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湘霞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睂W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個人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共同需要。在農村小學低年段學生口語交際教學中,學生存在對教材內容不理解、表達思路不夠清晰和情景體驗不足等問題。文章以創(chuàng)設情景,明確交際目標和深挖教材,拓展延伸交際等方法,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農村小學;低年段教學;口語交際
隨著社會快速發(fā)展,我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的溝通越來越密切,口語交際已經成為現(xiàn)代社會最基本的交往技能之一。為了學生長遠發(fā)展,應該從小學低年段開始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讓學生從小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語文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傾聽、表達,更要教會學生學會運用口頭語言進行文明的溝通和社會交往。
一、目標明確,突顯核心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口語交際部分對低年段學生的要求是:“學說普通話,逐步養(yǎng)成講普通話的習慣;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自己感興趣的情節(jié);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與別人交談,態(tài)度自然大方,有禮貌;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p>
與人教版的口語交際不同之處在于,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口語交際不僅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還注重培養(yǎng)學生與人交流的意識和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教學中,教師要將《語文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銘記于心,時刻關注口語交際活動的核心任務。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著力提高教育質量。“雙減”政策實施后,教師更應該著重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例如: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口語交際“我說你做”中的目標是“大聲說,讓別人聽得見;注意聽別人說”。教師在口語交際活動前要做好充分準備,教學步驟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讓學生明白自己說話的對象,養(yǎng)成良好的聽說習慣。又如,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口語交際“用多大的聲音”中的目標是“有時候要大聲說話,有時候要小聲說話”。明確了說話對象后,學生要學會在不同場合用不同的音量說話,學會在生活中做一個文明有禮的孩子。比如在圖書館借書和在教師辦公室時要學會小聲說話,盡量不影響他人;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時要聲音響亮,充滿自信,敢于展示自我。
二、創(chuàng)設情境,樂于表達
教師在講授口語交際課時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比如:1. 教師創(chuàng)設好情境想要和學生互動時,學生不愿配合,無話可說;2. 一些學生沒有動腦思考,沒有自己的想法,總是重復別人說的話;3. 教師不懂得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只用了20分鐘就完成一節(jié)口語交際課的教學任務,內容講解不夠深入。
改變這種現(xiàn)狀的關鍵是教師改變上課方式。教師要先融入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做到親切、誠懇,充滿童趣的語言在課堂開始就吸引學生的注意,與學生一起思考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設置的談話內容,并引導學生使用過渡語言,鼓勵學生拓展思維。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適當使用激勵性的語言,讓學生更自信地表達。
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口語交際“請你幫個忙”中有三幅圖畫。第一幅是一個小男孩向坐在長椅上看報紙的叔叔問路;另一幅是小女孩向同桌借水彩筆;還有一幅是小男孩請大姐姐幫忙撿足球。教師可以在教室里根據(jù)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之間或者是師生之間進行分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過程中學會使用禮貌用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先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再想一想: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們分別在干什么?小男孩遇到了什么事?他該怎么辦?啟發(fā)學生注意畫面上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特別要注意觀察圖畫上的細節(jié),讓學生自主練習、小組內交流,班上展示,最后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中,假如自己遇到這樣的情況該怎么說?該怎么做?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教師適時鼓勵他們大膽展開想象,并把設想的辦法分享給同學,互相學習,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如何請求別人幫忙。教師在表演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使用禮貌用語。教師也可以拓展更多的場景讓學生表演,說說應該用怎樣的禮貌用語請求別人幫忙。
三、深挖教材,拓展延伸
教師在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時,要在立足教材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教材。低年段的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可愛有趣的圖案,教材內容大多都是一些淺顯易懂的童話故事、寓言故事,所以教材中存在著多種口語交際元素,教師可以從多方面對教材進行深入地挖掘,確定口語交際不同的訓練點,為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做好準備。
學完《找春天》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練習說話,并完成課后練習題:說說你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樣?仿照課文第4至7自然段或第8自然段說一說。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內容,在學生描述的過程中要注意發(fā)音是否標準,用詞是否恰當。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大自然中還有哪些景物讓我們感覺到春天來了,鼓勵學生拓展思維,善于發(fā)現(xiàn)身邊的美。只要學生能夠自信,大方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不管他的想象是否合理,教師都應該充分表揚和鼓勵學生。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而且能促進學生自信、大膽地表達,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其實,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并不局限于語文教材里的內容,在生活中也同樣能做到。過年的時候,學生都回到各自的家鄉(xiāng)和親人團聚。中國人口眾多、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過年的風俗習慣也不盡相同。新學期開學回校,可以讓學生站上講臺說一說自己家鄉(xiāng)過年的習俗,或者向同學介紹家鄉(xiāng)的美食。當前疫情依舊嚴峻,通過來自祖國各地學生的介紹,同學們足不出戶就能領略到祖國美麗的風光,了解到各地的風土人情,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也可以增長學生的見識。
口語交際教學是語文教學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教學內容,只有讓學生學會大方地表達,才能讓學生在今后的語文學習中培養(yǎng)自信心。因此,教師在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應該注重與學生溝通交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周麗敏.如何提高口語交際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0(03).
[3]陳淑端.“啟·悟”教學主張的思與行[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9.
[4]范銀妹.小學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科教導刊,2015(02).
[5]朱琳琳.低年級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