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小林
摘要:信息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已滲透到人們生活及工作的方方面面,與教育教學的結合也日益緊密。實踐證明,高中生物教學的信息化發(fā)展能夠有效提高生物教學質量,降低抽象復雜知識的理解難度,從而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培養(yǎng)其生物學習興趣。因此,本文深入探討了信息化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改革的有效策略,以期為同行業(yè)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學;策略研究
結合當前的教學改革趨勢來看,信息化是學科教學改革的大方向。與初中生物學習相比,高中生物學習難度顯著提升,進入高中后,許多學生都難以跨越難度斷層,在學習過程中遭遇重重阻礙,進而喪失學習自信。鑒于此,教師應善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生物教學內容及形式,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及學習成果。
1應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由于高中生物知識較為抽象復雜,學生在初始學習階段很容易跟不上教學進度,難以收獲良好的學習成效。為使學生形成生物學習的充足動力,教師應注重其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借助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真實生動的教學情境,以輕松開放的氛圍驅動學生自主探究知識,達成個性化的學習目標。例如,在教學“人類活動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相關內容時,教師可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與學生圍繞該話題一同交流探討,為學生提供表達自身想法的機會。接著,教師使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展現(xiàn)生態(tài)環(huán)境變化的視頻,并在視頻結尾提出問題:通過觀看視頻,你認為生態(tài)環(huán)境變化的趨勢是什么?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么?視頻與提問結合的形式能夠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驅動其在豐富的感官體驗后進行深層次思考,能夠靜下心來聽講。然后,教師點明環(huán)境變化的趨勢及原因,對教材中“人口增長與生態(tài)足跡”展開講解,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到課本中,一同探討如何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自然推進教學流程。
2將信息技術與實驗活動相結合
對比傳統(tǒng)的師講生聽教學形式,實踐活動的引入能夠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帶來更多可能性。高中生物教學中,實驗教學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生普遍面臨著較大的學習壓力,生物教師應合理規(guī)劃實驗活動,啟發(fā)學生在實踐中驗證、探索生物知識,同時適當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完成實驗收獲成就感,增強學習自信心。例如,在教學“光合作用與能量轉化”一課時,教師可以實驗為主要教學形式,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為確保實驗活動的順利開展,教師可在實驗前為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配合教師講解確保學生熟悉實驗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項,以免正式實驗時手忙腳亂影響實驗結果,接著教師便可讓學生自主操作實驗并撰寫實驗報告,透徹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相關知識。生物本就是一門建立在實驗探究基礎上的學科,實驗活動的開展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還能挖掘學生的潛力,而信息技術的應用則推動了實驗活動的順利開展,充分發(fā)揮了其輔助教學的作用。
3搭建信息平臺提升學習連貫性
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在云端搭建信息平臺以增進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使教學突破時間及空間的限制。盡管高中生的心智發(fā)育已趨于成熟,其自制能力及自控能力尚有所不足,許多學生在課余時間會出現(xiàn)懶散、懈怠的情況,不能認真對待教師所布置的作業(yè),錯誤率高甚至抄襲的情況時有發(fā)生。鑒于此,教師可借助信息化手段搭建與學生溝通交流的平臺,為學生答疑解惑,講解生物知識及理念,從而督促學生利用好碎片化時間,端正自身學習態(tài)度,逐步提升自身生物水平。例如,在教學“細胞的生命歷程”一課時,教師可使用釘釘、騰訊會議等軟件錄制網課,或是在QQ群、微信群內分享學習資料,與學生交流近期所學疑難問題。此外,教師可為學生推薦一些普及生物知識的微博賬號或微信公眾號,這樣學生在瀏覽網頁、在線聊天時也能讀取到有益信息,全面認識細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及癌變等過程,并產生牢固的印象。
4不斷完善教學評價機制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演化,“提質增效”是現(xiàn)階段學科教學的當務之急。為切實提升生物教學質量,教師不能忽略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存在評價主體及評價形式單一的弊端,即由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評價,并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顯然已落后于新課改潮流。在生物教學信息化發(fā)展過程中,教師應不斷完善教學評價機制,從多角度評價學生的生物學習過程及成果,積極將學生、家長等納入評價主體,使學生從客觀全面的教學評價中認識自身的優(yōu)劣勢,針對性地提升自我。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信息技術主要用于記錄數(shù)據(jù)及分析數(shù)據(jù),比如,教師可通過摸底測驗及日常的教學觀察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并使用軟件記錄每個學生的學習變化,并根據(jù)軟件分析結果調整教學重點。這樣,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夠使教師更精細化地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及學習成果,以便給出客觀合理的教學評價。
綜上所述,信息化背景下,生物教師應擴寬教學思路,積極使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生物教學模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優(yōu)質的學習環(huán)境,優(yōu)化其學習感知體驗,進而收獲良好的學習成效。
參考文獻:
[1]周興輝,王玉宏.“互聯(lián)網+”模式下的高中生物教學[J].科教導刊,2021(08):148-149+172.
[2]曹云英,呂建穎.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生物導學案設計策略[J].教育觀察,2021,10(07):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