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
摘要:我國教育事業(yè)自改革開放發(fā)展至今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就,為我國基礎建設的快速發(fā)展貢獻力量。在小學學科中,美術作為藝術類學科,能夠發(fā)揮啟發(fā)學生心智、陶冶學生情操的作用。在運用趣味性教學模式時,教師要注意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尋找適合學生特點的趣味性教學模式并在教學中加以應用,讓學生接受美術教育的熏陶,讓美術的藝術氣息浸潤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感受到美術的魅力。
關鍵詞:趣味性教學模式;小學美術教學;運用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國人們對于教育事業(yè)的重視與日俱增。小學美術教學在提升小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及審美水平等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但從現(xiàn)階段小學美術教學工作的開展情況來看,存在學習興趣不高的狀況。若想激發(fā)小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教師必須在教學中充分實施趣味性教學法,進而保障小學美術教學工作的開展效果。
1選擇合適的教學素材
在小學階段的美術課堂教學活動之中,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需要考慮到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繪畫水平,因此,這就要求教師選擇合適的教學素材,并且需要注意教學素材的難度,例如,在美術課堂上,教師在講完教學內容或者觀賞完相應的畫作之后會讓學生對畫作進行模仿,如果教師給出的畫作是故宮,那么無疑是在為難學生,并且也不會讓學生學到真正的繪畫技巧,更不會讓學生在繪畫方面達到入門水平,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從低難度的教學開始,在教學過程中逐漸提升教學難度,從而讓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繪畫技巧在持續(xù)的學習中獲得提升。在選擇教學素材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選擇學生較為感興趣的素材,并且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從而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需求,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2導入游戲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對小學生來說,并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一切學習的動力完全來自于興趣使然。優(yōu)秀的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利用學生天生的特性設計適合小學生學習的教學策略,以興趣的激發(fā)作為教學核心之一。雖然小學生思維活躍,對一切未知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可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方法的掌握不到位,會導致教學效果事與愿違,達不到理想教學成效?;诖?,導入游戲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是小學美術教師需要研究并思考的課題,以興趣作為課堂導入的核心,從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對高效課堂的構建有很大的幫助。
3教學形式競賽化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可以通過開展美術競賽的形式,提起小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眾所周知,若小學生能夠投身于競賽之中,那么注意力會非常集中,并且所能營造出的美術課堂氛圍也利于促使小學生充分地吸收相關的美術知識。因此,在開展小學美術教學工作時,務必要充分實施趣味化教學法,并以教學競賽化的方式加以落實,最終也能夠強化小學生感知美、欣賞美的意識及能力。
4采用多種美術表現(xiàn)手法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能力
美術教學不是單一的繪畫教學,一切與審美創(chuàng)造有關的活動都可以納入美術教學的范疇。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開拓思路、開闊視野,將多種美術表現(xiàn)手法應用于教學,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美術技能,以此提高學生的美術能力。如,教師可以通過烙畫教學讓學生體會烙畫的魅力,提升學生的美術技能。在進行烙畫創(chuàng)作時,教師應確保學生的安全,創(chuàng)作完成后,教師可以在班級內展示學生的作品,讓學生通過互相學習和交流發(fā)現(xiàn)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而改正并完善。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引入美術課堂,如,收集廢棄的礦泉水瓶、紙筒、碎布料等,在課堂上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運用這些材料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這種源于生活的美術材料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同時能讓學生更加喜歡美術,具備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中的美的能力。教師還可以利用自然中的元素引導學生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如在秋天收集一些落葉,讓學生創(chuàng)作樹葉畫。在樹葉畫創(chuàng)作中,學生可以將自然與美術創(chuàng)作聯(lián)系起來,進而提升美術創(chuàng)作能力。
5培養(yǎng)課后藝術興趣
大部分學生只是在學校學習美術之后,在課后并沒有相關的活動促進學生美術發(fā)展。美術是中國文化組成中的一部分,需要很好地進行傳承和發(fā)揚。在學校開展美術教育的目的就是讓每個人都可以認識美術、理解美術。在課堂中學生只是通過看、畫等方式學習美術,如果不進行練習,就會造成美術技巧下降。課外學習美術并不是指延長在課內的繪畫時間,而是讓學生走進大自然,到傳統(tǒng)美術當中體會文化,不如剪紙、雕塑、陶瓷等。學生只有和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才能夠體會到美術的魅力。多觀察多實踐,學生才能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更多的藝術美,通過對美的感知與了解,學生才能創(chuàng)造更多的藝術。民間美術和大自然美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課本美術不同的魅力,學生通過來了解不同的美術可以認識不同地區(qū)的文化,比如青銅器、壁畫等都是各個時期藝術活動的產物。還有互聯(lián)網時代下的動漫、圖畫、后期制作等,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另一種生活經驗以及高科技的審美。這些活動都需要學生參與其中,發(fā)揮自己感官的作用。
結語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通過自我學習和與外校交流,不斷積累美術教學知識,提升美術課堂效果。同時,教師應善于利用多樣化的趣味性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小學美術教學,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進而提升美術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潔.趣味性教學模式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學周刊,2018(3):153-154.
[2]樊毛.趣味性教學模式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家長(上半月),2020(13):154-155.
[3]孫淑麗.多媒體的直觀性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考試周刊,2020(5):158-159.
[4]劉桂銀.淺談多媒體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J].科學中國人,2014(11S):246.F5ED660F-89FD-4EA4-98AD-CE25FFD55D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