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芬
摘 要: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讓學生對自身所肩負的文化使命以及歷史使命有一定了解之外,還應當引導學生積極學習,確保學生在此過程中逐漸形成良好的語文審美意識以及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文章從利用多媒體技術傳遞傳統(tǒng)文化、挖掘教學內容傳承傳統(tǒng)文化、開展教學活動認識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滲透傳統(tǒng)文化四方面,對傳統(tǒng)文化融入職業(yè)院校語文教學的有效途徑進行探討。
關鍵詞: 職業(yè)院校;傳統(tǒng)文化;語文教學;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22)09-0047-03
傳統(tǒng)文化是一個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紐帶。任何階段的語文教學,都與傳統(tǒng)文化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學校必須要重視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對于學生而言,這不僅是歷史賦予的重要使命,更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必備要素。這就要求中職語文教師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語文教學中,積極探索更加有效、合理的教學途徑,以此讓學生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感受傳統(tǒng)文化中的歷史內涵,形成良好的文學素養(yǎng),為以后的長遠發(fā)展奠定一定的基礎。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傳遞傳統(tǒng)文化
在漫長的歷史中,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經過時間的打磨,已成為中華民族歷史發(fā)展的結晶。文化傳承能夠對社會主義接班人發(fā)揮極大的激勵作用,促使其積極開拓創(chuàng)新,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一份力量。中職語文教師必須將與時代發(fā)展相符、且具有較高學習價值以及歷史價值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中職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應積極為學生拓展教學內容,讓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學習內容。中職語文教師應多利用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現(xiàn)階段,許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已經實現(xiàn)影視化,因此,中職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搜索相應的影視資料在課堂上播放,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提升,而且可以強化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例如,教學《鴻門宴》這一課時,語文教師可以先將鴻門宴的相關知識講解給學生,讓學生對大概的內容有一定的了解?!而欓T宴》是我國漢代著名文學家和史學家司馬遷嘔心瀝血創(chuàng)作的一篇文章,收錄于《史記》中,主要講的是秦朝被滅之后兩支抗秦隊伍所舉行的一次宴會。這一宴會并不是一個普通的宴會,其中暗藏著許多玄機。這兩支隊伍的領頭人物分別是項羽、劉邦。文章的核心是劉邦赴宴以請罪,兩條貫穿全文的線為劉邦能否成功逃脫以及項羽是否會發(fā)起進攻。整篇文章組織邏輯嚴謹又周密,且情節(jié)跌宕起伏,緊緊扣住閱讀者的心弦,人物形象刻畫極為鮮明生動。為了使學生對文中人物形象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相關的影視視頻,讓學生一邊觀賞,一邊分析劇中不同人物的特點。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發(fā)現(xiàn)劉邦是一個能屈能伸、應變能力極強的人,他善用人才,行事果斷,但是從負面看,這個人城府極深,工于心計。而項羽則是一個性格率直、剛愎自用、有勇無謀、優(yōu)柔寡斷的人,但是從正面看,他躊躇滿志,一心想要成就一番大事業(yè),不愧為一代霸王。最后,項羽因驕傲自大,作戰(zhàn)失誤,自刎于烏江。歷史上關于項羽的成語很多,如四面楚歌、作壁上觀、破釜沉舟、霸王別姬等。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的性格是導致最終結局的關鍵因素。在學生對各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有一定的了解,且理清本文的脈絡之后,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拓展相關的知識,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以及局勢,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讓學生對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有更加深刻、全面的認識,達到傳承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目的。
二、挖掘教學內容傳承傳統(tǒng)文化
傳統(tǒng)文化不僅是國家及民族的發(fā)展根本,更是歷史演變的重要見證,如果將其摒棄,則會導致民族精神命脈氣息衰頹?,F(xiàn)階段,在一些中職學校的教學中,中華傳統(tǒng)文化并未得到有效傳承,其滲透力度也未達到預期的目標。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常常會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對我國一些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由來、習俗以及慶祝方式等不是很了解,對其中所涉及的一些人物也是一知半解,傳統(tǒng)文化知識較為匱乏。為了使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興趣得到進一步提升,中職語文教師可將教材作為中心,對其進行深入挖掘,積極尋找和教學內容有關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讓學生在這些知識中感悟傳統(tǒng)文化,品味傳統(tǒng)文化。這樣,能達到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tǒng)文化的目的。例如,《琵琶行》是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一首長篇敘事詩。在這首詩中,詩人向讀者展現(xiàn)了琵琶女高超的彈奏技藝,同時描述了其不幸悲慘的遭遇,揭示了當時社會中存在的種種不合理現(xiàn)象,如人才無法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在亂世中只能走向被埋沒的結局;官僚腐敗極為嚴重,大眾的生活苦不堪言等。這樣,詩人既將自己的憤懣之情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又抒發(fā)了自己對以琵琶女為代表的沒落人才的深切同情。在教學這首詩時,中職語文教師可以向學生具體介紹白居易是唐代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號香山居士,是新樂府運動的主要倡導人之一,其詩歌題材涉及范圍極為廣泛,且形式具有一定多樣性,語言通俗易懂,有“詩王”和“詩魔”的稱號,在我國詩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學生對白居易有了極大的興趣后,語文教師可順勢結合教學內容對當時的社會情況及社會背景進行挖掘:當時朝中奸臣當?shù)?,面對忠臣被誣陷的境況,白居易選擇挺身而出,積極諫言,但皇帝認為白居易對他不夠尊重,給了他一個莫須有的罪名,最終被貶。在事業(yè)遭受打擊、人生理想無法實現(xiàn)、一身才華無處施展的時候,白居易創(chuàng)作出了《琵琶行》。這種深挖教學內容的方式,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正確認識傳統(tǒng)文化,摒棄糟粕,傳承精華。
三、開展教學活動認識傳統(tǒng)文化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國家對技術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斷擴大。一些職業(yè)院校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只重視專業(yè)課,忽視文化課。在這樣的情況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弘揚會存在較大困難,時間長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極為不利,也會對技術型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形成阻礙。為改善這一情況,中職語文教師應當積極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其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以及合作學習意識,對傳統(tǒng)文化知識有更多的認識及了解。例如,教學《子路、曾皙、冉友、公西華侍坐》這一課時,為激發(fā)學生對本課的學習興趣,中職語文教師要開展一些競賽類型的活動,確保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傳統(tǒng)文化知識。首先,語文教師應按照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把全班學生分成多個小組。然后,語文教師讓每個小組輪流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將人物持有的觀點作為自己的論述主題,進行辯論活動。本課來源于孔子的弟子以及再傳弟子所作的《論語》,《論語》是一本著名的儒家經典,是一部語錄體散文集,采取對話文體的方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道德觀念、政治主張、教育原則以及倫理思想等。在辯論活動結束之后,語文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進行延伸,舉辦“《論語》知識競賽活動”,要求學生將所掌握的《論語》寫出來,并且要明白其釋義。比如,有的學生引用“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指出其釋義為:學習完之后,應當常常溫習所學的知識,不也是非常讓人愉悅嗎?有朋友從遠方而來,不也非常讓人快樂嗎?有的學生引用“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指出其釋義為:若學習卻不思考,那么就會被知識的表面現(xiàn)象迷惑;若是思考卻不學習,那么就會精神疲倦而沒有任何收獲。有的學生引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指出其釋義為:對于學習,知道如何學習的人,比不上喜愛學習的人;而喜愛學習的人,則比不上將學習當作一種快樂的人。有的學生引用“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指出其釋義為:在對有兵車千輛的國家進行治理時,必須謹慎恭敬地對待所有政事,注重誠信;注意節(jié)約費用,愛護人民;在征用民力的時候,應當根據(jù)農時來進行,不可耽誤耕種的時節(jié)以及收獲的時節(jié)。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對《論語》中的知識有更多的了解,而且能夠使他們對孔子與其弟子之間的相處之道有正確的認識,掌握更多關于“學習”的知識,并將其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增強自身的文化意識,提升自身的文化認同感。
四、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滲透傳統(tǒng)文化
當前,中職語文教師應當積極按照教學要求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進創(chuàng)新。中職語文教師將各種教學方式應用到課堂中,能使傳統(tǒng)文化在語文教學中得到良好滲透。對于學生而言,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提高其學習能力的同時,增強其對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例如,教學《林黛玉進賈府》這一課時,中職語文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梳理一遍文章脈絡,然后為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片段,在學生對所涉及人物的性格特點有一定的了解后,再將《紅樓夢》進行簡單介紹,讓學生知道這篇課文選自我國古代的一部章回體長篇小說《紅樓夢》?!都t樓夢》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且為四大名著之首,其文學價值極高,作者為清代作家曹雪芹。小說圍繞賈、史、王、薛四大家族從興盛走向衰退的故事背景展開敘述,故事主線是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悲劇,向觀眾展現(xiàn)了一幅值得細細品味的人生百態(tài)圖,極富悲劇美以及人性美。為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品味《紅樓夢》,中職語文教師可以先創(chuàng)設一個教學情境,利用互聯(lián)網為學生搜索相應的背景音樂,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均對應不同的樂曲,鼓點隨著黛玉的心情變化而變化,時而急促,時而緩慢,讓學生在這個情境中將自己想象成“林黛玉”,體會林黛玉從棄舟登岸到進入賈府時的種種心境、情緒變化。黛玉進入賈府是《紅樓夢》的開端,隨著黛玉的進入,賈府中的每個人物以及相關背景也隨之展現(xiàn)開來。此外,黛玉進入賈府時,作者還描寫了一些繁雜的禮節(jié)及規(guī)矩,其排場之奢侈,也暗喻著賈府日后將逐漸走向衰退的結局。在教學結束之后,中職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對《紅樓夢》展開思考:不同人物的結局預示何種道理?有的學生認為其暗示了世間的因果報應,壞人終會得到報應,代表人物是王熙鳳。也有的學生認為人生的變化無常也是作者想表達的一個道理,這時教師可順勢引導學生學會珍惜當下。這種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能讓學生深刻理解《紅樓夢》中暗含的人生道理以及其中的傳統(tǒng)文化,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而且能提升的學生綜合素養(yǎng)。
五、結語
總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人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堅實根基。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對于豐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語文教學中,中職語文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容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深入挖掘和滲透,并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利用多媒體技術傳遞傳統(tǒng)文化,挖掘教學內容傳承傳統(tǒng)文化,開展教學活動認識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滲透傳統(tǒng)文化,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更多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繼承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傳承民族精神,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成為德才兼?zhèn)涞募夹g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韋文華.關于傳統(tǒng)文化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分析[J].課外語文,2020(12).
[2]朱秀梅.重視傳統(tǒng)文化走進中職語文課堂[J].黑河教育,2020(07).
[3]林靜.談傳統(tǒng)文化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考試周刊,2018(43).
[4]劉佳倩.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浸潤中職語文教學課堂[J].考試與評價,2017(12).
[5]安靜.如何在高職院校語文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tǒng)文化[J].教師,2018(32).
Exploration of the Effective Ways of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Chinese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Zhang Guifen
(Jiangsu Yancheng Electromechanical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Yancheng 224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eachers should not only let students have a certain understanding of their own cultural mission and historical mission, but also guide students to actively study, ensure that students gradually form a good Chines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and a sense of identity with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is process, and improve students' Chinese learning abil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ffective ways of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Chinese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four aspects: transmit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by using multimedia technology, excavating teaching content, inheri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carrying out teaching activities, understand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infiltra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traditional culture; Chinese teaching; effective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