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城建職業(yè)技術學院 王 薇 印曉玲
“金課”概念是原教育部部長陳寶生于2018年6月在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重要途徑,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要求”。因而,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打磨成“金課”既是落實新時代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也是提升思政課親和力和吸引力的有效途徑。
鍛造思政“金課”,迫切需要一支政治素質硬、專業(yè)水平高,教學能力強的優(yōu)秀教師隊伍,該隊伍由理論教師和實踐教師構成。思政課理論教師主要負責課堂教學,他們專注于學術研究、科研活動、理論知識更新充實、專業(yè)比賽等;思政課實踐教師由校內學工系統(tǒng)和黨團部門工作人員以及從各級各類道德模范、文明標兵、最美人物、身邊好人等先進楷模中特邀的校外人員組成,是“行走的思政課堂”授課教師。根據(jù)工作特點,他們是學生的良師益友,關懷學生的生活起居,指導學生的職業(yè)發(fā)展,導航學生成長成才,拓展了思政課的育人空間,實現(xiàn)了思政課“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標。
2.1.1 教師黨員比例高,政治立場堅定
高校思政課教師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講者,是當代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所以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增強社會責任感”。原則上要求從事這門職業(yè)的教師的政治面貌是中共黨員。在思政課實踐教師尤其是校內實踐教師選聘中,更會注重教師的黨員身份,而校外實踐教師基于道德模范、文明標兵等特殊身份,兩者兼政治立場堅定、思想素質過硬,有正確的價值導向,對是非曲直有清晰的認知力和辨別力,為其從事教書育人的偉大事業(yè)奠定了良好基礎。
2.1.2 教師隊伍結構合理,隊伍日趨年輕化專業(yè)化
從思政課實踐教師隊伍構成看,既有校內輔導員和從事黨建工作的教師,又有從各級各類道德模范、文明標兵、最美人物、身邊好人等先進楷模中特邀的校外實踐教師。他們不但能從生活中貼近學生,為學生提供生活幫助和學習指導,還能拓寬學生的社會閱歷,為學生走出校門,走上工作崗位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從年齡結構看,實踐教師隊伍由老中青三個年齡層次構成,而隨著輔導員隊伍的年輕化專業(yè)化發(fā)展,整個思政課實踐教師隊伍的年齡整體呈年輕化態(tài)勢發(fā)展,也能更好地提升思政工作的親和力和感染力。
2.2.1 自身角色定位模糊,作用發(fā)揮不夠
相比于主要從事課堂教學、學術研究、科研活動、學科競賽的思政課理論教師,思政實踐教師主要負責和學生進行日常心靈溝通,召開主題班會、帶領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及志愿服務、專題實踐調研、為學生進行事跡宣講等。從事思政課實踐教師是兼職身份,他們平日忙于自身工作,做實踐教師往往是力不從心,除輔導員外,其他人員和學生溝通交流的時間不多,工作主動性不夠強,自身角色定位模糊,即便是學生“身邊最親近的老師”的輔導員,其作為思政課實踐教師的角色扮演如何,還有待考量。
2.2.2 專業(yè)理論基礎薄弱,教師業(yè)務提升不夠
基于思政課實踐教師的特殊身份,在選聘時不要求其一定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背景,思政課校外實踐教師也不一定從師范類院校畢業(yè),因此理論功底較為薄弱。在學生的反饋中發(fā)現(xiàn),思政課實踐教師在處理工作中缺乏理論指導,因此,在實際教學中,無法將相關基礎理論知識和實際掛鉤,導致教學無理論深度,無思想高度,課堂靈活性有余,但深度還不夠。同時,因平時忙于個人主業(yè),對個人教學能力提升精力有限,教學實際效果有待提升。
首先,制定《思政課實踐教師聘任辦法》等相關制度,明確思政課實踐教師的職責、聘請程序和待遇問題。雙方應當授予對方一定的人事管理權,包括考勤權、考核權、獎懲權等,從而對他們產生一定的約束力,增強他們的責任心。針對校內實踐教師,對其學歷背景、工作內容、工作要求等提出具體要求,量才使用,競聘上崗,且表現(xiàn)優(yōu)異者在評優(yōu)評選及職稱評定中優(yōu)先考慮。而針對校外實踐教師,因其人事權不在本單位導致隊伍建設不穩(wěn)定,可以建立起校外實踐教師信息資源庫,根據(jù)其工作特點,預先做好人才流動管理工作,擴大學院對校外實踐教師的選擇權和任用權,確保學院的主動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校外思政課實踐教師的努力程度,與學院為其提供的報酬直接關聯(lián),還與其自身對學院各項工作滿意度以及學院對其提供的人文關懷間接關聯(lián)。因而,提供必要的人文關懷,提升實踐教師的幸福指數(shù)。例如,為其提供辦公室、課間休息場所等,讓其感受到被尊重和關注,他們的歸屬感會提升,使命感會增強,工作積極性會大幅提升,進而更好地將精力投入至學院育人工作中,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同時,根據(jù)校外思政課實踐教師流動頻繁的特點,學院層面可以設立實踐教師工齡津貼,在校工作年限越長,其獲取的報酬逐年增加,進而保持實踐教師隊伍的相對穩(wěn)定性。
首先,通過對思政課實踐教師進行崗前培訓,鼓勵他們參加專題培訓、經驗交流、聽課等提升教學水平,減少其教學磨合期,提高教學質量。
其次,由于大多數(shù)思政課實踐教師缺乏授課經驗,不能確保思政課實踐教學效果,就學院層面來說,有必要增強對實踐教師尤其是校外實踐教師的“精力、感情、經濟”投入:精力投入方面,加強與思政課實踐教師的溝通交流。通過多平臺、多渠道、多角度搭建與思政課實踐教師的溝通渠道,一方面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其職業(yè)理想和個人發(fā)展規(guī)劃,另一方面讓其了解學院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從而以更積極地態(tài)度面對教學工作。同時,鼓勵思政課實踐教師將個人發(fā)展與學院發(fā)展更緊密地融合起來,協(xié)力并進、共創(chuàng)佳績。感情投入方面,在前一階段相互了解的基礎上,盡力滿足思政課實踐教師的需求。針對校內人員,通過帶領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短暫地轉移注意力,能讓他們在平日里瑣碎繁重的工作之余感受到擔任思政課實踐教師的價值和意義,提升工作幸福指數(shù);針對校外人員,則是更關注其身心健康,給予更多的人文關懷,盡能力滿足他們的現(xiàn)實需求。經濟投入方面,讓其教學質量與其經濟收入直接或間接掛鉤。首先,通過開展“我身邊的好教師”、思政“金課”評選等活動,了解教師授課質量,給予獲獎者上臺領獎的機會,提升其職業(yè)價值感和認同感。其次,每學期定期開展學生評教工作,前30%教師給予先進獎勵,并在評優(yōu)評先中優(yōu)先考慮。最后,實行“優(yōu)課優(yōu)籌”,提升教學質量。
為確保實踐教師教學質量,有必要建立考核評價機制,對其考核評價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一是由學生定期對其教書育人質量進行考核測評,了解學生對教師的滿意情況;二是由學院層面制定一系列的量化考核指標,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綜合評定。
制定優(yōu)秀實踐教師評選制度,實行物質報酬與精神獎勵相結合。首先,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師教書育人考核測評工作。主要包含以學生為主體的線上測評和以院方“督導團”隨堂聽為載體的官方測評,確定差異化等級。其次,在每學期,根據(jù)量化考核指標,教師就個人成果進行匯報,對突出成果進行給予額外加分,作為教師特別是思政課實踐教師是否續(xù)聘的重要指標。
經師易求,人師難得。一支可親可敬,積極作為,敬業(yè)奉獻的思政課實踐教師隊伍,提升了思政課堂活力,拓寬了思政教學空間,提升了學院思政工作水平,提升了人才培養(yǎng)質量。站在新時代的浪頭,持續(xù)推進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師隊伍建設工作,是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全局,培養(yǎng)時代新人的現(xiàn)實需求。在新時代的歷史機遇期,持續(xù)深入挖掘思政課實踐教師育人新動力,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貢獻力量是思政課教師的使命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