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崇山
(山東省臨沂第十八中學 276017)
問題情境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創(chuàng)設出來的情境,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可以讓學生在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可以讓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素質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可以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能力得到提高.所以,教師要將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重視起來.
不管什么年齡段的學生都喜歡聽故事,所以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將故事利用起來.具體來講,教師可以在教學新知識的時候講述沖突性故事,借助故事的矛盾性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主動的對知識進行探究.
例如教師可以講述這樣的故事:唐開元年間,人們都信佛,所以各地建立了寺廟.但是有一座寺廟特別奇怪,到了下午的時候寺廟里的一個磬會自動發(fā)出聲音.由于磬的聲音很響,所以寺廟里的和尚都聽到了,以為是哪個小弟子貪玩敲得磬.大和尚為了懲罰貪玩的小弟子對當天沒有誦經(jīng)的小和尚都罰了一遍.在有了大和尚的這次敲打后,小弟子再也不敢逃課了.但是奇怪的事情發(fā)生了,磬在同一時間響起來了.和尚們當時就嚇壞了,以為鬧鬼了,甚至還大肆宣揚.這件事情被曹紹夔知道了,他立馬來到了這個寺廟,并且拿銼刀在磬上銼了幾下,從那之后,磬再也不會自動響起來了.聽完故事后,學生會浮現(xiàn)出這樣的疑問:為什么磬在沒人敲的時候會自己響起來?為什么曹紹夔拿鐵銼銼了幾下就沒事了?在學生產(chǎn)生疑問后,就會想要知道問題的答案,就會產(chǎn)生學習的動力.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就會主動地對知識進行學習、探索.此外,教師還可以將物理學家們做實驗時發(fā)生的小故事引入.一來可以讓學生明白每一個定律都是前人們通過不斷的思考、探究得出來的,二來可以讓學生了解定律的創(chuàng)造歷程.例如教師可以講述這樣的故事:亞里士多德提出了很多有關于自由落體的定律,但是伽利略通過思考、探索、實踐,揭露了這一悖論.牛頓被蘋果砸到后想到了天體的運行方式……由此可見,將沖突性的故事引入可以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學生的能力、思維是存在差異的,所以在看到一個問題的時候,學生會產(chǎn)生不同的想法,會獲得不同的知識.為使學生全面地掌握知識,教師可以開展辯論賽,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表達自己的想法,與他人進行思想碰撞.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可以進行查漏補缺,口語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鍛煉.
例如在教學完“能源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后,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能源能長遠發(fā)展嗎?”由于學生的入手點不同,所以有的學生會說能,有的學生會說不能.在學生回答完后,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答案進行分組,形成悲觀組和樂觀組.隨后,教師可以告訴學生,下一節(jié)課要開展辯論賽,讓學生抓緊時間搜集資料.開展辯論賽可以讓學生進行深入地思考,可以讓學生運用批判思維看待他人的想法,分析他人的見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將自我主張建立起來,并且舉例論證自己的主張.由于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tài),并且會站在不同的角度、層面提出問題,所以課堂教學的效率可以得到提高.
物理學科是基于實驗的.但是很多教師認為問題情境與實驗沒什么聯(lián)系,不如讓學生按照教材中的步驟進行實驗.由于這樣的課堂教學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沒有讓學生進行探究,所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并不深刻.而通過實驗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可以讓學生透過實驗現(xiàn)象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主動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由于這一過程可以給學生帶來新奇的感受,所以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對知識進行探索.
例如在進行“自由落體運動”的實驗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1.左手拿一個球,使它在空中靜止下落,讓學生對球的運動進行觀察.2.左手拿金屬物體,右手拿一張紙,把它們放在同一個高度,同時讓兩者進行自由落體運動,讓學生觀察它們能不能同時落地.3.把一張紙團成團,左手拿紙團右手拿金屬物體,把它們放在同一高度同時松開,讓學生觀察它們能不能同時落地.在做完實驗后,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1.在第一個情境中,小球做的運動是?2.物體下落和它們的重量有關系嗎?3.為什么把紙團成團后,它就可以和金屬物體同時落地了?在這樣的物理實驗中,學生切實的看到了實驗現(xiàn)象,獲得了豐富的感性認知,所以在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會想要探索知識,并且主動地進行實踐.由此可見,通過實驗創(chuàng)設出問題情境可以將學生的探究興趣激發(fā)出來,可以讓學生通過探究、動手操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展.
學習是為生活所服務的,課堂教學的最高目標為學以致用,所以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將知識與生活結合在一起.而在長時間的實踐中發(fā)現(xiàn),結合現(xiàn)實生活開展課堂教學可以讓學生發(fā)現(xiàn)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出來,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質量.
例如在教學“功率”的時候,教師首先要知道,這部分知識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如果直接對知識進行講解,學生可能沒辦法快速地理解知識、掌握知識,而將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并創(chuàng)設出問題情境,可以讓學生對知識產(chǎn)生探究興趣,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質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然后安排這樣的實驗計劃:測量上樓的功率.安排完后,教師可以將一些材料、方案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操作.在學生進行實驗前,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上樓者的功率一樣嗎?為什么?”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會進行探索、實踐,并將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記錄.完成實驗后,每個小組會派出一名代表進行數(shù)據(jù)共享,然后將結果帶回小組分析.之后,教師可以繼續(xù)提問:“怎么才能把上樓者的功率增大呢?”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將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場景——上樓利用起來了,所以學生會產(chǎn)生一定的興趣,對知識進行探究.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掌握相關知識,還可以發(fā)現(xiàn)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長此以往,學生就可以形成在生活中獲取知識的習慣.由此可見,通過結合生活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可以讓學生的思維矛盾被激發(fā)出來,可以讓學生主動的對知識進行探究,可以將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
在高中物理的知識教學中,物理知識內容的復雜性與抽想象相對于初中階段而言有一個質的提升,這要求學生能夠擁有一個更高的物理思維能力才能夠更好的去進行高中物理知識的學習以及掌握.但是實際上許多的學生由于物理基礎知識相對較差以及思維能力的相對較弱,使得學生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阻礙,久而久之會影響學生對于高中物理知識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學的實踐中,教師要能夠結合物理教學的內容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讓學生能夠在問題情境的引導之下能夠對物理知識的學習更具有針對行、目的性,從而增強學生的物理知識學習的水平和能力,讓學生對于物理知識有一個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
在高中物理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與教學實踐中,要注重的是能夠對全體學生的學習都有一個提升和發(fā)展,而不能夠忽略到個別學生的發(fā)展情況,那么這也就意味著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就要能夠充分的考慮到班級內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性、個體的差異性等等,要能夠通過對不同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對學生學習需求的了解前提之下,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具有層次性的問題情境,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教師具有層次、階梯性的問題引導之下一步步的向前發(fā)展,來綜合的提升整體學生的物理學習水平和能力,使得學生能夠在教師層次性的問題情境引導之下,一個層次一個層次的去進行學習和提升,既能夠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對物理知識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又能夠讓學生減輕學習上的壓力,能更加自然的去進行知識學習的提升和發(fā)展.
問題情境的有效創(chuàng)設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的探究知識,可以讓學生體驗“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可以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學習與發(fā)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沖突性故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產(chǎn)生疑問、發(fā)現(xiàn)問題,愿意積極主動地進行知識探究;教師可以借助辯論比賽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表達想法,在質疑、批判的過程中開闊視野;教師可以通過物理實驗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獲得感性認識,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究;教師可以通過結合生活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發(fā)現(xiàn)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