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藝
統(tǒng)編教材中,精讀課文的課后習題和略讀課文的閱讀提示里包含了對達成語文要素、落實學習目標起到重要作用的“關鍵習題”。在找到這類習題的基礎上,進行有導向性的、可操作的“學習設計”,就能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開展學習活動,明白“怎么學”,從而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下面以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繁星》一課為例,談談如何根據(jù)關鍵習題進行學習設計。
《繁星》是一篇略讀課文,其閱讀提示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根據(jù)課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滿天的畫面。你也看過夜晚的繁星吧?說說你當時的感受。”這一提示體現(xiàn)了單元語文要素“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所以,可以將該提示作為本課的關鍵習題。
關鍵習題是重要的學習內(nèi)容,也是達成語文目標的通道。找到了關鍵習題后,就可以圍繞它制訂合理的學習目標,為學生的學指明方向。為了使學生的學習目標能夠精準定位,教師還需要根據(jù)課程目標、學段目標以及單元目標來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具體內(nèi)容如下。
1.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根據(jù)課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滿天的畫面。
2.能聯(lián)系生活,仿照課文說一說自己看到過的夜晚的繁星以及當時的感受。鼓勵有能力的學生寫一寫。
確定學習目標之后,就要思考如何達成這些目標,這時就需要進行任務分析。任務分析的目的在于根據(jù)學習目標,揭示學生需要習得的能力的構成要素,并以此確定促使學生形成這些能力的有效條件。換言之,任務分析為學習目標的實現(xiàn)提供了方法,使其易于操作和衡量,更具科學性。
對《繁星》的學習目標1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它指向“邊讀邊想象畫面”這一單元語文要素的落實。在《繁星》這一課之前,該語文要素已經(jīng)在教材中出現(xiàn)多次,如三年級上冊《大青樹下的小學》《花的學?!贰督鹕牟莸亍贰豆旁娙住返日n的課后習題,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單元導讀,四年級上冊《觀潮》《走月亮》的課后習題和《現(xiàn)代詩二首》的閱讀提示,等等。因為學生已經(jīng)積累了一定的學習經(jīng)驗,所以讓他們邊讀邊想象繁星的畫面,難度不大。
梳理本課內(nèi)容,可以發(fā)現(xiàn)全文圍繞“繁星”,展示了三幅繁星滿天的畫面,其中“我”在海上看繁星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對于這個重點部分,作者不僅描述了星空,而且寫出了“我”的想象。如,“我好像看見無數(shù)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這是物與物相關聯(lián)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又如,“我仿佛看見它們在對我眨眼,我仿佛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這是物與人相關聯(lián)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這樣的想象方法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新鮮的,值得他們花時間研究學習。
學習目標2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看繁星的感受,這就需要學生聯(lián)系自身的生活實際。四年級學生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星空也是他們非常喜歡觀察的景物之一,因此,讓學生說說自己看到的繁星,他們是比較積極、感興趣的。然而,盡管學生喜愛星空,也學習了作者的想象方法,但是要運用好由物聯(lián)想到物、由物聯(lián)想到人的想象方法,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根據(jù)這樣的任務分析,可以確定本課的學習重點是“邊讀邊想象畫面,學習作者由物聯(lián)想到物、由物聯(lián)想到人的想象方法”,學習難點是“聯(lián)系生活說說(或寫寫)自己見到的繁星及感受”。
經(jīng)過任務分析,學習目標變得更加具體、全面和有針對性。以學習目標為導向,針對關鍵習題,本課設計了以下學習活動。
1.默讀課文,思考作者分別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看到了怎樣的繁星,完成表格。(提示:“繁星的樣子”一欄中可以摘錄書中相關的詞語)
?
2.快速默讀課文,思考作者為我們呈現(xiàn)的三次繁星畫面有什么不同。
要讓學生根據(jù)課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滿天的畫面,必須先梳理作者筆下三次不同的描寫,幫助學生厘清文章的層次,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通過表格,學生很快找到答案:課文以時間為線索,講述了“從前”“三年前”及“如今”三個不同時段,作者在三個不同的地方觀賞繁星的情景。
在教師讓學生思考三次描寫的不同之處時,學生不知道該從哪方面去比較。為此,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第一、二自然段,發(fā)現(xiàn)描述的畫面都是作者用眼睛看到的,而第三自然段中作者不僅描述了星空,還寫出了自己的想象與感受。將第三自然段和第一、二自然段做比較,學生很快就能發(fā)現(xiàn),第三自然段不僅字數(shù)最多,而且寫得最美,是這篇課文的重點部分,從而把目光聚焦到第三自然段上。
1.讀第三自然段中關于海上看繁星的語句,用橫線畫出有關作者想象的句子,和同學交流:作者是怎樣展開想象的?你有怎樣的感受呢?
范例引導:“船在動,星也在動,它們是這樣低,真是搖搖欲墜呢!”這句話從船的動聯(lián)想到星也在動,星星“搖搖欲墜”,讓人感覺在波濤之中小船與星光的互動,非常新奇,非常神奇。(板書“想象:物—物”)
范例引導:“我仿佛看見它們在對我眨眼睛,我仿佛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边@句話從星光聯(lián)想到自己,仿佛把星星當成了自己的伙伴,產(chǎn)生了親近的感覺。物與人相關聯(lián)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讓我們感受到寧靜溫馨的美好畫面。(板書“物—人”)
2.請你從找到的句子里圈出關鍵詞語,展開想象,描述畫面,思考作者想象的方法和帶給讀者的感受。
對于想象,學生并不陌生,所以很快能夠找到有關作者想象的句子,但是讓學生說出作者是怎么展開想象的,有一定難度。因此,為學生提供范例引導,明確兩種想象的方法:從船的動聯(lián)想到星的動,這是由“物”聯(lián)想到“物”;從星光聯(lián)想到自己,這是由“物”聯(lián)想到“人”。有了教師的引領,再讓學生圈出關鍵詞語,展開想象描述畫面,學生就能學著范例來進行描述。比如,有的學生說“‘漸漸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見無數(shù)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這句話從搖搖欲墜的繁星聯(lián)想到無數(shù)飛舞的螢火蟲,使得原本靜寂的夜晚有了些許樂趣”,還有的學生說“‘在星的懷抱中我微笑著,沉睡著。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孩子,現(xiàn)在睡在母親的懷里了’,這兩句話從繁星聯(lián)想到母親,仿佛把星星當成了自己的母親,產(chǎn)生了依戀的感覺,讓我們感受到溫馨美好的畫面”。
1.讀一讀“資料袋”,你覺得作者還會有怎樣的感受?
2.你能從第三自然段中找到隱含這種感受的句子嗎?說說你的想法。
《繁星》是一篇散文,充滿詩意,表達了作者漂泊在外的孤寂以及對祖國和親人的依戀與不舍。作者這種含蓄的情感在文中沒有明確地表現(xiàn)出來,但了解這一點,對文章的理解有很大的幫助。通過“資料袋”,學生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也就能夠體會到作者當時的孤寂與依戀。
有了這樣的情感鋪墊,再讓學生去找隱含這種感受的句子,學生很快就能找出來。一個學生說“‘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仿佛看見它們在對我眨眼睛,我仿佛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作者想到了自己的朋友,想到了自己與祖國的朋友面對面聊天的場景”,另一個學生說“‘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孩子,現(xiàn)在睡在母親的懷里了’,作者想到了自己的母親,想到了自己小時候睡在母親懷里的溫馨畫面”。此時此刻,學生體會到作者愛的不僅僅是繁星,還通過繁星表達了他對祖國以及家鄉(xiāng)親人的熱愛與思念。
1.你也看過夜晚的繁星吧?說說你當時的感受。請在四人小組內(nèi)交流,并推選出一人上臺講一講。(要求:講清楚在什么地方看到了繁星,夜晚的繁星是怎樣的,當時自己有怎樣的感受。如果可以用上“物—物”“物—人”的想象方法就更好了)
2.請對照星級評價標準,為你的小組成員評星級。
3.有能力的同學可以試著寫下來。
讓學生說繁星畫面以及自己的感受是為了檢測本課的學習效果。設置不同的星級評價標準,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挑戰(zhàn)的樂趣,從而有效地落實學習目標。
通過以上四個學習活動,再分析學生的練筆,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能夠在描述畫面時加入自己的一些想象,也能把自己的感受結合在里面。當然,與作者相比,學生的情感表達是比較直接簡單的,沒有作者那樣含蓄自然。這也是無可厚非的,畢竟他們的生活閱歷和文學水平有限,需要在后續(xù)的學習中不斷地練習和加強。但是,從學生的整體表達來看,利用關鍵習題作為支架,很好地解決了學生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習得了一些想象的方法,并能在觀察和想象的同時談自己的感受,這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是可貴的進步。這樣的學習活動達到了開頭預定的學習目標,說明這樣的學習設計是合理的。
綜上所述,以“題”為導的學習設計使學生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學習路徑更加清晰,學習效果更加明顯,實現(xiàn)了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梯度學習,也有效地落實了“學會學習”這一重要的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