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杰
閱讀理解能夠考查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與素養(yǎng),是初三英語總復習的重點內容,在中考試卷中占據(jù)重要地位。正因為如此,在初三英語總復習時往往會開辟一個專門的閱讀教學復習專題,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對于英語教師來說,設計一個閱讀教學專題并不復雜,只要將內容相近或者考試重點相近的一組閱讀理解題集中到一起,然后梳理出一條復習線索,即可初步開展閱讀教學專題復習。然而,這只是比較初級的一種設計思路,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初三是學生整個初中階段英語學習的關鍵時期,不僅要繼續(xù)學習新的教材內容,而且要花費大量時間復習以前學過的知識。尤其是在復習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很大的挑戰(zhàn),既需要將此前學過的知識串聯(lián)起來,形成相對完整的認知體系,又需要立足應試能力的培養(yǎng),在習題解答與訓練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應答能力。有鑒于此,經驗豐富的英語教師要有意識地對學生的英語復習提出科學的建議并進行方法指導,讓他們能夠在時間緊、任務重的前提下提高復習效率,從而輕松、從容地應對中考(毛穎芳2011)。
那么,什么樣的閱讀教學專題才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其閱讀素養(yǎng)呢?可以肯定地講,回答這個問題的主動權在于教師,這既涉及英語教師的復習理念,又涉及具體的閱讀專題教學設計與實施過程。真正有效的復習是從科學復習理念的確立、科學閱讀專題的設計、縝密的閱讀專題教學實施三個角度進行的。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當教師具有科學復習理念時,就意味著知道學生在中考總復習過程中最需要的是什么——對于英語閱讀而言,自然是閱讀能力的提升;當教師所設計的閱讀專題具有科學性時,就意味著學生在中考總復習過程中能夠基于科學的閱讀內容與閱讀程序,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當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能夠提供縝密的教學設計時,就意味著學生能夠在已有閱讀經驗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閱讀教學讓自己的閱讀能力轉化為閱讀素養(yǎng)。下面基于仁愛版初中英語教材,以初三英語總復習的閱讀教學專題為例進行分析說明。
閱讀課是初中英語教學的主要課型之一。隨著中考英語改革的推進,英語閱讀量不斷加大,閱讀題分值所占比例也越來越大(陳金萍2017)。中考英語改革之所以逐步轉向閱讀,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英語學科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是在閱讀過程中養(yǎng)成的,其首先表征為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從閱讀走向閱讀理解不是一個輕而易舉的過程。從現(xiàn)狀來看,很多初中生乃至英語教師常常存在一個認識誤區(qū)——英語閱讀是將不同詞匯的漢語含義組合起來理解。這種認識誤區(qū)導致的最大不足是學生在記憶詞匯時往往只記其含義而忽視具體運用。這一實際情況與認識誤區(qū)映射到英語閱讀中,還會導致學生乃至英語教師只關注詞匯的積累,如很多英語教師在學生做不好閱讀理解題時首先指出的問題是詞匯量不足。這一判斷存在邏輯缺陷。實際上,詞匯量不足確實會導致學生形成閱讀障礙,但是,要解決閱讀障礙不只是讓學生背誦單詞。究其原因,很多單詞在具體語境中有特殊的意義,且這種意義只有在整體視角下才能彰顯出來。
初中階段的學生往往還做不到基于英語語言本身直接形成理解,也就是說,英語語言還不能成為其理解的直接可用的工具,相當一部分學生會建立以母語作為過渡的理解過程。對中考英語總復習過程中學生閱讀進行跟蹤調查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學生在英語閱讀過程中會下意識、習慣性地將英語內容先轉化為漢語進行理解,然后回答閱讀文本后面相關的問題。雖然這樣的流程不會影響學生的答題結果,但從英語閱讀本身來看,當前的英語閱讀教學還不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其實,英語閱讀理解并不只是詞匯含義的堆砌,而應是整體語境下的意義建構。通俗講,就是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對所閱讀的文本形成整體認識、直覺認識。整體認識既涉及詞匯的含義,又涉及英語語言的文化習慣;直覺認識涉及學生的英語閱讀習慣和閱讀理解能力。日常英語閱讀理解教學以理解為目的,而理解又常常被答題所代替,加之教師會幫助學生總結一些閱讀理解的答題技巧,導致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有可能忘記閱讀教學最本質的目標不是答題,而是培養(yǎng)英語語言的理解意識與運用習慣。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際來看,確實存在一些閱讀教學目標不明確的情況。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關鍵是讓學生在閱讀時形成真正的理解意識,認識到在理解的基礎上答題是合理的和必須的。因此,真正有效的閱讀教學專題設計一定不能忽視整體意義的建構。認識到這一點,在某種程度上講,就是初三英語復習理念的一次提升。在建立了這一理念后,教師的主要任務是進行閱讀教學專題的設計與實施。
閱讀理解既是英語學習和測試的重要手段,又是英語學習最終目的的體現(xiàn)。通常情況下,中考英語試卷中的閱讀理解難度高于教材,要求學生既能理解文本中的具體事實,又能根據(jù)文本進行深層理解和思考。綜合考慮這些要求,在平時的英語閱讀教學尤其是中考英語閱讀教學專題復習過程中實現(xiàn)高效教學迫在眉睫(林守贊2019)。在教學實踐中,摸索出有效閱讀教學專題設計與實施主要分為兩個步驟:
步驟一:結合教材進行重點詞、句的專題梳理。
毫無疑問,初三英語總復習中閱讀教學目的明確,即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但是,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采取科學的途徑,不能在閱讀與解題之間直接畫等號,而應為學生提供閱讀后建構整體意義的機會。這里所總結的兩個步驟正是服務于這一目標:結合教材進行重點詞、句的專題梳理,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回顧;另一方面可以面向總復習過程中遇到的閱讀材料進行知識積累與能力遷移。結合中考英語的閱讀理解專題訓練強調的是綜合性。
步驟二:結合中考英語(或中考模擬)閱讀理解題進行綜合性專題訓練。
綜合性對應整體意義建構。只有讓閱讀材料及學生的閱讀過程具有綜合性特征,整體意義建構這一目的才能實現(xiàn)。綜合性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閱讀內容,無論是主題選擇還是題材確定,都要具有一定的綜合性;二是從閱讀到理解的思維過程,無論是學生熟悉的還是不熟悉的,無論是能夠直接理解的還是需要推理或者猜想的,這些元素都必須存在。只有滿足閱讀內容和能力的綜合性特征,閱讀教學專題設計與實施才能真正起到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作用。
在具體實施時,針對步驟一,舉例如下:在人教版初中《英語》九年級全一冊Unit 14 I will remember our friendship forever 中,有豐富的短語如graduate from.../a graduation ceremony/first of all/pass the final examination 等,以及重點句型如“How time fires!We have worked so hard that we will be able to pass it easily.I will say I have learned not only how to study,but also how to be a man.”等。
對于這些重點詞匯與句型,教師要提前梳理并通過有效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考慮到在復習過程中教師沒有充足的時間在課堂上逐一梳理,從提高效率的角度考慮,借助現(xiàn)代教學手段,用PPT 或微課將其重點摘錄出來,然后讓學生結合實際情況自主閱讀、理解。就具體實施而言,還有一個重要原則——結合對學生日常學習與測試情況的把握,提醒并督促其記憶詞匯,使其能結合自己的記憶弱點有針對性地復習。這種針對性正是專題復習的重要特點。
對于步驟二,主要是結合中考英語重點體裁和題材,讓學生通過閱讀感知文本情節(jié),從而實現(xiàn)整體意義建構。
例如,閱讀文本Three of the world’s best 的主要內容為:“Have you ever looked at the different building in your city?Which ones are your favorites?The US Magazine Time Made a list of the world’s best Wonderful buildings.Beijing has three of them.Let’s find out what is special about them.”
在該文本中,通過對“建筑”這一主題進行介紹,將學生拉入關于“凝固的藝術”的情境(在呈現(xiàn)閱讀材料前,教師應通過語言或課件創(chuàng)設關于建筑的情境),一旦他們進入情境,就會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在其他場合所接觸到的與建筑有關的知識進行閱讀理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詞匯或者語法障礙。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應急于直接提供正確答案,而應讓學生先自己思考、摸索、揣摩,或者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他們將不同的觀點呈現(xiàn)出來,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形成深刻認識。
換句話說,專題復習的過程應是教師結合學生日常學習中表現(xiàn)出的閱讀缺陷及中考英語的重點確定閱讀材料(閱讀材料不能一味追求新穎,關鍵要能對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所助益)。學生在閱讀后一定要重視思維的“過渡期”,也就是通過自主閱讀形成的理解,這個理解是在對整個閱讀材料的感知過程中形成的,體現(xiàn)整體意義建構。雖然這些理解與準確的理解之間可能有一定距離,但是這樣的思維過程是學生在考場上的關鍵過程。這個過程中思維質量的高低決定學生在考場上面對生詞等障礙能否順利通過猜想、推理解決。
初三英語總復習對教師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挑戰(zhàn),要提升英語總復習的效果,除了日常教學經驗積累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著力點——教師的教學反思。此時,美國著名教育專家波斯納(Posner)的專業(yè)成長理論是適用的,即教師只有在實踐的基礎上進行反思,才能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教學中的不足與提升空間,才能梳理出促進教學發(fā)展的新邏輯。閱讀教學專題是初三英語總復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也是反思的著力點和教學暢想的出發(fā)點。
在初三英語總復習中,既然強調一個“總”字,那不僅意味著復習范圍要涵蓋整個初中英語的學習內容,還意味著復習要超越知識層面,走向學生的能力與素養(yǎng),尤其要考慮英語學科的特點——重視其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而語言運用能力是以英語語言理解為基礎的,因此閱讀理解是初中英語總復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完全基于應試需要的閱讀教學常常會縮減甚至淡化學生的閱讀理解過程,這對相當一部分學生來說是非常不科學的教學選擇——任何學科教學都必須注意這一點;任何教學目標的達成都必須重視過程,只有充實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目標的達成才有意義。反思初三英語總復習中的閱讀教學的過往與當下發(fā)現(xiàn),閱讀教學專題的設計與實施本質上應面對學生的能力養(yǎng)成與素養(yǎng)發(fā)展。說得直接一點,就是只有在能力和素養(yǎng)支撐下的閱讀理解,才是真正的閱讀,才是真正的理解,才會讓學生的答題更具現(xiàn)實意義。
進一步暢想閱讀教學專題復習的未來,必須既關注學生應試能力的培養(yǎng),又關注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英語閱讀教學是整個英語教學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它不僅能讓學生學到更多的新單詞、新語法,還能加強其語篇理解能力并讓其在此過程中認識和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閱讀理解的過程是語言學習者綜合語言運用的體現(xiàn),能為其英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打下良好基礎(鄭燕2012)。結合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所強調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及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在初中英語閱讀專題復習中還可以致力于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讓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閱讀教學中得到更好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