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 欣 劉 源
童年是人生之中最為重要的時期之一,也是學習做人的關鍵階段。對少年兒童進行思想意識教育是任何一個民族和國家都始終重視的主題,關系著國家認同感、民族向心力的培養(yǎng)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承。而思想意識教育本身就來自生活,與生活世界密切相關,是以人為對象引導其向上向善的過程。而少年兒童思想意識教育是針對少年兒童群體進行的思想引領、政治啟蒙、社會化的德育工作,因此,回歸生活世界便是該領域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標。
“生活世界”這一名詞主要運用于哲學研究領域,最早是胡塞爾在批判科學世界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但由于其所處時代的局限性,關于“生活世界”的概念,胡塞爾并沒有做出明確的界定和劃分,僅僅只是提出了要回歸日常生活、回歸日益更新的生活世界,以此幫助深處科學世界、技術領域危機之中的人類,并嘗試引導人們建立有意義的生活世界和精神家園。
隨著時間的推移,繼胡塞爾之后,哈貝馬斯明確提出生活世界的相關概念,指出“生活世界是一個以文化方式被傳承和以語言方式被組織的解釋模式的儲存庫”,并提出從社會學角度劃分,生活世界包括文化、狹義層面的社會和個體三大要素。其中,文化代表知識儲備,當交往中的參與者就世界中的某物達成一定的理解時,人們可以為自己進行相關解釋;狹義層面的社會則指合法的秩序,人們在社會之中調(diào)節(jié)成員的身份,維護社會的團結(jié)與穩(wěn)定;個體這一因素指主體擁有表達自我和身體力行的能力,能夠保障個體本身所擁有的自我同一性。由此可見,社會、教育以及少年兒童思想意識教育與生活世界密不可分,故回歸生活世界必定離不開文化、社會與個體三個要素。
關于回歸生活世界的思想意識教育領域,學者有著不同的見解。從縱向的角度看教育回歸生活世界,有學者認為至少包括以下五個層面:現(xiàn)實、未來、動態(tài)更新的生活世界、精神層面上的生活世界、學生內(nèi)心的世界。以橫向的角度看,哈貝馬斯以交往行動理論為基礎,指出人們面對的世界是一個三重的世界,第一重世界即客觀的世界,指的是人與自然;第二重世界是人、他人、社會三方的社會世界;第三重世界是主觀世界,由人與自我構(gòu)成。而少年兒童思想意識教育內(nèi)容包括的重要范疇主要是理想信念(個人與自我)、政治覺悟(個人與社會或集體)、道德修養(yǎng)(個人與國家)和社會性發(fā)展(個人與自然)四個方面,與哈貝馬斯交往行動理論層面的生活世界劃分相契合。由此可知,少年兒童思想意識教育來源于生活世界,也歸于日常生活。
思想意識教育的目的是讓個體更有意義、更有價值地生活。因此,少年兒童思想意識教育的目的便是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引導少年兒童涵養(yǎng)道德品質(zhì)、端正政治思想,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明確人生方向,積極、健康地生活。
少年兒童思想意識教育旨在幫助受教育者尋求一種有意義的生活,重新回歸生活世界之中。少年兒童思想意識教育正如一種生活方式: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所以,少年兒童思想意識教育回歸生活世界是自然狀態(tài)下的必然結(jié)果,對于少年兒童的身心發(fā)展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且回歸生活世界本身對于思想教育而言更加貼合生活實際,更便于受教育者聯(lián)系生活、親身體驗,進而從中獲得深刻的感悟。
少年兒童思想意識教育的實踐性較強,不需要過多地教授知識,而是要更加注重“育”。然而目前少年兒童的思想意識教育面臨的根本癥結(jié)就在于“重教輕育”。如何實現(xiàn)由“以教為本”向“以育為本”的轉(zhuǎn)變,是少年兒童思想意識教育回歸生活世界的第一步。信仰萌芽、政治啟蒙、道德養(yǎng)成、社會性發(fā)展等方面的培養(yǎng),需要少年兒童歷經(jīng)不斷的思想意識教育實踐來完善。在一定的教育環(huán)境下,少年兒童將已接受的理論知識應用于現(xiàn)實生活之中,身體力行,逐步形成獨立人格、健康心態(tài)和道德品質(zhì),進而逐步成長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
少年兒童思想意識教育是以自我教育為主并逐步內(nèi)化的過程,學生在少年兒童思想意識教育中需要完成從客體到主體的轉(zhuǎn)變。在少年兒童思想意識教育實踐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教師作為主體,對作為客體的學生進行教育的現(xiàn)象,這種以傳授、灌輸為主的教育方式往往難以達成預期目標,達到預期效果。在少年兒童思想意識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明確師生皆為課堂的核心,學生與教師都是課堂的重要組織者、參與者。
學生與教師只有真正做到互相尊重,才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學生才會更加積極地參與交互過程。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尊重與理解,才會徹底打開心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思想意識教育的價值與作用。
少年兒童時期是大腦發(fā)育的關鍵期,更是主觀意識形成的關鍵期。由于少年兒童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所以在這一時期進行的學習活動會對少年兒童的思想、心理產(chǎn)生深刻長遠的影響。因此,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一定要是少年兒童容易接受的,這樣才能對少年兒童開展有效的思想意識教育。
1.體驗教學。少年兒童在生活實踐之中,能夠積累經(jīng)驗,豐富自身的成長閱歷。因此,思想意識教育必須結(jié)合生活實踐,在現(xiàn)實生活中為少年兒童呈現(xiàn)生動的思想教育課程。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唯有親身實踐才能有所收獲。同時,實踐體驗要力爭讓每個兒童都能參與其中,通過觀察、學習、模仿各種社會角色的體驗教學,幫助少年兒童感受社會生活,認識和接受社會主流價值觀及約定俗成的道德規(guī)范。此外,體驗教學要緊密結(jié)合社區(qū)、家庭,讓少年兒童真正接觸生活世界、了解生活世界、回歸生活世界。
2.對話教學。交往行動表達著生活世界的內(nèi)容,通過生活世界組成交往行動的背景,利用交往行動深深植根于生活世界之中。對話教學強調(diào)教師和學生在人格獨立平等的基礎之上,相互尊重、相互信任,通過對話的方式進行溝通、學習。采用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拉近少年兒童與教師的距離,使其放下警惕并袒露心扉,與教師進行深度交流,從而使其對思想意識教育有更加直觀的感受和更加深入的理解。
目前,我國的少年兒童思想意識教育往往難以真實體現(xiàn)少年兒童的思想意識水平。因此,評價的過程要和學生的生活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首先,教師要明確不同學生具有差異性。在不同的視角下有著不同的世界,每個兒童都是獨特的且不同于他人的個體,在面對同一問題時,他們的思考和出發(fā)點也不完全相同。所以,在進行思想意識教育評價時,教師就需要依據(jù)學生的實際特點,正確判斷學生的優(yōu)勢及發(fā)展?jié)摿?,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人才。其次,回歸生活世界的思想意識教育評價也要考慮諸多因素,如家長的評價、同學之間的評價等。少年兒童的生活世界是動態(tài)的、多方面的,所以評價需要從多個視角、多種情況出發(fā),這樣才能給予全面的評價。最后,回歸生活世界的少年兒童思想教育評價,還應該著眼于少年兒童在生活之中處理問題的態(tài)度和行動,用發(fā)展的眼光衡量少年兒童在生活中的思想意識水平。
生活世界是屬于少年兒童的世界,是屬于人類的世界,更是歸于蕓蕓眾生的世界。正是因為有了鮮活的生命,才能賦予生活世界意義。生活世界同時也在奠定著思想意識的基礎,影響著生命存在的價值,引領著人生的追求。少年兒童思想意識教育回歸生活世界是必然的,只有回歸生活世界并創(chuàng)造人生價值,才能聯(lián)系生活世界、聯(lián)系生活世界中的人。因此,回歸生活世界的思想意識教育才是回歸本質(zhì)、以人為本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