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剛
摘要:高校休閑運動以及高校學生的身心為理念,讓他們在緊張的學習之余,能夠保持健康的體魄,從而更好的適應未來的工作與生活。休閑運動對于緩解學生的壓力有重要的意義,而新的教育理念也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等院校應當重視休閑運動的科學化進程。本篇文章,就運動健康管理視域下的高校休閑運動科學化進行了初步的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對相關的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運動健康管理;高等學校;休閑運動
引言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對高等院校的學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院校學生在掌握專業(yè)化知識的同時,也應當具備健康的體魄,這樣才能夠在未來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因此,健康教育也是高等院校教育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各個高等院校紛紛開展與休閑運動有關的教學活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休閑運動興起較晚,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還存在著相應的問題。對此,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應當采取合理措施解決這些問題,從而為我國培養(yǎng)更多的復合型人才。
一、高等院校休閑運動以及健康教育的概念介紹
從概念上講,高等院校的休閑運動是指高校學生利用閑暇的時間通過多種方式來鍛煉身體,并且根據(jù)自身的興趣來選擇合適的體育項目。休閑運動的特征是比較隨意化,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與實際發(fā)展需求,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能夠緩解學習壓力,并且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健康教育是指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高等院校的學生提升對健康重要意義的認識,并且掌握一些理論知識,在今后的學習與生活中自覺的進行相關方面的鍛煉,從而提升整體健康水平。高等院校實施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增強學生的自我保健能力,讓學生既掌握專業(yè)課知識又能具備健康的體魄,從而更加積極的面對生活中的挫折與挑戰(zhàn),在步入社會之后能夠以積極的心態(tài)來解決人生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休閑運動以及健康教育對學生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學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才能夠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以及就業(yè)壓力。經(jīng)過相關教育工作者的調查研究表明,具備良好身體素質的學生更容易在科研領域取得成績,而那些不注重鍛煉身體的學生在短時期內可能會取得較好的學習成績,但是從長遠來看,隨著身體問題的增多,其學習能力與科研能力會逐漸下降。因此,高等院校應當改變以成績評價學生的傳統(tǒng)教育理念,那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大力發(fā)展休閑運動以及對學生的健康教育,這樣才能夠讓學生離開學校之后也能有較好的發(fā)展,
二、高等院校休閑運動教育模式的構建策略
(一)加強學校相關項目、場地以及設施的建設
由于我國各個高等院校的實際情況并不相同,在一些高等院校中運動場地以及體育設施的建設相對落后,這對發(fā)展高速體育事業(yè)造成了嚴重的阻礙。因此,有關的高等院校應當采取有效的措施,并且集中投入相關的資金完成對硬件設施的建設,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體育鍛煉氛圍,并且讓學生樹立健康意識。例如,學校方面可以建設運動場地的夜間照明設施,讓學生在夜間也能夠進行相應的體育鍛煉,同時又能夠保證學生鍛煉過程中的安全。學校方面也應該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體育鍛煉器材,以滿足不同身體素質的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需求。相關的體育教育工作者也應當給體育設施及器材進行定期的檢查,以避免學生在鍛煉過程中發(fā)生事故。學校層面的重視對于休閑運動教育模式的開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調動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并且熱愛體育活動。
(二)加強休閑運動的體育文化建設
休閑運動是一種教育模式,同時也是一種重要的教育理念。因此,高等院校方面應當加強休閑運動的體育文化建設。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體育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先進的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與體育教學提供便利。學??梢越⑾嚓P的網(wǎng)絡并且成立休閑運動俱樂部,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這個平臺上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體育活動,從而進行有效的鍛煉。學生也可以通過這個平臺進行友好的交流與溝通,并且分享有關的體育鍛煉技巧,在提高體育能力的同時也認識了更多的朋友,從而增進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感情。體育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傾聽學生的聲音,從而反思自身在體育教育活動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學中加以改進。在休閑運動開展的過程中,相關的體育教育工作者也應當明確休閑運動的目標,并且從學生的實際需求與興趣出發(fā),選擇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讓教學效果達到最佳。在休閑運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適當組織學生進行野外活動,讓學生的接觸大自然的同時,也提高了各方面的素質,并且讓學生對休閑運動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結語
高等院校學生的體質決定了其未來的發(fā)展,因此,各高等院校以及體育教育工作者應當對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能力高度重視,將休閑運動和健康教育理念有機的結合,并且根據(jù)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合理的開展教學活動,以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育工作者應當與學生進行友好的交流與互動,讓學生在開放自由的休閑運動中鍛煉身心,并且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相信在各方面的一致努力下,休閑運動教學模式必然會被更多的高等院校所采納,并且助力于我國高校學生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駱冰.? 論休閑運動與高校體育的結合[J]. 瓊州大學學報. 2018(02)
[2]李會超,徐斌,趙剛,申順發(fā). 新時代高校體育教學推動大學生健康管理的改革研究[J].? 文體用品與科技. 2019(09)
220150051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