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青 劉世貴
摘 要:大數(shù)據(jù)時代,信息技術發(fā)展迅猛,網(wǎng)絡全面覆蓋到人們日常生活中,給人們的生活、工作以及學習提供諸多便利。這充分體現(xiàn)出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的重要性,也說明了為何要借助虛擬仿真實驗來輔助高中化學教學。高中化學課程包含諸多抽象的理論知識,離不開大量的實驗教學,這些化學實驗普遍需要用到很多的儀器設施,對于初學者來說具有一定的操作風險,因此將虛擬仿真實驗與高中化學相結合,能夠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節(jié)省器材消耗,提高實驗成功率,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虛擬仿真實驗;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09-01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9.087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已經(jīng)逐漸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并彰顯出顯著的應用價值。在這一背景下,結合信息技術積極開展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優(yōu)化實驗教學模式,已經(jīng)成為研究和關注的重點。隨著實驗教學重要性的不斷凸顯,廣大教育者相繼提高了對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虛擬仿真實驗能夠給學生帶來真實體驗,調動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營造一個生動逼真的實驗環(huán)境,從而在虛擬的實驗中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虛擬仿真實驗對實驗教學內容進行了豐富和拓展,促使高中化學實驗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得到相應的延伸[1]。
一、高中化學課堂中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一)“內容”和“骨架”分離
將高中化學教學與虛擬仿真實驗相結合,若想取得理想教育成效,還需要有專業(yè)素養(yǎng)的教師作為支撐,現(xiàn)階段,有很多公司都能提供虛擬仿真技術,而進行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實施者,只有具備極強專業(yè)素養(yǎng)的教師才行。面對這一要求,高中化學教師要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專業(yè)素養(yǎng),設計目的明確、簡單易懂、知識點豐富的虛擬仿真實驗內容,之后將其專門交給軟件公司來開發(fā),進而保障虛擬仿真實驗的順利開展。然而,受資金欠缺等因素所影響,一些公司缺少相應的技術支持,難以實現(xiàn)“內容”所需的虛擬體系[2]。雖然專業(yè)軟件公司有技術優(yōu)勢,但缺少對學科知識的了解,導致開發(fā)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這與現(xiàn)行的化學實驗教學大綱存在顯著的差異,致使化學實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二)學校方面
將高中化學教學與虛擬仿真實驗相結合的關鍵,是教師來引導學生對實驗原理與結論進行深入研究,進一步發(fā)展學生個性,引導其進行實驗創(chuàng)新,并在開展虛擬仿真實驗的過程中,驗證結果是否匹配設想。要想實現(xiàn)這一目標,學校和教師就要加大投入力度,積極開展實驗探究課,對軟件做好安裝與檢查工作。然而現(xiàn)實中,學校只能提供有限的儀器,很難給全體學生都提供創(chuàng)新的機會,這種情況不利于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實現(xiàn)對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推廣與應用。
(三)學生方面
以往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更加側重依賴教師的演示實驗,講授相關實驗原理,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難以形成良好的學習體驗,普遍認為教學內容是枯燥乏味的,缺少實際操作的機會,更遑論大膽猜想與驗證。雖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在各環(huán)節(jié)給學生提供更多體驗、參與的機會,但是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如教師自身的課程設計能力,學生借助仿真實驗進行猜想驗證的體驗與參與機會并不多。
(四)開放共享不足
調查發(fā)現(xiàn),在借助虛擬仿真實驗開展化學實驗教學時,必須要具備健全的教學平臺共享機制、管理制度等作為外部保障。但是虛擬仿真實驗在開展過程中依然存在共享機制不夠健全、平臺管理制度不夠完善、知識產(chǎn)權歸屬不夠明晰等現(xiàn)象。在這種情況下,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一些虛擬仿真實驗只能在校內共享,難以在較大范圍內實現(xiàn)共享。這主要是因為虛擬仿真實驗在開展的時候,必須依托網(wǎng)絡的公共教學平臺,對優(yōu)質實驗資源進行共享、利用,并建立與其相關的機制。但目前尚未做到這一點。
二、虛擬仿真實驗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化學實驗的分類與整合
化學實驗的種類不一,想要提高虛擬仿真實驗的應用效果,使其更具針對性,教師就要注重展開合理的分類、整合,讓各類化學實驗都能與虛擬仿真實驗建立聯(lián)系,從而提高其應用效率。就高中階段的化學學習而言,根據(jù)不同的實驗主題,可以劃分成由教師進行演示的實驗和由學生進行演示的實驗;而結合化學實驗結果予以定性,則可劃分成化學定性實驗、化學定量實驗等。因此,想要更好地將虛擬仿真實驗應用于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還要聯(lián)系眼下化學教學領域中使用廣泛的實驗資源、化學教材、信息技術、學生認知水平等,對高中化學實驗進行以下類型的劃分:(1)基礎類實驗,包括基礎的實驗操作、化學藥品、安全措施等;(2)表征類實驗,包括結構表征、性質實驗、制備實驗以及數(shù)據(jù)處理;(3)創(chuàng)新類實驗,包括自制教具、探究實驗等;(4)綜合類實驗,包括科技實驗、生活實驗、工藝實驗。這種分類方法,既可以做到重復使用,還可以避免資源的浪費,從而促進化學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智能化操作
實現(xiàn)教育手段現(xiàn)代化,并對其進行推廣和創(chuàng)新,是開展虛擬仿真實驗的硬件基礎,也是提升學生課堂參與程度的關鍵。因此,高中化學教師應依據(jù)學生的參與程度,對智能化的操作方式進行劃分。
1.虛擬仿真實驗室智能操作。主要是指在特定的實驗室內,依據(jù)現(xiàn)代信息技術作為工具和手段,將其置于特定的化學實驗中開展仿真實驗?;瘜W試劑、反應、結果都可以借助特定的虛擬軟件,“真實”地呈現(xiàn)出來,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化學實驗場景中,深刻理解實驗過程中的相關知識,如量變知識、質變知識。另外,在具體的實驗教學中,教師還應緊緊圍繞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實驗自動生成化學方程式,并在其中將化學實驗過程中所需要的藥品的性質、特點等全面地展示出來。
2.在“真實”情境中,指導學生親自參與虛擬仿真實驗。教師要指導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遵循科學的實驗流程,借助虛擬場景中的藥品、儀器等開展虛擬實驗,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參與實驗實踐。這種模式可以使學生在虛擬的情境中,借助虛擬的實驗器材展開各種化學實驗活動。
現(xiàn)如今,很多發(fā)達地區(qū)內的學校,都已將“DIS數(shù)字化實驗系統(tǒng)”、虛擬仿真實驗室等與化學實驗教學之間進行了深入融合。相關的科研單位應加大研發(fā)工作,大力發(fā)展虛擬“實驗室”,使學生在虛擬的實驗情境中,高效完成化學實驗。同時,虛擬的實驗教學情境,也能更加智能、便捷、可重復。
(三)實驗視頻仿真操作
將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與高中化學教學相結合,教師還可以在備課階段將虛擬實驗教學的視頻錄制下來,然后將其上傳到班級教學平臺上,包括班級微信群、QQ等,指導學生在課下自行選擇時間進行在線學習。首先,在課堂上給學生播放實驗視頻。教師在開展虛擬實驗教學時,可靈活借助多媒體的方式,給學生播放相關的教學視頻。這種教學視頻可以是教師自身錄制的實驗視頻,也可以是從資源庫中下載的優(yōu)質實驗視頻資源,通過多種網(wǎng)絡平臺的應用,對虛擬的化學實驗視頻進行直播、重復點播。視頻直播可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重復點播則可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其次,高中化學教師還可以制作3D或5D虛擬實驗視頻,并將其播放出來,不斷增強和強化學生的實驗體驗感,使學生在觀看過程中得到猶如自己實際操作的真實感。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真實”的感官體驗,能夠促進實踐意識的提升。學生在視頻觀看過程中,要積極展開“操作”,可以是對于實驗流程的模擬演練,也可以是實驗藥品的勾兌。
(四)注重教師素質的提高
雖然將高中化學教學與虛擬仿真實驗相結合,有利于保障實驗的安全性,節(jié)約實驗器材消耗,提高實驗學習效率,但是依然不能忽視教師在實踐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教師的教學水平直接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學生在了解并接觸虛擬仿真實驗時,離不開教師的逐步引導與講授。由此可見,虛擬仿真實驗能否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得到有效應用,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教師是否具備相應的素質。首先,學校要重視加強信息技術教師和化學教師間的聯(lián)系,給化學教師創(chuàng)造更多開展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機會,不斷加教師資質培訓,促進其專業(yè)素質的提升。其次,高中化學教師應有意識地整合網(wǎng)絡資源,促進自身專業(yè)素質的提高,以便更好地開展對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創(chuàng)新及其特色模式的構建,并在此基礎上充分發(fā)揮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積極作用,實現(xiàn)高中化學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綜上所述,對于高中化學教學而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模式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對達成高中化學實驗的程序化教學有著積極影響,同時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能夠避免出現(xiàn)其他意外結果?;诖耍瑥V大教師應提高對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通過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來促進高中化學課程質量的提升,給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使其得到良好的學習體驗,從而更加喜愛高中化學這門課程,以此促進學習質量與效率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 葉興琳,崔桃,喻國貞,等.基于線上線下和虛擬仿真實驗技術的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J].廣東化工,2021(2):174.
[2] 譚惠靈,郭慶,韓景倜.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建設的認識論思考[J].中國多媒體與網(wǎng)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