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純芳
摘要:小學作文教學通常是指導、批改、講評,這是作文教學的一個完整過程。但是,很多教師不重視作后講評,造成作文教學多數的時候仍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在作文講評中,教師的講評模式單一,僅局限于優(yōu)秀作文的朗讀,學生欣賞完后不知自己的習作不足在哪里,怎么修改,訓練效果不理想。本文試圖從多方面談談作后講評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作后講評多方面有效
以前,我在作文教學時,把重點放在寫作之前的指導,也曾利用繪本、思維導圖等方式指導寫作,指導后大部分學生能按照我的“指使”寫出符合要求的作文,但學生的作文少了個性的張揚,大同小異,純屬雷同的居多。講評也是蜻蜓點水,賞讀一下優(yōu)秀范文,泛泛而談,對提高學生寫作能力作用不大。暑假,閱讀了管建剛關于“作文教學革命”的系列書籍,終于恍然大悟,作文要淡化寫作前的指導,強化作后講評。之后,我在實際作文教學中做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
一、用心批閱,有備而來
作后講評需要教師在最短時間認真研讀學生作文,用心批閱,以便清楚學生的作文水平。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批改過程中,為了用事實說話,教師要做好批改記錄,如哪個同學的語言描寫富有時代性,哪個同學的細節(jié)描寫具體,哪個同學的題目有趣,哪個同學沒有寫對話、語言單一等。既有精彩的點,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批改完后,教師要整理批改記錄,抓典型,讓評講有的放矢。
二、發(fā)現亮點,樹立信心
信心是學生習作的動力,教師應該在每一次作后講評中幫助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樹立點滴信心,從而讓學生保持寫作的熱情。管建剛老師也常說,讓學生寫作,首先要給學生加寫作動力,怎么加?發(fā)現他們習作中的亮點,通過表揚來加,使他們嘗到習作的甜頭。學生的作文會有佳作,但我們要一改往日的做法:介紹或朗讀部分優(yōu)等生的作文,而要在更多平實的作文中,去發(fā)現得意之筆,有時代感的詞語,生動的心理描寫,有趣的語言……用“放大鏡”在字里行間尋找優(yōu)點。
我主要通過“佳句欣賞”、“佳作欣賞”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寫作成果,嘗到成功的喜悅,樹立信心,激發(fā)寫作熱情?!凹丫湫蕾p”是對作文中出現的一些優(yōu)美的、有時代氣息句子,讓學生大聲朗讀、背誦,學生受到夸贊,作文自然就有信心?!凹炎餍蕾p”則是學習作文的謀篇布局。而且都會出示學生的名字,讓學生大聲喊出小作者的名字,小作者就會興奮、自豪,心里就會暗下決心,下次還要把作文寫好,有意無意讓學生有成就感。
如:一位作文水平中等的孩子寫《生命之花》一文中,寫到:綠蘿上面還有一個小嫩芽,嫩黃嫩黃的,卷著小小的身軀,像個海螺,但更像一個嬌羞的女孩子。綠蘿的葉子是嫩綠的,愛心形,還沒我手掌大!綠的是那樣的晶瑩剔透。 我把文中這句寫得生動的句子,展示出來,當眾表揚,讓全班一起讀句子,一起喊小作者名字。
三、慧眼挑刺,對癥下藥
不少教師批改作文往往只看見錯別字、病句,作文點評是“就文評文”,關注一篇文章而忽視一類文章,這樣的評講收效甚微。教師在批改作文時,要認真閱讀每一篇作文,做好記錄,對作文中出現的共性問題,進行歸類梳理,在課堂上展示出來,用直觀對比、當堂修改的辦法,引導學生認識這些“毛病”的害處。教師要善于指出“一類問題”,而不是“一個問題”。
在發(fā)現亮點之后,我會展示學生普遍存在的“關聯(lián)病”、“啞巴病”、“今天”病、動作籠統(tǒng)等“常見病”。學生讀后,及時引導,診斷問題所在,開良方對癥下藥,讓作文變得精彩。
比如,學生在作文中經常會出現這樣動作籠統(tǒng)的問題:
出示句子:我倒杯水喝。
師:請同學們齊讀這句話,思考:作者是怎么倒水喝?
生:(讀后)作者沒告訴我們,讀了句子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倒水的。
師:原因是什么?
生:沒有把動作一步一步分解。
師:假如講臺放著一臺飲水機,請大家去倒水喝。(教室里熱鬧極了,大家都設想倒水情景,找感覺。)
我引導學生將動作分解成一連串的小動作:
1.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握”住杯子,“來”到飲水機前。
2.左手大拇指和食指將按鈕“按”下,右手“拿”杯“伸”過去,把杯子“放”在按鈕下,“接”水。
3.杯子里的水滿后,左手“拉”起按鈕,右手拿杯往嘴邊“送”,快到嘴巴時,手腕輕輕“轉”,水杯傾斜。
4.嘴巴微微“張開”,水流到嘴里,喉嚨一咽,水下去,喝到水了。
學生驚嘆:一個簡單的“倒水喝”的動作,居然可以有那么多細小的動作。這樣寫,才能給讀者歷歷在目的感覺。
四、二次練筆,鞏固知識
很多教師在作文講評課上,會根據批改的模糊印象羅列出一堆問題,卻沒有為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策略。學生下次寫作時,還是犯老毛病。管建剛老師說:“作文訓練不能一蹴而就,要由淺入深,反復、深入地訓練”。這就要教師敏銳地捕捉到全班學生作文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針對這一問題,大家一起來練一練。
如:針對學生作文出現的“動作統(tǒng)統(tǒng)”,點出問題后,及時讓學生進行練筆,加深體會:
我走到講臺上,拿起一支粉筆,說:“現在請同學們寫寫陳老師拿粉筆的動作?!?/p>
美睿學著我的樣子,伸手在桌上“拿”粉筆,說:“陳老師伸出右手,手腕輕輕一轉,手掌朝下,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捏起一支藍色粉筆。
春寶坐在第一排,他看見我的手指在粉筆盒里挑。
“還有低頭的動作”
“還有轉身寫字的動作”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
像這樣的二次練筆,以后的習作中,只要涉及這些寫作訓練,教師有的放矢地提出來,讓學生時不時練練,學生深諳此道后,就能熟練掌握技巧。
我們要打破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重視作后講評,讓作文講評樸實、扎實、有效,成為作文的加油站。需要在講評課中,多表揚,讓更多的學生熱情參與,主動作文,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多練,不斷提升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有效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我的作文教學革命》 管建剛 ?福建教育出版社 ? 2020年3月
[2]《我的作文教學課例》 管建剛 ?福建教育出版社 ? 2020年4月
[3]《將‘作文講評’請到臺前》劉丕俊 ?《語言文字報》2020年8月
[4]《我的作文講評點滴》 ?朱建平《學苑教育》2019年19
3117501908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