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響應國家新一輪課改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新要求、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和審美能力等內容,是開展高中語文名著閱讀審美教育的現(xiàn)實背景和教學目的。本文首先對審美教育在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的地位、審美種類和開展意義進行分類闡述,并對現(xiàn)階段阻礙名著閱讀審美教育開展的因素進行詳細的介紹,最后提出審美教育在高中語文文學名著教學中的開展思路并進行探究與發(fā)展。希望為我國高中語文教師開展名著閱讀審美教育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和建設思路與想法。
【關鍵詞】高中語文;審美教育;文學名著閱讀;時代背景
【中圖分類號】G632?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2)04-117-03
【本文著錄格式】 李紅梅 .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課外語文,2022,21(04):117-119.
部分語文教師習慣性將普通語文文章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思路運用在名著閱讀教學中,過分強調對名著語文知識框架、基礎知識學習、考點重點的講解等內容,而忽視了文學名著教學當中被視為重要的審美教育,以致許多高中學生對名著閱讀審美中的社會審美、藝術審美、自然審美等內容缺乏認知與了解,就更別說形成對美的感知和美的創(chuàng)作。
一、審美教育在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的相關內容
(一)地位
高中語文審美教育是新課改全面推行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內容之一,《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也強調審美教育對高中生智力的發(fā)展、情感的表達、綜合素質的發(fā)展都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我國傳承至今的文學名著大多都是經過歷史與時間的考驗與推敲打磨,文學名著內涵的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辭藻華麗或是樸實的語言表達等內容,充分展現(xiàn)了文學名著的審美價值與藝術價值。因此需要高中語文教師能夠對文學名著的語言結構、情節(jié)介紹、角色性格、審美價值等內容,通過自身富含情感的語言表達與引導,帶領學生走進文學名著、感受文學名著、學習文學名著,最終形成對美的感知和美的創(chuàng)造。
(二)審美種類
對文學名著閱讀教學的審美教育,主要從社會審美、藝術審美、自然審美三方面來進行文學名著“美”的探索與發(fā)現(xiàn)。
社會審美主要體現(xiàn)在:作者以當時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與時代背景作為寫作的出發(fā)點,挖掘當時社會生活中存在的人性的光輝與人性的美好。社會審美能夠與人們的價值觀念和思想情感形成情緒的互動與思想的碰撞。因此,人們對社會審美所表現(xiàn)出的丑陋人性和思想會自發(fā)地進行抵觸。高中語文開展文學名著社會審美教育時,要求學生能夠對文學名著中所包含的正確價值觀念和道德追求、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等內容進行深度挖掘與美的感悟、美的學習、美的創(chuàng)造。
藝術審美:主要是作者將創(chuàng)作時代的現(xiàn)實事物與自身的主觀想法進行藝術加工,最終賦予文學名著的藝術審美價值。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就將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向往以及官場黑暗的厭惡情緒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就將作者憂國憂民憂天下的惆悵心情借助“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文字得以表達。通過語文教師引導學生對文學名著的語言背后的思想情感進行深度挖掘,幫助學生能夠借助文字感受創(chuàng)作者當時的思想情緒和人生境界。
自然審美:鼓勵學生能夠主動從文學名著中的文字發(fā)現(xiàn)、感悟、領會大自然的“美好”。文學名著作者對大自然中所體會的美的文字概述,是最能表達作者直觀感受和內心想法的載體。通過對文學名著作品中大自然美的不同介紹與描繪,幫助學生形成對大自然美的審美意識和大自然的向往追求。
(三)開展意義
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審美教育的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審美意識和閱讀理解水平的雙重提升。
首先,高中生審美意識的提升:高中語文教材包含的文學名著都是經過專家、語文泰斗、教育學者的精心挑選與嚴密的布設,所挑選的文學名著都是具備極強的文學內涵、藝術價值、教育意義等現(xiàn)實價值。對高中生審美意識、審美能力的形成與提高、內心精神世界的豐富、語言措辭表達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都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再加上文學名著涉及歷史名人、文化古跡、政治歷史、自然景觀、語言技巧等多元化內容結構,這對開展高中生文學名著審美教育和正確三觀的樹立有著極強的輔助作用。
其次,提高學生語文理解能力:文學名著都是經過作者多年來積累的文學功底和人生閱歷的感悟所得以創(chuàng)作的,因此高中階段學生對文學名著當中的部分內容存在疑惑也在所難免。開展文學名著審美教育旨在通過教師的思想引導,提高學生對文學名著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技巧,通過審美教育手段實現(xiàn)對作者語言結構、情感思想、情節(jié)故事、價值觀等內容的理解與情感的共鳴。
二、阻礙名著閱讀審美教育開展的因素
(一)教師問題
教師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對名著教學的方法與思路不足和應試教育干擾兩大方面。首先,部分高中語文教師對名著閱讀教學存在認識的缺失。在開展名著閱讀教學時無法將名著教學的特點與課文教學進行有機結合,導致出現(xiàn)名著閱讀教學與普通語文課文教學存在相似度較高的問題。但是由于文學名著本身在文字篇幅、文學價值、藝術價值等內容上高于高中語文課本文章,所以如果采用傳統(tǒng)課本文章預習+課上講解+重點語段賞析的流水式的教學方法,很難將文學名著社會審美、藝術審美、自然審美對學生進行充分的展示。出現(xiàn)該問題的主要原因還是由于語文教師對名著閱讀教學缺乏教學方法與教學經驗的探索與積累;其次,應試教育的干擾讓原本培養(yǎng)學生正確價值觀念與道德追求、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美好事物的感悟等內容的審美教育,融入了應試教育的功利色彩。讓分數(shù)來作為評價學生語文能力和閱讀能力的唯一工具或者標準,偏離了文學名著審美教育和名著閱讀的教學初衷和目的。
(二) 學生問題
高中生名著閱讀時間由于受到繁重的專業(yè)課程學習作業(yè)和來自家庭和學校的升學壓力,而被迫削減了原有的時間。這些導致許多高中生將絕大部分精力投入在專業(yè)課程學習與筆試能力提升上,對文學名著的閱讀有心而無力。再加上信息化時代以及智能移動設備的廣泛使用,快餐式、碎片式的信息成了主要的交流方式。而富含豐富的情感色彩、審美價值、人物形象的文學名著需要大量的文字來進行承載,文學名著較長的篇幅很難吸引高中生產生閱讀興趣和主動探索精神。
三、審美教育在高中語文文學名著教學中的開展思路探索
(一)學生興趣是審美教育的關鍵
高中語文教材開展名著閱讀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對名著閱讀的審美能力、語言措辭能力、語文綜合素養(yǎng)。由于高中階段學生應對繁雜的學科壓力以及升學壓力,所以會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考試知識點”上。但是語文知識學習不僅是用于應付考試,更多的是未來在社會中能夠用于與人交流。所以,需要語文教師能夠將審美教育融入語文文學名著教學課堂,幫助學生激發(fā)對審美教育以及文學名著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探索精神。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必修四《雷雨》這一名著閱讀時,可通過在教學課件中布設:響在天邊那沉悶的雷聲、淋濕往事那凄清的驟雨、化成一場久遠的哭泣的導入語,通過作者悲哀情感來作為文章學習的引子、教學氛圍和情感基調。并基于悲哀的情感基調來開展文學名著審美教育,以及引導學生對作品閱讀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并在教師文學名著審美教育和良好的教學方法的指導下,加深學生對《雷雨》這篇文章的情感理解。
(二)多樣化審美教學方法指導是創(chuàng)新
采用傳統(tǒng)文章教學運用到名著閱讀審美教學當中,是讓原本對名著閱讀缺乏興趣的學生產生對名著閱讀的厭惡感和逃避情緒。因此需要語文教師能夠以學生作為審美教學的主體,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名著閱讀的實際情況,優(yōu)化和改進名著閱讀審美教學的教學方法與思路。首先,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領悟名著作者通過文字想要傳達的藝術價值、思想情感、個人抱負的內容,教師可通過利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來進行美的展示。例如在學習《三國演義》這篇四大名著之一的作品時,由于受限于有限的教學時間、學生繁重的教學任務、學生閱讀興趣較差等多種因素,教師可以通過在課上播放《三國演義》的真人圖畫或動畫電視劇,通過將某一章節(jié)的故事以生動形象、活靈活現(xiàn)的視頻方式向學生進行展示,通過激昂的音樂、角色語言、人物動作和表情,讓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名著所蘊含的藝術美感,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對《三國演義》這部名著的學習欲望。借此教師再將該章節(jié)的選段進行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語言特色等內容的針對性學習與個性化解讀,并結合審美素養(yǎng)這一中心主題來提出有關問題。并以小組的方式開展對名著審美素養(yǎng)問題的思考、交流、探討與評價,從而在逐步的學習與探索中提高學生對名著閱讀的興趣和審美能力。其次,由于高中階段學生受到語文知識儲備以及閱讀能力等綜合素養(yǎng)的限制,所以學生自主對富含豐富的藝術魅力和情感價值的名著閱讀時,很難將作者想要表達的個人情感、思想內涵、個人抱負和追求等內容進行全面的掌握與領悟。因此需要教師能夠開展啟發(fā)型的名著審美教育模式,指導學生進行由淺至深的名著美感的學習與領悟。例如在學習必修四柳永《雨霖鈴》這首詞時,可將審美教育與詞中“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等相結合,引導學生對詞句的語言措辭和情感內涵的品味與分析,通過對美的感悟來加深對這首詞蘊含情感的體會與共鳴。
(三) 朗讀來提高審美體驗
首先,語文教師先為學生示范朗讀名著內容。通過在朗讀過程中精準把握名著段落詞句的讀音、朗讀的節(jié)奏、朗讀語速等內容,通過富含情感的朗讀來讓學生感受到名著所想要表達的情感以及精神內涵,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名著藝術審美、社會審美、自然審美的深度挖掘,通過閱讀文字來與作者形成情感與心靈的交流與互動。其次,指導學生模仿與學習朗讀的方法。想要提高名著閱讀教學與審美教學的質量與水平,關鍵在于幫助學生掌握名著閱讀的方法以及自主學習和探索精神的養(yǎng)成。因此教師在開展名著閱讀審美教育時要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的科學正確語速、節(jié)奏、讀音。可以以個人朗讀、小組朗讀、全班朗讀、分組朗讀等多種形式來進行名著片段閱讀。例如,在指導學生關于《過秦論》這篇文章朗讀時,需要根據(jù)文章的段落與結構來調整語速和朗讀的聲調。語文教師在指導前半部分朗讀時,可通過以較快的語速和輕快的語調來彰顯秦朝的輝煌時期。在后半段則采用緩慢的語速和深沉的語調來表達該時期秦國面臨瓦解的時代背景,最后將作者的觀點進行慢讀與重讀,引發(fā)朗讀者與傾聽者對《過秦論》這篇文章的感悟與思考。
四、結語
高中語文教師必須要清楚地認識到審美教育對名著閱讀教學和學生審美能力提高的重要性,需要在開展文學名著審美教育中積極采取:學生興趣是審美教育的關鍵、多樣化審美教學方法指導是創(chuàng)新、通過朗讀來提高審美體驗等方法思路。
參考文獻
[1]彭小雄.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19(9).
[2]楊娟.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6).
[3]歐曉燕.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6).
[4]葛曉丹.讓學生真正聞到名著的“馨香”——談如何將高中語文名著閱讀落到實處[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12).
[5]黎藝青. 審美教育在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的滲透研究[A]. 《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三卷)[C].2018.
[6]莫松濤. 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滲透研究[A]. 《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科研成果匯編(第八卷)[C].2018.
[7]劉向瑞.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策略探討[J].課外語文,2020(31).
[8]陳賢斌.談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9).
作者簡介:李紅梅,女,1983年生,江蘇啟東人,本科,中教二級,研究方向為高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