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杰
關鍵詞:小學語文;多樣化課堂評價;評價策略
前言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因此,老師需要不斷豐富評價方式與評價語言,在評價時主要以鼓勵為主,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態(tài)度。傳統(tǒng)語文老師在評價時過度重視學生學習成績,導致評價具有局限性,小學學生現(xiàn)階段具有許多新奇的創(chuàng)新意識,老師在課堂評價中需要注重動態(tài)評價,從多方面進行評價,全方面促進學生成長。
一、豐富評價語言
在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評價中,大部分老師都會說“讀的真好”、“做的真棒”等,導致學生聽完后并沒有什么收獲,反而會覺得老師敷衍自己。在語文課堂評價中,老師需要豐富自己的評價語言,讓其充滿靈性[1]。例如,在閱讀之后,老師可以這樣評價學生:“你這句話讀得真好!請再讀一遍讓大家仔細聽!”“你是念的最出色的學生”“按照你的嗓音條件長大后肯定會成為專業(yè)播音員!”等等,在老師親切、詳細的語言評價下,學生自然也會被感染,提高語文學習自信心。例如,在學生閱讀《三月桃花水》后,老師可以說:“聽你讀完后老師仿佛置身在桃花水中”“在你閱讀中我們仿佛聽到了水波聲”等等,在老師細致性的描述下,能夠極大程度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以及教學積極性,為學生帶來新的學習體驗。
在教學評價中,除了語言評價外,還需要適當應用肢體評價。肢體評價的優(yōu)勢在于不占用教學時間,又能讓學生直白的看到老師對其的肯定。在學生回答問題或者閱讀時老師可以點頭、微笑等,能夠讓學生深受鼓舞;但如果老師眼神嚴肅、表情刻板就會讓學生自我懷疑,失去學習信心。有效的肢體語言能夠增加學生的情感投入,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二、多方向評價
在新課程背景下,需要改變傳統(tǒng)老師單向評價方式,積極開展學多方向評價方式[2]。
(1)自我評價
在傳統(tǒng)語文課堂中,一般都是老師掌握評價權利,學生一般都是被評價者,在課堂上較為被動,無法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與見解。在新課標背景下,老師需要充分尊重學生課堂評價主體地位,老師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讓學生發(fā)揮自身自我評價能力,促進學生語言組織能力的發(fā)展。
老師鼓勵學生展開自我評價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語文學習主動性,最重要的是學生在自我評價中能夠有效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便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意識。在自我評價中學生會看見自己的進步,哪怕是學困生也能感受到成就感,逐漸樹立語文學習自信心。通過自我評價可以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進而對自己了解更加全面,減少自卑感,可以踴躍發(fā)言表現(xiàn)自己。
(2)學生互評
學生互評是學習與交流的一個過程,可以通過他人的不足反省自己,激發(fā)自己的潛在能力。例如,在進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時,老師就可以開展分角色閱讀,然后讓學生選擇自己認為合適的人選以及理由,這時候有的學生就會說:“我認為小明適合魏校長,因為他的聲音很有氣勢,”;有的學生說:“我認為小勇適合旁白角色,他的聲音很好聽”等,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優(yōu)勢。再例如,在進行寫作教學時,老師可以讓學生之間互評作文,通過自己的基礎知識以及能力修改他人文章,學生互評后的文章質量和老師的評價差不多,而且還能夠提高修改效率,幫助老師減輕負擔。學生在評價他人時,就會感覺自己是“小老師”,會有較高的積極性,也會更加認真。同時,學生在評價他人作文時,也會學習其他學生的思路,不斷開闊自身思維能力。通過學生自評可以提高學生語文課堂參與意識,將評價認為是自己的任務,并會承擔相應的責任,成為學習的主人。
(3)師生互評
師生互評是指在課堂上老師和學生共同討論某個問題后進行互相評價,進而構建師生平等、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通過師生互評這種方法,能夠促進學生進行深思,也能提高學生的辨析能力與朗讀技巧。師生互評真正意義上做到了師生平等,學生已經見慣了老師對自己評價,可學生評價老師卻是“新鮮事”,經常會出現(xiàn)奇妙的效果。例如,在進行課文范讀時,老師可以說:“我也想試著讀一下,看看大家可以給我打多少分?聽聽大家認為我讀的什么樣?”因此,學生在老師閱讀時就會認真聽,之后積極展開評價,在無形中增加了對課文的了解,不僅學會生字的讀音,還了解了朗讀方法。
結語
課堂評價需要貫穿在整個語文教學中,老師在評價時需要充分發(fā)揮其媒體,展現(xiàn)老師的引導功能,讓學生可以在自己的評價下認識到學習中的不足。同時,老師需要積極開展多樣式評價方式,讓學生可以在自我評價中反省、在生生互評中拓寬自己的思路,進一步完善自身學習能力,進而構建高效語文學習課堂。
參考文獻:
[1]陳麗華. 淺談小學語文課堂的評價藝術[J]. 天津教育,2021,No.659(26):178-179.
[2]劉文燕. 讓小學語文課堂評價充滿靈性[J]. 甘肅教育,2019,No.639(19):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