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洋
(江蘇省泗陽致遠中學,江蘇 泗陽 223700)
在初中教學階段,正是學生形成數學思維的關鍵時期,因此在當前教學改革的大環(huán)境下為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采用更加靈活生動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有效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這樣學生才能夠深度挖掘并掌握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未來的學習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最主要的教學依據是學生的數學課本。教師想要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則需要由教科書出發(fā),為學生重新解構教學素材,讓學生能夠深入挖掘教學理念,從而對數學理論知識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認識。
首先,教師要從教材中選擇具有生活趣味性的教學素材引導學生展開學習。在初中教學中數學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數學知識本身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通過數學家總結分析而來,數學知識來自生活,也必將服務于生活,所以在學生實際生活中有諸多事物都包含豐富的數學知識。如果可以將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應用于數學教學中,那么有利于學生加強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計生活化教學情形,讓學生感受到二元一次方程在生活中的作用。如“小明去看望奶奶,買了5 公斤香蕉和3 公斤橘子一共花去了46 元,同時媽媽也讓小明買一些水果回家,所以小明又買了3 公斤香蕉和5 公斤橘子一共花去了34 元,小明回家后,媽媽詢問香蕉和橘子的單價,但是小明已經忘記了購買的價格,此時小明應該怎么計算香蕉和梨的單價。”如果將香蕉設置為x 元一公斤,而橘子設置為y 元一公斤,那么同學們將會很容易通過解答二元一次方程計算出香蕉和橘子的單價,如果采用常規(guī)計算方法那么計算將會變得極其復雜。通過生活化情境讓學生認識到二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性,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教師要結合教材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機會。教科書的設置,主要依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所以如果學生能夠合理思考將會很快掌握新的理論知識,從而達到知識遷移的教學效果。但在當前教學中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全面地掌握數學知識,并未考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是直接向學生講解,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缺乏自主學習過程,所以只能夠淺顯地掌握數學概念公式等較基礎的理論知識。這樣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來說過于被動,因此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展開自主探索,進而理解數學知識的由來,從而構建完整的知識脈絡。
如在不等式的教學中,大部分學生會對負號的變化以及不等式方向有所混淆。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學生只記憶了不等式的變化規(guī)律,卻并未掌握不等式變化的原因。這樣就導致學生在做題時一旦出現記憶錯誤,或者書寫錯誤時很容易出現錯誤。所以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知識的機會,教師可以事先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給每一個小組不同的不等式,讓學習小組進行自主解答探究。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思維加以引導,讓學生學會使用不同的數字帶入驗證自己的不等式解答是否正確。學生在小組討論自主探究過程中將會對不等式的變化規(guī)則,擁有屬于自己的個人印象,不僅提高了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讓學生深入挖掘不等式變化的深層次因素,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初中教學階段,學生雖然已經接受了完整的小學教育,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但是學生仍然處于青少年時期,自我控制、自主學習能力都相對較弱。因此想要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那么就必須要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才能夠將枯燥乏味的數學數字和符號看作是一種挑戰(zhàn),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富有挑戰(zhàn)精神,不斷突破新的教學難點和重點。并且一旦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了學習興趣,那么學生將能夠更加深入地探索數學知識的核心內涵,從而掌握數學思維,利用數學思維看待世界和事物,讓學生在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分數運算的教學中,教師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往往會為學生預留大量的課后練習題,想要讓學生通過大量的練習增強運算能力。但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對于課后作業(yè)往往存在抗拒心理和抵觸情緒,大量復雜的數學計算,對于學生來說毫無學習興趣可言,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練習的學習環(huán)境下,所以很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此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加具有趣味性的課后練習活動,可以讓學生統(tǒng)計自己家每天晚飯的花銷,并且教師每天隨機給出一個數字讓學生自行計算每天自己家晚飯的花銷是隨機數字的幾分之幾。這樣學生會將課后作業(yè)認為是一項生活調查活動,學生對于課后計算練習的反感,也將會得到有效的降低。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加靈活地掌握數學知識,還需要注重教學引導,防止學生由于誤解而長期發(fā)生計算錯誤。與此同時為了增強練習的趣味性,教師還可以展開運算比賽。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大量的運算習題讓學生組成不同的學習小組進行比賽,比一比在規(guī)定時間內哪一個學習小組做得又快又準確?勝出的小組可以獲得教師的獎勵。以游戲比賽的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保證每一名學生都可以主動參與到教學比賽中。并且學生在快速運算過程中,對于理論知識掌握的缺陷和不足,將會更加明確地展現出來,教師可以通過教學比賽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從而在未來的學習中加強教學針對性幫助學生克服自己的學習缺點。
在初中教學中,數學是一項相對抽象的教學科目,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取決于學生個人對于數字的敏感程度。因此在傳統(tǒng)教學中總會有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師并不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單純地按照課本完成教學任務,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需求得不到滿足,則導致學生的學習進展越加困難。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要有針對性地建設師生互動教學活動,在師生互動過程中,學生勇于發(fā)表自己不同的意見和見解,這樣教師就能夠明白每一名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缺陷,從而采用因人而異的教學手法,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讓每一名學生能夠在個人學習基礎之上獲得不斷地提高,從而使得數學知識內化升華為個人的品質。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學生對于教師存在一定的膽怯心理,所以學生并不愿意主動與教師展開溝通交流,那么教師就需要采用更加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面對學生,消除學生對于教師的負面情緒,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對教師敞開心扉,真正達到溝通互動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3D 視圖的教學中,其主要教學目標是為了能夠讓學生學會觀看三視圖,掌握三視圖的畫法并且能夠在腦海中根據三視圖想象出具體的3D 模型。三視圖對于空間想象能力不足的學生來說,想象起來較困難,此時為了幫助學生構建合理的空間想象,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真正展示三視圖的3D 模型,并且讓學生自主嘗試,在計算機中根據三視圖制作出3D模型。在學生制作3D 模型的過程中,教師則可以有機地與學生進行對話,了解學生的潛在思維,并且讓學生制作完成后,分享自己的制作思路。這樣教師與學生溝通互動的教學情境就構建完成了,學生并沒有將教師的對話當成是一種提問,所以在潛意識中將會認同教師這樣的教學方法,從而在未來的學習中,有利于打破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隔閡。
在新教學改革的指導下,教師要幫助學生挖掘學習潛能,引導學生能夠更加全面主動地理解數學知識。而在數學教學中,學生的數學思維是學生是否能夠有效掌握數學知識的核心能力,所以教師可以采用開放性試題的方式,讓學生通過積極主動地探索思考,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邏輯思維。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也是學生是否能夠真正掌握數學知識的主要影響因素。因此在數學教學中,除了要完成規(guī)定教學任務的教學以外,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能夠利用數學思維看待世界。
以課后作業(yè)布置為例,教師除了要設置具有針對性的訓練題目以外,還可以為學生設置開放性試題,注重課后作業(yè)的開放性和探索性。例如在展開圓的相關性質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搜集汽車輪轂的設計理念,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中能夠遇到的汽車以及網上圖片畫出不同品牌汽車輪轂的設計示意圖。這樣學生為了完美再現輪轂示意圖,合理均分汽車輪轂并且形成良好的支撐,設計得更加具有美感,則會充分應用圓的相關性質,如圓的兩條平行弦所夾的弧相等就可以用來切割比例不同的汽車輪轂結構。隨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結合圓的基礎知識自主設計一個汽車輪轂,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思維。這樣的課后作業(yè)形式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的想象力能夠充分發(fā)揮,真正達到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的教學目標。同時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教學方法還有很多,例如逆向思維、數形結合,教師應當在教學活動中合理選擇,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初中數學是小學數學知識的延伸和拓展,其在難度和內容上面都有著極大的不同,尤其是在對學生邏輯思維的要求上,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對于剛從小學階段進入初中的學生來說,可能會存在對新知識難以適應的情況,這也是初中數學學生成績兩極分化極其嚴重的重要原因。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能習慣了快速的教學速度,很容易忽視學生的感受,導致學生對新知識不適應,成績日益下降。在講課的過程中,也只講自己認為的新的知識點,而對舊的知識點不做回顧,教師在前面講學生被動地記,完全跟不上教師的速度,舊的知識點未能充分掌握,就要接受新的知識點,這樣長此以往就會導致積壓的問題越來越多,從而影響數學成績。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數學教師必須要充分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帶學生鞏固舊的知識點,這樣會幫助在掌握舊知識的前提之下更好地掌握新知識。比如在教授新知識點時,關聯舊的知識點,每堂課開始之前,先對上一節(jié)課所講的內容進行鞏固,帶領學生回顧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更深層次地了解到知識的真正含義。而且數學學習只有牢固的基礎,才能夠在解題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所學知識的作用。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要不斷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積極地對學生進行輔導,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思路,更好更快地參與到初中學習的過程之中改變小學養(yǎng)成的被動的學習方法。而且有的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接受能力相對較高,因此在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效率也會比其他同學高上不少。而也有一部分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接受能力相對較差,在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可能會略顯吃力。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不能經常批評學習較落后的學生,要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找尋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升學習的速度,最終實現全班同學整體成績的提高。
在進行初中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初中生在學習的時候由于嘗試了太多的失敗,導致學習的過程中嚴重缺乏自信心。由于缺乏學習上的自信心,將大大降低學生學習的質量和效率。甚至還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導致學生破罐子破摔,不愿意在學習上繼續(xù)堅持努力下去。在這個時候,教師就必須要充分地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建立在學習上的自信心。讓學生體會到成功,也是幫助學生建立數學自信心的重要方法。其實每一個學生心里面都渴望著學習上的成功,渴望著能夠得到教師的贊揚和承認。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加強學生對成功的渴望,讓學生在學習上敢于表現,敢于拼搏。教師也要多多提供學生表現的機會,讓學生能夠表現自己,獲得被教師稱贊、被教師認同的機會。針對學習困難、學習層次較低的學生來說,教師則更應該適當引導,適當點撥,幫助學生探究獲得學習上的成功。如果這樣的學生在課上正確解答題目,教師要及時地給予鼓勵,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如果學生回答錯誤,也不能批評學生,要想方設法給學生一個臺階下,不能挫傷學生的自信心,幫助學生總結分析本次的經驗教訓和知識所得,引導學生在下次不會犯同樣的錯誤。
比如在一些證明題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證明,鼓勵學生尋找不同的證明方法。對于能夠找到不同解題方法的學生,教師要及時地予以鼓勵,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體會到學習的快樂。這樣就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讓學生在自我認同和教師的承認中建立起十足的學習自信心,大大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對學生日后的學習和發(fā)展也有著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想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必須要打破傳統(tǒng)教學思維,采用更加完善多元化的教學手法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改革,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