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晨
摘要:目的:探討希望計劃干預應用于急性腦梗死患者護理中對希望水平及應對方式的影響。方法:選取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76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摸球法分成觀察組(n=38)與對照組(n=38),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采用希望計劃干預,對比兩組希望水平、應對方式。結果:干預后兩組Herth希望量表(HHI)評分提高(P<0.05),觀察組評分較對照組更高(P<0.05);觀察組面對評分較對照組更高(P<0.05),屈服、回避評分更低(P<0.05)。結論:希望計劃干預應用于急性腦梗死患者護理中,能夠提高其希望水平,改善應對方式。
關鍵詞:希望計劃干預;急性腦梗死;希望水平;應對方式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2-01
急性腦梗死屬于臨床發(fā)病率較高的腦血管疾病之一,對患者腦部損傷性較強,易產(chǎn)生肢體功能性后遺癥,患者通常伴隨著一定的抑郁、緊張等不良心理,不利于患者恢復[1]。常規(guī)護理以疾病控制為側重點,忽略患者心理需求;希望計劃干預可引導患者回想過往美好經(jīng)歷,提升其幸福感,樹立治療信心,提高治療治療依從性。本文通過對76例患者進行研究,旨在探討對希望水平及應對方式的影響,結果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急性腦梗死患者76例作為研究對象,選取時間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按照隨機摸球法分成觀察組(n=38)與對照組(n=38),觀察組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齡在46~72(59.47±6.25)歲;對照組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齡在48~73(59.86±6.39)歲。將上述基線資料錄入統(tǒng)計學軟件,兩組患者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可以進行臨床試驗。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經(jīng)顱腦CT檢查確診為急性腦梗死;②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性疾病者;②合并其他器官功能障礙及惡性腫瘤者。
1.3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干預,包括給予患者營養(yǎng)支持,監(jiān)測其生命體征,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等。觀察組實施希望計劃干預,具體如下:(1)制定干預計劃。由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發(fā)展及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將患者實際情況與急性腦梗死相關知識相結合,在與患者及家屬商討后,制定針對性干預方案,并根據(jù)患者身心變化及時調整干預計劃。(2)觀看希望視頻。查找關于希望計劃的視頻資料并對視頻內容進行考核,定期組織患者與家屬觀看希望視頻,在此期間保持安靜狀態(tài),針對視頻內容引導患者回憶家庭歡樂時光,引導患者表達自己內心感受。(3)書寫希望日記。鼓勵患者記錄每日心情變化與存在的疑慮,回想在干預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并進行記錄,制定每日目標并探尋達成目標的方式,若患者不具備書寫能力,則由患者口述、護理人員代筆。(4)鞏固效果。對患者在干預過程中完成的目標及其他正向行為及時予以肯定,糾正其不良行為,引導家屬參與護理工作,提高患者治療信心。
1.4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評估,總分48分,分值與希望水平呈正比。②比較兩組應對方式,采用應對方式問卷調查表(MCMQ)評估,包括面對、屈服、回避等維度,總分分別為32分、20分、28分,分值越高,患者越傾向于此應對方式。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計數(shù)資料分別以()、[n(%)]描述,組間比較分別采用t檢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希望水平對比
在HHI評分上,兩組干預前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明顯提高(P<0.05),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評分更高(P<0.05)。見表1。
2.2兩組應對方式對比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面對評分更高(P<0.05),屈服、回避評分更低(P<0.05)。見表2。
3討論
急性腦梗死多發(fā)于中老年群體,具有發(fā)病急促、高致死率、高致殘率等特點,由于病灶部位的特殊性,患者通常伴隨不同程度的肢體運動、語言等功能障礙,嚴重時甚至出現(xiàn)偏癱狀況,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質量及身心健康[2]。
希望水平是一種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tài),可提升患者治療信念,減輕患者心理壓力,促進其生存意念的增強。相較于常規(guī)護理,希望計劃干預更加側重于患者心理需求,在控制病情發(fā)展的同時,給予患者鼓勵和支持,滿足患者精神需要,認清生命的意義,保持積極心態(tài)面對疾病,提高治療效果[3]。本研究中,觀察組希望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前者HHI評分明顯更高,究其原因是希望計劃干預通過組織患者觀看希望視頻,從他人經(jīng)歷中得到鼓勵與安慰,緩解其不良情緒,從而促進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改善,提高希望水平。此外,觀察組應對方式與對照組比較,前者面對評分明顯更高,屈服、回避評分明顯更低,究其原因是希望計劃干預通過指導患者書寫希望日記,使患者深入了解其心理變化,有助于患者認清自我,積極面對困難,促進其應對方式的改變。
綜上所述,急性腦梗死患者采用希望計劃干預進行護理,可促進其希望水平的提高,對改善應對方式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崔瓊,楊文華.提升希望感的心理護理干預對腦梗死介入治療患者負性情緒和希望水平的影響分析[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9,48(14):1790-1793.
[2]王夢瑩,張俊梅,常陸.提升希望感的心理護理對急性腦梗死后偏癱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17):6-9.
[3]李慧娟,蔡甜甜,辛鑫.生活希望計劃干預對中老年肺癌患者希望水平及自我感受負擔的影響[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20,19(2):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