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興隆
在小學高年級段的語文教學中,讀寫是學生需要掌握的兩個核心板塊,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給予充分的重視,尤其是寫作教學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因此,為了提升寫作教學的效率,應該利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來針對語文寫作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有效化解。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進一步提高寫作教學的質量,因此在課堂上采取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實質上是將學生進行閱讀和寫作的環(huán)節(jié)進行充分的融合,二者具有緊密的關聯(lián)。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讀后寫或進行先寫后讀,從而實現閱讀和寫作學習的雙向貫通,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一、小學高年級語文寫作教學現狀
(一)學生寫作基礎薄弱,文學素養(yǎng)有待提升
在當前小學高年級的語文寫作教學中,筆者發(fā)現學生依然存在很多的問題需要解決。首先很多學生在小學中低年級階段沒有打好寫作學習的基礎,因此,在當前寫作中的基礎知識儲備和基礎能力較為薄弱,無法呈現出高質量的作文。很多學生甚至沒有掌握正確的寫作方法,在寫作時一些基礎錯誤頻發(fā),例如,沒有掌握語文寫作的基礎格式,在作文中呈現出大量的錯字和不通順的句型等,這些都是學生在語文基礎教育階段就鞏固好語文學習能力的結果。此外,還有很多學生文學素養(yǎng)有待提升,寫出來的作文缺乏生動性和可讀性,不符合教學的目標和要求。同時,讀寫分離,分開訓練是語文寫作時最大的問題。閱讀和寫作常常是融合教學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知道一篇文章的主要內容以及主要的過渡語句是什么,并在寫作中將所學習的內容運用起來,這樣才是有效的語文教學,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忽略二者之間的關系,學生在閱讀時候,根本聯(lián)想不到寫作,在寫作的時候,也聯(lián)系不到閱讀時候所積累的素材,這樣的教學方式,難以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提升。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從中找出不同文章的構思方式以及寫作方法,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就有大量的素材可以使用。但是,當前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只是單純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一些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被忽視,這樣就容易導致閱讀和寫作的分離。長久下來,寫作教學質量自然會降低。
(二)寫作學習興趣不足,缺乏自主寫作能力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的寫作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的寫作知識比較少,甚至一些教師給學生一些固定的寫作模版,讓學生按照這些模版來學習,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在寫作課堂上沒有積極性,甚至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很多學生由于自身的基礎寫作能力較為薄弱,因此在語文課堂上進行寫作學習和訓練的興趣不高,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在寫作學習的過程中沒有充分的信心和成就感,導致他們沒有正確認識到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提升自身寫作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很多學生在寫作課練習時會厭倦寫作,這樣的心態(tài)更加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甚至陷入惡性循環(huán),寫作水平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在寫作過程中學生需要激趣寫作教育,教師要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和教學。
(三)寫作素材積累不夠,無法有效調用素材
很多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出現了無話可說的情況,這主要體現的是學生寫作素材積累不足的問題。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中,題目為學生提供了思維的方向,但題目數量單一,枯燥乏味,使小學生缺少對寫作的熱情,不利于發(fā)散和想象,學生只能在教師規(guī)定的命題中活動,沒有自由思維的空間,影響小學語文教育的實效性。因此,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語文教師應該將寫作作為教學的重點,根據寫作的特點,實施精準化教學,構建對應的寫作課堂,給學生足夠的寫作空間,充分挖掘學生的寫作潛力。實際上,學生在寫作中常常感到無話可說,并且對寫作產生了一定的抵觸心理,主要原因在于學生沒有很多的素材積累來豐富自己的寫作,大多數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是因為教師通過摘錄、復述故事、日記等方式引導學生。因此也導致了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千篇一律的問題。比如,提到感恩這一話題,學生普遍會寫的就是幫媽媽做家務,或者給家長洗一次腳之類的事例;寫到助人為樂的話題,學生常會寫扶老奶奶過馬路。沒有足夠的素材,導致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無法凸顯個人特色,缺乏真情實感。
二、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寫作教育中的應用價值
(一)有利于銜接閱讀學習,提高學生寫作技巧
之所以要在小學高年級寫作教學中運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實際上是為了將閱讀和寫作這兩個重要板塊進行銜接,使原本獨立的寫作教學更好地與閱讀趕快融合在一起。對學生來說,這樣的教學方式能使他們在此過程中通過掌握閱讀的學習技巧,從而借鑒一些優(yōu)質的文章進行理解和仿寫,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技巧。同時,學生還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更多的優(yōu)質詞語和句型,在自己寫作的過程中可以靈活地將其運用,借助閱讀來提高自身寫作的整體水平。
(二)有利于讀寫雙向貫通,打好學生寫作基礎
讀寫模式在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上的運用,有利于實現以讀促寫和以寫促讀的雙重目標,讓讀寫之間可以實現雙向的貫通,從而實現語文教學的整體性目標。學生在此過程中能通過對課文的細化閱讀和學習過程掌握一些優(yōu)秀文章的寫作方法和思路,從而在自己寫作的過程中進行靈活的應用,這樣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在語文課堂上更高效地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寫作方法。這樣的教學模式對一些語文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來說可以有效幫助他們鞏固寫作基礎,從而讓他們在寫作課堂中積極地參與寫作互動和訓練過程。
(三)有利于落實教育目標,培養(yǎng)更多綜合人才
將閱讀和寫作這兩部分內容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得到更多的鍛煉,進而讓他們對語文課程有更充分的認識。而且經過這樣的讀寫結合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會有極大的提升,這是他們成長為綜合性人才的一個必要舉措。這樣的語文課堂,必然是高效的,能有效促進整體教育質量的提升。
三、讀寫結合模式在小學高年級語文寫作教學中的策略
(一)選取優(yōu)質閱讀文本,發(fā)布主題寫作任務
在小學高年級寫作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需要采取讀寫結合的模式對學生進行寫作能力的提升。在此過程中首先需要給他們選取一些優(yōu)質的閱讀文本供他們進行閱讀和參考,他們能從這些符合他們學習能力和閱讀水平的優(yōu)秀文本中汲取大量的寫作技巧和經驗。在此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選取一些典型的課本文章進行深度和細化閱讀,讓學生能更加全面地把握其寫作風格和特點。然后教師可以根據閱讀文章的主題給學生發(fā)布相同的寫作任務,讓學生可以在基于閱讀學習的背景下進行寫作訓練。例如,在學習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課文《四季之美》《鳥的天堂》等系列寫景的文章后,學生在練習習作“____ 即景”時,就能根據自己在閱讀過程中所學到的寫景的手法進行自主創(chuàng)作。在此過程中學生就能更好地參照自己在先前所閱讀的優(yōu)秀文章,從而汲取其中的優(yōu)勢,充分認識到自身在寫作過程中存在的不足,然后進行針對性的彌補和提升。
(二)引導學生仿寫續(xù)寫,創(chuàng)新讀寫引導方式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為使學生的寫作能力有一個質的飛躍,教師就需要充分發(fā)揮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先進性。在此過程中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給學生進行讀寫教學引導的方式,讓學生逐漸適應并且喜歡這樣的教學過程。教師可以先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讓學生對一篇文章進行深入的思考,并且在此過程中能全面地表達出自己的閱讀觀點,從而引導學生對文章的內容進行仿寫和續(xù)寫。在仿寫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到這些文章的優(yōu)勢之處,并且可以結合自身的語文表達能力和所掌握的寫作技巧,寫出與其風格和特點相似的文章。讓學生進行寫作模仿實際上是對他們基礎寫作功底的一次訓練,能使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的提升。此外,讓學生進行續(xù)寫實際上也是考查學生對閱讀文本的理解能力以及想象力,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由此形成一篇更加完整的文章內容。例如,在學習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課文《草船借箭》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本內容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續(xù)寫故事,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路進行創(chuàng)作,由此表現出寫作內容的創(chuàng)新性。
(三)培養(yǎng)課外閱讀習慣,積累多元寫作素材
除了要在語文課堂上對學生進行閱讀和寫作訓練之外,教師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形成課外閱讀的意識和習慣,讓學生能在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讓他們在課余時間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尋求一些優(yōu)質的文章和書籍進行閱讀。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鑒賞能力,從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此外,學生還可以通過課外閱讀的過程來積累更加多元化的寫作素材,這樣學生在進行寫作的過程中就能運用豐富的素材進行內容的填充,使文章不再變得空洞,而是在文學素材的填充下變得更加飽滿和生動?;诖耍诮虒W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有意識地為學生拓展一些課外的文本,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比如,在《草原》這一篇課文的教學中,就可以在給學生提供一些描寫草原的優(yōu)秀散文。在課堂上將這些文本都提供給學生,讓他們展開對比閱讀。這樣一來,學生對草原這一具體的形象就會有更深刻的認識,也會意識到,寫同一個景物,要有多樣化的方法以及多個切入點。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也能積累到更多的素材,在寫作時會更游刃有余。而且在課堂上不斷給學生拓展課外的文本,可以讓學生充分意識到,教材中的課文已經遠遠不能滿足自己的閱讀需求因此在課下他們就會主動閱讀更多的文本,從而積累更多的素材以及技巧,并將這些內容運用到寫作中,提升讀寫的能力。
(四)開展閱讀分享活動,鼓勵學生寫讀后感
教師除了在語文課堂上為學生開展讀寫結合的知識點教學之外,還可以帶領學生參與各種各樣的閱讀和寫作活動,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閱讀分享的活動,通過整合自己在課外書閱讀的文章和書籍,并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介紹和分享,這需要學生首先對課外閱讀的內容有詳細的了解。此外,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閱讀分享活動后,選自己所喜歡的文章或書籍寫讀后感,充分地將閱讀和寫作融合在一起,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提升。閱讀分享活動是將讀寫充分結合的一個有效方法,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輸入,他們會有更多的話想要表達,這就給寫作提供了契機,而學生不斷地寫讀后感,又促使他們想要閱讀更多的書籍,反過來促進學生不斷增加自己的閱讀量。分享活動一定要多種多樣,教師可以依據實際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比如,讀書會鼓勵學生閱讀一本書,大家共同分享心得。還可以舉辦讀報活動,這也是一種能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活動。學生在這一活動中,可以接觸不同類型的文本,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
(五)優(yōu)化讀寫教學評價,幫助學生建立信心
要讓讀寫結合充分發(fā)揮出教育效果,讓寫作教學的效率更高,還需要對讀寫教學評價進行優(yōu)化,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有更強的信心,在看到寫作題目時就能發(fā)散思維?!八枷霙Q定行動”,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正確把握讀寫結合的理念。從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來看,即使開展寫作教學,一般只是給學生一個題目,讓他們來練習。即使進行了讀寫結合,但是結合得不夠緊密,比如,有的教師將閱讀和寫作簡單地疊加在一起,在閱讀教學中,只是讓學生知道課文的主要內容,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后讓他們進行一些小練筆,并沒有將讀寫充分結合在一起,學生對這兩項內容的認識依然是割裂的?;诖耍處熅鸵D變自己的理念,在開展教學評價時,也要注意這一點。比如,在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時,當學生閱讀一篇課文時,不是只關注他們對這篇課文的內容是否理解了,還應該重點關注他們對課文寫作方法的分析??磳W生是否能在這一方面有收獲,明確這一類文章要如何才能寫好。比如,在《草原》這一篇課文的教學中,開展讀寫結合后,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可以多關注他們在這一過程中的收獲,如學生是否能明確這一題目的中心詞是什么?如果自己來寫,可以從哪些角度切入,要如何安排行文?從這些方面對學生展開評價,也能讓學生充分意識到,讀寫結合應該滲透在語文學習的方方面面,以及每一個小細節(jié)中,增強他們的主動性,從而提升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高年級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應該充分認識到當前阻礙學生寫作進步的重要原因,并在此過程中采取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水平。進而得出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汲取大量的寫作知識和素材,進一步促進學生文章質量的提升。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