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鵬
(遼寧大學國際經濟政治學院,遼寧沈陽,110036)
在信息化高速發(fā)展的今天,互聯(lián)網以其高效、便捷的特點成為學生學習和生活不可替代的工具,“互聯(lián)網+教育”也因此成為高校教師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在當今各大中小學普遍進行混合式教學改革的形勢下,高校教師也必須根據自身學科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改革。無論是從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來看,還是從整個社會的需求來看,探索出基于現(xiàn)實問題,符合時代要求,且在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協(xié)調發(fā)展的人才教學模式都迫在眉睫。
“O2O+時事評論”教學模式是“O2O教學模式”與“時事評論教學模式”二者根據教學的現(xiàn)實需要,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相互結合的產物。
O2O模式最早興起于電商領域,Alex Rampell將該模式定義為Online to Offline,原意是指電子商務中線上與線下的協(xié)同,是將線下的商務機會和線上的交易平臺結合起來,通過互聯(lián)網在線上招攬生意,在線下提供服務的一種商業(yè)模式。[1]而O2O模式在教學中的定義則是指在移動互聯(lián)網、云計算、物聯(lián)網、大數據環(huán)境中,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與現(xiàn)代網絡教育優(yōu)勢互補、深度融合,將網絡的豐富資源與學習工具和課堂的有效控制結合起來,將課堂教學時空延伸到網絡的新型混合教學模式。[2]
2014年以來,教育界眾多學者將此模式引入教育領域,并先后研究了O2O互動教學法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未來教育空間站的O2O應用模式建設,以及構建基于O2O環(huán)境的翻轉學術會議模型的方式等。目前,國內研究大多傾向于O2O教學模式應由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兩部分組成,以此實現(xiàn)互聯(lián)網技術和課堂教學相結合,這一內涵基本達成共識。但是,也有學者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認為O2O教學模式應包含一個中心(以學生為中心)和兩個平臺(課程資源學習平臺和資源學習與在線互動相結合的教輔平臺)。[3]基于此,目前國內的O2O教學模式大致分為三種衍生模式。
第一種是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O2O教學模式。這種模式要求學生在課前通過線上課程資源網平臺完成選課、自學、在線討論、測評等;通過社交網絡在線對疑點進行師生、生生互動交流;定期參加線下課堂學習,接受教師的面對面指導,開展協(xié)作性學習。
第二種是基于傳統(tǒng)課堂理念的O2O教學模式。在這一模式中,線上教學平臺僅作為線下傳統(tǒng)課堂的輔助與補充,教師上傳教學內容和拓展知識,用于學生課前預習、課后鞏固和知識拓展,線下課堂仍是基于學生的課前預習開展講授課教學。
第三種是基于混合教學理念的O2O教學模式。該模式是以學生線上自學為主,線下面對面課堂主要進行討論和實踐。其中,重難點內容以線下課堂細講為主,線上主要為練習和鞏固。
現(xiàn)有的O2O教學模式雖然充分發(fā)揮了師生互動多、學習資源豐富、教學內容靈活及教學形式多樣等優(yōu)勢,但也存在應用范圍有限、線上評價體系難以客觀反映學生學習狀況、教學內容高度依賴MOOC等互聯(lián)網教育平臺、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交流性增加但實踐性不足、欠缺對學生的激勵機制等問題。由此可見,單獨依靠O2O教學模式還不足以滿足當前的教學需要。對此,在基于混合教學理念的O2O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加入時事評論環(huán)節(jié),可以更好地發(fā)揮O2O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且更符合當下教學實際。
時事通常是指在特定的時期或地域范圍內,引起眾多社會成員密切關心、好奇、評論甚至爭論的某種社會現(xiàn)象。[4]而評論則是對時事所進行的一種分析并表達思想者某種觀點的方式。在高校教學中,引導學生對時事問題進行分析評論是加強和改進教學工作的重要著力點和有效途徑。[5]根據時事評論的特點和涉及的范圍,“時事評論教學模式”可以被定義為:一種以小組的形式模擬媒體時事評論欄目,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基于對各方面信息的掌握,對指定的相關領域熱點問題進行有邏輯性的分析、討論、點評和預測的一種教學模式。將O2O與時事評論兩種模式結合起來,能夠使學生學會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觀察世界,根據自己的興趣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同時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這既能滿足當代大學生個性特點的需求、又能實現(xiàn)課程教學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要求,讓高校課程成為學生喜歡并受益終身的課程。
采用“O2O+時事評論”教學模式的主要目標是改變高校課程由教師進行單方面講授的傳統(tǒng)模式,通過“O2O+時事評論”教學模式,增進師生、生生互動,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和對熱點問題的理解分析能力,增強課程的實踐性和操作性,讓學生對課程內容“既學得會,又很會學”。此外,“O2O+時事評論”教學模式在實際操作中具有很強的參與性,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強迫性線上教學和懲罰性評分模式,在小組基礎分和個人基礎分的基礎上,通過小組競爭機制和個人激勵機制的雙重作用,引導和鼓勵學生主動學習,積極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個人愛好,增強學生的小組組織和協(xié)作能力,并為刻苦努力的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臺,從而讓學生在既有競爭壓力又能獲得成就感的環(huán)境下進行學習。因此,筆者在自己所教授的國際熱點問題課堂上進行實驗,以下五個步驟將“O2O+時事評論”模式融入教學實踐。
“O2O+時事評論”教學模式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要在授課班級內依照班級學生人數進行分組,確立起小組競爭機制。為避免小組內“搭便車”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以及本著關愛學生、改變強迫學生學習的模式,小組競爭機制還需要結合個人激勵機制,使小組競爭和個人激勵兩種機制同向同行。具體做法是將形成性評價成績由傳統(tǒng)的減分模式改為加減分兩種模式并存,教師可為每個小組設置一個基礎分值,再為每個學生設置各自的基礎分值,最終的形成性評價成績?yōu)樾〗M分值與個人分值之和。在后續(xù)的線上線下授課過程中,教師既可以根據每個小組學生的出勤情況、小組的課堂表現(xiàn)情況及隨堂測驗答題情況對整個小組成績進行減分,也可以根據線上學生自學反饋的提問數量和質量、線下時事評論活動中的表現(xiàn)情況對學生個人進行加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有壓力,又有動力。
“O2O+時事評論”教學模式融合了O2O微課課堂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6]教師按照課程進度準備好PPT和與課程內容相關的視頻及學術文章,并利用線上教學平臺提前向學生推送下次課的內容資料,并布置若干思考題,要求學生結合教材進行課前的線上自主學習,以小組競爭和個人激勵兩種機制相結合的形式檢驗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果。具體來說,每個小組在線上授課前一天以小組為單位向教師提交本組的思考題答案,并附上每個組員對本次課程內容的疑點。教師根據小組對思考題的解答情況判斷各小組的課前預習情況,對優(yōu)秀小組進行加分,對未提交思考題答案的小組進行扣分。之后,教師根據組員所提疑點判斷學生對課程內容思考的深度和廣度,并據此對學生個人進行相應的分值獎勵。
“O2O教學模式”為線上授課與線下課堂交替進行。由于學生完成了線上自學,因此,教師在線上授課中不必在基礎知識點上浪費過多的時間,而應側重進行“座談會”式的線上教學,即針對本次授課內容中的重點問題和學生集中提問的問題進行講解,與學生進行線上互動,并對各小組的思考題答案進行點評,同時組織討論和解答學生提出的新問題。此外,教師還要隨機選擇一個小組基于本次課程內容在線下課堂自主選定一個與課程內容相關的熱點問題開展時事評論活動,引出線下課堂的活動。
在線下課堂前一天,開展時事評論活動的小組需要向教師和其他小組匯報熱點問題的基本情況,為其他小組進行預習和準備線下討論資料預留時間。由于實施時事評論的目的是促進課程教學,因此,所選話題必須有探究討論的可能性,并且小組需找好合適的切入點,注重事件的時效性,突出當前熱點。[7]
在課堂上,開展時事評論活動的小組各成員模擬時事評論員發(fā)表自主學習成果,教師作為主持人進行提問并引導評論進程。其余小組除了旁聽,還要針對本次評論的熱點問題進行提問,每個小組至少提問一個問題。開展時事評論活動的小組成員不僅要對熱點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做出基本的前景判斷,還要對教師和其他小組提出的問題做出回答。其余小組根據其回答進行評價和討論,并進一步追加提問。在時事評論活動的結尾,教師需要進行總結性發(fā)言。
采用教師評價與學生互評相結合的方式,可以針對O2O教學模式中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實現(xiàn)評價體系構建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在小組開展時事評論活動后,教師和其他小組依據其選題情況、分析情況和現(xiàn)場表現(xiàn)情況共同打分,教師評分占50%,其余小組分數(取各小組分數的平均值)占50%。開展時事評論活動的小組的得分為二者相加之和。這種教師評價與學生互評相結合的模式可以使小組之間形成競爭關系,激發(fā)各小組組織和開展時事評論活動積極性。另外,為體現(xiàn)對學生個人的鼓勵,教師和其他各小組除給出小組評分外,也需要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表現(xiàn),為每一位小組成員評分,這樣既能避免小組內的“搭便車”行為,又能給予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學生以更高分數的鼓勵。學生最終的形成性評價成績?yōu)榫€上與線下相結合、教師評價和學生互評相結合的“雙結合”成績。
具體的教學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O2O+時事評論”模式教學流程
經過實際教學的檢驗,“O2O+時事評論”教學模式相比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具有以下五點明顯的優(yōu)勢。第一,線上推送與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減少了教師反復講授基礎知識點的時間,減輕了教師的授課壓力,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和進程。第二,通過學生的反饋,教師可以清楚地掌握學生課前線下自學的效果,針對學生掌握薄弱和存在較多疑問的地方,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和強化。第三,時事評論環(huán)節(jié)能夠使學生將課上所學知識和具體現(xiàn)實問題結合起來,在評論和提問互動中激發(fā)學生思考,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第四,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論并設小組分值,可以使學生在開展時事評論中更加注重團隊分工與配合,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第五,作為一種互動類的教學模式,在評價體系中采用教師評價與學生互評相結合的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促使學生更認真地準備課堂發(fā)言和更多地向評論小組提問,進而提高課堂互動性。
經過教學的實際檢驗,筆者發(fā)現(xiàn)“O2O+時事評論”教學模式不僅適用于國際關系前沿、國際熱點問題這類本就側重時事問題講授的課程,而且適用于國際政治學概論、中國外交、國際組織、美國政治經濟與外交、歐盟政治經濟與外交、俄羅斯政治經濟與外交等理論性或國別性較強的課程。除此之外,其他政治學類和思政類課程也可以嘗試采取這種模式提高授課效果。通過線上的課程內容推送、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講授答疑與線下的課前隨堂測驗、小組時事評論相互結合,“O2O+時事評論”教學模式可以在為教學減負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課程的實踐性和互動性,讓學生“既學會,又會學”。
盡管擁有傳統(tǒng)教學方式所不具備的優(yōu)勢,但“O2O+時事評論”模式在實際操作中也暴露出了兩個重要問題。第一,學生線上自學和線下實踐活動容易脫節(jié)。由于大學生思想發(fā)散性較強,其時常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另類的想法,進而在學習、思考和時事評論問題的選擇上與課程主要內容和方向出現(xiàn)偏離。第二,課程在實際操作中涉及程序較多,受教師引導能力、學生上課狀態(tài)、各組對時事內容感興趣程度等因素影響,相比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更容易出現(xiàn)疏漏,如在時事評論環(huán)節(jié)容易出現(xiàn)課堂秩序混亂和學生預約提問等問題。因此,教師在實施“O2O+時事評論”模式的過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兩點。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教師要做好線上推送內容的選定與設計,對重要的知識點要進行標注,也可以引入MOOC資源,使學生既能享受多樣化的線上教學資源,又能在學習過程中準確把握節(jié)奏和重點。其次,教師要強化自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無論是線上授課環(huán)節(jié),還是線下開展時事評論活動環(huán)節(jié),教師都需要對學生的提問、小組的選題和組員的發(fā)言進行合理引導,防止學生學習、思考和發(fā)言內容與課程主要內容和方向出現(xiàn)偏離。尤其在熱點問題的選擇和評論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把關人”和“引路人”的作用。最后,教師要設定一個完整的評分體系,既要實現(xiàn)線上教學和線下活動的有效結合,又要實現(xiàn)教師評價與學生互評的有效結合,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
在本課題“O2O+時事評論”教學模式改革中,時事評論環(huán)節(jié)非常重要,是學生學以致用的最終體現(xiàn)。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要求教師做好“主持人”的引導工作,把握評論節(jié)奏,適時拋出問題和選擇其他小組提出的問題,妥當安排展開評論的小組成員工作,既要保證每一位小組成員都就熱點問題發(fā)表評論,又要突出貢獻更大的成員。同時,教師要盡可能讓更多的學生進行思考、參與提問,限制個人提問次數,防止其他小組個別學生為謀求加分而與時事評論小組學生提前串通,預約提問。在具體操作中,可以適當增強靈活性和趣味性,如邀請其他國際政治專業(yè)的教師作為專家臨時出席參與評論,也可以鼓勵小組就某些問題與其他教師、本專業(yè)的學長學姐或其他相關專業(yè)的學生進行場外連線,以此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提升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