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洋
一、研究背景
當前,信息技術不斷滲透到教育界。教育信息化的首要任務是有效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構建服務于教學的智慧課堂。如何構建體育智慧課堂,發(fā)揮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運用新的教育理念、豐富的教育手段和科學的評價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建高效的體育課堂?本研究從小學生的移動性技能學習出發(fā),探究體育智慧課堂的重要作用。移動性動作技能在體育教學內容中大致涉及跑、立定跳遠、單腳跳、踏跳、滑步等。本研究選取以上幾個移動性技能作為教學元素。
二、實驗對象與方法
(一)實驗對象和分組
研究對象為一年級學生100名。教師對他們進行隨機分組,對照組50名、實驗組50名。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體育教學,不介入智慧教育手段。實驗小組采用智慧教育手段,其他教育條件和配置相對一致。
(二)教學實驗課堂內容設置
教學實驗課堂內容總共分為跑、跳、滑步等幾個模塊。
跑的主要內容包括:原地擺臂練習、自然直線快速跑、20米加速跑、50米加速跑。
跳的內容包括:模仿動物跳、雙腳連續(xù)向前跳、單腳跳、立定跳遠、踏跳步。其中,單腳跳包括單腳跳房子練習、單腳支撐;踏跳步包括拋接籃球練習、舞步—踏跳步練習。
滑步的主要內容包括:前滑步、前后觸碰標志桶滑步、羽毛球前后滑步練習、側向滑行、左右變向觸碰標志桶滑步、輪滑基本步伐練習。
(三)智慧課堂技術融合
本研究實驗組采用智慧手段教學,其智慧性主要體現(xiàn)在——
1. 教師備課。
教師準備了教學平臺,高效備課;使用電子設備的備件,發(fā)揮軟件各種交互活動的作用。例如,引進希沃、小黑板等教育軟件,充分利用云端在線教育資源庫,以及學科工具,減輕教師備課負擔,滿足個性備課需求。
2. 學生預習。
教師將教材編入生動的信息媒體,通過學習平臺將教學資源分發(fā)給學生,指導學生自主預習,實現(xiàn)翻轉,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3. 信息化互動。
利用省教育資源平臺建設班級學習空間,實時發(fā)布學習要求、練習方法、學習效果等信息,確定教學,使教學有效。學習空間滿足教師和學生的交流,相互促進,提高學習效果,營造班級體育文化氛圍。
4. 多維評價。
信息化手段的介入實現(xiàn)了教室的交互實時反饋,并對數(shù)據(jù)進行可視化分析,讓教師直觀地了解知識的掌握程度。以此總結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技能把握、學生的自我評價、相互評價等,為素質教育的評價提供客觀的數(shù)據(jù)參考。
除此之外,實驗組和對照組在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上有明顯的區(qū)別。在教學方法上,實驗組借助信息化制作圖片、動畫、視頻直觀教學。同時,智慧課堂通過增加音樂、視頻動畫講解游戲規(guī)則、以游戲的形式教學,讓教學自然地產生。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教學方法,教師完成動作示范。同時,非智慧課堂采用簡單游戲教學。
在學習方法上,實驗組采用轉發(fā)微課鏈接給學生,學生自主學習和評價的智慧方式,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習活化;采用情境設計和任務分配,形成團隊合作、互助的教育學習模式,促進技能學習。對照組采用講授學習,通過反復操練達到教學目標,基本屬于單向學習模式。
(四)學生移動性技能發(fā)展測試及評分標準
1. 跑。
測試方法:50米間距跑,測試者盡可能快速地從起點跑到終點,記錄測試者的用時。
評分標準:①雙腳有短暫離地過程跑;②腳尖和腳跟狹窄部位著地;③擺動腿彎曲約90度。
2. 立定跳遠。
測試方法:起跳線后起跳,測試距離。
評分標準:①雙腳同時起跳、同時落地;②雙腳落地時手臂下壓。
3. 單腳跳。
測試方法:15米單腳跳測試,測試用時長短。
評分標準:①非支撐腿可前擺;②兩臂彎曲,前擺;③優(yōu)勢腳連續(xù)跳躍4次以上。
4. 踏跳步。
測試方法:10米間距踏跳,測試用時長短。
評價標準:①一腳步行,另一腳向前單腳踏跳;②兩臂彎曲并與腿相對運動產生力;③連續(xù)完成4次。
5. 前滑步。
測試方法:8米距離折返前滑步,測試用時長短。
評分標準:①兩臂彎積極上擺;②兩腳有短暫的離地過程;③連續(xù)完成4個。
6. 側滑步。
測試方法:10米折返,測試用時長短。
評分標準:①至少完成4次以上優(yōu)勢腳在前的側滑步;②至少完成4次以上非優(yōu)勢腳在前的側滑步。
三、實驗結果與分析
測試數(shù)據(jù)(平均數(shù)±標準差)如下表:
分析結果顯示,50米實驗組的成績比對照組要好。立定跳遠實驗組的成績比對照組要好,有極顯著的差異。單腳跳實驗組的成績比對照組要好,有極顯著的差異。踏跳步實驗組的成績優(yōu)于對照組,有極顯著的差異。前滑步實驗組的成績優(yōu)于對照組,有著顯著的差異。側滑步實驗組的成績比對照組優(yōu)秀,有著顯著的差異。
四、結論
本研究運用智慧教室和非智慧教室兩種不同的教學方式,相較于非智慧教室的優(yōu)勢在于:
1. 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方法,利用圖文并茂、聲像一體的方式呈現(xiàn)直觀性,優(yōu)于傳統(tǒng)體育課堂。
2. 現(xiàn)代體育教學平臺、教學App的應用,解放了教師,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課堂中去。
3. 通過細化教學目標,讓學生在課堂上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并主動解決問題。
總之,智慧課堂高效、革新,緊跟時代發(fā)展的腳步。隨著信息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相信更多的智能和信息技術會深入體育課堂。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市溫泉小學 ? ?本專輯責任編輯:蘇少偉)
328550058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