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利賓
摘 要:充分發(fā)揮“思政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顯性功能和其他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隱性功能,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手段。必須系統(tǒng)分析高職實施“課程思政”面臨的基本問題,在堅持好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的基礎上,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有機融入到各專業(yè)課程,實現(xiàn)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結合,實現(xiàn)“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協(xié)同發(fā)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挑戰(zhàn)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臨著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整的重大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怎樣與時俱進、乘勢而上、順勢而為等諸多挑戰(zhàn)。新形勢下,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需要主動轉變思路,創(chuàng)新觀念,整合、挖掘和充實包括專業(yè)課在內的各類課程思政資源,全面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作用。
一、“課程思政”的概念分析
所謂“課程思政”,不是一門或一類特定的課程,而是一種教育教學理念。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施教主體在各類課程教學過程中有意識、有計劃、有目的地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營造教育氛圍,以間接、內隱的方式將施教主體所認可、倡導的道德規(guī)范、思想認識和政治觀念有機融入教學過程,并最終傳遞給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主體,使后者成為符合國家發(fā)展要求的合格人才的教育教學理念。在具體教學實踐中,“課程思政”強調有機融入,也就是說不是在專業(yè)課講授過程中機械地加進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內容,而是在專業(yè)知識講授的同時,結合專業(yè)知識點所涉及的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內容,將其自然融入和潛移默化的過程。
二、“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關系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手段。“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都是立德樹人的重要形式。思政統(tǒng)領課程教學之魂,課程體現(xiàn)思政育人之要。“思政課程”是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課程體系,而“課程思政”則是含有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教學體系。這里的“思政課程”是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載體,也是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而“課程思政”是指在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方法的指導下高校其他所有課程都要承擔育人職責和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亦指學校以所有課程為育人載體,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教學活動全過程的新的育人理念和實踐活動。高職院?!罢n程思政”集中表現(xiàn)在思政教育對課程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引領,是教育理念和思維方法的突破,旨在引領學習什么知識技術、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的問題。思政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呈顯性,其他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呈隱性。
三、“課程思政”實施的基本原則分析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突破當下困境,必須從“思政課程”走向“課程思政”,打破“思政課程”的孤島狀態(tài),將思政教育融入全課程中,融入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對思政教育進行全盤的統(tǒng)籌考慮,在育人過程的頂層設計中增添“思政味”,以思政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指導教育教學。
(一)實事求是原則
實事求是是黨的思想路線的實質和核心。實事求是能激發(fā)課程教育生命力,能牢牢地把握住思政教育生命線,它要求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來研究和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實事求是就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觀,它是實施課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保證,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本要求。實事求是就是要在課程思政建設中樹立以人為本、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理念,創(chuàng)造更多的由“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化的現(xiàn)實條件。課程教學規(guī)律、知識邏輯和精神價值要求課程教學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成長規(guī)律”,充分發(fā)揮思政教育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功能。
(二)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
課程教師要從客觀真實情況出發(fā),自覺踐行和發(fā)揚好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作風,防止“課程思政”教育流于形式。效果評估即效果反饋調節(jié)和檢測評估,“課程思政”沒有效果評估,理論聯(lián)實際就很難進行下去,部分教師就可能心存僥幸、蜻蜓點水、大而化之。效果評估是“課程思政”實施過程的重要手段,是“課程思政”信息輸入輸出的一種對比,同時要對不協(xié)調的事項進行及時修正。
(三)以學生為本原則
系統(tǒng)梳理提煉各專業(yè)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是實施“課程思政”的基本條件,專業(yè)課中的思政內容在選取中必須圍繞著學生實際進行,結合高職學生學習基礎和綜合素質現(xiàn)狀,內容的選取必須擺脫重理論、偏實用的困境,要緊密結合高職學生未來職業(yè)發(fā)展和工作實際來安排相關內容,只有這樣,才能提升“課程思政”實效性,才能真正使學生在教育教學中受益。
四、高職院?!罢n程思政”面臨的困難
(一)認識有待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各類課程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逼渲校案黝愓n程”從大類方面講,包括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在傳統(tǒng)認識上,自然科學不像人文社會科學,本身缺少人文價值判斷,更沒有蘊含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專業(yè)課的課堂教學并不存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廣大自然科學相關授課教師也沒有思想政治教育意識,他們只重視學生專業(yè)理論和技術技能方面的培養(yǎng)。然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十六號文件)強調:“高等學校各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負有育人職責?!焙翢o疑問,高校開設的所有課程都應與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育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效應,任何學科沒有特殊和例外。
(二)理念有待落實
“課程思政”建設仍處于探索階段,課程育人理念沒有深入人心,學科德育尚未得以充分重視,相關學術科研、制度設計、管理機制等建設工作還任重道遠。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課程思想政治教育觀念淡薄,政治意識和德育能力較弱,課程教學與思政教育脫節(jié),綜合素質和專業(yè)技能有待提高,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手段和社會資源整合能力相當欠缺,加之課程學時短、任務重,思政教育工作要么被忽略,要么成為“花架子”。
(三)吸引力有待增強
此外,高職生源質量問題是客觀存在的,相對本科院校而言,高職學生基礎知識儲備明顯不足,學習態(tài)度有待端正提高,行為習慣需要規(guī)范調教,職業(yè)能力仍要培養(yǎng)管理。學生面對多方面的發(fā)展需要,容易忽略自身的思想政治學習,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造成了一些不便。思想政治教育要進入學生的視野,還要進一步增強自身的吸引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駱郁廷.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30).
[2]王德炎,謝今.立德樹人背景下高校從“思政課程”走向“課程思政”的思考[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9(12).
[3]本書編寫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