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浴坤,黃漫為,林丹華
(莆田學院附屬醫(yī)院,福建 莆田351100)
緊張型頭痛(tension-type headache,TTH),是原發(fā)性頭痛主要類型之一,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局部或全頭部的緊箍性、脹痛性或壓迫性頭痛[1-3]。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加快,TTH 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且易反復發(fā)作,治療難度大而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4]。TTH 發(fā)病機制復雜,目前缺乏特效藥,臨床上用藥治療具有局限性,且藥物對胃腸傷害較大?;诖?本文探討陶砭砭術治療緊張型頭痛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莆田學院附屬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及神經內科就診的62例TTH 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1 例。對照組男12 例,女19 例;年齡31~58歲,平均(45.48±7.62)歲;病程2~10 年,平均(4.40±0.18)年。觀察組男11 例,女20 例;年齡30~57歲,平均(44.87±8.35)歲;病程1.5~10 年,平均(4.30±0.28)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莆田學院附屬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審批號為莆醫(yī)附倫[201815]。
1.2 診斷標準 參考2013年國際頭痛學會頭痛分類委員會發(fā)布的《頭痛疾病的國際分類》中關于緊張型頭痛的診斷標準[5]。①頭痛持續(xù)至少30 min。②雙側頭痛,性質為壓迫感或緊箍感(非搏動樣);輕或中度頭痛;日常活動(如步行或上下樓梯)不會加重頭痛。③無惡心和嘔吐;畏聲或畏光。符合①②③癥狀,至少發(fā)作10次;1 d≤平均每月發(fā)作<15 d,至少3個月以上;12 d≤每年發(fā)作<180 d。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治療前1周未服用藥物治療;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顱腦病變而致頭痛者;對本研究藥物過敏及有禁忌證者;孕期及哺乳期女性;合并其他嚴重疾病者。
2.1 對照組 給予鹽酸乙哌立松片[衛(wèi)材(中國)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3175,50 mg/片]口服治療,每次1片,每日3次,飯后服用。治療4周。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運用陶砭砭術治療。向患者介紹陶砭砭術的操作方法和基本原理,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室內光線充足,寬敞明亮,關閉病室門窗,避免對流風。協(xié)助患者取舒適體位,暴露治療部位,檢查治療部位的皮膚情況。具體操作如下:用陶砭梳理足太陽膀胱經,從目內眥開始,循行至頭頂、枕部,后沿至脊柱兩側,到小腿后側至外踝;每次梳理16 min,每周3次。用陶砭梳理足太陰脾經,從足大趾內側開始,循行至小腿內側中間到膝部內側前緣;每次梳理7 min,每周3次。用陶砭梳理足厥陰肝經,從足大趾外側開始,循行至足背、內踝前,沿至大腿內側;每次梳理7 min,每周3次。持續(xù)治療4周。
3.1 觀察指標 ①頭痛情況。統(tǒng)計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平均每周頭痛發(fā)作次數(shù),并計算頭痛發(fā)作頻率;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頭痛程度,分數(shù)越高代表疼痛越嚴重。②大腦后動脈血流速度。分別用經顱多普勒超聲(TCD)測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痛側大腦后動脈(PCA)的收縮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張末期最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③臨床療效。
3.2 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發(fā)作性頭痛癥狀消失,停藥1個月不發(fā)??;顯效:積分減少50%以上;有效:積分減少21%~50%;無效:治療后積分減少20%以下??傆行剩?治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3.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4 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7.1%(27/31),高于對照組的67.7%(21/3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緊張型頭痛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2)頭痛評分及頭痛頻率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頭痛評分及頭痛頻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頭痛評分及頭痛頻率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緊張型頭痛患者治療前后頭痛情況比較()
表2 兩組緊張型頭痛患者治療前后頭痛情況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3)痛側大腦后動脈血流速度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Vs、Vd、Vm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Vs、Vd、Vm均高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Vm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緊張型頭痛患者治療前后痛側大腦后動脈血流速度比較(cm/s,)
表3 兩組緊張型頭痛患者治療前后痛側大腦后動脈血流速度比較(cm/s,)
注:1.Vs,收縮期最大血流速度;Vd,舒張末期最大血流速度;Vm,平均血流速度。2.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緊張型頭痛是臨床常見的原發(fā)性頭痛之一,其具有病程長、易發(fā)作的特點,常困擾患者,更有甚者影響患者精神及心理健康[6]。目前,TTH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臨床對癥治療以鎮(zhèn)靜鎮(zhèn)痛藥、肌肉松弛藥、抗血管痙攣藥、非甾體抗炎藥及抗焦慮藥物等為主,效果欠佳[7]。緊張型頭痛屬中醫(yī)“頭痛”范疇。中醫(yī)認為,頭痛是由感受外邪或內傷因素壅阻經絡,致使氣血經絡失養(yǎng),清竅不利,不通則痛?!鹅`樞·經筋》言:“其病足下轉筋,及所過而結者皆痛及轉及轉筋。”表明經筋緊張、舒張不利可致疼痛。
鹽酸乙哌立松主要局限于止痛、松弛肌肉,長期使用對胃腸道功能造成紊亂[8]。陶砭砭術是依據中醫(yī)經絡腧穴理論及全息醫(yī)學理論,通過使用砭具-陶砭在體表相應部位梳理防治疾病的一種中醫(yī)外治技術[9]。陶砭砭術作為一種純物理療法,其施行工具可以代替手指,彌補手法力度上的不足,用陶砭梳理足太陽膀胱經可以降低患者項背部經筋張力,改善局部血運循環(huán),緩解頸部及頭部肌肉緊張和疼痛[10]。現(xiàn)代研究表明,枕下肌群中含有大量張力感受器,當長期低頭時背部枕下肌群呈緊張狀態(tài),進而壓迫枕下周圍組織、神經及血管,導致頭痛[11]。緊張型頭痛有筋肉失和表現(xiàn),故本研究采用陶砭砭術治療,在梳理膀胱經頭、枕、項、腿部經絡基礎上結合梳理肝、脾經,達到治療TTH的目的。本研究表明,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頭痛評分及頭痛頻率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Vs、Vd、Vm均高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Vm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陶砭砭術具有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的作用,可降低局部肌肉緊張,加快大腦后動脈平均血流速度,緩解頭痛。
綜上陶砭砭術治療緊張型頭痛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相比藥物治療,其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少,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