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
摘要:教育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不同的時代背景賦予了教育在不同時代的特殊內涵。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全面教育已經(jīng)成為了當代教育界的主流。全面教育注重的是學生的全面的發(fā)展。包括知識技能以及心理成長。在這個過程中,德育的實行以及德育觀的滲透對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語文? 滲透? 德育
語文是一門主修語言的學科,也是在教學過程中能夠以最為簡單的教學方式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的學科。在語文的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能夠引導他們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那么如何在語文的教學活動過程中將德育滲透到課堂上呢?可以就這一話題來探討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
一、為人師表,給予學生榜樣指引
(一)用言行來影響學生
對于學生而言,老師的影響是巨大的。首先教師的精神面貌和形象能夠對學生帶來直觀的感覺影響。在這樣的課堂上,老師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師對于學生的態(tài)度都會形成學生心理的一個映射,老師的一言一語,都會深深的刻在學生的腦海中。因此,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教師的形象是首先要注意的一點。上課時,老師的穿著要樸素大方,言語吐字清晰有力,要將自己最自信的一面帶給學生,給予學生以無盡的勇氣。使得他們能夠以最飽滿的態(tài)度來完成所學的課程。
(二)尊重學生,成為學生的朋友
作為一個好老師,要懂得尊重學生,和學生成為心靈上的好朋友。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老師,想要學生健康的成長發(fā)展,就要去尊重學生,而不是一兇神惡煞的樣子去立威,去打壓學生。要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善于溝通,去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各種情緒。對于犯錯誤的學生要以足夠的寬容心開啟學生的心靈之門。很多時候,足夠的理解、包容與愛往往能夠使得學生自律、自檢。比打壓式的教育更有效。
二、利用課本資源,將德育逐步滲透
在語文課本中,有很多優(yōu)質的課文。有塑造人物豁達開朗、大愛無疆的文章,有描寫家國情懷的古詩詞,還有描寫大好祖國的無盡風光的優(yōu)質文章。展示了獨特的文字魅力,作為老師,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要善于運用這些優(yōu)質文章,在講課的過程中能夠將德育悄無聲息的滲透。首先一方面就是在講課中不要只是打著讓學生理解課文的目的來進行,要注重課文對于學生內在心靈的影響。另一方面,教師要利用有效的教學設備和方式使得學生與文章內容能夠產(chǎn)生心靈上的共鳴,從而使得學生在心靈上能夠收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樣的教學方式,既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又能夠立德樹人。
三、在朗讀中,感受德育教育
語文課文中的內容有著豐富的情感,這種情感中也包括多樣的德育思想。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朗讀課文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因此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們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情感,把自己置身在作者的感情之中,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體會課文中包含的德育思想。例如《白楊》這篇文章通過爸爸和孩子們的對話,表達出對建設者無私奉獻精神的敬佩之情。這些精神都可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讓學生們深深的體會,繼而把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缺乏對他人關愛、缺乏奉獻、意志薄弱的缺點改正過來,培養(yǎng)他們堅強的意志、無私奉獻的品格、關愛他人的品德。
四、在語文課外活動中進行立德樹人教育
語文學科的教育,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之上,也可以讓學生通過進行多樣化的有趣、好玩的活動來進行學習。在活動過程中,能夠注重在活動之間人與人的友愛關系,在活動中能夠領略人與自然的和諧生態(tài)關系。在這個過程中,引導著學生進行有序地觀察,能夠獨立發(fā)現(xiàn)事物的特點。能夠以自己的正確的眼界和評判標準去看活動中的任何事,領略人事景物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真善美。能夠在這樣的課外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觀念以及自我生活能力。能夠學會理解別人、寬容別人、尊重別人。
結語:
在語文的教學中,我深刻的體會到了教師的形象以及文字的魅力對于學生的影響。對于學生來說,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是通過課本以及網(wǎng)絡來進行的。而能夠保證學生能以正確的價值觀來認識世界的方式往往是通過教育來進行的。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上,作為教師,我們要把握好語文教學課堂上內容的切入點,能夠時刻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疏導。能夠將德育在平時的一言一語,每一節(jié)課堂上都能夠滲透給學生。要細心發(fā)覺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以最佳的結合點將知識與德育融為一個整體,就能夠“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為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課程標準》.2015。
[2]張少平 《淺談語文教學中如何立德樹人》。
[3]賀學會 《爭做“四有”教師,潛心立德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