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巧玲CHEN Qiao-ling 葉貝貝YE Bei-bei 呂爽爽LV Shuang-shuang
急診科是醫(yī)院中搶救患者最為主要的醫(yī)療部門之一,也是所有急診患者在接受入院治療的必由之路,接收的患者多發(fā)病嚴重、進展迅速,是醫(yī)院中病種最復雜、管理任務最難也最重的科室之一,因而對護理人員素質及護理服務質量的要求也較高[1-2]?,F(xiàn)代醫(yī)學技術不斷進步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到護理管理制度的改革??冃Э己说目茖W開展具有導向、激勵、教育培訓、反饋控制與溝通等諸多重要作用,不僅能幫助管理者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改進措施,還能促進員工工作效率的提升,是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一條重要舉措[3]。目前國內已有部分醫(yī)院開展了對護理崗位管理的探索與實踐,通過實行護理崗績效考核制度來調動護理人員積極性、保證護理質量[4-6]。近年來,信息技術的不斷革新使醫(yī)院的管理工作更為高效,這也引領著全國各地的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將信息化建設作為今后發(fā)展的重點。如何將信息技術與醫(yī)療機構管理有效整合并合理應用也成為研究的趨勢所在[7-8]。既往本院急診科采用傳統(tǒng)的護理崗績效管理方法,其考核內容及方式有待進一步提高。為激發(fā)急診科護理崗人員工作的積極性,提高護理質量,本院依托醫(yī)院現(xiàn)有的信息化平臺構建了急診科信息化考核平臺,應用于護理崗績效管理中,已取得了良好效果。
組織信息技術相關人員及護理管理人員,應用現(xiàn)有的數據庫、通訊技術及網絡技術,依托醫(yī)院信息化平臺,建立一套完整、動態(tài)、實時的急診科信息化考核平臺,用于護理崗績效管理中。護理崗績效考核指標應能較好地反映工作態(tài)度、能力和業(yè)績目標完成情況??己酥笜酥饕üぷ髻|量、工作效率、工作業(yè)績三方面。
1.績效考核指標和考核方法。(1)工作質量:主要包括基礎優(yōu)質護理服務、病區(qū)管理、文書質量、消毒隔離質量、搶救物品完好率、安全管理、護理教學、業(yè)務考評、患者滿意度共9個項目。每季度的工作質量績效考核總分分配比例為:終末考核40%、日常檢查40%、晚夜間檢查20%,根據各指標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分。將績效考核結果錄入統(tǒng)計軟件中,由系統(tǒng)自動生成考核分數。(2)工作效率:統(tǒng)計、分析各護理項目的人力投入、護理工時、風險等級、技術難度,制定各項目的分值后,以護理單元為單位完成工作效率的統(tǒng)計。監(jiān)護室、觀察室的工作效率參照普通病房測算,工作量與“軍字一號”的護士站系統(tǒng)連網,自動采集數據,具體指標如下:占床天數計1分/(床·天);出科人數計1分/人次;病例分型A型計3分/人、B型計5分/人、C型計8分/人、D型計10分/人;分級護理特級護理計8分/(床·天)、一級護理計2分/(床·天)、二級護理計0.5分/(床·天)、三級護理計0.2分/(床·天);治療工作量計0.1~1分/(床·天)。預檢分診室按急診預檢分診量計0.5分/人次;搶救室按搶救人員數計2.2分/(床·天);注射室按注射人員數計0.1分/人次,工作量從“軍字一號”的掛號收費系統(tǒng)自動采集。輸液室根據不同輸液方式,普通輸液計0.5分/人次,臥床輸液計6.6分/(床·天),工作量從“軍字一號”的移動輸液系統(tǒng)自動采集。上述所有數據采集完成后,經急診科信息化考核平臺自動生成績效分。(3)工作業(yè)績:主要包括論文發(fā)表數、科研課題申報情況、競賽參與及獲獎情況、講課及帶教課時等。
2.考核主體??己诵〗M包括護理部骨干及急診科護士長??己似陂g執(zhí)行層級、全程網上審查、考核和管理。護理部負責考核科室護士長,護士長考核科室護士。考核周期為每季度一次,每季度初前5日需完成上個季度所有護士的考核工作,并提交給護理部進行最終審核。每次的考核結果均進行匯結和反饋,績效獎金分配與考核結果掛鉤。
3.績效考核核算和分配方案。(1)護理崗績效考核分值=工作質量×30%+工作效率×50%+工作業(yè)績×20%。(2)護理單元獎金=(科室護理收入-科室護理成本)×科室提成比例×護理單元月績效考核分值。(3)個人獎金=護理單元獎金總額×(個人績效考核分值/護理單元人員績效考核總分值)。
1.評價背景。本院急診科于2020年7月1日開始應用急診科信息化考核平臺進行護理崗績效管理。將2019年7月1日—2020年6月30日作為實施前,將2020年7月1日—2021年6月30日作為實施后,本院急診科信息化考核平臺應用前后共出現(xiàn)4例人事變動現(xiàn)象。實施前共52例護理人員入組,其中男9例,女43例;年齡23~47歲,平均年齡29.41±7.65歲;工作年限1~10年,平均年限5.42±2.23年。實施后共54例護理人員入組,其中男8例,女46例;年齡23~49歲,平均年齡30.62±8.03歲;工作年限1~12年,平均年限5.72±2.37年。實施前后研究對象各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2.評價方法。于急診科信息化考核平臺使用前后,統(tǒng)計每季度完成績效考核所花費的時間、工作業(yè)績情況、護理不良事件及患者滿意度。參考陶紅等[9]制定的護士工作滿意度評定量表,自行設計調查問卷評估護士工作滿意度,量表重測信度0.816。該量表包括管理、工作負荷等8個維度,采用Likert5級計分法,正向題目依序賦分1~5分,反向題目依序賦分5~1分,分數越高提示工作滿意度越高。
3.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24.0軟件行統(tǒng)計學分析,對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兩樣本獨立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的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被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績效考核完成時間降低。實施前,護理部每季度完成績效考核的時間為38.92±3.24分鐘;實施后,護理部每季度完成績效考核的時間下降至12.15±1.13分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6.363,p<0.001)。
2.工作業(yè)績提高。實施后,參與競賽人員占全科人員的比例為22.22%,高于實施前的5.7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護士工作業(yè)績
3.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降低。實施后,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0.08%,低于實施前的0.1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護理不良事件
4.患者滿意度提高。實施前,共向患者寄送滿意度調查表8943份,收回問卷2153份,其中有效問卷2115份,有效回收率為23.65%;實施后共向患者寄送滿意度調查表9134份,收回問卷2345份,其中有效問卷2328份,有效回收率為25.49%。結果顯示,實施后患者的滿意率為95.92%,高于實施前的93.7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患者滿意度
5.護士工作滿意度提高。實施后,護理人員在與同事關系、工作本身、工資福利、個人成長及發(fā)展及工作被認可各維度的評分均高于實施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急診科接收的患者往往是起病急、病情重、變化快且病死率較高的群體,需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科學、有效的救治[10]。同時,在此類患者的救治過程中,常需要高質量的護理工作來予以配合,因此急診科護理工作作為救治過程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日益受到重視[11-12]。
護理管理是保證護理質量的一項重要途徑,其能夠有效整合人力、物力資源,為患者提供更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績效考核制度在護理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不容忽視[13-14]。2010年初,為加強臨床護理工作的質量,衛(wèi)生部牽頭舉辦了“優(yōu)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指出護理管理者需解決協(xié)調的關鍵問題主要包括三點:合理分配護理人力資源、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積極性、客觀公正地實現(xiàn)績效考核[15-16]。為完善護理崗考核制度,促進人員的工作主動性,在提升護理質量的同時,提升護理人員的工作滿意程度,本院構建了急診科信息化考核平臺??紤]到急診科具備急診、急救雙重功能,其護理工作面廣、點多,項目較為繁雜,且患者的流動性較大,因此本院在開展護理崗的績效考核前,充分分析了科室護理工作特點,對預檢分診室、搶救室、輸液室、觀察室、監(jiān)護室等不同護理單元的護理條目及其難度進行全面評估后制定各項指標的評分標準,并從工作質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業(yè)績三個方面進行衡量考核,盡量做到客觀公正的績效考核。一方面,通過急診科信息化考核平臺構建護理績效考核體系,不僅使考核制度更加規(guī)范、全面,還能使護理質量考核實現(xiàn)網上質量考核、監(jiān)控、反饋和改進,績效考核結果直接落實到個人,提升了績效考核的透明度,真正實現(xiàn)客觀公正,有利于提升對同事關系、工作本身的滿意度與幸福感。另一方面,將績效考核結果直接掛鉤護理人員的收入,實現(xiàn)“多勞多得,優(yōu)勞優(yōu)酬”的分配原則,讓每位護理人員的勞動價值得到客觀體現(xiàn),使其在工資福利、工作被認可方面的滿意度也大幅提升。
本研究中的急診科信息化考核平臺經過為期一年的試運行后,發(fā)現(xiàn)護理部每季度完成績效考核的時間較實施前明顯縮短。本院依托“軍字一號”醫(yī)院信息系統(tǒng),構建了急診科信息化考核平臺,可以實現(xiàn)自動化數據采集、存貯及傳輸。在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這兩個維度的績效考核中借助了大量信息化管理手段,如不良事件報告系統(tǒng)可準確提供規(guī)定時間段內不良事件條目及詳細信息,移動輸液系統(tǒng)可準確提供工作量數據,顯示輸液人次等。因此,急診科信息化考核平臺的應用不僅大大提升了數據的采集效率,也確保其完整性和準確性,替代了部分原本需人工完成的工作,縮短了護理部每季度完成績效考核的時間,運行效率大大提升,管理成本也隨之減少。
本研究觀察到,急診科信息化考核平臺應用于護理崗績效管理中后,護理人員的工作滿意度得以提升,主要表現(xiàn)在與同事關系、工作本身、工資福利、個人成長及發(fā)展及工作被認可等維度。同時,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績效考核體系的進一步完善,還能促進護理人員積極、主動工作,開展科研項目,提升工作積極性,減少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提升患者滿意率,為患者提供更優(yōu)質的服務。護理崗績效管理實質上是一種過程管理,不單單僅從結果進行考核評估,而是在整個過程中應用一套全面、細致的評分系統(tǒng),根據每個護理人員要完成的目標進行跟蹤、記錄、績效考核,從而完成綜合績效考核目標,促進護理人員和科室的共同成長。急診科信息化考核平臺的運用,能夠讓每個護理人員認識到自己階段性的進步與不足,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業(yè)務水平,提升工作質量、工作效率,進而使整個科室的護理質量有所進步,因此患者對科室服務的滿意度也有進一步的提升。
綜上所述,急診科信息化考核平臺的構建在護理崗績效管理中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可以有效地縮短考核花費時間,提升工作業(yè)績,保證護理工作的高質量完成,提升患者及護理人員的滿意度,是一種科學有效的臨床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