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立德樹人背景下,班主任要明確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是人,根基是德,目標是立根鑄魂,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班主任要研究學情,建設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班級主流價值文化;要善于凝聚,明晰能引領并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的帶班主張;要勇于探索,不斷創(chuàng)優(yōu)適應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fā)展的育人方式。
【關鍵詞】立德樹人;班級文化;文化重構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15-0055-03
【作者簡介】金龐,江蘇省邗江中學(江蘇揚州,225009)副校長,高級教師,揚州市及邗江區(qū)班主任名師工作室領銜人,江蘇省優(yōu)秀班主任,揚州市首批特級班主任,揚州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班級文化是班級成員普遍認同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思維模式、情感態(tài)度、審美情操、行為方式和學習方法的共同心理趨向及其物化表現(xiàn)形式。健康、積極的班級文化對學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形成和發(fā)展產(chǎn)生積極的作用。班主任必須高度重視班級文化建設,既要重視班級的物態(tài)環(huán)境建設,發(fā)揮班級制度的規(guī)范和引領作用,又要確立班級的發(fā)展目標和學生的發(fā)展目標,形成適合并能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的班級文化。
一、班級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散裝化。班主任缺少主動建構文化的意識,一味依靠規(guī)章制度管理班級,班級表面有序,內(nèi)里如同一盤散沙,缺乏引領,缺少凝聚力和聚合力。
二是表象化。班主任過度重視班級物態(tài)環(huán)境的布置,過度重視學生外在的行為舉止,過度強調(diào)整齊劃一,忽略班級學生內(nèi)在的精神引領和學生的德育自覺。
三是空心化。班級雖然有班徽、班歌、班級口號,但只是標簽、符號,沒有成為班級學生認同的核心價值,沒有真正融進學生的日常生活。
四是利己化。班級的精神文化中缺少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引領,缺少對“大德”的宣揚和培養(yǎng),一味強調(diào)的是個人成功,宣揚的是個人奮斗,培養(yǎng)的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五是單一化。班集體建設中,目標單一、要求單一、評價單一,一切都以學習為中心,忽略學生的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
六是自我化。班主任過于自我,總是想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學生,忽略學生的真實感受和學生的接受度。
二、班級文化重構的必要性
當下班級文化建設中存在的種種問題,與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嚴重偏離,重構班級文化非常必要。
班主任重構班級文化,首先必須正確理解“立德樹人”的內(nèi)涵。新時代“立德”最根本的是“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新時代“樹人”歸根結底是要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班主任明晰了“立德樹人”的內(nèi)涵,也就明晰了班級文化重構的目標和方向。
首先,班主任要明確班級文化建設的目標和任務,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是人,根基是德,是立根鑄魂,目標是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其次,班主任需要從“培養(yǎng)人”的高度理解班級文化重構的價值意義,從“發(fā)展人”的角度探索重構班級文化的實踐路徑,從“引領人”的向度重構班級文化的評價方式等。具體說就是,班主任要從“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的高度,思考如何重構班級的精神文化,探索更適合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fā)展的班集體建設的方法、路徑,建立更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的班級評價方式。
三、新時代班級文化重構的著力點
1.班主任要研究學情,建設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班級主流價值文化。
班級文化建設絕不是班主任的一廂情愿。班級剛組建時,不同背景的學生走到一起自然就形成了他們各自的圈子文化,只是這種文化不是班級的主流價值文化。班級的主流價值文化是什么?怎么形成?這需要班主任認真研究學生,走近學生,走進學生的生活,建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班級主流價值文化。
班級主流價值文化應該是能激發(fā)每一個學生朝著他向往的樣子邁進的文化。這個文化是積極的精神追求,是班級共同的愿景,是學生自我的發(fā)展目標,是落實在每一份發(fā)展規(guī)劃中,落實在每一節(jié)課、每一次活動、每一次交往(交流)、每一份作業(yè)、每一次考試、每一次評價中的具體行為。
班級主流價值文化是能引領班級學生建設優(yōu)秀班級共同體的行為方式。班級是師生共生共長的共同體,師生在其中“共愿景、共擔當、共分享、共成長”。在這樣的共同體中,形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文化,形成師生共同的行為文化。
班級主流價值文化是讓每一個學生在班級中有存在感、價值觀、獲得感和榮譽感;是讓學生變成班級的主人,讓每一學生的班級生活有意義、學習有樂趣、生存有價值。概括地說,班級主流價值文化就是能夠讓每一個學生過有價值的班級生活的文化。
2.班主任要善于凝聚,明晰能引領并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的帶班主張。
帶班主張是班主任在對班級全面了解和把握的基礎上,基于黨的教育方針和學校育人目標,形成的具有班本特色的育人目標和育人方式。具體來說,班主任要回答三個問題:一是育什么樣的人,即你希望你的學生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二是帶什么樣的班,即你希望你的班級成為什么樣的班級;三是做什么樣的班主任,或者說你將以什么樣的帶班方式引領并促進學生成長。
以我的帶班實踐為例。我的班級育人目標是:有活力、好習慣、會自主、善合作、能成功。我的帶班目標是:規(guī)則明,秩序好,有活力,會合作,善規(guī)劃,能自主;建設一個秩序井然、充滿陽光、堅守夢想、自主發(fā)展的班集體。“陽光”包括“有溫情,有人情,有激情”?!坝袦厍椤?,就是“有愛”,就是內(nèi)心充滿陽光,充滿溫暖,充滿友愛,時刻以積極的心態(tài)溫暖自我,溫暖他人和世界;“有人情”,就是“向善”,就是懂得與人、與自然、與社會友善相處,時刻以責任擔當寬和待人,以感恩之心孝親敬長,以是非之心履行義務、行使權利;“有激情”,就是時刻保持一顆向上的心,做到有自我發(fā)展目標,有自我發(fā)展規(guī)劃。
總之,班主任要以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為第一要義,做到三個轉變:角色轉變,由“組織者、領導者、管理者”向“引領者、參與者、參謀者、指導者、激勵者、維持者、守望者”轉變;心態(tài)轉變,做到心中有陽光、心中有期待、心中有大道;職責轉變,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愛、肩上有責。
3.班主任要勇于探索,不斷創(chuàng)優(yōu)適應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fā)展的育人方式。
班主任要在班集體建設中不斷創(chuàng)優(yōu)育人方式。以班級的學習文化為例,《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指出:“積極探索基于情境、問題導向的互動式、啟發(fā)式、探究式、體驗式等課堂教學,注重加強課題研究、項目設計、研究性學習等跨學科綜合性教學,認真開展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教學。”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應該成為未來學生的主要學習方式,課題研究、項目設計、研究性學習等綜合性學習也必將成為一種創(chuàng)新的學習方式,班級的學習文化也必然隨著學習要求的變化而形成一種全新的學習文化。再以學生的社團活動為例,若干以學生興趣、特長為指向組建的社團為學生的個性特長發(fā)展提供了平臺。項目式學習是社團活動的最主要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項目中來解決有價值的問題,自主完成學習、得到成果并交流展示,能夠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課堂到課外,一種新的學習方式以及在新的學習方式中習得的學習能力必將徹底改變班級的學習文化,促進學生的全面提升和發(fā)展。
重構班級文化,是對應新時代德育方式、育人方式和評價方式改革要求的自覺變革。目標是什么?路徑有哪些?重點難點有哪些?如何實施評價?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一線班主任積極探索和認真思考。研究這個話題,對班主任專業(yè)能力的提升、對班級生態(tài)的改變,對班主任角色的轉變,有著非常積極和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亨廷頓,哈里森.文化的重要作用:價值觀如何影響人類進步[M].程克雄,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10.
[2]馮建軍.立德樹人的時代內(nèi)涵與實施路徑[J].人民教育,2019(18):39-44.
[3]馮建軍.構建立德樹人的系統(tǒng)化落實機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9(4):8-18,46.
[4]張振芝,丁文對.新時代“立德樹人”的三重要義[J].遼寧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0(3):13-17.
[5]姚菁菁,張澍軍.論立德樹人之“德”的內(nèi)在規(guī)定與外在張力[J].思想教育研究,2021(5):127-133.
3726500316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