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霞
關鍵詞:中職學生;主題班會;行為習慣養(yǎng)成
主題班會是實現(xiàn)班級思政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班會能提高學生對問題的認識能力。從教育意義上講,主題班會主要是使學生明確、統(tǒng)一和強化對某問題的認識。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學生在主題班會中真正體會“主角”意識。
一、主題班會在中職學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在中職學校的諸多德育工作形式中,主題班會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首先,學校是學生生活的主要場所,班級是學校的基本組成單位,班級環(huán)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班級會有利于軟環(huán)境建設,好的班級環(huán)境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陶冶學生情操等方面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對構建和諧民主、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產(chǎn)生重要影響。
主題班會是開展集體活動營造良好班風的一個重要平臺
主題班會課是班主任發(fā)揮智慧和施展能力的舞臺,班主任通過精心備課、按照計劃組織實施,借助不同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為營造班級良好班風和貫徹學校的教風校風提供基礎。
二、當前中職學校主題班會活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中職生普遍存在典型的不良思想品德表現(xiàn):如基礎薄弱,缺乏學習目標和動力、沉迷手機的虛擬世界、行為養(yǎng)成不盡人意等。盡管主題班會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從所了解的大多數(shù)中職學校開展的主題班會情況來看,其德育功能優(yōu)勢并沒有得到很好地發(fā)揮。綜合起來,當前中職學校主題班會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中職在召開主題班會時存在的問題
雖然絕大多數(shù)中職學校都將主題班會列入德育工作計劃,但內容不具體,針對性較差,甚至相當一部分主題還是沿用中學的方式,主題的確立隨意性很大。在抓主題班會的落實上缺乏制度保障,從而導致班主任的重視程度不夠。許多主題班會課走形式。主題班會效果與學校的德育目標相差甚遠。沒有系統(tǒng)學過心理學、教育學的缺陷,對主題班會的認識模糊,難以對主題班會進行精心設置和科學有效的指導。主題班會往往流于形式,效果差強人意。
(二)班會主題缺乏自身特色
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核心是成人教育。中職學校的大部分學生畢業(yè)后面臨的是就業(yè)。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的主流模式要突出以就業(yè)為導向,其德育形式要以提升職業(yè)素質和能力為主線。這也就需要有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與人相處、如何適應職場、如何適應社會和如何適應變化的外部環(huán)境的主題班會。因此,中職學校的班會主題必須緊緊圍繞培養(yǎng)學生如何做人的德育上來,具有符合中職學校德育特色。但是,中職學校的許多主題班會沒有根據(jù)自身的特點來設計班會的主題,主題班會沒有特色。學生對這樣的主題班會是持不歡迎態(tài)度的。
(三)教育效果缺乏后續(xù)評價
學生德育工作具有長期性特點。學校應周密考慮主題班會的目的性和功效性,把轉化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視作主題班會的最終目的。因此,一個主題班會結束后,應該對其進行效果評價。甚至可以說效果評價應該是主題班會最為重要的一環(huán)。但目前很多學校的主題班會重視的是班會課的活動過程,對于主題班會的作用和效果缺少應有的評價機制,從而也就使得主題班會的實效性大打折扣。
三、中職學校提高主題班會在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中作用的目標和建議
轉變傳統(tǒng)主題班會的形式,將主題班會達到三個層次的教育效果。
第一層達到發(fā)現(xiàn)班級問題、明確個人職責、統(tǒng)思想認識的自我認知教育;
第二層達到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自主管理水平,鑄造班魂的自覺行為教育;
第三層達到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快樂、幸福的人生觀,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建立起一個相互親近家庭式的幸福班級體的自我成長教育。
使主題班會真正能夠在制度上有保障,在操作上切實可行,在實踐上受歡迎有效果。
(一)制訂完善的主題班會制度
要使主題班會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抓好制度建設是前提。學校必須結合德育總體目標,制訂符合本校實際和中職生實際的主題班會制度,從制度層面來保證主題班會的正常開展和取得實際成效。
制定主題班會明確的主題。學校除了在教學課程的安排上保證有主題班會課的時間,還要在主題班會內容上有明確的主題。以引導學生樹立集體榮譽感、團隊意識、參與意識、自強自信的心理、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為主題,使他們形成職業(yè)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職業(yè)習慣。制定切實可行、主題明確的班會主題,使主題班會有明確的目標和針對性。
(二)、通過集體研究基于學校倡導要選好班會的主題。首先,主題要有教育性。教育性是主題班會的靈魂,失去教育性的主題班會是沒有任何價值的。班會主題的內容應當健康向上,在組織主題班會過程中出現(xiàn)偏離主題教育意義的時候,班主任要及時給予引導
其次,組織課題組內研討,轉變傳統(tǒng)班會“一言堂”的形式,注重班會的雙邊互動,發(fā)揮學生的主角意識。通過主題班會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能力,主題班會是班級建設的重要途徑,干部培養(yǎng)通過主題班會得以實現(xiàn)。
(三)轉變主題班會的形式,多元化的互動模式。
設計學生分組準備小組班會,倡導主題會的形式要多樣化當今的學生通過各種媒體廣泛接觸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們生動活潑,思維活躍。單調古板、一味灌輸、說教式的主題班會讓學生厭煩,班主任應當設計多種多樣新穎別致的班會形式,才能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如模擬某種具體生活情境由學生扮演一組生活角色,讓學生身臨其境,從中受到感染和啟迪,注重班會為學生釋疑解難、排除心理障礙。多采用演講式、辨論式、娛樂式等。
結語
希望通過對主題班會在中職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中的現(xiàn)狀分析調查,從班會創(chuàng)新形式和內容的探索,班會轉變的方向上的研究等心得的分享可以打造一次又一次生動活潑富有教育性的班會課,起到課堂教學中難以起到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童成財.加強中職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的幾點思考[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24).
[2]郭玉紅.淺談中職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J].新課程·中旬,2014,(3):23-23.
[3]岳俊華.試論加強中職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J].大觀,2015,(4):237-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