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作文,不過千字,把主要意思有條有理地表達出來,思路清楚,不蔓不枝,是非曲直,涇渭分明,這些是作文的基本要求。如果能有點表達追求,入理也入情,能打動讀者,能有些讓人琢磨玩味的句子,那就更好了??墒?,有些同學寫作,說廢話成了習慣,這可能與應(yīng)試教學要求有關(guān),當然也可能受社會環(huán)境或網(wǎng)絡(luò)文化的影響。
為什么高中作文總要求“不少于800字”?是擔心篇幅過短,學生無法展開,意思說不清楚;擔心學生不會取材,而忽略了剪裁;等等。其實, “不少于800字”不算很高的要求。觀察同學們的作文,絕大多數(shù)能“不少于800字”,可是在這800字中,不寫空話、廢話,不容易。
“說”和“寫”不一樣。生活中人們的言說,如果全記錄下來,不整理,并不中看。有位專家開講座,速記員現(xiàn)場記錄了12000字,比“錄音還原稿”少了3000多字,因為速記員不記錄口頭語。可是專家擬的原稿,只有5000字,那些多出的話,是重復的,臨時插入的,補充說明的,和現(xiàn)場呼應(yīng)的,客套的……如果全收入他的文集,可能會沖淡或掩蓋講座的要點。因此, “我手”不能照搬“我口”,一定要有取舍,要把內(nèi)容“過濾”幾遍。
作文說廢話,會影響主旨的表達。比如,有同學提到,城市公交車的語音提示令人生厭:每站必有“歡迎您乘坐本次公交車!講文明,有禮貌,請給需要幫助的乘客讓個座。車輛已啟動,請站穩(wěn)扶好,不要在車上飲食,不要隨地吐痰,不要朝窗外拋物……”一直在不停地播放,每一站播一遍,令人煩躁不安。有同學每天乘公交上下學,往返共30站,他每天要聽30遍提示。這些話內(nèi)容上沒有一句不是正確的,可是每天聽30遍,他會因此對生活感到倦怠、厭煩,這可能是公交宣傳部門根本不愿思考的事。市民的基本文明行為準則,未必要靠語音提醒,乘客最需要被提醒的,是“下一站是哪一站”,那才是他最關(guān)心也是最擔心的!只要簡潔地提示下一站站名,就可以了,如果能多播一兩遍,那老人和外地乘客會感到方便。
到醫(yī)院探視生病的親友,給些慰問,是人之常情,可是往往因為沒話找話,病人得不到休息,反而多一分痛苦,情緒煩躁。
對這些,同學們感同身受。可是輪到自己寫作文,一樣會寫些不著邊際的廢話,的確能不費力氣地超過“800字”了,可是讀者找不到幾行有用的話,不知道你究竟要說什么。語文老師一般教兩個班,每回批改100篇左右的作文,如果每個同學都塞些廢話在作文中,你覺得老師會不會也像擠在公交車上一遍一遍地聽“講文明,有禮貌……站穩(wěn)扶好”?
有表達的追求,有讀者意識,選材、構(gòu)思有新意,作文能寫得很充實,紙盡言長,意猶未盡,何至于要用廢話去湊數(shù)?可說可不說的,眾所周知的,讀者有可能略過不看的,不要寫,至少先不予考慮。初稿寫成后,如果有800字,看看有沒有多余的話,有沒有讓讀者不耐煩的話,不要可惜,全刪去。如果只剩下600字了,不要緊,千干凈凈的600字,看著也舒服。一般而言,把作文“洗干凈”是走向簡約精練。但如果在“洗”的過程中有些新的思考,適當把意思說得明晰深刻、生動形象,說不定會多出新的200字。這不是“灌水”或“還原”,是必要的修改和提高。
表達要有創(chuàng)造性,也要錘煉語言,既能簡約,也會鋪陳,樸實之中見奇崛高峻,最是難得。讀書多的同學,當有這方面的體會。如果為有閱讀理解力的人寫說明性的文字,你自然會考慮“重點” “條理” “簡明準確”這些要求。
簡約精練,有時也和生活、學習經(jīng)驗有關(guān)。有老人說起,青年時代長期和友人通信,全靠書信往來,友情深,無話不談,一封信往往要寫十幾頁,每星期的信都超重(用現(xiàn)今的話說,彼此都有點“話癆”)。真有那么多內(nèi)容要寫嗎?兩三年時間,漸漸地,信越寫越短了——不是友情淡漠了,而是有了生活的歷練,知己知彼,同時語文能力強了,知道要簡潔,也就是說, “會寫了”。
有同學說,雖然文章長了一些,可我寫的全是真心話。沒錯,作文當然要誠心誠意,可是真心話也要有人愿意傾聽。作文要有讀者意識,把“說廢話”當成“說真話”,也很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