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晨 天津體育職業(yè)學院 劉亞茹 天津體育學院社會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
輪滑運動是一項集娛樂、休閑、健身、趣味和驚險為一體的競技體育項目,它可以有效地提升運動者身體的協(xié)調性及平衡性,還有利于改善運動者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運動者的意志力、反應能力以及預判能力。由于輪滑運動屬于高危險性運動,在運動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運動損傷,這極大地阻礙了輪滑運動的發(fā)展。
1.研究背景
隨著國家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對孩子其他方面的培養(yǎng),其中就包括了體育能力。在這樣的情況下,知識不再成為孩子健康成長唯一的要求,孩子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學習自己喜歡的運動,甚至可以在長大之后選擇成為特長生,靠自己的特長考大學。
近年來,輪滑運動在我國也獲得了很多學生以及家長的選擇。孩子們喜歡進行輪滑時的趣味,而家長看重這一運動給孩子帶來的好處,以及在未來的實用性。因為不僅在我國,在國際上,輪滑一直以來都是一項熱門運動,在奧運會上,也會有不少的選手進行輪滑比賽。一個又一個輪滑選手,用專業(yè)且優(yōu)美的動作,為輪滑這一運動開拓了廣闊的未來前景,也吸引了不少的孩子去進行學習。
2.研究意義
輪滑運動作為一種充滿趣味性的活動,受到了很多學生以及家長的喜好,但是,由于輪滑的性質,其在教學中會出現(xiàn)一些運動損傷現(xiàn)象,在遭受運動損傷之后,學生的身體會承擔一定的痛苦,這些痛苦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心情,讓他們無法在接下來的訓練中投注足夠的精力,因此又增加了運動損傷的風險,在這樣惡劣的循環(huán)之下,對學生的運動學習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很容易打擊到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因此,為了幫助學生們正確認識輪滑運動,并且降低我國學校輪滑教學中存在的運動損傷情況。本文就輪滑運動中可能出現(xiàn)運動損傷的情況進行分析,最后得出一個相關的結果,希望幫助減少輪滑運動出現(xiàn)運動損傷的概率。
本文的研究內容主要分為五大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如下所示:
第一部分:緒論。本章對論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義、研究內容進行了總結和提煉。
第二部分:輪滑運動中常見的損傷類型及部位。主要闡述了在輪滑運動中常見的損傷類型主要包括哪些以及常見的損傷部位。
第三部分:輪滑運動常見損傷成因分析。該章節(jié)對目前學生實際開展輪滑運動學習以及輪滑運動游玩過程中各種原因導致的自身運動損傷,從學生自身、教師、場地及器材三個方面展開了具體的分析。
第四部分:輪滑運動中運動損傷的預防措施。該章節(jié)的核心是根據(jù)上文輪滑運動中產(chǎn)生的各種常見損傷進行相應預防措施的提出,以讓人們在實際的輪滑運動過程中重視預防,合理避免不必要的損傷。
第五部分:結論與展望。通過分析相關理論,得出了研究結果,同時進行研究展望。
輪滑又被稱為滾軸溜冰、滑旱冰,輪滑在十八世紀由不知名的荷蘭滑冰運動員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為了在不結冰季節(jié)繼續(xù)進行訓練,嘗試把木線軸安在皮鞋底部,試圖在平坦的地面上滑行,他的實驗在不斷失敗和改進后終于取得成功,創(chuàng)造了用輪子鞋“滑冰”的歷史,從此輪滑運動在歐洲誕生、興起,并且得到了較快的發(fā)展。
1863年由美國人發(fā)明了真正的輪滑,他使用金屬輪子代替了木質輪子,滑行起來具有更多的優(yōu)越性,深受大家的歡迎。他的發(fā)明推動了各國輪滑運動的發(fā)展。1866年,詹姆斯在紐約投資開辦了第一座室內輪滑場,并組織紐約輪滑運動協(xié)會,首次將輪滑運動正式列入體育運動的正式比賽項目中。同時輪滑運動迅速傳到歐洲各國。
眾所周知,輪滑是一項全身性運動,有利于促進心腦血管系統(tǒng)及呼吸道系統(tǒng)機能的改善和代謝作用的加強,能增強腿部、腰部、臂部、腹部等肌肉和身體各個關節(jié)的靈活性,對掌握平衡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同時,輪滑還具有娛樂功能,在運動中體會到輪滑的趣味性,通過這項運動,可使人們從日常緊張、繁重的工作或學習中解脫出來,達到身心愉悅、放松心情的目的。
根據(jù)損傷類型來看,輪滑運動中常見的損傷類型主要包括骨折、關節(jié)脫位、挫傷、擦傷、扭傷、拉傷等類型。其中發(fā)生頻率最高的是擦傷,其次是拉傷和扭傷。而輪滑運動中最擔心的就是出現(xiàn)骨折,雖在日常運動中出現(xiàn)的頻率較少,但也要加以防范。據(jù)相關權威機構調查得知,輪滑運動中常見的損傷部位主要是手腕、臉和下巴位置,其次才是下肢和腳踝位置,而發(fā)生在運動者肘部、膝蓋、頭部和身體其他部位的損傷則較少。
1.未進行運動前的準備活動造成的運動損傷
準備活動對于輪滑運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充分的準備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更快地使身體變得靈活,從而讓身體各項機能能夠更快地進入運動狀態(tài),進而適應輪滑運動。但是,大部分學生在進行輪滑運動之前,都不會進行準備活動,認為這是一項枯燥無味的活動,只會浪費時間,在這樣錯誤觀念的影響下,大部分學生的身體還未舒展,就投入了輪滑運動,從而導致身體短時間之內無法適應,于是遭受了運動損傷。
2.防護用具使用錯誤造成的運動損傷
防具是在出現(xiàn)運動損傷時保護人體的第一道防線,但是根據(jù)筆者的調查,可以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在進行輪滑運動的時候都不會佩戴相關的防具,他們并沒有意識到防具的重要性,教師也沒有對此進行專門的教導。同時,雖然還有部分學生會佩戴防具,但是由于自身的不在意以及教師的疏忽,他們也并不會好好的帶上,只是想敷衍一下完成任務,在此情況下,防具并不能給學生帶來保護。
3.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運動損傷
很多學生在進行輪滑運動的時候,都表現(xiàn)得較為漫不經(jīng)心,在對輪滑的強烈興趣之下,是對其可能造成的危險的不重視。同時,輪滑作為一種較為靈活的體育活動,其對動作的要求也是極高的,學生很可能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進行了錯誤的動作,從而導致自己遭受一些小面積的擦傷或者是摔傷,倘若情況嚴重一些,甚至會導致學生骨折。
4.自我保護意識不強造成的運動損傷
就目前來說,大部分學生仍舊缺乏在輪滑運動中的自我保護意識,他們不會自發(fā)性地在運動前、運動中對自己進行保護,不做準備活動以及不佩戴相關的防具都是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的一種表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對于學生來說是較為不利的,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就算再怎么認真都無法做到全方位地為學生提供保護,很多時候,運動損傷的風險都需要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來防止,倘若不能建立起完善的自我保護意識,自然也無法防止運動損傷。
5.輪滑操作技術不規(guī)范造成的運動損傷
在輪滑運動中,輪滑操作技術不規(guī)范也是造成運動損傷的原因之一。在輪滑運動的初學階段,初學者對技術動作的理解不夠清晰,同時由于剛接觸到輪滑運動比較興奮,但反應系統(tǒng)及技術動作跟不上、四肢僵硬、身體不協(xié)調,從而導致在運動過程中加大了損傷出現(xiàn)的概率。在此階段應有專業(yè)的指導員幫助,以提升初學者的信心。
6.突發(fā)事件造成的運動損傷
輪滑運動本身就屬于高危險性運動,特別是在初學階段,突發(fā)性事件發(fā)生的概率比較大,在日常的練習過程中,大家對輪滑的技術動作掌握都比較弱,身體的協(xié)調能力以及平衡能力都比較薄弱,這就會很容易在訓練場上發(fā)生碰撞,從而直接導致了損傷的發(fā)生。
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的上課體驗,除此之外,路滑教師也應該作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監(jiān)護人而存在,教師應當時刻保持對學生的關注,細心觀察學生的動作,一旦發(fā)現(xiàn)有錯誤或者是不足的地方,教師就應該適當對其進行糾正,從而降低學生在進行輪滑運動出現(xiàn)的運動損傷風險。同時,教師在講課方面的因素也會影響學生出現(xiàn)運動損傷的情況,無論是教學的技術較低,還是教學的速度過快,都會導致學生無法領略動作的要點,從而在接下來的運動中使用錯誤的動作進行輪滑。而從運動損傷這一點來看,教師也應當具備一定的醫(yī)護手段,保證教師可以在學生存在損傷的第一時間對其進行安置,進而防止學生出現(xiàn)進一步的損傷,因此,教師的基礎醫(yī)療技術手段也成了影響學生在輪滑運動中出現(xiàn)損傷的因素之一。
場地和器材是最直接接觸學生進行輪滑運動的因素,因此,場地和器材對學生是否會在輪滑運動中出現(xiàn)運動損傷具有很大影響。輪滑運動主要使用到輪滑鞋,該器材對場地是具有一定的要求的,但是經(jīng)過筆者的觀察,我國大部分教學場所的場地都是不符合規(guī)范的,學生無法擁有廣闊的訓練場地,甚至還會存在部分輪滑課堂的訓練場地布滿了障礙物,這些東西的存在,都增加了學生會在運動中出現(xiàn)風險的概率,學生很可能會被障礙物所絆倒,從而導致摔傷。除此之外,部分輪滑課堂的輪滑鞋都較為老舊,無法滿足學生的日常訓練要求,甚至有部分輪滑鞋會出現(xiàn)松動的現(xiàn)象,這無疑會導致學生在訓練時摔倒。因此,對場所的清掃以及擴建、對輪滑鞋的更新是極為重要的。
在運動前進行準備活動可以大大地降低運動損傷的發(fā)生,在輪滑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運動前先進行跑步熱身,調動身體的機能,然后在通過一些伸展運動或者是其他的運動進行身體各個關節(jié)的運動,提升學生身體機能的靈活度。當學生在輪滑運動前有過充分的運動后,就可以以更好的狀態(tài)學習輪滑技能和知識,提升了學生輪滑教學的安全系數(shù)。運動前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體育運動,養(yǎng)成健康的運動習慣。
在學校中進行輪滑教學,首先要做到的是設施健全。對于輪滑運動來說,學生的基礎設施和安全措施必須要配備全面,像是輪滑鞋、頭盔、護具等,這些都是最基礎的防護設施和用具。這些設施和用具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保護的功能,減少學生在輪滑教學中發(fā)生損傷,從而提升教學效率,使更多的學生關注到輪滑教學并對它產(chǎn)生喜愛,最終推動學校輪滑教學的發(fā)展。
輪滑運動具有很強的機動性,對學生的專注是具有一定要求的,假如學生在進行運動的時候不夠專注,那么出現(xiàn)損傷的概率會大大增加。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應當對專注給輪滑帶來的影響進行重點闡述,嚴格禁止學生在進行運動的同時進行別的事。除此之外,學生還應當一直保持正確的輪滑動作,不應該養(yǎng)成錯誤的習慣,為未來的運動埋下不小的隱患。
學校在進行輪滑教學時要把安全問題放在首位,提升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教師多傳授一些輪滑的經(jīng)驗和技巧讓學生可以在提升知識和能力的同時,還可以確保自身的安全。教師可以從應急能力和摔倒等一些細節(jié)對學生進行指導,這樣當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fā)生損傷風險時可以及時的做出反應應對,避免輪滑運動給自己帶來比較嚴重的損傷。通過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認識到自我保護的重要性,降低學生的風險,使學生可以以健康的方式進行輪滑運動的學習。
在輪滑運動教學中,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學會正確的摔倒方式,使其在發(fā)生摔倒時能夠將身體的損傷程度降到最低。輪滑教師要指導學生在摔倒時候應該盡量保持冷靜,努力將自身的膝蓋先行著地,之后是手肘,最后是手掌,以此來減少身體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在摔倒時候避免身體部位直接與地面接觸而產(chǎn)生嚴重的身體損傷,在向前摔倒時應將頭部向后仰,向后摔倒時應將頭部向前仰,盡量避免傷害到頭部。
首先,輪滑教學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要有科學合理的教學規(guī)劃,對于輪滑初學者來說,他們的腳踝、膝關節(jié)等部位很容易產(chǎn)生疲勞感,所以要適當安排練習的負荷和休息的時間,要讓他們疲累的關節(jié)和肌肉得到充分放松。其次,在日常準備訓練中,需要加強對易受傷部位的訓練,以提高這些部位的機能,并且還需要重視準備訓練環(huán)節(jié),對身體韌帶做充分的拉伸,以避免運動中關節(jié)的損傷。
對于相關輪滑教學老師而言,在進行輪滑教學前,需要對具體的輪滑課程安排制定一個細致、完整的方案,要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輪滑本身的體育性和樂趣性,而不要為了盡早地結束課程教學而提早地進入到了下一階段的任務學習中,這種方式過多地強調了課程的進度而忽視了學生本身在實際學習輪滑過程中可能碰到的一系列問題。
在進行輪滑運動時,應該對于輪滑場地進行檢查,避免場地中有坑洼現(xiàn)象,要保證輪滑場地的視野開闊,在轉彎的地方注意有沒有障礙物,以此來降低學生進行輪滑運動時的受傷概率,同時,對于輪滑教學用的教學設施進行定期檢查,避免出現(xiàn)損壞的輪滑設施,對于不合格或者損壞的輪滑設施進行更換,要在輪滑運動教學中保證學生的身體安全,從而進行下一步的輪滑教學。
輪滑教學的損傷問題是在整體輪滑教學中不可忽視的問題,而其中有些損傷是屬于不可規(guī)避的類型的,這需要相關的學校提起高度的重視。針對輪滑運動可能會發(fā)生的運動風險,學生及學校應該有正確的認識,尤其是學校,要根據(jù)可能會發(fā)生的風險制定出合理的解決方案,要把學生的安全問題重視起來,使學生可以在健康的環(huán)境下進行學習,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體質健康問題得到正確的改善和提升。
在本文,主要通過實際調查和文獻的形式匯總了當前高校中的輪滑現(xiàn)狀,并對輪滑運動常見損傷成因進行了分析,主要的分析方式是從學生、教師、器材三方面進行逐一的分析,然后基于這些常見的損傷成因提出了輪滑運動中運動損傷的預防措施,以給相關學習人員提供一定的預防技巧參考,從而保證輪滑過程中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