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 青
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中國古典名著單元。在小學階段編排中國古典名著單元的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為學生今后的整本書閱讀奠定基礎。由于古典名著屬于中國古代白話小說,文言的痕跡比較明顯,在遣詞造句方面與現(xiàn)代文有很大區(qū)別。如何消除學生對古典名著的畏難情緒,讓學生愛上閱讀古典名著呢?教師要依據(jù)學生的學習興趣選擇相應的閱讀方法,變閱讀為“悅讀”,帶領學生踏上古典名著的閱讀之旅。
選讀就是指選擇性閱讀。在古典名著閱讀教學之前,教師引導學生自主選擇我國“四大名著”中的內(nèi)容閱讀,可以消除學生的畏懼感,幫助學生建立起與我國“四大名著”之間的聯(lián)系,這樣在課堂閱讀的時候?qū)W生對“四大名著”中的人物有了一些或多或少的了解,這些都是學生寶貴的學習經(jīng)驗,可以為學生的古典名著閱讀奠定基礎。
如教學《景陽岡》之前,教師布置學生借閱《水滸傳》自主選讀,完成學習任務,然后以談話聊天的形式讓學生說說自己知道了哪些故事,于是,學生的記憶被喚醒,讀到的一些梁山好漢或者英雄人物的故事便在腦海里活起來。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快速瀏覽小說的目錄,從中找出《景陽岡》在小說中的回目,這種類似于尋寶的形式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快他們便在二十三章回中找到了“橫??げ襁M留賓 景陽岡武松打虎”等回目,學生為自己的發(fā)現(xiàn)而感到歡呼雀躍。然后,教師鼓勵學生在回目中繼續(xù)尋找跟武松有關(guān)的內(nèi)容,學生找到了獅子樓斗殺西門慶、武松大鬧飛云浦、快活林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夜走蜈蚣嶺、單臂擒方臘、六和寺武松出家、十字坡遇張青、大聚義等故事的回目。在反復尋找中,學生對章回體小說的特點有了初步的感受。通過瀏覽回目,學生大致知道自己喜歡的故事在什么地方,這就為學生的故事選讀提供了條件。
在古典名著閱讀教學中,教師教給學生閱讀回目的方法,為學生的選讀故事提供指引,學生依據(jù)回目選擇自己喜歡的故事閱讀,雖然也會遇到不少閱讀障礙,但因為對故事情節(jié)的熟悉,絲毫不會影響閱讀興趣,這樣引導學生閱讀名著,學生興趣濃,閱讀效果好。
猜讀是指學生根據(jù)課文的線索去預測接下來可能會發(fā)生的故事,然后通過接下來的閱讀驗證自己的預測。在古典名著閱讀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先猜讀再驗證自己的預測,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驗證預測的過程中收獲到閱讀的快樂。在猜讀過程中,不管猜讀正確與否,學生是一個積極的閱讀者,大腦處于積極活動的狀態(tài)。
如教學《草船借箭》時,當學生閱讀到諸葛亮立下軍令狀,說三天可以把箭造好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猜讀:“諸葛亮三天能完成造十萬支箭的任務嗎?他會采用哪些方法呢?”猜讀后教師讓學生繼續(xù)往下讀,來驗證自己的猜測,在猜測驗證過程中學生閱讀的興趣更濃了。又如在教學《景陽岡》一課時,店家勸武松不要上岡,武松不聽,那么他會遇到危險嗎?他能打敗老虎嗎?教師可以讓學生猜讀一下。這樣教學,讓學生的猜讀過程充滿了期待與愉悅。在猜讀完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與同學交流一下自己的猜讀經(jīng)歷,這個學習過程是一個有價值的分享過程,強化了學生猜讀與驗證的閱讀感受,豐富了學生對古典名著的閱讀認知,促進了學生古典名著閱讀能力的提升。
在古典名著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經(jīng)歷猜讀、驗證的過程,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讓學生享受到猜讀的樂趣,在探究未知、分享交流中收獲到閱讀的快樂。
速讀就是指快速閱讀,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由于節(jié)選自古典名著的課文普遍較長,用平常的閱讀速度很難真正讓學生有收獲,教師應鼓勵學生默讀,遇到不認識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詞語等可以直接跳過繼續(xù)往后讀,盡量連詞成句地讀,不回讀,提高閱讀速度。這種閱讀形式可以讓學生閱讀的形式更為自由,毫無壓力,為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如教學《景陽岡》時,教師鼓勵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對課文中的“梢棒”“篩酒”等詞語學生不理解,只需要隔過去就行了,繼續(xù)往后讀,在速讀以后,再讓學生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教學《猴王出世》時,對于課文中“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這些難懂的句子,可以讓學生先速讀過去,然后再引導學生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最后讓學生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nèi)容。教學《紅樓春趣》一課時,課文中有許多跟放風箏有關(guān)的詞句,教師讓學生大致理解即可,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讀,只需要學生大致了解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情即可。另外在古典名著教學中提倡速讀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意識,在頭腦中形成對閱讀內(nèi)容的畫面感具有重要作用。
在學生閱讀古典名著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速讀,幫助學生建立起對閱讀內(nèi)容的整體印象,并引導學生就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進行交流,這一切全憑學生自愿,當學生愿意分享的時候,說起來就會神采飛揚。
跳讀即跳躍式閱讀,這是一種閱讀目的性比較強的閱讀形式。在跳讀中學生遇到與自己閱讀目的無關(guān)的或者不喜歡、不感興趣的內(nèi)容可以直接跳過。在古典名著教學中,感悟人物形象是學生閱讀的重點,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跳讀把目光聚焦到自己喜歡的人物上,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會更加濃厚。采取跳讀的閱讀方式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如在小學階段,學生熟悉的“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就是孫悟空了,在閱讀《西游記》中自己不喜歡的內(nèi)容時就可以直接跳過去,聚焦自己喜歡的人物或者章節(jié)閱讀。如“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讓學生運用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美美地閱讀。在充滿趣味的跳讀中,學生對《西游記》中的人物形象特點的認識會更加深刻。又如,閱讀《紅樓夢》時,由于書中的人物眾多,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有著一定難度,在翻閱以后,就可以讓學生跳過一些章節(jié),尋找關(guān)于自己喜歡的賈寶玉、林黛玉等這些人物的故事來讀。
在古典名著單元教學中,教師以教材中的課文為媒介,把學生的閱讀引向課外。在學生閱讀整本書的過程中,教師提倡學生跳讀,這樣可以使學生始終保持對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在對自己喜歡的人物故事的閱讀中感受到古典名著的魅力。
回讀就是指回過頭來再讀。在古典名著教學中,當經(jīng)過選讀、猜讀、速讀、跳讀幾個環(huán)節(jié)以后,學生對古典名著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認識。教師可以讓學生依據(jù)自己的閱讀能力,選擇相應的學習任務展開回讀?;刈x是有選擇性的,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內(nèi)容,也可以選擇自己不理解的內(nèi)容。通過回讀可以深化學生的閱讀認知,讓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的感受更加深刻。在學生回讀時,教師要注重恰當問題的設置,以充分發(fā)揮出回讀的意義與價值。
如在教學《猴王出世》一課時,教師先讓學生結(jié)合閱讀提示默讀課文,大致猜測句子的意思,然后再讓學生說說石猴是怎樣出世的,用自己的話把故事講一講。在完成這個學習任務之后,有學生提出課文第1 自然段中的語言太美了,自己想再讀一讀,于是教師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回讀,以加深學生對課文語言的認識。在回讀中積累語言,豐富學生的語言儲備,為學生今后的學習運用奠定基礎。
在古典名著教學中,教師為學生設置恰當?shù)拈喿x任務,激發(fā)學生回讀的興趣,可以深化學生對古典名著的認識。在回讀任務設計方面,教師要遵循趣味性、發(fā)展性、思維性、創(chuàng)新性等原則,尤其是趣味性更應作為第一原則,如果缺乏了趣味,也就失去了回讀的意義。
小學階段的古典名著閱讀是一種啟蒙閱讀,是一種可持續(xù)性閱讀,旨在為學生今后的深入閱讀打好基礎,做好鋪墊。因此,教師要依據(jù)古典名著特點及學生接受認知事物的特點,采取選讀、猜讀、速讀、跳讀、回讀等閱讀方法,幫助學生架起通往閱讀古典名著的橋梁,引領學生真正走進古典名著,汲取經(jīng)典的營養(yǎng),促進文化的理解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