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艷艷
摘要:目的 對比測定乙型肝炎標志物時應用化學發(fā)光法或酶聯(lián)免疫法的效果并對其應用意義進行評價。方法 從我院需行乙型肝炎檢測的患者中選取35例納入研究(時間:2020.1-2022.1),對所有乙型肝炎患者的標志物均行酶聯(lián)免疫法和化學發(fā)光法進行檢驗,對比不同檢驗方式檢測乙肝病毒感染的準確度及檢測陽性合格率。結果 化學發(fā)光法的檢測感染乙肝病毒準確率明顯高于酶聯(lián)免疫法(94.28%>77.14%),差異在統(tǒng)計學上有意義(P<0.05);兩種檢測方法在HBsAb、HBcAb的檢測陽性準確率并無明顯差異(P>0.05),而化學發(fā)光法檢測HBeAg、HBeAb及HBsAg的陽性準確率明顯高于酶聯(lián)免疫法,差異在統(tǒng)計學上有意義(P<0.05)。結論 在檢測乙型肝炎患者的標志物時,應用化學發(fā)光法,檢測乙肝標志物的陽性準確度更高,檢測感染乙肝病毒的準確度更高,相較酶聯(lián)免疫法,更值得臨床應用及推廣。
關鍵詞:乙型肝炎;酶聯(lián)免疫法;化學發(fā)光法;標志物
【中圖分類號】 R512.6+2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4--01
乙型肝炎是感染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一種急慢性傳染性疾病[1],以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肝大、肝功能異常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2],并且該疾病隨病程發(fā)展,極易發(fā)展為肝硬化甚至是肝癌,因此對于乙型肝炎應盡早診斷,使患者盡早接受治療。目前臨床多采用保肝降酶及抗炎治療乙型肝炎患者,對治療手段方面已有定論,促使診斷方式成為臨床熱門問題。現(xiàn)如今臨床多采用檢測患者乙型肝炎標志物的方式,診斷患者病情,但在檢驗方法的檢測準確性方面仍有爭議。本文選取酶聯(lián)免疫法與化學發(fā)光法對選取的35例乙肝患者標志物進行檢驗,旨在為臨床檢驗方法的選擇上提供參考及依據(jù),具體內(nèi)容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需行乙型肝炎檢測的患者中選取35例納入研究(時間:2020.1-2022.1),其中男性患者19,女性患者16例,年齡20~40歲,平均年齡(29.87±3.26)歲,體重42~70kg,平均體重(55.49±4.89)kg。所有標本均行酶聯(lián)免疫法及化學發(fā)光法進行檢驗,并采集靜脈血6ml,在抽血后及時分離血清,置于(-70~-80)℃的冰箱內(nèi)保存?zhèn)錅y。
(1)納入資料:①所有患者病情均符合乙型肝炎的診斷標準[3],并被確診;②存在惡心、肝區(qū)疼痛、腹水等癥狀者;③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2)排除資料:①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②心、肝、腎等多器官功能異常者;③有免疫系統(tǒng)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
1.2 方法
(1)化學發(fā)光法:采集其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的4ml靜脈血,離心處理血液標本,分離血清,并將其保存至-20℃的環(huán)境中待檢。對血清進行相應處理后,對血清中的HBeAg、HBeAb、HBsAg、HBsAb、HBcAb采用自動光激化學發(fā)光檢測儀(LiCA500)和相應的檢測試劑,檢測以上指標是否呈陽性。
(2)酶聯(lián)免疫法:采集患者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的4ml靜脈血,離心處理血液標本,分離血清,并保存至-20℃環(huán)境中待檢。對血清進行相應處理,血清中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體(HBeAb),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體(HBsAb),乙型肝炎核心抗體(HBcAb)采用RT-6100酶標分析儀、RT-3100全自動洗板機和相應的檢測試劑,檢測以上指標是否呈陽性。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種檢驗方法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體(HBeAb),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體(HBsAb),乙型肝炎核心抗體(HBcAb)的檢測陽性準確率以及檢測感染乙型肝炎的準確度。
酶聯(lián)免疫法檢驗陽性的評定標準:HBsAg、HBsAb、HBeAg比值≥1.0即為陽性;HBeAb、HBcAb比值≤1.0即為陽性。
化學發(fā)光法檢驗陽性的評定標準:HBsAg>0.05IU/ml即為陽性;HBsAb>10mIU/ml即為陽性;HBeAg>1.0PEIU/ml即為陽性;HBcAb比值>15PEIU/ml;HBeAb比值>3.0PEIU/ml即為陽性。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軟件SPSS 23.0分析及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種檢驗方法檢測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準確率
經(jīng)比較,化學發(fā)光法的檢測感染乙肝病毒準確率明顯高于酶聯(lián)免疫法(94.28%>77.14%),差異在統(tǒng)計學上有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種檢驗方法檢測感染乙肝病毒的標志物的檢測陽性準確率
經(jīng)比較,兩種檢測方法在HBsAb、HBcAb的檢測陽性準確率并無明顯差異(P>0.05),而化學發(fā)光法檢測HBeAg、HBeAb及HBsAg的陽性準確率明顯高于酶聯(lián)免疫法(P<0.05),詳見表2。
3 討論
乙型肝炎作為我國最常見的肝炎之一,臨床解釋為感染乙肝病毒(HBV)所致的一種疾病,傳播途徑包括體液、血液等,具有慢性攜帶狀態(tài)[4]。
因我國人口量大,密集型強,乙型病毒在我國流行廣泛,人群感染率極高。而乙型肝炎患者多以肝大、肝功能異常為主要表現(xiàn),部分患者可能出現(xiàn)發(fā)熱或黃疸,少數(shù)病例隨病程遷移轉(zhuǎn)為慢性,或發(fā)展為肝硬化甚至確診肝癌,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5]。目前已有臨床證實,早期明確診斷可使患者盡早接受治療,控制病情發(fā)展情況。本研究選取酶聯(lián)免疫法、化學發(fā)光法對乙肝患者的標志物進行檢測,結果表明:化學發(fā)光法檢測感染乙肝病毒的準確率明顯高于酶聯(lián)免疫法(P<0.05);兩種檢測方法檢測HBsAb、HBcAb的陽性準確率并無明顯差異(P>0.05),而化學發(fā)光法檢測HBeAg、HBeAb及HBsAg的陽性準確率明顯高于對比組,表明化學發(fā)光法檢測標志物陽性的準確度及感染乙肝病毒的準確性更高。分析原因:酶聯(lián)免疫法作為現(xiàn)在臨床常用的檢驗方法,檢測方法簡便,且檢測成本較低,但該檢驗方式由于保存方式不同、試劑制作工藝不同,對檢驗結果的穩(wěn)定性有一定影響,在定量分析方面并沒有很好的效果,只能用于定性,臨床應用時有一定局限性,因此誤診率極高[6];而化學發(fā)光法作為一種先進的免疫測定技術,在檢測微量抗體或抗原時,能有效進行定量或半定量檢測,檢測范圍更廣,操作更簡便,并且所需時間短,檢測準確性更高[7]。
綜上所述,在檢測乙型肝炎患者的標志物時,應用化學發(fā)光法,檢測乙肝標志物的陽性準確度更高,檢測感染乙肝病毒的準確度更高,相較酶聯(lián)免疫法,更值得臨床應用及推廣。
參考文獻:
[1]趙娜,黃剛.乙肝血清標志物、HBV-DNA對診斷乙型肝炎病毒的臨床研究[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21,31(3):392-394,封3.
[2]張玲,鄭榮,何三軍,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載量、肝功能指標與免疫學標志物的相關性研究[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20,17(22):3348-3350.
[3]王玥琦,潘禹辰,陶雪蓉,等.攜帶乙型肝炎病毒孕婦血清標志物模式、病毒載量和肝功能在母嬰傳播中的風險評估[J].國際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雜志,2021,48(1):7-12.
[4]劉嬌,李毅,張詩琬,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療循環(huán)血中sPD-1/sPD-L1與T淋巴細胞亞群相關性分析[J].四川醫(yī)學,2021,42(1):66-71.
[5]楊以通,杜怡,袁偉杰,等. KDM6B在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介導的足細胞-巨噬細胞轉(zhuǎn)分化中的作用[J].中華醫(yī)學雜志,2021,101(12):866-871.
[6]吳治建,林宗桂,張仲文,等.二胺氧化酶在慢性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中的表達水平及其預后意義[J].醫(yī)學臨床研究,2020,17(11):1747-1749.
[7]張巖巖,陳曉彤,陳俊輝,等. HBV相關肝病患者外周血中HIF-1α表達及其潛在臨床意義[J].熱帶醫(yī)學雜志,2021,21(4):427-432.
1275501705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