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摘要]眾所周知,深圳是沒有冬天的,深圳的暖冬卻吸引了無數(shù)南遷的候鳥,在深圳灣黃金觀鳥季圍繞“觀鳥”這一主題,我們面向一年級學生,設計了一系列跨學科的“深圳灣尋覓候鳥蹤影”綜合實踐活動,語文科的“讀繪本和新聞、做觀鳥記錄、設計文明觀鳥口號”,科學科的“看紀錄片、做觀鳥攻略”,音樂和美術科的“畫候鳥頭飾、唱候鳥之歌”等,旨在充分利用深圳本土的自然資源,讓學生們在游玩中學習遷徙的知識,認識常見的候鳥并了解習性,學會科學觀鳥,傳遞愛鳥護鳥理念,加入深圳灣護鳥行動中,共同守護一個物種繁多、生機勃勃的“野生”深圳,展現(xiàn)深圳這個現(xiàn)代化城市的魅力。
[關鍵詞]深圳灣觀鳥;主題式綜合活動;跨學科
一、指導思想
根據(jù)《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文件精神,學科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加強學科教學內(nèi)容與社會、自然的聯(lián)系,開設圍繞主題巧融合的跨學科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學習鮮活的知識與技能,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豐富課堂教學的實現(xiàn)形式,倡導“玩中學、做中學”,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體驗、合作、探究類的學習活動。
二、教學背景分析
對于深圳灣,一年級孩子并不陌生,經(jīng)常和家長去游玩拍照;對于候鳥的認識僅限于書本上的認知,如童話故事《丑小鴨》和課本《秋天》;但是對于深圳灣為什么能吸引數(shù)以萬計的候鳥、候鳥的品種特性以及如何科學觀鳥等,一知半解者居多。因此,我們設計了“深圳灣觀鳥”跨學科綜合實踐活動課,將語文、科學、音樂和美術四個學科整合,圍繞一個核心主題展開教學,連接生活、社會和學科之間的紐帶,幫助孩子與大自然建立鏈接,激發(fā)孩子探索自然的興趣,培養(yǎng)孩子熱愛自然、敬畏生命的情感。
三、教學目標
1.通過觀看紀錄片《遷徙的鳥》,讓學生們了解候鳥的遷徙、生活習性以及候鳥的遷徙線路圖;
2.通過深圳灣實地觀察常見的五種候鳥活動,讓學生們學會科學觀賞候鳥,了解潮汐與觀鳥,學會做觀鳥筆記;
3.通過查閱資料,知道市民投喂候鳥的危害,開展深圳灣守護候鳥的宣傳活動,傳遞正確觀鳥愛鳥的理念。
4.通過深圳灣之約的活動,讓學生們懂得只有讓深圳的天更藍、水更清,才能迎來遠方的客人。
四、教學安排
(一)前期準備
1.組織各學科教師做好初步規(guī)劃:語文老師找有關候鳥的繪本和新聞,激發(fā)孩子們探究的興趣;科學老師下載法國紀錄片《遷徙的鳥》,讓孩子們了解候鳥遷徙的艱辛,以及深圳灣吸引候鳥的原因;美術老師準備《候鳥小百科》的圖片,指導學生制作候鳥頭飾,認識深圳灣常見的候鳥;音樂老師準備教唱《深圳灣之約——候鳥》,編排候鳥的節(jié)目。
2.語文老師聯(lián)系家委,告知深圳灣觀鳥的活動,建議家長分組展開觀鳥活動,并提出活動要求。
(二)教學內(nèi)容
1.讀繪本新聞,提出探究的問題;
2.觀看紀錄片,了解候鳥的遷徙;
3.畫畫說一說,認識常見的候鳥;
4.分組查資料,做好觀鳥的攻略;
5.走進深圳灣,尋覓候鳥的蹤跡;
6.深圳灣之約,愛心守護行動中。
(三)成果評價
觀鳥視頻或照片的作品、文明觀鳥口號、《深圳灣之約》演出等。
五、跨學科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讀繪本新聞,提出探究的問題
語文老師在教學《秋天》課文時,首先讓學生從“一群大雁往南飛”中引出大雁是一種候鳥,天氣冷了要飛往南方;接著讓孩子們拓展閱讀繪本《候鳥回來了——神奇的遷徙之旅》,初步了解候鳥的遷徙;最后帶大家閱讀晶報新聞《深圳灣大批候鳥南歸,場面壯觀,萬鳥齊飛,邀你觀鳥看海!》
從課本拓展延伸到繪本和新聞,孩子們知道——童話中的丑小鴨就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是多么有趣!孩子們因此對深圳灣的候鳥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他們提出不少探究的問題,并帶著問題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
任務單:新聞《深圳灣大批候鳥南歸,場面壯觀,萬鳥齊飛,邀你觀鳥看海!》新春伊始,數(shù)以萬計的候鳥來到深圳灣海域內(nèi)過冬或休憩。一波又一波的候鳥從北方接踵而至,萬鳥翔集,無比壯觀的場面是深圳灣一道別具特色的風景線,就此深圳灣公園成了市民欣賞候鳥、親近自然的好去處。
1.閱讀晶報的新聞,您最想知道什么?
(二)觀看紀錄片,了解候鳥的遷徙
科學課上,老師組織學生們觀看法國紀錄片《遷徙的鳥》,片中候鳥飛過大海,飛過雪原,飛過高山;他們用振動的羽翼詮釋飛翔,詮釋執(zhí)著,詮釋溫情,詮釋生命。接著,讓學生們在地圖上找候鳥遷徙的路線圖,從圖中感受候鳥遷徙的路途遙遠;最后,引導他們探尋深圳灣吸引候鳥的原因,在查找資料過程中,進一步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城市——深圳。
任務單:
1.對照《全球候鳥遷徙路線圖》,在地圖上找深圳灣候鳥的遷徙線路,并用紅線標出。
2.候鳥遷徙是南來北往的史詩之旅,它們在遷徙的路上可能會遇到什么困難?
3.深圳灣吸引成千上萬候鳥的原因是什么?
(三)畫畫說一說,認識常見的候鳥
美術課上,老師出示《候鳥小百科》,教學生認識深圳灣常見的候鳥:大白鷺、反嘴鷸、黑臉琵鷺 、琵嘴鴨、勺嘴鷸等,觀察他們的外形特征,現(xiàn)場指導學生制作一批候鳥的頭飾,并要求戴上頭飾向家人介紹“自己”。通過美術課的畫一畫和說一說,加深了孩子們對候鳥的認識,為深圳灣實地觀鳥做好準備。
任務單:
1.制作一個最喜歡的候鳥頭飾。
2.要求以“我是誰”開頭,可以是候鳥的樣子、生活習性、趣事或煩惱等。
大家好,我是一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分組查資料,做好觀鳥的攻略
語文老師提前聯(lián)系家委,將學生分成若干觀鳥小組,要求各小組在家長指導下完成觀鳥攻略,并在班級群展示,評出最優(yōu)觀鳥攻略共享,鼓勵有條件的家長,在活動中教會孩子使用望遠鏡觀察自然,可以增強孩子探究的興趣,使學習變得更主動。
任務單:
周末,你們將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深圳灣觀鳥,出行前要做哪些準備工作?請各小組在爸爸媽媽的指導下完成下圖,看誰的攻略最實用。
附:深圳潮汐預報圖(深圳氣象臺),可查看深圳灣的潮汐變化規(guī)律。
(五)走進深圳灣,尋覓候鳥的蹤跡
周末,由家長分組帶著孩子們?nèi)ド钲跒秤^鳥,實地觀察深圳灣常見的五種候鳥,要求科學觀賞候鳥,一是找準候鳥的身影,二是觀察他們的動態(tài),用文字、照片或視頻的形式記錄;三是了解投喂候鳥的危害,學會對喂食野生鳥類行為說“不”,加入到護鳥隊伍中。
任務單:
人們常說,觀鳥是你一生走進大自然的門票!你看,小白鷺在水里跳芭蕾,鸕鶿享用著肥美的魚兒,稀有的黑臉琵鷺開Party,黑翅長腳鷸東張西望,池鷺忙著整理被風吹亂的發(fā)型,鳥兒都有故事,就等你們來發(fā)現(xiàn)!
1.我們是小小候鳥觀察員,對照《候鳥小百科》,一邊發(fā)現(xiàn),一邊記錄鳥的動態(tài),可以用文字記錄候鳥的動態(tài),也可以拍攝一段候鳥飛行的視頻,還可以拍攝候鳥照片。
2.自2019年來,深圳市藍色海洋環(huán)境保護已發(fā)起多起深圳灣候鳥守護行動,請設計文明觀鳥的口號勸誡游客。
深圳灣觀鳥活動接近尾聲,語文老師設計一個《深圳灣之約》的展示活動,將學生們的作品如候鳥頭飾、觀鳥攻略、觀鳥記錄、文明觀鳥口號設計等收集評獎,評出最優(yōu)作品進行展示;接著由音樂老師教孩子們唱一首具有主題元素“候鳥”的歌曲《候鳥(少兒版)》,孩子們在哼唱童謠的同時,紛紛表示:歡迎候鳥明年來深圳,我們讓深圳的天更藍!我們要行動起來,讓更多的人加入到愛鳥護鳥、保護美麗的紅樹林濕地行動中來……從關注到了解,從了解到關心,從關心到行動,孩子們對于候鳥不僅僅是好奇,已經(jīng)上升到愛心守護和保護深圳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高度,最終達到活動的目的。
六、教學反思
1.本次綜合實踐活動課以深圳灣觀鳥為主題,以語文、科學、音樂和美術四個學科綜合授課的形式展開,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參與活動。四個學科圍繞一條主線展開教學,以學科間的知識內(nèi)容相互穿插為依托,改變了原有的學科授課形式,達到了學科間知識內(nèi)容相互整合的效果,體現(xiàn)了學科整合教學的優(yōu)勢。
2.本次綜合實踐活動課磨煉教師間的配合度,語文老師在做協(xié)調(diào)和組織工作,各學科老師也思考如何使自己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知識整合更加默契。
3.深圳灣觀鳥的親子活動需要家長的配合,但是家長的參與度和引導能力有待提高,今后要加強溝通,激發(fā)家長參與的積極性,提前對家委組長進行課程的培訓,才能為活動的順利開展保駕護航。建議將深圳灣觀鳥活動作為班級的游學活動,老師和家長共同參與活動,親臨現(xiàn)場指導學生觀鳥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