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五中學 朱霞清
在新課程標準的改革推進下,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越發(fā)受到教師的關注和重視,通過整本書閱讀教學能從整體上帶領學生分析書籍內容、情感內涵和價值觀念,鍛煉學生的閱讀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為了保證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質量,教師要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基礎上融入一些新的方法,給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提供新的思路。為此,本文以任務單這一形式為線索,針對《鄉(xiāng)土中國》整本書的閱讀策略進行簡要分析。
目前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整本書的閱讀與研討已經成為其重要的教學內容,也是教師需要重點思考和關注的方向。為了高效率地完成高中語文整本書的閱讀教學任務,教師一定要明確整本書閱讀的內涵和目標,朝著一個明確的方向展開研究,設計相關的閱讀活動,以此吸引學生的關注,激發(fā)學生主動閱讀的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要保證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能真正有所收獲,以任務單的形式將整本書的閱讀內容任務化,讓學生能明確閱讀目標,保證學生的閱讀效果。
任務單也被稱為學習單或助讀單,簡單來說就是以任務驅動為導向,讓學生的閱讀變得有方向和目標。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將手、腦、心進行整合,邊閱讀邊思考,真正能通過閱讀有所收獲,避免學生將閱讀變成一種形式主義。在以任務單為形式的整本書閱讀活動中,往往要先明確一個閱讀主題,選擇好閱讀素材,讓學生在立足于已有經驗和知識的基礎上,圍繞主題展開閱讀,搭建完善的知識框架,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通過任務推動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閱讀展開的過程中盲目性有所降低,目標更加明確方向更加統(tǒng)一,保障學生在閱讀展開的過程中的閱讀效率和閱讀質量。
整本書閱讀需要學生能對全書脈絡進行通盤把握,對全書內容進行整體思考,與單篇閱讀相比,整本書閱讀更注重考查學生整體分析、閱讀和思考的能力,通過整本書閱讀能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框架和清晰的結構,為其今后的學習提供良好的語文思維。整本書閱讀的方式有很多,包括精讀、略讀、課內讀、課外讀等。通過整本書閱讀能鍛煉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對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具有積極的影響,是一種重要的閱讀模式。
第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有利于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在當今教育體系中,語文閱讀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基礎能力。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一般是以一篇或幾篇課文為主體開展教學,但是整本書閱讀教學強調的是,將教材中的所有課文分門別類,開展整體化的閱讀教學,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更容易對閱讀的本質和內涵加深了解,通過整體性閱讀讓學生積累更多的素材,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
第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品質,培養(yǎng)學生終身閱讀的習慣。在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開展過程中,學生可以閱讀很多不同種類的文章類型,了解不同的寫作文體,每一種不同類型的課文都會給學生帶來不同的閱讀體驗和情感享受。既保證學生的閱讀數量,更保證學生的閱讀質量,學生經常進行整本書閱讀的體驗,更容易促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且會受益終生。
整本書閱讀是學生需要重點掌握的一種閱讀手段,通過整本書閱讀能帶領學生實現從單篇閱讀到群文閱讀再到整本書閱讀的能力提升。以任務單為形式展開整本書閱讀能幫助學生梳理一個清晰的閱讀結構,讓學生能更加明確整本書閱讀的內涵和作用,并且通過不斷嘗試來提升自身整本書閱讀的水平。為此教師在開展以任務單為形式的整本書閱讀教學前要先明確教學邏輯,將這一清晰的邏輯傳遞給學生,引起學生的重視,幫助學生找到整本書閱讀的方法和技巧。落實到整本書閱讀的教學邏輯,其與學科邏輯具有一定的共通性,是在閱讀教學的共性上演變而來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能給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所謂教學邏輯,大致可以概括為:教師在立足于學科教學特點環(huán)境和學生認知能力的基礎上展開的相關構想,結合閱讀教學的共性以及學生的閱讀基礎和知識經驗等綜合考慮,尋找屬于整本書閱讀的教學落實,以此為核心展開研究,確定教學內容、優(yōu)化和完善教學方法,逐漸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整本書閱讀方式,能通過整本書閱讀真實地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教師要在明確這一點的基礎上研究教的邏輯和學習的邏輯,讓“教與學”之間互相滲透,形成一個良好的平衡。
整本書閱讀其實是相對單篇課文閱讀而說的,整本書閱讀的學科邏輯應該是拓展延伸閱讀的邊界,讓課堂教學能不局限在一個思維框架內,通過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優(yōu)化語文課堂的教學形式,讓整本書閱讀能朝著課程化的方向發(fā)展,以此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思維品質的提升,推動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在《鄉(xiāng)土中國》整本書閱讀開展前,教師要先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只有做好前期準備才能為后續(xù)的教學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要先明確《鄉(xiāng)土中國》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念,在此基礎上確定任務單的內容和結構,讓閱讀有章可循,能給學生整本書閱讀的開展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任務單的編寫結構主要分為閱讀指南、閱讀進度、綜合練習與檢測、積累運用這四方面,教師在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前,要先針對這四個方面制訂一個完整的計劃,這既能保證自身的閱讀教學有一個明確的方向,也能給確保學生的整本書閱讀不會出現思維混亂的現象。比如,教師在閱讀開始前,可以先以思維導圖的形式為學生構建一個整體的框架,指出閱讀指南和閱讀進度,讓學生對未來一段時間的閱讀進程有一個規(guī)劃,確保學生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閱讀任務。在綜合練習和檢測方面,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回答以下問題:從《鄉(xiāng)土中國》中對中國鄉(xiāng)村有了怎樣的認知?《鄉(xiāng)土中國》對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有怎樣的現實意義?通過這些問題檢測學生的閱讀效果,同時可以在小組內自行設計任務,將閱讀中掌握的內容盡心積累,并且靈活應用于寫作中。
教師在實踐閱讀開展前首先要深入剖析閱讀素材,對閱讀素材所能起到的教育價值的影響進行深層解讀,例如,通過閱讀素材的閱讀,學生的知識儲備可以得到哪些方面的擴充;通過閱讀素材的閱讀,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得到哪些方面的培養(yǎng);通過閱讀素材的閱讀,學生的價值觀念是否會受到影響和引導,以此為中心,先對閱讀素材進行解讀和判斷,然后規(guī)劃任務內容和閱讀結構,立足于學生的實際特點展開相應的分析和研究,設置相應的問題,以問題為主要的推動形式,讓學生根據問題展開閱讀,有方向、有針對性地對閱讀文本進行剖析和研究。
在《鄉(xiāng)土中國》的整本書閱讀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和組織作用,通過合理安排閱讀順序保證學生的閱讀效果,讓學生在閱讀中能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閱讀和思考,避免浪費不必要的時間。為此教師在整本書閱讀教學前,要根據書籍內容做好統(tǒng)籌規(guī)劃的工作,安排好閱讀順序和閱讀時間,這樣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發(fā)揮最大化的閱讀效果,讓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變得有價值。在整本書閱讀順序的安排中,教師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指導學生一些整本書的閱讀技巧,讓學生能高效完成整本書的閱讀任務,并將其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培養(yǎng)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比如,在《鄉(xiāng)土中國》整本書的閱讀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從一個整體框架上進行閱讀,從整體上把握這本書的內容,這樣可以充分理解各個篇章之間的關聯性,確保學生能有邏輯、有系統(tǒng)地展開閱讀。在閱讀完每一個篇章,理解書籍大致內容后,教師再指導學生針對每一個篇章展開細致的閱讀,構建清晰的邏輯思維和完整的知識體系,確保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能高質量地完成。
教師在閱讀順序和任務設置的過程中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提高任務的深度和難度。這樣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減輕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所面對的問題和困境,幫助學生確立閱讀自信和閱讀興趣。另外一方面在任務推動的過程中逐漸深化和發(fā)展,可以幫助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提高,塑造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和學科思維,進而發(fā)揮閱讀素材文本的最大價值和效率,促進學生的不斷成長和發(fā)展。
在以任務單為形式的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就是將閱讀內容任務化,以任務驅動為導向,讓學生能在閱讀中思考,帶著任務閱讀書籍內容,這能讓學生的閱讀更加高效。比如,在閱讀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章前小結,在閱讀后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并用自己的語言將其描述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自由討論中互相啟迪智慧、激發(fā)靈感,讓學生能對《鄉(xiāng)土中國》的內容產生更加全面的認知,同時能對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內涵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自由討論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其中某些觀點展開辯論,讓學生能將閱讀體會和自身想法充分整合,讓學生能以客觀、辯證的角度分析事情,提高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和綜合實踐水平。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針對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反復閱讀,從而對作者所表達的一些觀點產生更加深刻的認知,發(fā)現從理論形成事實的過程。
高中階段的學生學習壓力相對較重,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在對閱讀文本素材進行分析和研究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囫圇吞棗的情況,對文本的關注度不高,一目十行,進而導致學生雖然花費了一定的時間,但是真正對閱讀文本素材的了解是相對較低的。為了有效地避免這一情況,教師就要對閱讀內容進行有效的分析和任務設定,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約束和規(guī)范,減少學生不必要的時間浪費,確保每一個階段的閱讀都是真正具有教育價值和影響的,進而促進學生有效地提升和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閱讀反饋是檢測學生整本書閱讀效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教師要通過科學靈活地設計閱讀反饋活動給予學生客觀、公正的閱讀評價,通過閱讀評價引導學生全面認知自我能力,真正能從整本書閱讀中獲得收獲,發(fā)揮整本書閱讀的作用和價值。教師要應用任務單對學生的閱讀表現進行客觀地評價,對反饋活動的組織也要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要給學生帶來新鮮感和趣味性,這樣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和參與興趣。比如,在整本書閱讀后,教師可以針對《鄉(xiāng)土中國》組織讀書分享會,讓學生將自己的閱讀感受生動地分享出來,互相啟迪智慧、激活思維。同時分享的內容要與任務單的要求緊密結合,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給出學生有針對性的評價,幫助學生實現自我提升。在閱讀分享的過程中,學生還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展開分析,闡述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表達自己對祖國、家鄉(xiāng)、土地的熱愛之情,在整本書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閱讀和寫作就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在以任務單為形式開展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要引導學生通過寫作檢測自己整本書的閱讀效果,同步提升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進步。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素質教育發(fā)展變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整本書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必經之路和重要途徑,在整本書閱讀中可以利用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的方式實現教學目標。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進行《鄉(xiāng)土中國》這一書籍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以任務單的形式為自己安排適當的寫作任務,比如,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做好標記,邊閱讀邊思考,真正做到手、腦、心的有機結合,真正發(fā)揮整本書閱讀的作用和價值。又如,學生在閱讀完一個篇章后可以以寫作的形式書寫讀后感,將自己的閱讀感受記錄下來,為今后閱讀的開展提供切實的保障。與此同時,通過這種讀寫結合的方式讓學生的整本書閱讀任務更加清晰且多樣,逐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綜上所述,基于當前教育的發(fā)展形勢,整本書閱讀已經成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為了保證整本書閱讀的教學效果,在選好閱讀素材后,有必要將以任務單為形式的整本書閱讀方式應用其中,為學生整本書閱讀的開展提供有效的指導。與此同時,在展開以任務單為形式的整本書閱讀中,教師要注重觀察學生的變化,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指導方案,讓學生在自己舒適的環(huán)境和節(jié)奏下開展《鄉(xiāng)土中國》的整本書閱讀,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推動教育體系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