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俊禮
(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翟家所鎮(zhèn)中心小學,甘肅 白銀)
小學生的思維有著多樣性,但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在數學教學中,老師要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特征,創(chuàng)設有效的學習情境,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數學學習興趣,營造學習氛圍,創(chuàng)設探究和思考的機會,從而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培養(yǎng)并發(fā)展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小學生年齡小,天性活潑好動,學習的自主意識比較差,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為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要通過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去思考,調動他們的思維活動。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可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選取一些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場景、形象化的物體,以此來激發(fā)他們探究學習的興趣。
比如,在學習“分數認知”中的“幾分之一”內容時,可結合學生非常喜歡的動畫片《熊出沒》進行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有一天,熊大和熊二兩兄弟為了察看光頭強是不是又在樹林中偷偷地伐木走了好多路,又困又乏,正好發(fā)現前面有一張大圓餅。對于如何分吃餅子,它們產生了不同的意見,熊二說是自己先撿到的,所以應該多吃,可熊大不同意,說自己是哥哥要多吃些。同學們,你們能不能想想辦法,讓它們分得的餅子一樣多呢?對于這個問題,因為學生對動畫非常感興趣,最后形成了一致的意見,分成一樣大小的份數,一人占一份,這樣就公平了。聽到學生說到了公平,老師可適時地引出“平均分”內容,并讓學生會運用數學知識來表達。通過這個情境化的問題,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了他們深入探究問題的動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促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向高階發(fā)展。
小學生的抽象思維還不成熟,對于一些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一時無法理解,這時老師可創(chuàng)設一些動手操作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把抽象問題形象化,把復雜問題簡單化,降低數學知識難度,幫助學生理解學習的內容,進而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比如在學習“長方體的認識”一節(jié)內容時,老師可在課前準備一些長方體的實物,課堂上把這些實物體發(fā)放給學生,引導學生去數一下,一個長方體一共有幾個面、幾條邊,然后,讓學生想想這些面和邊之間有什么關系,最后,讓學生把這個長方體實物拆解開來,想想怎樣計算出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當學生拆解實物之后,發(fā)現它就是一個個長方形組合而成的,這時只要計算出每個長方形的面積就得出了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并在此基礎之上,引導學生發(fā)現長方體表面積計算的規(guī)律,總結出公式。這節(jié)課上,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把抽象的圖形形象化了,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望,發(fā)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力。
小學生天性好動,對于外界未知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可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創(chuàng)設一些適合小學生心理的趣味性情境,以提高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興趣。比如在學習“平年和閏年”一節(jié)內容時,老師可創(chuàng)設以下趣味情境:同學們在過生日時高興嗎?學生回答非常高興,盼望著每年生日來臨的那一天呢??赡銈冎绬??老師的生日只有四年才過一次。此時學生吃驚得睜大了眼睛,表示不理解。老師解釋原因,由此,引入“平年和閏年”的概念,讓學生自己計算閏年的年份,明白其中的道理。
反思是促進知識內化的一個過程,在小學數學學習中,老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反思,通過反思掌握更多的知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因此,老師為了培養(yǎng)學生反思習慣,可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的反思情境,引導學生學會反思。當一節(jié)課的內容學習完之后,老師要讓學生進行反思,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重點和難點是什么,最主要的公式是哪個,學習完本節(jié)內容之后,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還有什么疑問。讓學生在反思過程中,梳理所學知識,構建知識框架,促進知識的遷移,提高數學思維能力。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情境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老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