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閔染
常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湖南 常德 415000
臨床路徑的含義是以患者為中心,針對特定病情提供全方位監(jiān)護、治療、護理,整個過程從入院起至出院,建立嚴密的護理計劃,從而有效縮短患者的治療時間,促進康復[1]。該理念滲透到護理教學中時,可以稱為臨床護理教學路徑,在具體臨床應用中效果良好,我院選擇臨床帶教的實習生100例作為實驗對象,分組對比方式下,其中一個小組的實習生參與了臨床路徑帶教,效果良好,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100例于我院實習生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名,兩組采取不同教學方式。觀察組男性2名、女性48名;年齡18-22歲,平均(20.10±0.20)歲。對照組均為女性;年齡18-23歲,平均(20.02士0.54)歲。對上述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帶教方式,具體流程:實習生入科之后,護士長帶領他們參觀科室,說明常見的注意事項、每天的工作流程,之后把學生派分給帶教老師。帶教老師制定教學大綱,按照大綱要求組織講解教學和觀摩學習,教學結束之后實習生接受統(tǒng)一考評。
觀察組采用臨床路徑帶教模式,在改模式下,資深護理人員制定教學大綱,大綱的主要內容圍繞神經科護理實踐工作需求,按照臨床路徑帶教流程完成教學工作,具體措施如下:
①第1周,帶教老師首先和實習生說明科室規(guī)章制度以及工作流程,說明神經內科的主要患者群體類型,結合病例,包括患者的年齡、性格特征、受教育程度、疾病情況等,循序漸進組織教學活動,力求一周內讓實習生了解科室的基本情況,能夠具備合理評估收治患者病情的能力,以便開展后續(xù)護理工作。
②第2周,針對基礎護理技能展開實操教學,這部分教學內容實踐性特征明顯,主要鍛煉實習生的護理能力,帶教老師要負責做好指導工作,比如輸液、扎針、無菌操作規(guī)范、查房、吸氧操作等,教師要對每一位帶教的實習生把關,保證實習結束之后實習生基本具備熟練的臨床護理操作能力。
③第3周,基礎護理的實操教學環(huán)節(jié)結束之后,實習生需要開始了解神經內科常見疾病類型和對應的護理方法,比如腦梗死、腦出血等,這部分教學依然以實踐操作為主,理論教學為輔。另外??谱o理技術教學也非常重要,比如鼻飼、置管、血糖測量。最后,講解神經內科的常用藥物以及特殊藥物的使用禁忌癥、注意事項[2]。
④第4周,指導實習生書寫護理病例、護理記錄單等報告,指導其注意書寫過程中的常見錯誤,明確注意事項,并對實習生出現(xiàn)的錯誤進行集中指導。全部教學任務完成之后,組織第一次測評,測評成績不合格的實習生繼續(xù)由帶教老師進行二次指導,直到測評成績合格為止。
觀察組實習生的帶教滿意度(98.00%)比對照組(90.00%)高,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結果有差異性(P<0.05)。
表1 兩組實習生的帶教滿意度對比[n(%)]
在帶教前,對比兩組實習生的理論知識和實操能力,數(shù)據(j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在帶教結束后,觀察組實習生理論知識和實操能力成績都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實習生的考核成績比較[分,(±s )]
表2 兩組實習生的考核成績比較[分,(±s )]
?
臨床路徑護理時目前較為新穎的一種護理模式,和整體護理、循證護理類似,在護理實踐工作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3]。而在臨宋護理帶教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將護理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因為大部分實習生為剛畢業(yè)的學生,他們初入工作崗位,尤其的實操方經驗極為缺乏,單純憑借理論知識,難以應對復雜的護理任務。常規(guī)的帶教模式在提高實習生實操能力方面作用不顯著,因此需要改進教學模式顯。
本研究嘗試選擇我院2019年5月-2020年4月接收的100例神經內科實習生作為觀察樣本,分組參與實習活動,分別采取臨床路徑式帶教模式和常規(guī)帶教模式,比較實習生的考核成績。實驗結果顯示,觀察組實習生的帶教滿意度(98.00%)比對照組(90.00%)高,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結果有差異性(P<0.05);觀察組實習生理論知識和實操能力成績都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神經內科臨床帶教工作中,采用臨床路徑地帶教模式更利于提高實習生的實操能力,幫助其積累護理實踐經驗,建議帶教老師根據(jù)實際帶教需求合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