學活動,這樣才能促進幼兒多角度、多層次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