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qū)南埔中心小學 黃鳳珍
科技改變生活,伴隨著科技的快速發(fā)展,電子產(chǎn)品越來越普及,更多的孩子沉迷于網(wǎng)絡的虛擬世界,對閱讀書籍沒有那么的渴望。但是,孩子的成長要依靠閱讀書籍來充實,一本好書能給孩子的心靈帶來溫暖,在書中獲得的快樂更持久。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是離不開閱讀的,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孩子也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在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的閱讀習慣。
我國研究者從各個角度研究了小學生的閱讀習慣,同時將不同的概念界定提出。薛曉嫘提道:閱讀習慣是在長時間的閱讀實踐中,借助經(jīng)常重復的模仿獲得的閱讀行為,此行為短期內(nèi)難以改變,同時可以將閱讀行為的規(guī)律性表現(xiàn)出來,主要體現(xiàn)在如何讀、讀多少、讀什么。郭站坡指出:良好的閱讀習慣應囊括讀書中感悟領會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一邊讀書一邊思考的習慣、有目的地多讀和選讀的習慣。龐作娟把小學生閱讀習慣的研究概括為:閱讀意志、閱讀方法、閱讀方式、閱讀興趣和閱讀態(tài)度,同時對學生堅持讀、會讀、樂讀、愛讀等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進行了強調(diào)。由此可見,研究者一致認為,小學生應將一邊讀書一邊思考的習慣以及“不動筆墨不讀書”等的閱讀習慣形成。但其在對閱讀習慣的界定僅以不同的觀點為基礎展開了簡單的分類歸總,大部分是以學科語文教學的經(jīng)驗為基礎提出自己的觀點,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小學生閱讀習慣的理論研究體系。
閱讀內(nèi)驅(qū)力,即閱讀的期待,主要囊括興趣、目的和好奇心等,是激發(fā)學生強烈求知欲的心理狀態(tài),積極主動選擇和認可閱讀。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內(nèi)驅(qū)力,便知道自己喜歡閱讀的原因。所以,我們需要給予學生幫助,讓其對閱讀目標予以確定,明確閱讀目的,才可以促進閱讀效率提升,充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和求知欲。
只借助閱讀動力是難以將良好閱讀習慣養(yǎng)成的,教師還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堅持不懈的閱讀毅力,讓學生在閱讀的海洋中遨游。所以,在對學生閱讀習慣進行培養(yǎng)的過程中,教師要借助結(jié)合課內(nèi)和課外、閱讀沙龍活動等,培養(yǎng)學生勇于挑戰(zhàn)閱讀困難、注意力集中、堅持閱讀和思考、把閱讀變成一種習慣。
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要具備閱讀毅力,還應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良好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閱讀能力提升,還應注重向?qū)W生傳授閱讀技巧,如有序閱讀、讀書筆記和整理、閱讀的感悟與理解、閱讀的方式和速度等,這是閱讀從量轉(zhuǎn)變?yōu)橘|(zhì)的過程。具備了較強的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方法后,便能在閱讀中有所收獲,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整個語文學習中,語文閱讀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對學生獲取知識、提高素養(yǎng)與人格以及今后更好地展開語文閱讀學習極為有利。同時,小學語文是全部教育階段中的一門基礎學科,所以,需要仔細分析小學語文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工作,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習慣的作用進行總結(jié),從而采取相應手段促進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成效提升。
第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對學生有效吸收和總結(jié)知識極為有利,其原因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心智尚未發(fā)育成熟,進而造成學生學習效率低下。借助教師開展閱讀習慣培養(yǎng)工作,可以幫助學生將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養(yǎng)成,最終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第二,還可以促進學生整體素養(yǎng)提升、人格得到健全,在幫助學生充分掌握語文知識的同時,加深對做人感悟的領悟,成為一個做好人、會讀書、讀好書的高素質(zhì)人才。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閱讀習慣,可以幫助學生今后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讓學生終身受益,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有效地學習諸多語文知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敝挥袑W生真的從閱讀中感受到快樂,才會主動去閱讀,從心底對讀書產(chǎn)生興趣。所以,想要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要激發(fā)他們閱讀的興趣。那么要從哪些方面入手來提高興趣呢?孔夫子說過“因材施教”??梢愿鶕?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理解水平幫學生選好讀本。
低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尚未成熟。所以,在給低年級的學生選擇課外書時,可以選擇多圖畫、少文字的繪本,學生會更樂意去讀,也會更主動去看;而中高年級學生的思維和低年級不同,他們的思維隨著接觸事物的不同以及大腦皮層的發(fā)育,思維模式慢慢地向抽象化轉(zhuǎn)變。所以為中高年級的學生選取讀物,可以適當?shù)剡x擇一些比較有邏輯或者推理較強的書給學生閱讀,這樣無形之中更加強化了學生的抽象思維,對之后的學習起到了有效的鋪墊。當然,在引導學生選擇課外書時,不要太過拘泥于范圍,可供學生學習的范圍很廣,要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識,體裁更要多樣,形式可以是詩歌、童話、小說、散文、寓言等。只要是思想內(nèi)容健康、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獲益的,都可以推薦給學生閱讀,這樣學生才能博覽群書。在教完課文后也可以推薦相關作品,學生在課文的學習中學習了一部分,他們的興致正濃,適時的推薦更能達到效果,比如,當學到《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會關注到它是選自《伊索寓言》,可以推薦學生去閱讀這本書,學生也會比較樂意去看。
第一,學生的腦中要構(gòu)建自主學習的意識。在培養(yǎng)濃厚興趣的同時,學習環(huán)境也很重要,好的氛圍更能激勵學生,無意識的注意在潛移默化中轉(zhuǎn)變?yōu)橛幸怅P注,他們對閱讀的看法也會在無形中改變。漸漸地,不用督促學生閱讀也能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環(huán)境的營造上,無論是學校還是班級中都一樣要重視。其形式頗豐,可以是畫黑板報,在走廊貼名人名言;也可以在教室里開設讀書角,放上學生喜歡的書,每天在固定時間輪流借閱,學生也可以把好書帶進校園,在閱讀時間、閱讀課上互相交流,分享自己不同的閱讀感受,談談自己的閱讀心得。學生在書香氣息濃厚的校園中感受閱讀的氛圍,接受熏陶,耳濡目染,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也就慢慢形成。
第二,讓學生看書,也讓教師、家長參與進來。教師在學校閱讀課上陪學生一起看書、一起分享書本里的故事,給學生講解他們看不懂、不理解的地方,讓學生體會閱讀的樂趣。家長在家中陪伴孩子讀書時,要適當放下這些電子產(chǎn)品,以身作則,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中??梢越o他們講故事或者舉行家庭競賽,慢慢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兒童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長輩的督促和孩子的不懈堅持,如果態(tài)度不積極不能持之以恒,是很難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筆者會給學生布置每天在家的閱讀時間,要求保持至少半個小時,并讓學生打卡,起到有效督促的作用,對每個月堅持下來的學生進行表彰,有效地激勵學生,讓他們更自覺地去閱讀。
良好的閱讀方法也是提高閱讀效率的重中之重。在教學中,教師經(jīng)常要求學生好讀書、讀書好、多讀書,但很少告訴學生要怎么去讀,造成學生讀了無效率的、無意義的書。讀書的方法不同,收獲也大不相同。有的學生看了很多書,卻沒留下任何印象,依然沒有文采,也不知道如何運用,這和讀書方法有很大的關系。在讀書的時候,有的學生是一目十行、走馬觀花,把閱讀當作一項任務。這樣讀書,閱讀的時候都是不開心的,更談不上記什么好詞句。因此,教師在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時,更應該教授學生閱讀的方法?!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睅椭鷮W生,讓他們可以成為一個講求讀書方法的人。在教學中,教學生在相應的地方做筆記,遇到問題多問問為什么,理解后把懂得的道理記下來,把閱讀和理解結(jié)合起來,從而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從本質(zhì)意義上來說,閱讀的過程也是動腦活躍思維的過程。學生在讀書時多動筆,多思考,思維感悟就能得到提升。比如,在教《孫悟空打妖怪》前,筆者讓學生先去讀一讀、看一看《西游記》。有意識地向?qū)W生講述一些孫悟空打妖怪的有趣情節(jié),讓學生從中體會斬妖除魔的艱辛、妖怪的可恨,激發(fā)學生進行主動學習閱讀和積極探究的興趣。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也應注意糾正個別學生不良的閱讀習慣,引導學生在讀書時多動腦,勤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培養(yǎng)學生好的閱讀方法。
閱讀習慣,除了學校高度重視、付諸切實有效的計劃和行動外,還需要家庭和社會多方面的積極配合,做到校內(nèi)引導、校外延伸,營造閱讀氛圍。這就要求教師在注重校內(nèi)教學的同時,也要加強與學生家長的互動,要注意通過家訪、家長會、有關讀寫活動等有利契機,對學生家長多宣傳以便形成共識,形成家校共建的良好課外閱讀環(huán)境。可以采用建立家庭圖書角、親子共讀分享會、定期深度剖析解讀等措施來提升;可以安排家長孩子共同去書店閱讀,瀏覽最新出版圖書,了解類別,開闊閱讀視野;制訂家庭讀書計劃,分步推進;設置家庭讀書獎勵機制,建立閱讀平臺,如訂閱優(yōu)秀兒童讀寫雜志、世界名著讀本,學習名師解讀和點評,通過線上線下互動,積極參與,推動家庭讀書氛圍,養(yǎng)成良好習慣,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
小學生無論是讀書方法、讀書興趣還是讀書習慣都處在萌芽階段,所以培養(yǎng)閱讀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正在成長的小學生來說十分重要。書,作為知識的源泉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思維敏捷,改變學生的氣質(zhì),讓學生變得溫柔。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贊美,他人的夸贊、表揚是激勵性教育的一個有效的方法。學生堅持閱讀完一本書要對他加以贊美。在學生堅持每天打卡讀書后,教師可以有目的地表揚他們,給他們分發(fā)表揚信。贊美夸獎能有效地激勵學生,使學生有動力去堅持閱讀,好習慣自然而然地養(yǎng)成,在不知不覺中把好習慣堅持下來。
明確目的,讓學生有計劃、有目的。當教師教學生閱讀的時候,讓學生明白: 我為什么要讀這本書?我應該從哪方面入手?閱讀以后對我有什么幫助?我要花多久讀完它?目的明確了,讀書變得有計劃,不盲目閱讀,效率也會大大提高,讀書有所感悟,有所收獲,學生就更有興趣去讀,習慣也更好養(yǎng)成。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fā)展,電子閱讀已經(jīng)成為主流趨勢,小學生接觸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日益頻繁,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進而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無論是電子閱讀還是紙質(zhì)閱讀,只是閱讀載體不同,兩者并沒有絕對的對立,均有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習慣。所以,不能將網(wǎng)絡視為“洪水猛獸”,不僅要重視紙質(zhì)閱讀,還要引導學生合理利用網(wǎng)絡資源進行閱讀。具體可以從這些方面入手:
第一,引導小學生正確認識以及使用網(wǎng)絡。利用網(wǎng)絡進行電子閱讀具有方便、快捷的優(yōu)勢,尤其是一些高年級學生,即使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學生使用手機等移動設備接觸網(wǎng)絡,但是他們依然會被盛行的網(wǎng)絡游戲所吸引而偷偷地通過手機玩游戲。因此,不如借此契機引導學生將手機、網(wǎng)絡視為一種工具,引導他們善于通過網(wǎng)絡去查詢知識、搜索信息等,這就要教師以及家長共同努力幫助學生掌握如何從網(wǎng)絡平臺獲得閱讀資源以及如何進行閱讀。此外,網(wǎng)絡資源極為豐富,有很多不良資源,而小學生生活經(jīng)驗尚淺、認知能力較低,難以對某些信息進行鑒別,所以,教師與家長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意識,使學生能正確識別網(wǎng)絡信息,篩選出有價值的資源進行閱讀。例如,在閱讀過程中遇到對某些詞語、人物不了解時,可以通過手機等設備利用百度百科等搜索引擎進行查詢,將會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開闊閱讀視野。
第二,給小學生一個健康、快樂的課外閱讀環(huán)境。除了紙質(zhì)閱讀,教師可以結(jié)合網(wǎng)絡給小學生一個健康、快樂的閱讀環(huán)境,為其推薦符合需求的閱讀App 軟件。以“一米閱讀”為例,這是一款專為青少年制作的閱讀App,屬于學習教育類的App,其中有各種各樣的書籍能滿足不同年齡學生的閱讀與學習需求。例如,“一起來讀書的活動”可以激發(fā)學生一起學習;還有“趣味闖關”閱讀模式,讓閱讀變得不再枯燥,讓學生慢慢愛上讀書,使學生從書本中汲取知識,并慢慢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是一件需要長期堅持、日積月累的事情。它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有著很大的影響。好的閱讀行為習慣,不僅能幫助學生閱讀、理解,更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作為一名教師,不僅有責任,更有義務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學會快樂地閱讀,開心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