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新(甘肅省武威市武威第十三中學)
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思維,避免學生學習英語的思維僵化,從而導致學習興趣降低。目前,部分教師容易忽略課堂提問的重要性,或只提問固定的少部分學生,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提問的本質。根據(jù)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充分幫助學生挖掘英語的深層內涵,引導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實現(xiàn)英語能力和英語素養(yǎng)的發(fā)展。
教師要利用好課堂提問的方式,借助英語問題引導學生拓展英語思維,從而有效地激發(fā)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立足教材內容,設置層次性的教學問題,層層遞進地讓學生進行輸出。教師充分挖掘教材內容,才能設置更加具有層次性的問題,也才能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借助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一步降低學生理解文章主旨內容的難度。此時,學生能在激發(fā)個人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優(yōu)化英語思維,不斷思考教師提出的層次性問題,并且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深化英語學習的印象,進而提高初中英語課堂學習效果,獲得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以下統(tǒng)稱“教材”)七年級下冊Unit 8“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時,教師可以結合主題“地點方位的指示”來設計層次性問題。一般而言,英語教學主要圍繞詞匯教學、閱讀教學、語法教學、寫作教學和實際應用教學這五個環(huán)節(jié)。教師不妨圍繞這些環(huán)節(jié)來設置具有針對性的層次問題,借用不同環(huán)節(jié)的不同提問來逐步深化教學。當學生學習了表示建筑物的名詞后,教師可以利用課文中的插圖或者PPT對學生進行這一階段的關鍵性問題提問,如插圖中是一個2D扁平化的地圖,上面在不同位置標注了學生剛才所學的單詞,此時教師可以提問:What’s this?How can I get to there?這一階段的提問旨在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促使學生能夠在回答時熟練掌握地圖上的建筑物地點,并形成有關的空間形象記憶。接著,教師可以進行更深層次的提問,培養(yǎng)學生如何正確使用英語來表述空間方位。教師可以提問學生:How to speak English correctly?鼓勵學生進行小組探究。此時,學生會集思廣益,有的直接使用主謂賓的形式來表述,如The hotel is in the East;有的則勉強將名詞、地點方位詞串聯(lián)起來,如hotel in the East。待學生討論后,教師不要急于進行知識點的講解或是點評,而是可以使用“there be句型”進行造句,讓學生翻譯并分析這種句型的特點。教師借用引導問題和關鍵案例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英語思維。最后,教師可以開展課堂對話,讓學生使用“there be句型”進行練習和創(chuàng)新。教師可以提問學生:Where is the park?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pub?讓學生使用“there be句型”進行回答,這是本節(jié)課的實際應用環(huán)節(jié)。如此,通過從基礎詞匯到語法學習再到實際應用的多層次問題引導,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
一些英語知識點對于部分學生而言存在較大的理解難度,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要求較高。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問題時要注意問題的深度和廣度,盡量挖掘教材中的知識難點,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所學英語主題的印象,啟發(fā)深層的英語思維。另外,教師可以通過問題的設置將教學難點細化為更小的知識點,并滲透解決英語問題的方法,幫助學生構建英語知識框架。由于初中生的成長局限,其思維習慣尚存在許多不足,邏輯性還不縝密,當學生遇到較為抽象難懂的知識點時便會不知所措。因此,教師在講解時要注意啟發(fā)學生的英語思維,幫助其突破難點,并且鼓勵學生勇敢開口表達自己對于文章的見解。在這一過程中有利于學生對文章內容有更深層次的理解,進而更加容易解決重、難點知識。
例如,教材八年級下冊Unit 7“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一課需要學生掌握有關地理和自然的英語表達,啟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意識,并且能夠初步建立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意識。據(jù)此,教師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可以先向學生展示幾幅不同景色的圖片,然后向學生提問相關問題:How long is the Great Wall?當學生回答“It is very long.”時,教師要及時肯定學生對長度的認知和表達,并且鼓勵學生應用更為精確的英語表達描述物體的長度,教師可以追問:Could you please express more specifically?You can use“meters”to describe it.這有利于加深學生英語學習的記憶,進而攻克這節(jié)課的重、難點知識,學會運用“It is...meters/kilometers句型”進行形容和回答。通過這一教學過程,學生不僅能夠攻克這節(jié)課英語學習的重、難點知識,也能夠在應用中深化對英語知識的理解。
對于學生而言,其能夠回答高水平的問題固然重要,但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到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免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脫離生活實際,阻礙其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從學生了解的生活事物著手,提醒學生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學習英語知識,提高學生在生活中應用英語知識的意識。無論是英語學科的學習,還是其他學科知識都與實際聯(lián)系緊密,并且服務于生活。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將學生的生活實際與英語知識點緊密聯(lián)系起來,如此才能打造高效的英語課堂。
例如,教材九年級全一冊Unit 13“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建立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良好意識,教師可以開展學生之間的情境對話進行教學。開展情境對話教學前,教師要先帶領學生系統(tǒng)地學習課文,讓學生在理解閱讀文本的基礎上,掌握“I wonder if...”“We should...”等句型。隨后,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一名學生提問,如How do you help protect the endangered animals?Do you like animals?Such as?等問題,另一名學生則要結合課文內容和所掌握的句型來回答。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強調回答問題的學生要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即在現(xiàn)實生活中保護環(huán)境你會怎么做。另外,教師還可以根據(jù)教材內容設計聽力活動,以“What do they think how to save the earth?”為主題,讓學生歸納聽力材料中有關環(huán)境保護的表達。聽力結束后,教師可以提問學生關于聽力對話內容的問題,如What i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dialogue?How do they pro?tect animals?What would you do if it were you?讓學生依次回答問題,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將聽力內容升華到學生的日常生活,通過提問教學將知識與生活建立密切聯(lián)系。
初中生在學習英語語法知識時普遍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缺乏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因此,教師需要豐富英語教學內容,適當進行拓展延伸,通過由淺入深的問題引導和具有針對性的問題設計來讓學生加強自身對英語語法知識的應用與遷移,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形成完善的英語思維,實現(xiàn)學生英語語法知識框架的建立,并有效提升自身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例如,教材九年級全一冊Unit 2“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這節(jié)課要求學生運用“I think that...”的句式表達對傳統(tǒng)節(jié)日及其背后價值內涵的看法,形成保護和傳承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的良好意識。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節(jié)日的視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向學生提問: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這一問題能夠讓學生結合所了解的端午節(jié)知識進行回答,并在回答中運用本節(jié)課的重點英語語法結構。在學生充分理解語篇內容后,教師可以組織演講比賽,要求學生以節(jié)日“The spread of traditional culture”為主題進行英語演講。開展英語演講比賽有助于學生有效整合之前學習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知識,并結合個人的學習體驗發(fā)表獨特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