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惠民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升初中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已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語文教師要通過相應的教學策略不斷的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并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
關鍵詞:初中語文 作文 難點 對策
作文不僅是反映寫作水平的一種方式,更能體現(xiàn)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及語文知識能力。但是,在當前的作文教學中,由于教師教學理念和方法的差異,導致學生的作文仍舊得不到質的提高,還是會產生中心思想不明確、寫作無內容可寫的現(xiàn)象。教師必須改善教學方式,克服教學難點,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1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難點
1.1 作文教學模式缺乏創(chuàng)新
在中學作文教學過程中,大部分語文教師仍舊采用過去那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首先給學生布置作文題目,然后向學生展示范文,再組織學生一起分析范文的寫作技巧,找出范文中的好詞好句進行積累,最后讓學生依據范文的指引,寫出與主題相關的作文內容。在這種作文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以至于學生所寫的文章內容都大同小異,千篇一律且毫無創(chuàng)新可言。與此同時,很多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常常以分數作為目標,引導學生去背誦常用的寫作技巧以及常見的開頭以及結尾,從而忽視了學生寫作情感的培養(yǎng),使得作文教學十分的呆板,嚴重影響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1.2 學生缺乏對寫作素材的積累
初中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由于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教育,導致學生對寫作的認知始終處于表面,再加上教師沒有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仔細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象,因此能被運用到作文中的素材少之又少。在這種情況下,時常會產生沒內容可寫,寫作內容全是流水賬的現(xiàn)象,甚至有部分學生為了完成作文內容而編造素材與事例,將在別人身上發(fā)生的事情轉換到自己的身上,作文內容空洞,沒有特色和情感。
1.3 寫作與閱讀沒有進行有機結合
寫作與閱讀是中學語文教學的兩個重點內容,二者之間雖是獨立的教學內容,但也有著緊密地聯(lián)系。然后,在當前的初中語文作文中,仍有很多教師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分為兩個不同的板塊,并沒有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教學,更沒有在寫作教學中融入閱讀教學內容,致使學生不能將所閱讀的內容合理地運用到作文中,最終導致學生的寫作效率偏低,作文水平不佳。
2 初中生作文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文章結構混亂,主題不突出
不難發(fā)現(xiàn),在初中作文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的作文行文不流暢,結構較為混亂,主題不夠突出。造成結構混亂的原因是學生寫作思路不清晰,學生將幾個句子混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句子,使句子所想表明的含義不清晰。所謂的主題不夠突出,指的是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描寫了多個主題,雖然每個主題內容都能與寫作標題相聯(lián)系,但是由于沒有選擇其中一個作為重要的主題,使得作文內容相對雜亂無章。
2.2 詞不達意,表述不正確
在作文寫作過程中,最容易出現(xiàn)的就是表述問題,有些學生在描述一件事情或者一件事物時經常詞不達意,不能將所觀察的事物準確地運用語言表述出來,從而導致整篇文章表述混亂,所描寫的內容難以理解。此外,詞不達意還表現(xiàn)在學生用詞方面,學生在作文描寫過程中運用過于華麗的詞匯進行描寫,學生不能用樸實的語言去表述,也容易導致詞不達意的現(xiàn)象產生。
2.3 作文內容空洞,不貼合生活實際
許多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由于沒有相關的經驗,所以時常會進行編寫,故意編造一些內容寫進作文中,沒有情感的支撐使得作文內容比較的空泛,形成較為浮夸的文風。這種文風會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慢慢喪失信心,過于依賴夸大的表述,使得自身個人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2.4 缺乏針對性教學目標
學生是獨立的個體,學生與學生之間在學習能力、認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方面都存在著較大差異。在語文課堂中,教師往往采用統(tǒng)一的標準來進行教學,無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需求,由于沒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學生也很難全身心的投入到創(chuàng)作中。此外,當學生在完成寫作之后,教師沒有針對性的予以評價,學生難以發(fā)現(xiàn)自身存在的問題,不利于提升其寫作能力。
3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對策
3.1 改變教學模式,轉變教學觀念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學質量的好壞往往取決于教學觀念的正確與否。在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從寫作手法、寫作技巧、詞匯量等方面進行詳細講解,這種教學方式雖然能夠迅速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但是教師沒有考慮到部分能力較弱的學生不能及時消化所學內容,因此產生了“寫作難、難下筆”的現(xiàn)象。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適當地轉變教學觀念,運用學生喜歡的方式開展教學,或是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與寫作教學相聯(lián)系,必要時還可以進行一定的拓展教學。一方面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現(xiàn)象提升生活經驗,豐富寫作素材;另一方面,還可以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延伸擴展,不再局限于范文或者是課堂教學中,而是讓學生擁有一雙會觀察的眼睛,去了解世界。
例如,在進行人物寫作教學時,教師要通過教學使學生懂得怎樣通過人物的外貌來表現(xiàn)人物的個性特征,并掌握觀察人物的有效方法。在觀察人物時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來細致觀察人物的長相、打扮等,在整體觀察的基礎上去捕捉人物的細節(jié)和局部,根據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中心思想的需要,選擇有重點地進行外貌描寫。例如,讓學生以“朋友”為主題進行寫作時,“朋友”是學生非常熟悉的內容,在小學作文描寫“朋友”時,一般都是描寫自己日常所接觸的朋友,描寫她的外貌特征、性格特點以及愛好興趣等內容,作文內容比較的具象。而在針對初中生進行寫作教學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思考“朋友”一詞的含義,讓學生了解到“朋友”一詞不僅僅可以是每天所接觸到的同學,兒時的玩伴,更可以是自己的親人,亦或是向自己伸出援手的陌生人等。在學生思考寫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列舉一些生活中與父母做朋友友好溝通的例子,促使學生結合自身經驗確定寫作內容,然后就可以開始書寫寫作大綱,再進行作文寫作。
3.2 設計生活化作文形式,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無論是學習還是玩樂都是基于興趣的基礎上展開的。只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擁有極高的興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當前,部分初中學生在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壓抑下逐漸喪失了寫作興趣,導致作文教學效果始終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學生也不愿意主動嘗試寫作。為了改善這一教學現(xiàn)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更多地加入實踐性的作文內容,打破固定的課堂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實踐、體驗的過程中增加生活經驗,擁有真情實感,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表達興趣。體驗式作文的出現(xiàn)恰好可以合理地解決這一問題,體驗式作文是以引導學生體驗生活并獲得寫作經驗為主要特征的一種寫作模式,此形式的出現(xiàn)使學生的寫作不再是難事,不再依靠胡編亂造來豐富寫作內容,作文中也可以流淌出學生的真情實感。體驗式作文以思維訓練為主,引導學生體驗生活,感受生活的細微變化,讓學生體會、揣摩,在潛移默化中去體驗生活的樂趣,不斷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而形成自主寫作的動機。初中學生已經擁有一定的寫作水平,但是為了改善學生詞不達意的現(xiàn)象,通過體驗式寫作則可以讓學生的作文更具吸引力。體驗式作文第一步就是“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導入-游戲-寫作-修改-展示五個步驟進行教學,讓學生樂于表達。
例如,在以《掰手腕》為主題的寫作中,本節(jié)課學生通過掰手腕獲得真實體驗,借助于視覺、聽覺、思維,捕捉住精彩的鏡頭進行寫作,同時學生會修改自己的作品,讓語言文字更加精彩。教師首先運用游戲進行導入,明確游戲規(guī)則,讓學生在規(guī)則內進行游戲,同時提醒學生在游戲過程中重點關注參賽者的表情、動作,用耳朵傾聽參賽者及周圍其他觀眾的聲音,用心思考當事人的內心活動等,讓學生能夠在游戲的同時也調動感官進行觀察。游戲的出現(xiàn)在無形中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有效提升。
3.3 積累寫作素材,加深學生對生活認知
寫作素材指的是作者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所看見的、未經整理加工的、感性的、分散的原始材料。寫作素材簡言之就是作文當中應用到的一些優(yōu)美字詞、句段、以及一些名言警句、歷史典故、成語寓言、詩詞歌賦、古今人物、語錄、格言、諺語等之類的用來優(yōu)化文章的素材。但在初中作文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的能力水平有限,在作文中很少會運用到文學知識來優(yōu)化內容,而是從日常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但由于許多學生不注重素材的積累,導致寫作時既沒有可運用的文學知識,也沒有可運用的生活經驗,使得寫作過程變得十分的艱難。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生活中的諸多現(xiàn)象,讓學生不斷積累寫作素材。例如將鉛筆放入水杯中,它就會像斷了一樣的現(xiàn)象;走進生活觀察身邊的喜怒哀樂,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起因與發(fā)展;走進大自然觀察大自然的山川草木、花鳥魚蟲、風雨雷電,為寫作提供更多的靈感,儲存更多的素材。
例如,在進行人物描寫教學時,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觀察人物的外貌特征、生活習性、性格愛好等內容。而在實際的寫作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描寫同桌還是老師,再讓其他學生進行猜測,讓其他學生猜猜描寫的對象是誰,這樣不僅能夠提升作文教學的趣味性,更可以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
3.4 展開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熱情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不僅可以通過課堂得到實現(xiàn),還可以在不同的生活實踐活動中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激發(fā)學生寫作的熱情和沖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主題,結合不同的季節(jié)、氣候、節(jié)日開展不同類型的作文競賽活動,讓學生將自己的作文通過展覽的形式面向全體師生。讓學生在競賽過程中加強自身寫作能力,體會到寫作的快樂,通過作文評價增強自身自信心。
例如,《保護環(huán)境,美化家園》征文比賽。日益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是我們整個社會乃至整個世界共同關注的重點,需要青少年一代的參與和努力,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節(jié)約水電能源,購買綠色產品,將環(huán)保貫徹到底。教師可以在班級內運用一堂課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首先引導學生明確行文思路,找準寫作方向撰寫作文大綱,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寫作,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互評,最后教師針對評價內容進行總結并指導學生修改。通過這樣豐富的實踐活動,才能在滿足學生自信心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形成保護地球,愛護環(huán)境的道德品質。
3.5 利用“情感教學”促進學生寫作積極性
作文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不僅是為了滿足教學的需要,更是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手段。作文充分考察了學生的知識儲備,也是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關鍵部分。很多優(yōu)秀的作文除了邏輯性強、語言表達連貫之外,還有一個突出的優(yōu)勢,就是能夠讓讀者產生共鳴,具有真情實感。初中生正值青春期,情感十分豐富,但是也較為叛逆,教師可以抓住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將其和語文作文教學相融合。例如以《我的媽媽》為題進行寫作,在教學之前利用多媒體播放和母親有關的視頻資料,隨后讓學生在課堂中和同學交流,說出我和母親之間發(fā)生過的、令人難忘的事情。在情感教學的應用下,學生能夠了解媽媽的不易,讓學生學會感恩。在真情實感的作用下,學生寫出來的作文能夠更打動他人,寫作水平也可得到提升。
3.6 注重對抄襲的引導
初中生的語言能力、寫作能力仍然處于發(fā)展階段,很多教師在剛開始都會讓學生通過模仿、借鑒來進行寫作,隨后代入學生的獨特思維和個人感情。但是對于很多學生而言,很難把握借鑒和抄襲之間的界限,當過多的引用了其他優(yōu)秀文章的內容時,這篇作文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教師在語文寫作教學中,應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可讓學生有意識的背誦優(yōu)秀文章內容,并摘抄優(yōu)美的句子、段落等,起到畫龍點睛、升華主題的作用。在應用過程中還可學習他人寫作時所應用的詞語、句式結構,對提升寫作能力有著較大幫助。但是如果大量抄襲,不僅讓寫作沒有意義,也會導致寫作能力的下滑。教師應讓學生正確區(qū)分借鑒和抄襲的區(qū)別,在引用他人的文章時,學會舉一反三,加入自己的想法,適當進行創(chuàng)新,緊貼寫作的主體。在大量的模仿和反復的實踐練習中,學生寫作能力可得到大幅度提升,對其日后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作文在初中語文科目教學中占據著重要位置。語文教師要不斷總結、分析教學中的難點,依據重難點內容研究出相應的教學舉措,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使學生的寫作思路更加開闊,作文內容更加富有真情實感。
參考文獻:
[1] 劉忠仁.淺談初中語文作文生活化的教學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12):5.
[2] 黃業(yè)祥.初中語文生活化作文教學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0,(16):189.
[3] 王正慧.初中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05):87.
[4] 王海風.提高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J].新課程(中學),2018年06期.
[5] 何嫵燕.淺析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層遞式教學方法的應用[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年11期.
102150170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