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華
【摘要】《羊脂球》是法國作家莫泊桑的成名之作,作品以普法戰(zhàn)爭為背景,通過妓女羊脂球的兩次犧牲,形象地反映出資產(chǎn)階級在這場戰(zhàn)爭中所表現(xiàn)出的卑鄙自私和丑惡嘴臉?!督鹆晔O》是美國華裔女作家嚴歌苓的一篇代表作,小說講述的是在南京大屠殺背景下,一群俠肝義膽的妓女們?yōu)橥炀燃冋婷篮玫呐畬W生們而慷慨赴死的故事。這兩部作品中的女性主角最終都以自己的犧牲來完成了對世俗的救贖。在人物身份和命運的安排上,這兩部設置在類似背景下的作品既顯示出極大的相似性,又有一定的差異,本文將對兩部作品中女性人物的命運進行具體的比較。
【關鍵詞】《羊脂球》;《金陵十三釵》;妓女;人物命運;文化差異
【中圖分類號】I10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12-0032-03
妓女,一個特殊的女性職業(yè)群體,她們?yōu)榱死娉鲑u自己的色相。在大眾眼中,她們是骯臟、墮落的代名詞,為世人所不恥。無論是在哪一種社會文化,都通過社會倫理制度將妓女監(jiān)禁在受世人歧視的圍欄中,同時用這種倫理規(guī)約為妓女們設計出難以逾越的鴻溝。[1]然而,也正因為妓女社會身份的特殊性,古今中外有許多創(chuàng)作者都將妓女作為其文學創(chuàng)作的描寫對象,由此創(chuàng)作出來的娼妓題材的文學作品在文學闡釋上顯示出了極大的張力和沖擊力,蘊含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審美情趣。
在《羊脂球》和《金陵十三釵》這兩部以妓女為主人公的文學作品中,莫泊桑和嚴歌苓將妓女們放在亂世末路的特殊背景下來描寫,通過妓女們最終做出的犧牲壯舉凸顯出了她們身上被世人偏見所埋沒的“女性偉力”和高貴人格。兩部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有著自己獨特的人生經(jīng)歷和命運體驗,最終都以自我犧牲為結局,她們相同而又不同的命運折射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家在類似人物的命運安排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思想文化差異。
一、相同的命運境遇
(一)遭人唾棄的尷尬身份
羊脂球和以玉墨為首的金陵十三釵們都是地地道道的妓女,她們生存的基本手段就是通過出賣自己的色相來獲得男人的垂青?!堆蛑颉分杏薪淮茈x開魯昂城的旅客們都是利用他們認識的德國軍官,從總司令那里獲得了離城許可證的。在逃難的一行人中,除了羊脂球以外,其余幾人的社會身份和地位基本上都有可能為他們爭取到離城許可證,而羊脂球這樣一個身份卑微的妓女最終卻能與布雷維爾伯爵這樣的社會上層名流同乘一輛馬車,這其中的原因文中雖沒有具體交代,但可以想象得到,無非便是在自己的嫖客中遇到了德國高級軍官,從而難得地獲得了離城特許。同樣的事情在《金陵十三釵》中也有體現(xiàn)。秦淮河女子在進入教堂時一個女人說道:“美國大使館里我有個熟人,原來答應我們藏到那里頭,昨夜夜里又反悔了,不收留我們了,姑奶奶別貼他一場樂呵?!盵2]由此可見,亂世末路下的妓女們?nèi)匀皇窃谶\用一貫的手段為自己博得生存的機會。
于是乎,在男人們的眼中,妓女們只是供人泄欲的工具和觀賞取樂的玩物罷了,人人皆可欺。而在女人們的眼中,她們是破壞別人家庭的第三者和誘人墮落的妖精,是骯臟不齒的存在。因此,妓女們無論是處于哪一方,都會受到鄙視和唾棄。
(二)社會夾縫中艱難生存
在金陵十三釵和羊脂球生活的那個年代,社會對于女性的態(tài)度本身就不是很友好,身為妓女的她們在當時的社會生存的尤為艱難。比起尋常女子,她們身上所承載的不公平會更多。趙玉墨出生在書香世家,四書五經(jīng)也是讀過的,只是到她父親這一輩的時候,家道中落,她十歲時被父親抵押給堂叔,后來又被變賣給花船,自此開始了娼妓的生活。從中不難看出,羊脂球和金陵十三釵的身世大概也都是如此,她們因為一些迫不得已的原因而淪落風塵,為了生存下去,她們不得不以這種不齒的方式小心翼翼地討生活。畢竟沒有誰天生就想要為娼為妓,一切都是生活所迫。
她們平時或許還可以通過自己的手段保持基本的生活,然而當戰(zhàn)爭來臨時,她們只能在夾縫中艱難生存。羊脂球雖說是坐上了離開魯昂城的馬車,然而在馬車上,她還得忍受別人對她的嘲諷和挖苦,當遭遇危難的時候,她是被眾人推出去最先“受刑”的那一個。同樣的,當南京城被日本軍攻陷的時候,金陵十三釵們?yōu)榱硕惚軕?zhàn)亂不得不四處逃竄,她們最開始打算通過自己的嫖客躲進美國大使館里。很可惜的是,在花舟上的恩愛都是逢場作戲,并沒有哪個昔日纏綿的恩客愿意接手這樣的麻煩,于是她們只好寄希望于威爾遜大教堂。好在神父最后心軟,勉強收留了她們。在教堂里,她們被安排在了廚房的地窖下面,十幾個人擠在狹小的空間里,缺水少食,每天還要和女學生們對抗,忍受女學生們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的批判和侮辱。
(三)自我犧牲的悲慘結局
雖然在努力地尋求生存的機會,但羊脂球和金陵十三釵最終還是難逃犧牲的悲慘結局。
《羊脂球》中的妓女羊脂球為了一群嘲笑侮辱過她的人,一共做出了兩次犧牲。在逃亡的馬車上,心地善良的羊脂球不計前嫌地將食物分給了她虛偽的同伴們,這是她做出的第一次犧牲。接著,他們乘坐的馬車被普魯士指揮官扣留了,為了能夠順利地離開,羊脂球的同伴們開始輪番勸說她奉獻自己的肉體,最后逼得羊脂球不得不違背自己的意愿委身于普魯士軍官,這是她做出的第二次犧牲。在她同伴的眼中,犧牲做妓女的羊脂球是最應該的了,用鳥太太的話來說便是:這個娼妓的職責就是干那事,她有什么資格挑肥揀瘦[3]。所以羊脂球注定是要被犧牲的那一個。
金陵十三釵們同樣也做出了自己的犧牲。為了拯救女學生美麗而又單純的生命,十三位秦淮河妓女剪掉大波浪卷發(fā),梳上學生頭;退去妖嬈的旗袍,換上黑色禮服,冒充成唱詩班的女學生去赴宴。她們的犧牲既是對女學生的救贖,同時也是對自我的救贖。從她們決定代替女學生去赴宴的那一刻起,她們的靈魂早已由妓女升華為了圣女。
二、不同的命運體驗
(一)羊脂球:人性弱點下的犧牲品
羊脂球和金陵十三釵的命運大致是相同的,然而比起金陵十三釵的挺身而出,羊脂球最終的遭遇更像是被自己的同伴逼迫獻祭,她已經(jīng)完全淪為了同伴人性弱點下的純粹犧牲品。
羊脂球雖為妓女,但她卻有著自己的原則,胸懷國家大義的她在最開始的時候堅決不屈從入侵者,他的同伴們在得知馬車被扣留的原因之后,先是裝模作樣地表現(xiàn)出同仇敵愾的樣子,實則內(nèi)心是希望羊脂球能主動獻身的。在羊脂球毫不松口的情況下,他們又開始了自己道貌岸然的勸說,最終一步步地將羊脂球推向了深淵。
是人性的弱點將羊脂球送上了犧牲的祭臺。在困難面前,人們在選擇犧牲對象時,往往會事先考慮最弱小的,認為犧牲弱者是理所應當?shù)?。[4]而在逃亡的這一行人中,羊脂球無疑就是那個最弱小的存在,身為妓女的她再卑微不過了,所以她注定是那個被犧牲的人。再者,對于羊脂球來說,她身上所體現(xiàn)的是善良、美好的人性之光,所以她不可能棄他人安危于不顧。而羊脂球的同伴卻恰恰與她相反,他們身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是卑鄙、自私的人性之惡,為了自身的利益,他們可以心安理得地選擇犧牲羊脂球。
可以說羊脂球為這樣一群狼心狗肺的同伴而犧牲是不值得的,作者莫泊桑正是通過這鮮明的對比,將資產(chǎn)階級丑陋的嘴臉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同時也將人性深處的陰暗角落,活生生地展現(xiàn)在了人們面前。
(二)金陵十三釵:超越肉體的自我救贖
與羊脂球不同的是,金陵十三釵的犧牲更像是一場超越肉體的自我救贖。
當南京城淪陷的時候,威爾遜教堂成了最后的避難所,但這個最后的避難所也是危機重重。在收留了秦淮河妓女之后,整個教堂面臨著食物和水源的危機,阿顧在外出尋水的過程中被日軍擊殺。緊接著,教堂里又來了三位受傷的國民黨士兵,他們的到來也為整個教堂帶來了更大的隱患。本來這些士兵是應該作為強勢男權力量來保護教堂里的弱者的,然而在此刻他們卻顯得異常的可憐和無助,雖然他們在后面日軍的掃蕩中也短暫地充當過保護弱者的強勢角色,但最終還是走向了消亡。所以在當時的情況下,這群失去強勢男權力量保護的女人們只能自己默默地承受著所有的災難和困苦。
三位國民黨士兵的犧牲并沒能阻擋日本軍的掃蕩,他們又將罪惡的魔爪伸向了清純的女學生。日本軍的要求讓英格曼神父陷入了兩難的抉擇。要么交出女學生,要么讓妓女代替女學生犧牲,還有就是大家一同赴死。從本心上來說,他是希望讓妓女代替女學生去赴宴的。但是這樣選擇會讓他尊重生命的宗教信仰受到嚴重的挑戰(zhàn),他十分清楚,這是一場一命換一命的交易,他在救人的同時也是在“殺人”。就在他深陷思想困境的時候,趙玉墨的請求結束了英格曼神父對人性精神的拷問。她自愿代替女學生去赴宴,并號召她的姐妹們一起代替女學生。
在遭受了各種鄙視和嫌棄之后,這群秦淮河女人沒有低頭,她們選擇以一種自信和驕傲的姿態(tài)死去。她們的決定是對這個世俗的救贖,更是一種超越自身肉體的救贖。
三、中西方文化差異造成的命運安排差異
在中西方文學作品的比較中,最不可忽視的就是文學作品中所蘊含的文化差異,其中主要包括宗教信仰、價值觀念和民族性格等方面的差異。這些文化方面的差異,都會在作品的情節(jié)安排、人物形象塑造、語言表達等方面凸顯出來。法國作家莫泊桑和華人作家嚴歌苓在《羊脂球》和《金陵十三釵》中分別塑造了羊脂球和趙玉墨這兩位經(jīng)典的女性人物形象,她們一個是西方文化的代表,另一個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因為兩位作家所處的思想文化背景不同,他們在人物命運安排的細節(jié)上顯示出了一定的差異性。
(一)宗教信仰差異
宗教信仰會為一個人的內(nèi)在價值體系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長期以來,西方人所信奉的宗教以基督教最為典型。在小說《羊脂球》中,妓女羊脂球在最開始是一直咬緊牙關不肯獻身普魯士軍官的。即使在她同伴的輪番暗示下,她也沒有絲毫動搖,而真正攻破她內(nèi)心防線的卻是修女們的毒雞湯。修女表示:只要動機是純潔的,無論采用什么樣的行為方式,上帝都會原諒行為本身。于是在個人信仰的指引下,羊脂球最終犧牲了自己的身體。
在中國社會里,人們普遍信仰的是以仁愛為主的儒家思想。嚴歌苓作為一個美籍華裔,她雖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影響,但骨子里體現(xiàn)的卻是傳統(tǒng)的東方信仰。在《金陵十三釵》中,既可以看到英格曼神父身上所體現(xiàn)的基督教思想,也可以看到金陵十三釵身上所體現(xiàn)的傳統(tǒng)儒家思想。英格曼神父本著尊重一切生命的宗教信仰,在動蕩的環(huán)境下,保護著女學生,接納了秦淮河妓女,還收留了受重傷的國民黨士兵。在儒家思想中,強者要尊重別人,還要保護弱者。趙玉墨從小就熟讀四書五經(jīng),即便后來淪為妓女,但從小接收到的儒家思想文化還是停留在她的腦海中,所以在后來的生死抉擇中,她帶領姐妹們挺身而出,將生的機會留給了處于弱勢的女學生。
(二)價值觀念差異
價值觀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總的觀點和看法。就價值取向來說,中國社會崇尚群體取向,西方社會崇尚個人取向。[5]
在西方的資本主義社會里,人們更加注重個體意識的實現(xiàn)和個人利益的獲得。在馬車離開魯昂城之后,羊脂球一行人算是暫時的安全下來了,然而很快他們就面臨了饑餓的生存危機。這個時候只有羊脂球一人準備了三天的食物,所以當饑餓來臨的時候,羊脂球很自然地成了利益的焦點。接著,他們的馬車被普魯士軍官扣了下來,被限制出行的他們,生存利益再次受到了威脅。這個時候唯有讓羊脂球滿足了軍官的欲望,他們才能繼續(xù)出行,為了保證自身的利益,羊脂球的同伴們很快就露出了虛偽、自私的丑陋嘴臉,他們毫不客氣地將她推給了普魯士軍官。而到了小說的結尾部分,因為羊脂球的犧牲,他們終于獲準從特托鎮(zhèn)重新出發(fā)時,但此時同伴們對羊脂球的態(tài)度卻完全變了。在寒風中,他們紛紛拿出了自己準備的食物,但愣是沒有分給羊脂球一點,任憑她挨餓受凍。
在中國的社會里,集體的、國家的利益始終是要放在第一位的,個人的利益必須要服從于集體的、社會的、國家的利益,這種價值取向在《金陵十三釵》中多有體現(xiàn)。在日軍的掃蕩下,眼見著女學生就要被發(fā)現(xiàn)了,國民黨士兵在最后關頭自爆身份,想要通過自己的犧牲來保全躲在地窖下的女學生們。趙玉墨最后的決定,同樣也是出于這樣一種價值取向,金陵十三釵雖說也是一個集體,但女學生們代表著國家的希望和未來,她們還有無限發(fā)展的可能,相比較而言,女學生們更符合國家的、集體的利益。
(三)民族性格差異
民族性格是指在社會不斷發(fā)展中,各個民族所形成的一種民族特征,是在對人對事上所反映出來的心理特征。[6]一個民族里的人的性格雖不會完全符合其民族性格,但卻總有民族性格的一部分。
對于整個中華民族來講,人們都崇尚團結統(tǒng)一,自強不息。在《金陵十三釵》中,南京城的淪陷讓所有的百姓都遭受著凌辱和苦難,趙玉墨看著身邊熟悉的人一個又一個地被日本軍屠戮,每一個生命的逝去都讓趙玉墨心中的敵愾情緒更深了一分。戰(zhàn)爭激發(fā)了她的同仇敵愾和自我犧牲精神,所以在最后那一刻,她爆發(fā)了,她放下了與女學生之間的矛盾,號召姐妹們一起慷慨赴宴,因為她知道這個時候的中國人應該團結統(tǒng)一起來對抗敵人,而不是窩里斗,她的決定也確實讓教堂里的所有人都放下了之前的成見。而西方民族更熱衷于對個性價值的追求,而較少地顧及團結統(tǒng)一。同樣是自己的國家被敵國占領,羊脂球的同伴們想的始終都是各自逃命,他們將心思都放在了對自身利益的追尋上。
另外,中華民族重道義,而西方民族更加重功利。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一直推崇的道德標準。當女學生們看到曾經(jīng)被自己羞辱過的金陵十三釵愿意替自己去赴死,她們既羞愧又自責。此后的許多年里,這些女學生都一直將金陵十三釵的恩情銘記于心,她們?nèi)ふ亿w玉墨和她的姐妹們,關心她們的生與死。而《羊脂球》中的鳥先生等人卻與女學生完全相反,他們的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在前前后后共得到羊脂球兩次幫助后,他們沒有絲毫的感激之心。
四、結語
莫泊桑和嚴歌苓是處于不同時代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兩位作家,他們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聚焦于國難當頭時刻的妓女身上,通過她們的命運遭遇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探索邊緣女性身上所蘊含的人性之美。兩部作品均通過女性人物命運的發(fā)展來反映作者思想,在命運發(fā)展細節(jié)的安排和處理上,兩位作家總是有意無意地透露出自身所處的大文化背景。通過對羊脂球和金陵十三釵命運的比較,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兩部作品中所蘊含的中西方文化差異。
參考文獻:
[1]王影君.中西文學妓女形象的文化分析比較[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6):30.
[2]嚴歌苓.金陵十三釵[M].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2011.
[3]莫泊桑.羊脂球[M].萬金平譯.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29.
[4]侯建芳.女性與犧牲——解讀《羊脂球》和《金陵十三釵》[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S1):105.
[5][6]郭廣偉,楊英法,孫立朝.跨文化交際中的中西方文化差異及其障礙破除[J].衡水學院學報,2021,(03):124.
1103500783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