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 趙昱菁
摘要:教學活動應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讓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積極主動地全身心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通過雙方互動,才能真正實現(xiàn)主體性教育。影響課堂教學有三個變量,即教師、學生、課程。本文根據(jù)課程的特點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對比,依據(jù)“雙主體互動”模式的內涵,引入該教學模式,為咖啡制作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嘗試與經(jīng)驗積累,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關鍵詞:雙主體互動教學模式;咖啡制作;教學改革實踐;教學效果分析
一、教學對象和教學模式
(一)教學對象
我校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yè)2017級共有兩個平行班,我們以1、2班中職學生為研究對象,以1班為實驗組,2班為對照組。兩個班級學生在入學成績、性別等方面均無明顯差異。
(二)教學模式
1、“講授式”教學模式
對照組班級根據(jù)大綱要求,采取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模式,學生按照教師安排先完成預習,然后由教師講授本節(jié)課程的內容、重要結構以及操作注意事項,學生進行相應品類的操作以及在課堂上對操作過程進行描述,形成課后總結報告。
為進行實驗對比,針對“雙主體互動”教學模式班級所設計的與咖啡制作聯(lián)系密切的問題,在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模式班級進行集中講授。
2、“雙主體互動”教學模式
實驗組班級先以每4~5人為單位進行分組,小組負責人由每一組員輪流擔任。教學上采用“雙主體互動”教學模式,具體操作過程如下:
(1)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主要是教師與學生兩個方面。 教師課前準備是依據(jù)咖啡制作教學大綱及教學目標,結合飲料調制服務,精心設計教學方法與互動,對學生提出具體預習要求。以咖啡制作每一品類為單位安排,如針對咖啡豆萃取操作,結合咖啡豆種植及加工科學進行課堂教學設計,要求學生在課前1周完成預習內容包括:(1)咖啡豆的結構與層次(2)咖啡口感與咖啡產區(qū)關系:(3)咖啡豆烘焙方式選擇與不同萃取方式關系(4)在進行咖啡萃取時,可能會遇到影響感官評價要素,這些要素產生來源與出現(xiàn)原因等問題,可以設計多個方案,每個小組負責一個,也可以由學生自主選題并進行設計。學生方課前準備,是以小組為單位,成員之間分工、合作,根據(jù)要求,課前做好相應資料準備完成實訓預習報告及演示文稿制作,由小組負責人在上課開始時進行路演。
(2)課堂教學??? 教師不再是課堂內容的主講,而是一名真正的“指導”。首先由各組長通過PPT對本小組的預習內容進行簡要闡述,教師概括和總結每一小組預習程度,不足的加以補充,優(yōu)秀給予表揚。此后指導教師指出本節(jié)咖啡豆萃取操作要點與注意事項,并重點重申在萃取過程中,注意觀察預習報告中所提到的相關問題,以便在課后形成本部分的總結報告。在學生進行操作時,小組成員輪流進行萃取操作,教師指導,結合萃取進程隨時提問,對于與實際聯(lián)系密切問題,引導學生在課后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尋找答案并在下一次操作過程中重溫相關問題。如學生在手沖萃取咖啡時,首次注水量達到粉量的兩倍時,教師可以提問:在實際操作中,此時,如果你是一位咖啡師,現(xiàn)在首次注水量已達到要求,咖啡需要進入悶蒸環(huán)節(jié),你該如何處理?若學生能回答出在此環(huán)節(jié)需先停頓,完成悶蒸30秒,再進入下一步注水,則可進一步引導學生關次入水位置與速度,繼而引導學生觀察二次注水的水流量。根據(jù)與學生課間的交流情況,適時調整對每一學習小組或學生的關注度,調整引導話語與引導主題。在指導教師的引導過程中,適時的表揚和鼓勵非常重要。
(3)課后總結。? 每一種萃取完成之后,學生完成實訓報告,實訓報告一定要引導學生總結在實訓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或是指導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系統(tǒng)回顧。將所學及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融入自己的知識中。
3、 評價方法
(1)問卷調查?? 通過問卷調查了解所采用教學方法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提高的幫助程度。
(2)形成性考核(60%)包括三部分,課前預習與實驗報告的完成考核(20%),對相關咖啡制作的認知能力考核(20%),與實際工作聯(lián)系密切問題的解決能力考核(20%)。
(3)理論考核(40%)從咖啡師考核的試題庫中產生考核試卷,閉卷考核??己送戤吅蠼M織專業(yè)教師在統(tǒng)一的評分標準下,進行批閱。對學生成績進行分項統(tǒng)計。
二、教學結果分析
(一)問卷調查
結果顯示,與“講授式”教學模式相比,”雙主體互動“教學模式下,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顯著提高,且在提升學習效率的同時,并未因此增加學習負擔。
(二)形成性考核
通過批閱二組預習與總結報告來看,兩組之間無差異,然而若具體到兩組學生預習與總結報告的內容來講,對照組學生多為課本內容的簡單重復,而實驗組學生則按照指導教師要求,對預習內容及課后的總結進行了系統(tǒng)的歸納和總結,應該是二者的完成質量是有差異的。
(三)理論考核
實驗組學生理論考試分項成績中,多選題與問題的平均分較對照組高。其余各項無差異??偝煽兤骄指哂趯φ战M。
三、總結
咖啡制作教學一直沿用“講授式”傳統(tǒng)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認知作用?!半p主體互動”教學模式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再從屬于教師的安排,而是通過課前教師精心設計的與實際情況密切相關的若干問題,讓學生參與到咖啡制作課的教學設計中來。這即調動的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也鍛煉了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即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中發(fā)揮了很好的作用,并未因此增加學生負擔。經(jīng)過實驗對比,這一教學模式受到實驗班學生的歡迎。
參考文獻:
[1] 陳連軍.建構主義理論視角下引導—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探討[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