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秦安縣蓮花中學 王小霞
我國的英語課程教學素來以實現學生“聽、說、讀、寫、譯”五大素養(yǎng)綜合發(fā)展為宗旨,進入初中階段之后,英語課程教學和考查對學生在“讀”和“寫”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多元的要求,這就需要任課教師進一步完善有關方面的教學引導。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不少初中英語教師在開展閱讀和寫作教學時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孤立主義”的思維,沒有充分挖掘、利用兩個板塊之間的內在聯系,繼而導致學生在學習和訓練過程中未能體現出聯動性的素養(yǎng)提升,使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遇到了很大阻礙。由此可見,若要實現教學成果的進一步優(yōu)化,初中英語教師就必須對“讀寫結合”思想的研究和踐行投入更多的精力,繼而設計出更具兼容性和體系性的策略,推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穩(wěn)步提升。
無論是哪一門課程的教學都必須以教材為核心依托和主要參考,初中英語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對學生讀寫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也必須體現出對教材的密切關聯性;此外,初中英語作為一門以開放性和靈活性見長的科目,非常強調對學生個性意識和資源的尊重和利用,所以初中英語教師在踐行“讀寫結合”思想時也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個體條件。具體而言,對閱讀理解方面的引導,初中英語教師可以根據內容和寫作技法的運用將教材篇目劃分為幾個不同的部分,以便學生在學習時能形成各具針對性的能力模塊;而對寫作方面的教學,初中英語教師就應根據之前階段的引導效果安排對應的習作主題,用來檢驗、完善學生對不同行文手段的學習和應用成果。在這些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執(zhí)行過程中,初中英語教師要在總體上把握下列幾項原則。
一篇有質量的英語習作絕對不會只是單詞、句式和語法的機械羅列,還要在一定程度上融入學生的主觀情感和語言情趣。其實很多初中英語教師對這一項原則都具有鮮明的認識,然而在具體的課堂實踐教學中卻并沒有做出富有成果效力的體現,致使如“工業(yè)產品”一般的雷同文大量出現。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必須對學生習作過程中的情感形成和融入投以更多的關注,引導學生真正意識到豐富的英語情趣能給自己的習作帶來的增色效果,并以此為基礎進一步追求對學生高階英語表達審美的塑造。
優(yōu)秀的英語作品必然飽含著作者的情感認知和語言情趣,當學生閱讀這些作品時,一方面可以細致地品味作品中流露出的喜怒哀樂,另一方面也能自然而然地將這些感受和自己的生活體驗有機聯系起來。從根本層面來看,閱讀是學生和篇目作者之間交流生活體驗和精神認知的一種智力活動,這種活動可以幫助學生以靈活的方式理解、吸納多元的生活情懷,同時產生較強的向他人表達自己內心感想的訴求,進而形成了通過寫作的方式表現自我的主觀意愿。所以,初中英語教師要有效利用閱讀引導,帶領學生在閱讀中品讀生活、融入生活,繼而使之成為增強學生后續(xù)寫作之真實性和生活表現力的強勁助力。
英語教材中有很多課文里都會有一些極富吸引力和情趣成分的部分,使學生在閱讀時產生很強的愉悅體驗。同樣,很多學生在后續(xù)的寫作過程中也會追求對這些部分的復刻和模仿,以便讓它們成為給自己的習作“加分”的亮點。然而應當注意的是,一篇作品的精華常常在作者感情的多元流露,這些感情自然會在作品的不同部分都得到一定的體現,但常常會在結尾處得到最為集中的升華,而很多學生在閱讀英語課文時會將注意力集中到開頭和中間的對話部分。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讀寫訓練時應當充分開闊自己的視野,讓學生在關注對話性內容的同時,集中品味課文結尾處能體現情感性成分的部分,繼而讓學生的后續(xù)寫作得到更豐富的參考素材。
在了解了帶領學生進行“讀寫結合”式學習的總體原則之后,初中英語教師就要在這些原則的指導下設計出更為具體的策略并加以施行。在筆者看來,初中英語的“讀寫結合”模式構建應當以完善學生的寫作技巧、思維經驗、情感表現、創(chuàng)作細節(jié)以及體現教師個人的引導作用為關鍵點,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出發(fā)理解、掌握借助閱讀擴充寫作基礎和通過寫作體現閱讀成效的方法,具體可以把下列措施作為開展路徑。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閱讀可以被看作是寫作的“預備期”,學生除了可以借助閱讀來積累詞匯、捕捉靈感、豐富角色素材,還可以使自己對各類寫作技巧和方法形成更為準確的認知。就一般情況而言,絕大多數初中生的英語書面表達技法都非常單一、固定,經常會出現單詞成分簡單、句式應用老套以及表現手法一成不變的問題,這就非常需要通過閱讀來完成對詞匯、句式素材和表現手法的積累和效果感知。在具體執(zhí)行這一項工作時,初中英語教師要有意識地挖掘閱讀教學對學生寫作技能的優(yōu)化價值,集中向學生展示在某種手法上有著典型表現和良好效果的課文或課外篇目,以之為范例對這種手法進行重點講解,并在學生能形成真切體會的基礎上引導他們開展對應的寫作訓練。
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Family and home”這一單元的課文時,教師要把本單元課文中涉及人物外貌描寫的句子作為教學引導的關鍵,首先組織學生自讀,迅速捕捉文中所出現的諸如“tall”“brown hair”或者“wear glasses”等關于外貌特征的內容;其次引導學生利用這些或者類似的單詞、短語來描述一下自己的同學、老師、家人;最后如果學生的理解和運用狀況比較好,教師還可安排學生做一次“跟蹤畫像”,讓學生根據自己進行的人物外貌描寫在紙上快速畫出對應的人物形象。在這些環(huán)節(jié)進行完畢后,教師便可組織學生撰寫一篇以“Introduce your friend/teacher/family”為題的習作,對方才所學到的寫作技巧加以實際運用。
和寫作技巧的具體積累相比,幫助學生積累起豐富的思維經驗雖然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但它無疑能對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起到更加顯著的作用,還可以讓學生以更從容的狀態(tài)來處理多種類型的寫作任務。通過具有思維經驗積累效力的閱讀指導,學生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掌握科學的閱讀辦法,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領略更多的人文情懷,繼而優(yōu)化自己處理各種文字信息的綜合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初中英語教師要帶領學生捕捉自己和主題內容的內在聯系,引導學生在一基礎上形成比較科學的情緒調控,從而使他們在面對不同主題和要求的寫作任務時形成更清晰的習作思路。
例如對“Did you have a nice trip?”這一單元中的課文,其中有很多體現人物回憶的成分,編寫者首先以“現在”為視角展開對話,之后轉換時態(tài)運用來體現“trip”發(fā)生期間的情節(jié),最后又將視角拉回到“現在”的對話中。學生在閱讀此類課文時通常會表現出集中的注意力,并且對時態(tài)的轉化和應用形式能留下很清晰的印象,那么教師就可以將其作為增強學生撰寫涉及“memory”或者“childhood”等主題習作能力的教學素材。再比如“A trip to Beijing”這一單元,其中存在不少關于環(huán)境描寫的詞句,給學生提供了很多有助于其在習作中刻畫環(huán)境、構建場景乃至營造氛圍的經驗參考,足以成為他們在處理“My school”或“My hometown”等題目時的可靠參照。
可以說初中生在教材中接觸到的課文都是有著極高的行文水準的,它們能充分反映出利用常見詞匯、詞組、句式和語法來表現不同事件、情感的一般形式和效果——這一點自然也同樣體現在諸多優(yōu)秀的課外英文讀物中。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或課外著作時,不要只把目光集中到對詞句和語法知識的理解和積累上,還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去品讀文中角色在對話或事件經歷中表現出的情感,而后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品讀成果并利用已學到的書面表達知識、技巧將其融入自己的習作中。在完成這一階段的任務后,初中英語教師還要啟發(fā)學生通過觀察現實生活獲取更多的體現習作主題的靈感和素材,以此來進一步增強學生習作的可讀性、真實性和情感性。
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You can write poetry”這一單元的課文時,教師可以同步補充諸如《The words for angel》或者《Smile forever》等比較經典的英文十四行詩,引領學生品讀這些作品中蘊涵的“Never give your dream up”的共同主旨,并鼓勵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身邊有哪些一如兩部詩作中那樣“as solid as a rock”的人并談一談體現他們這種品質的具體事件,隨后便可布置一篇習作讓學生介紹一下這位身邊的“rock guy”。
正所謂“細節(jié)決定成敗”,優(yōu)化學生的創(chuàng)作細節(jié)不但可以更好地保證他們的習作質量,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洞察力和靈敏的信息嗅覺,這對提高學生在其他英語學習方面的成績也很有幫助。在英語閱讀指導過程中,初中英語教師要對“讀寫結合”這一思想的核心形成準確且全面的認識:閱讀和寫作的“結合”是相對學生的項目素養(yǎng)而言的,要想真正達成“讀寫結合”教學的理想目標,最重要的便是要引導學生實現對閱讀材料中各項知識元素的精準把握和充分消化,并且讓學生對類似的其他篇目進行精確的對比,同時還要幫助學生完善對多項閱讀技能的理解與運用。而在后續(xù)的學生創(chuàng)作指導工作中,初中英語教師要從詞匯選擇、人物刻畫、描寫表達以及對話性內容的語氣表現等方面為學生提出更詳細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細節(jié)意識,讓學生的每一篇習作都體現出更強的質感。
例如,在帶領學生學完“Save our world”這一單元內容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讀一讀與本單元具有共同主題的“The warmth from your eyes”這部英文微小說,提醒學生在閱讀時重點關注“Allen”這個角色在對話時的眼神、神態(tài)和細節(jié)動作表現,理解這些表現所具有的暗示真相和推動故事發(fā)展的作用。當學生形成了一定的認知基礎后,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試著寫一篇圍繞“Mother’s secret”一題開展的習作,讓學生同樣依靠“mum was smiling,but I saw the tear in her eyes”等細節(jié)性的描寫表現人物的內在情感,使學生的習作更加傳神、生動。
“學生是學習行為的主體”,對學生閱讀和寫作融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自然要以學生的主體作用為主要依托,但是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所應發(fā)揮出的引導作用也同樣不容忽視。就通常情況來講,初中生都普遍存在閱讀經驗相對缺乏的問題,而他們涉及不同題材、文體的寫作鍛煉更是嚴重不足。初中英語教師要通過必要的指導引導學生避免很多在閱讀理解和習作創(chuàng)作中可能出現的失誤,讓學生成功避開一些容易失分的陷阱。值得強調的是,初中英語教師的指導應該體現出更強的提示性,避免以結果告知的形式剝奪學生自主思考、探究的權利,讓學生能通過獨立或結組討論的方法取得認知成果,并且要在閱讀、寫作指導中充分結合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若要達成這一目的,初中英語教師便要對不同材料的不同表現特點進行深入研究,精準把握它們在文章結構、事件交代、詞匯和語法應用等多個方面的特征,為學生建立清晰的閱讀和寫作參考框架,并對每個學生在文字表達方面所具有的短板和潛能進行充分調查,借助對英語篇目各項元素的靈活處理將學生的思維資源合理引入教學任務和要求中。除此之外,初中英語教師還可在具體指導中引入“陷阱教學法”,刻意地“暴露”出一些錯誤來引導學生發(fā)現、糾正,以此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和質疑精神,讓他們的閱讀、寫作學習體現出更強的自主性。
比如,在剛剛開始帶領學生開展“讀寫結合”訓練時,教師可以試著為學生安排一些類似于“Introduce yourself”“What is your favourite book”“Describe your school”等簡單的描述性習作題目,并對具有良好表現的學生予以必要的表揚;當學生的訓練體現出一定的成果后,教師就可以就安排諸如“If we should allow teenagers wear their own clothes in school?”等更具觀點表述和論據表達色彩的寫作任務,以此強化學生對英語表達元素的綜合運用能力。
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它的教學和學習應當充分體現出語言的靈活性和聯通性,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彰顯閱讀和寫作之間相輔相成、互促互進的能動關系。初中英語教師要從根本上認識、把握并努力踐行這一點,在日常教學中加大對“讀寫結合”思想的研究和應用力度,樹立起正確的讀寫互促教學原則,圍繞優(yōu)化學生寫作技巧、思維經驗、情感表現、創(chuàng)作細節(jié)以及突出教師的引導作用等主題,引導學生不斷深化對閱讀、寫作及二者聯動學習模式的理解層級,讓學生有關方面的學習技法、應試技巧和核心素養(yǎng)思維得到立體式的完善,在核心層位實現課程教學的高維升級,繼而為學生日后閱讀、寫作能力進一步強化和英語課程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