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莉莉
(甘肅省隴南市成縣陜西師范大學成州中學,甘肅 隴南)
伴隨著課程教學改革及素質教育的深層次推進,初中語文教學更加需要以語言教學和學生發(fā)展為本,借助拓展延伸教學來突破傳統(tǒng)教學的局限,活躍課堂的同時,拓寬學生的思維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拓展延伸教學,要避免盲目隨意,提高針對性。為此,就必須要突出三要素,包括以語文教材為基礎、以學生認知為基準以及以培育創(chuàng)新為抓手。
首先,以語文教材為基礎,即拓展延伸不可偏離教材與文本,要講究適宜和適度。比如,在教學《濟南的冬天》一文時,有些教師運用大量時間介紹老舍先生的生平故事及文學成就,同時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示“濟南冬天”的美麗場景,這樣的拓展延伸會消耗大量的時間,也存在本末倒置的問題,雖立足文本卻偏離了重難點教學。老舍先生作為杰出的語言大師,語言凝練優(yōu)美。我們可以在組織學生反復朗讀文本的基礎上,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進行仿寫。比如,原文中有這樣的描述“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這里運用了擬人手法,“臥”字展現(xiàn)出村莊的寧靜與和諧,賦予其生命與感情,如同寫活物般活靈活現(xiàn)。學生對這句進行仿寫,如“高山上臥著些樹苗,樹苗的葉子上臥著些露珠”等,如此在學習景物描寫方法的同時,能更深入體會文章的意蘊與核心。
其次,要以學生認知為基準,拓展延伸教學過程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知識水平以及能力素養(yǎng)等情況來適當拓展延伸、因材施教,這樣既能使拓展延伸迎合學生發(fā)展的實際與需要,又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比如,在教學《春》(朱自清)時,教師可以配合《荷塘月色》這篇散文進行比較閱讀,以此來指導學生進一步感知作者文章的輕快與優(yōu)美,也能達到拓展延伸的目的和效果。
最后,要以培育創(chuàng)新為抓手,在拓展延伸教學過程中,切忌將知識生硬地呈現(xiàn)給學生,更不可要求學生機械地記憶和生搬硬套地使用,而是要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以此為抓手,引領拓展延伸教學的深層次發(fā)展。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來提出一些開放性問題,由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分享,以此來調動學生的思維。
初中語文拓展延伸教學中學有所得、有所收獲的實現(xiàn),至少應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能加強人文熏陶,人文性是語文的特征,教師要借助語文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以語文課程所包含的人文性來對學生進行熏陶,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內涵并將之傳遞給學生,使學生被其中的人文素養(yǎng)所感染,升華自己的精神境界;第二,能實現(xiàn)語言習得,語文的工具性是語文學科的另一大特征,對語言文字的運用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要目的,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著重引導學生不斷積累語言,組織學生在多樣化的語文實踐中靈活運用語文,逐漸積累并提升語文能力素養(yǎng);第三,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有效學習和高效課堂的基礎要件,是學習有所得、有所獲的必要條件,故而教師進行拓展延伸教學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興趣,善于調動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能營造輕松、活躍的教學氛圍,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來組織學生進行學習。
拓展延伸教學中,要落實生活化教學,指導學生學以致用,增強教學實效性。具體來講,要將生活中的素材作為拓展的內容,如在《山中訪友》《小石潭記》《醉翁亭記》等游記性散文做拓展延伸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最近或最深刻的游覽經歷作參照,也可以由教師帶領學生實地游覽,結合文本學習來更好地理解游記性散文的寫作思路,之后讓學生寫出心得體會,以此為拓展和延伸,既能奠定學生對游記性散文的理解,又能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和生活的情感。另外,要找準切入口,改變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問、學生答的方式,鼓勵和指導學生貼近生活去主動學習和自主探究。比如,在學習《貓》這篇課文時,拓展延伸教學部分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養(yǎng)寵物的故事經歷,簡單說出寵物的習性,描寫出與動物相處過程中的各種趣事等。基于這種生活化教學來突出學生主體性及自主性的同時,從生活中挖掘語文教學資源,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拓展延伸教學,對于豐富學生知識面,開闊學生視野,為今后的語文學習及各科學習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