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 蕓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指出,英語語言能力是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在英語教學中,對話教學是表達教學內容的主要形式,是呈現單元知識點的軸心。教師開展有效的對話教學,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有效實現英語的語言運用價值。以筆者所在的城郊小學為例,教師在小學英語對話課中,運用骨架文本進行教學,摒棄傳統(tǒng)對話課“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有效加強了學生對對話文本的理解和掌握,增強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協(xié)作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以筆者所在的北海市銀海區(qū)實驗小學為例,該校位于城中村。近年來,學校經過擴容改造,辦學品質有所提升,但是整體仍然處于相對落后的地位,英語仍然是比較薄弱的學科。
區(qū)直屬小學的生源主要來自周邊務工人員和城中村的家庭,大部分學生的英語基礎比較薄弱,學生對英語學科的學習不太重視,沒有養(yǎng)成課后主動復習和課前預習英語的習慣。長此以往,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英語知識無法及時吸收、消化,堆積的問題愈來愈多,許多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
部分教師由于課時不足,為了盡快完成教學任務,在進行對話教學時,大都是先翻譯句子,然后帶領學生朗讀,最后講解語篇知識點,導致學生缺乏深入探究和實踐的機會。此外,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常常盲目地補充課外內容,忽略了對教材文本內容的解讀和分析,造成了教學內容碎片化、重知識輕語篇的現象,導致教學重難點偏移,形成低效課堂。
骨架文本教學,也稱文本教學,是一種較新的英語教學法,指教師充分利用文本和插圖中存在的內在邏輯關系,通過設置挖空、排序、辨析等方式產生信息差,引發(fā)學生開展觀察、分析、預測、判斷、評價等一系列思維性學習活動。在骨架文本教學中,教師以一定的文本知識為支架,將各個知識串聯(lián)成一個整體。通過骨架文本教學,教師能夠分解復雜的學習任務,逐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學習內容,在保證學生語言的準確度的同時,發(fā)展學生的高階思維,幫助學生掌握文本內容并將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骨架文本在應用于英語對話教學時,可以分為聽說類和讀說類兩種類型。聽說類型的骨架文本有配圖式、對話式、導圖式以及排列式;讀說類型的骨架文本有序列式、選擇式、辨析式、核心式以及重組式。教師在運用骨架文本進行小學英語對話課教學時,要根據對話內容的難度,學生的學情、心理特點以及生活經驗,選擇一種骨架文本類型,以達到使學生理解知識、將知識應用于實踐、進行知識的遷移和創(chuàng)新的目的,實現教學效益最大化。
骨架文本教學法的基本步驟是文本解構、文本建構、文本重構、創(chuàng)造性文本重構。教師應用骨架文本實施對話教學,不是直接把教材文本全部呈現給學生,而是把經過處理的骨架文本呈現出來。下面,筆者以人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How do you feel?”中的“Let’s talk”為例,介紹骨架文本在城郊小學英語對話課教學中的實施方法。
1.搭建單元主題內容框架。教師在應用骨架文本進行小學英語對話課教學時,通常會梳理教材的文本結構,通過縱觀整個單元分析單元主題,深挖主線,解讀語篇,厘清各課時之間的關系,把握各課時的子主題,搭建單元主題內容框架。另外,教師還要聚焦該課時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知識,分析各板塊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比如,該課例包含了三個板塊:“Let’s try”“Let’s talk”和“對話練習”。其中,“Let’s try”是“Let’s talk”的導入,對話練習則是學生學習Let’s talk之后的輸出板塊,以讓學生鞏固本節(jié)課的重點句型,提高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2.用問題驅動學生主動探索。在對該課例進行授課時,教師首先通過課件將“Let’s try”板塊的兩道聽力題目“Where are they?”“What will they do?”呈現給學生,帶領學生一起讀題,了解題目含義,掃清聽前障礙。在解讀題目的過程中,教師提問學生:“Where are they?”。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仔細觀察情景圖,發(fā)現其中有一張圖是沙發(fā),因此猜測Sam和Sarah兩個人是在家里而不是在學校。教師對學生的猜測給予鼓勵,繼續(xù)提問:“What will they do?”。學生觀察情景圖后開始聽前猜測,得出的答案是“They will watch films.”。教師表揚了學生觀察細致,但并沒有對學生給出的答案馬上作出評判。其次,教師播放Let’s try的聽力音頻,讓學生聽聽力并完成聽力題目,并隨機抽查學生。同時,教師對之前學生的聽前猜測給出正確答案,教師指著情景圖中的沙發(fā)對學生說:“Yes!We can see there is a sofa,so they are at home not at school.”。然后,教師通過課件呈現聽力原文,與學生一起聚焦聽力原文,閱讀并了解聽力原文的大意。之后,教師又向學生提問:“Where can you find the answer?”學生通過閱讀聽力原文,發(fā)現答案句是“But we can stay inside and watch films.”。最后,教師聚焦答案句,趁勢追問學生“What film will they watch?”,引導學生觀察情景圖中Sarah手中的DVD。當學生發(fā)現DVD播放的是貓和老鼠的動畫片時,自然而然就可以找出答案。在此過程中,教師巧妙地讓課堂過渡到“Let’s talk”板塊的學習。
教師在運用骨架文本實施對話教學時,用問題驅動學生,層層遞進,使學生對文本進行解構,同時使教學環(huán)節(jié)緊湊、自然,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梳理、獲取關鍵信息的能力。
1.解讀文本,初步理解。在設計骨架文本時,教師要認真研讀對話語篇,分析上下文之間的關系,抓住對話語篇的重難點,找出核心句型進行挖空,并在此過程中抓住關鍵問題適當進行提問,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語境猜測和思考挖空處的答案,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初步理解。通常情況下,挖空的句子為3至4句,要求學生能根據上下文語境或者生活經驗進行有效推理,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在解讀文本“Read and think”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通過課件呈現骨架文本,帶領學生一起聚焦對話文本。教師先告訴學生:“This cartoon is very interesting.Let’s try to read and know more about it.Here are three missing sentences.Please read and think.”然后,教師引領學生逐句閱讀文本。在解讀第一句文本時,教師提問:“What’s this cartoon about?”學生通過閱讀3個選項,結合對話主題是貓和老鼠,猜測第一個空處的答案是“It’s about a cat.”。學生在解讀“He chases the mice.”這一句時,教師借助圖片幫助學生理解mice的含義,用肢體語言示范chase的動作,結合下文語境,引導學生思考第二個空處的答案為“They’re afraid of him.”,并結合肢體語言向學生示范afraid的動作和表情,讓學生在語境中體會afraid這個單詞的含義。接著,教師和學生一起讀Sam說的句子“Why?”,順勢讓學生思考第三個空處的答案。學生結合上文的語境,自然而然就可以推斷出此處的答案為“Because the mice are bad.”。
2.結對討論,嘗試建構。在學生對文本有初步理解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與同桌結對,對骨架文本進行討論,解讀文本并嘗試選出答案,進行文本建構。在學生初步完成文本建構后,教師播放完整的聽力音頻,讓學生通過聽音完善文本建構。之后,教師再逐句播放聽力,讓學生核對答案。教師在逐句播放聽力的過程中,應抓住關鍵句子對學生進行提問,以鞏固本節(jié)課的重點句型,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文本,同時訓練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最后,教師再次播放聽力,讓學生聽音跟讀。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在跟讀過程中注意語音、語調以及情感。
骨架文本提倡以生為本,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這次教學中,教師依托骨架文本,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有效猜測,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同時,學生通過閱讀感知、結對討論和聽音佐證,鍛煉了英語聽、說能力。
教師可以把經過處理的對話文本框架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與同桌再次朗讀文本對話,并依據對話內容,嘗試補充并完成文本復述。在學生與同桌進行文本復述的時候,教師通過巡視,發(fā)現學生能夠較好地進行復述。
學生與同桌一起補充故事,進行文本重構,以故事的形式復述對話,能激活思維,鍛煉復述故事的能力。同時,學生可以在與同桌討論的過程中,鞏固文本內容,提高協(xié)作能力。
在創(chuàng)造性文本重構階段,教師可以先播放一個關于哪吒的短視頻,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了解這部動畫片的背景知識。其次,教師將學生兩兩分組,讓學生模仿對話文本開展對話。最后,教師讓學生在對話文本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造性文本重構,即創(chuàng)編對話。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情,提前給出對話支架,以降低對話難度,確保大部分學生有話可說,做到能表達、會表達、敢表達。
創(chuàng)造性文本建構通過在課文對話文本的基礎上創(chuàng)編對話,圍繞相關主題進行改編重組,基于文本又高出文本,實現了英語知識的遷移拓展,最大化地實現了教材的價值。學生通過創(chuàng)造性文本建構,不僅能表演課文中的對話,還能用英語簡單地討論其他動畫片,這既豐富了課堂活動,又提高了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
綜上所述,教師運用骨架文本進行對話教學,能夠優(yōu)化對話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幫助學生精準把握一節(jié)課的核心句型以及教學重難點,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和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