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耀錦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中耳炎采取曲安奈德輔助治療的療效。方法 自我院接受治療的急性中耳炎患者中選取12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其均于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就診,依據(jù)隨機排列法將其分為參照組及研究組,參照組60例予以頭孢呋辛鈉治療,研究組60例予以頭孢呋辛鈉與曲安奈德聯(lián)合治療。比較臨床療效、癥狀評分、鼓室壓圖恢復正常時間及氣導聽閾水平。結果 研究組總有效率較高,P<0.05;研究組鼓室壓圖恢復正常時間較短且癥狀評分及氣導聽閾水平較低,P<0.05。結論 該疾病采取曲安奈德輔助治療可促進患者聽力的恢復,改善其臨床癥狀,療效顯著。
關鍵詞:急性中耳炎;曲安奈德;頭孢呋辛鈉;氣導聽閾
【中圖分類號】R76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3--01
急性中耳炎屬于臨床耳鼻喉科發(fā)病風險較高的疾病,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耳痛、鼓膜穿孔、耳漏及聽力降低等癥狀[1]。該疾病好發(fā)對象為兒童,是小兒常見的致聾原因。臨床對于急性中耳炎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據(jù)相關研究顯示與變態(tài)反應有關[2]。臨床對于該疾病的治療方式包括藥物及手術治療等,其中藥物為首選治療措施。藥物治療大多采取抗生素輔助治療,對于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仍存在爭議。近年來,諸多研究證實將糖皮質激素應用于急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療中效果顯著,可明顯改善其臨床癥狀,促進中耳積液吸收,幫助患者恢復聽力[3]。本文分析該疾病患者采取曲安奈德輔助治療的療效,現(xiàn)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自我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間就診急性中耳炎患者中選取120例,依據(jù)隨機排列法將其分為參照組(n=60)及研究組(n=60)。參照組男女比39:21,年齡5-60歲,平均(25.23±5.26)歲,發(fā)病時間2-10d,平均(5.23±1.12)d,左耳:25例,右耳:30例,雙耳:5例;研究組男女比40:20,年齡6-60歲,平均(25.26±5.28)歲,發(fā)病時間3-10d,平均(5.26±1.15)d,左耳:26例,右耳:31例,雙耳:3例,兩組基礎資料一致,P>0.05。
納入標準:均符合急性中耳炎臨床診斷標準;經臨床癥狀及鼓膜穿刺等確診;鼻咽部檢查無異常;對本次研究藥物無過敏史。
排除標準:中耳膽脂瘤;慢性疾病所致聽力降低者;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全者;對本次研究藥物過敏者;經CT檢查顯示有骨質破壞、病情嚴重需結合手術治療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鼓室穿刺抽液,指導患者行患耳側臥位,對患處部位及周邊皮膚進行常規(guī)消毒,使用浸潤2%利多卡因的棉片,貼敷鼓膜,待鼓膜表面麻醉后,參照組在無菌操作下使用5ml注射器實施穿刺,將鼓室內液體進行回抽,后靜脈注射由上海上藥新亞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3214,規(guī)格:0.75g/劑)生產的注射用頭孢呋辛鈉30mg。研究組抽吸液體后,更換注射器在首次刺入部位注入由昆明積大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3021604,規(guī)格1ml:40mg)生產的曲安奈德注射液40mg,需緩慢將注射液注入,注射后將患者頭部偏向一側,停留3min后實施負壓吸收,抽吸干凈液體,2次/周,兩組均治療1個月。
1.3 觀察指標
(1)比較臨床療效,治愈:無流膿,鼓膜及鼓室無充血,鼓膜顏色正常,鼓室無分泌物;有效:流膿減少,癥狀改善,鼓室內無膿液殘留,鼓膜充血減輕;無效:臨床癥狀未改善甚至加重,流膿仍存在,分泌物較多。
(2)比較癥狀評分、鼓室壓圖恢復正常時間及氣導聽閾水平,癥狀評分評估內容包括耳痛耳鳴、分泌物及中耳黏膜,根據(jù)癥狀的嚴重程度進行評分,總分為9分,分值越高臨床癥狀越嚴重。鼓室壓圖恢復正常時間:患者治療后進行鼓室壓圖的復查,查看圖形的變化,出現(xiàn)A型圖則為鼓室壓圖恢復正常時間。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臨床療效
研究組總臨床療效較好,P<0.05,見表1。
2.2 比較癥狀評分、鼓室壓圖及聽閾
研究組鼓室壓圖恢復正常時間較短,且癥狀評分及導氣聽閾均較低,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急性中耳炎的患病人數(shù)呈逐年增加的趨勢,對人們的正常生活、工作及學習帶來嚴重影響,還可導致小兒認知功能降低、語言發(fā)育遲緩等[4]。臨床對于該疾病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清除。據(jù)相關研究顯示其發(fā)病與免疫反應、咽鼓管功能障礙及中耳局部感染等諸多因素密切相關,其中咽鼓管功能障礙為常見致病因素,由于不同原因造成咽鼓管功能障礙,中耳形成負壓,最終造成鼓室積液[5]。藥物治療通過改善咽鼓管功能障礙,促進積液吸收,從而減輕炎性狀態(tài),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緩解。既往臨床對于該疾病常采用地塞米松予以治療,其具有較強的抗炎功效,可減輕咽鼓管黏膜水腫,減少滲出,促進積液的吸收,但注射后藥物吸收快,藥效作用時間短,且需多次注射,易造成患者鼓室纖維化及粘連[6]。
本次研究對急性中耳炎采用曲安奈德輔助治療得到較理想的療效,可促進患者聽力的恢復,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療效顯著。曲安奈德屬于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藥效較強。該藥物可使毛細血管通透性降低,抑制巨噬、淋巴及粒細胞向炎癥部位轉移,抑制組胺的釋放,抑制結締組織增生,局部注射吸收緩慢,藥效持久,可避免使用地塞米松反復注射[7]。早期使用可抑制鼓室腔纖維化及粘連,高濃度的藥物對肥大細胞脫顆粒具有抑制作用,可減緩炎癥反應,且發(fā)揮免疫抑制作用,減輕咽鼓管腫脹,使引流流暢,有利于中耳積液的排出[8]。此外,該藥物可增強耳咽管及中耳抗炎功能,減輕中耳損害,可幫助患者改善及恢復聽力,注射后經鼻黏膜吸收,吸收后代謝快,因此不良反應較少,安全性較高[9]。
綜上所述,對于該疾病采取曲安奈德輔助治療得到較理想的療效,且藥效作用時間持久,能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縮短中耳積液吸收時間,促進患者聽力的恢復。
參考文獻:
[1]曾濤.鹽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聯(lián)合曲安奈德對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血清炎癥因子和聽力閾值的影響[J].中南醫(yī)學科學雜志,2021,49(1):90-94.
[2]朱紅英.標準桃金娘油腸溶膠囊聯(lián)合曲安奈德注射液對兒童分泌性中耳炎聽閾、T細胞亞群的影響[J].河北醫(yī)藥,2018,40(16):2441-2444,2448.
[3]宋善芳,郝青,付偉偉.鼓室內注射曲安奈德對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血清白細胞介素-4和干擾素-γ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8,25(6):741-744.
[4]金瑋,陳紅.鼓膜置管、曲安奈德局部灌注聯(lián)合咽鼓管球囊擴張術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醫(yī)學綜述,2021,27(9):1847-1851.
[5]蔡波.地塞米松與曲安奈德分別配合氧氟沙星治療 慢性中耳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19,27(2):89-92.
[6]劉全柱.糖皮質激素結合鹽酸氨溴索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療效及其安全性[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1,14(21):104-106.
[7]王順平.糖皮質激素聯(lián)合鹽酸氨溴索治療分泌性中耳炎臨床效果及不良反應[J].中外醫(yī)學研究,2020,18(3):19-20.
[8]宋俊超,夏洪偉.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及注射用頭孢呋辛鈉同步鼓室內穿刺抽液治療急性中耳炎的療效觀察[J].北方藥學,2019,16(4):108-109.
[9]張巍.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在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治療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21,16(8):151-152.
1404501705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