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全潔
(白銀市靖遠縣第七中學 甘肅 靖遠 730699)
新課程改革開始以后,陳舊性的應試教學理念就限制了教師引導作用的發(fā)揮與延展,也對學生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負面的影響,使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相對低下。在新時代的背景之下,英語有著廣泛的重要性,這種重要性就促動教師持續(xù)加強英語課堂的教育質(zhì)效。所以,教師應該對以往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需要突破原有理念的限制,持續(xù)增強教育質(zhì)效。但一些教師還沒有認知到新型的課程標準,所以其不能對小學英語課堂教育進行有效性的革新。在此背景下,本文就對改革性的教學策略進行探索,以此推進小學英語教學的進展。
在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小學英語教育遇到的困難限制著學生的知識汲取,教師無法更有效地加強教學質(zhì)量,因此,小學英語教學就比較枯燥。為改變這種枯燥性,教師就要找尋到這些問題,并對其進行深層性的解析,然后探究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只有這樣,才可以保障小學英語課堂的有效性。
在小學英語的教學過程里,教師不僅僅要引導學生掌握筆試層面的內(nèi)容,還要引導學生掌握英語口語部分,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為此,教師要改革自身的教學方法,將兩者整合起來進行英語口語與筆試性的教育,以此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的同時,加強學生的口語表述能力。但在當前這個階段,雖然教師對口語教育存有一定的注重心理,但在實際教育的時候,就會替代有效性的教學方法,沿著功利性的理念,讓學生重視筆試層面的學習。長此以往,學生考試能力有一定的增強,實踐能力卻變得比較匱乏。特別是對部分剛觸碰到英語的小學生來說,其會在錯誤的方法踐行下,運用不正確的口語學習方法,進行不正確的口語訓練。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小學英語教育的教學效率,就會有一定的降低[1]。
受原本教學經(jīng)驗的影響,部分小學英語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的時候,常常會違背原有的改革初衷,其在評價學生的時候,會以成績的優(yōu)劣對其進行判斷?;谶@樣的理念,學生就會進入到“死記硬背”的學習過程當中。這種學習過程,就代表了教師創(chuàng)新思維的匱乏。其仍然會采取“板書”性的傳遞模式,而忽視對“現(xiàn)代媒體技術(shù)”的使用。比如面對小學生無法集中自身精力進行學習的問題,教師本質(zhì)就能夠透過媒體技術(shù)的視覺沖擊和感官刺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因為環(huán)境的匱乏性和意識的薄弱,部分教師并沒有采取和運用這樣的教學方式,除此外,教師還會忽視對課堂整體的總結(jié),不能夠?qū)τ⒄Z教育進行精準性的評價也是小學英語課堂效率無法得到有效提升的其中一個緣由。由此可見,教師本身所存有的陳舊教育理念,就已經(jīng)偏離了課程標準對英語教學所提出的要求,且忽視了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育。
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學生對學習所產(chǎn)生的興趣,直接性的決定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只有持續(xù)性的啟發(fā)學生的學習思維,學生才可以發(fā)揮自身的主體作用,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才會積極配合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方案,實現(xiàn)教育目標。而當小學英語課堂變得高效,教師就會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由此,學生不僅會存有足夠的動力與熱情參與到課堂的知識汲取當中,還會透過興趣,感知西方文化。
小學英語課堂如若展現(xiàn)出有效性的過程,那么教師就能夠從中明顯性的發(fā)現(xiàn),學生主體作用的彰顯?;谛抡n程改革的標準性要求,教師要轉(zhuǎn)變以往以自我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和理念,要將學生作為課堂中的主體。為的就是讓學生基于教師的引導,進行自主性的知識內(nèi)化和知識汲取以及知識探究和知識確立。這種自主性的發(fā)揮,實則就可以延展課堂整體的有效性。兩者是互相彌補、互相填充的,缺一不可。也就是說,對小學課堂有效性的提升,有助于凸顯學生在課堂之上的主體作用[2]。
教材是教師進行課程教育,學生進行課程學習的基礎,但在實際性的教學過程里,教師要依照教學實際,科學性地運用教材內(nèi)容。一些教材會影響學生興趣的產(chǎn)生,或是不適應學生進行高效性的英語學習,其就可以挑選一些合理化的內(nèi)容,以興趣的激發(fā)為主,進行英語課程的良好性教育。依托對“冀教版”的教材分析,其編寫的內(nèi)容,是為了滿足學生進行系統(tǒng)學習的需求,所以內(nèi)容的難易程度并不一致,難度較高的內(nèi)容,會沖擊學生的自信心?;诖耍诮淌谝恍┲攸c內(nèi)容的時候,教師就要結(jié)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對其進行合理化的調(diào)整,透過實際學習情況,調(diào)整教材順序,讓教材內(nèi)容更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3]。
以小學英語冀教版三年級下冊Unit 2:Animals at the zoo Lesson 9:How many?為例,教師在講述“How many?”句式的時候,就可以融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對這一章節(jié)的內(nèi)容,進行合理性的調(diào)節(jié),透過學生的學習差異,調(diào)節(jié)具體性的教學內(nèi)容,依靠“問題”的逐步解析,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加強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情境的生活化,會讓學生從自身的經(jīng)驗出發(fā),理解知識,認知閱讀內(nèi)容。為此,教師可以借助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造性設計,啟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英語的教材當中,有很多對話性內(nèi)容十分貼近現(xiàn)實生活。此時教師就能夠結(jié)合對話內(nèi)容,依據(jù)主題挑選一個比較生活性的具體情境進行英語教育。只要擁有鮮明的目標,有序的情境,深厚的感悟,教師就能夠從中找尋到良好性的教學成效。
以小學英語冀教版四年級上冊Unit 2:At home Lesson 7:Homework為例,教師在講述這節(jié)課的時候,就可以以“家庭作業(yè)”為主題,設計生活性的情境,以對話性的問題導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促使學生在思考的過程里,理解并可以口頭應用下列用語和句子,像是“In the evening,I do my homework.”、“I read a book.”、“I write a story.”等等。比如教師可以以“Did you do your homework yesterday?”的問句,向?qū)W生提出問題,進而以這個問題的解析,教授“homework”這個單詞,透過詞義的分開解讀,加深學生對此詞匯的印象。之后再引出“ read a book、write a story”的短語。這種情境性的導入,既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又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更能夠引導學生進入到現(xiàn)實性的英語對話當中,像是“你昨晚做了什么?”學生就可以及時的對答出“In the evening,I do my homework.”的話語。
現(xiàn)代化的進程給媒體技術(shù)在教育中的運用提供了保障,教師可以依靠學生的視角,由著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興趣愛好,整合媒體性的教學資源。以網(wǎng)絡上的閱讀文本、主題文本為例,進行拓展性的閱讀學習或是口語訓練學習,學生可以在活動踐行、資源運用的背景下,拓寬自身的學習視野[4]。
以小學英語冀教版五年級下冊Unit 4:Did you have a nice trip? Lesson 21:Look at the photos!為例,教師在講述這節(jié)課的時候,就可以結(jié)合“trip”的主題內(nèi)容,整合媒體性的教學資源,透過旅游類的文本閱讀和介紹信,進行拓展性的閱讀練習。除此外,教師還可以結(jié)合多媒體向?qū)W生展示出我國各大旅游地區(qū)的英文名字,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圖片和視頻的感官刺激下,加深自己對各個區(qū)域美景的英語詞匯認知。除此外,教師在整合資源的過程里,還可以對“這一單元”的英語知識進行總結(jié),通過框架性的構(gòu)建,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加強學生的學習素養(yǎng)。學生會在有序的知識排列下,明確“trip”的前后準備過程。
實踐活動的開展是提高學生口語能力過程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依靠不間斷的口語訓練和活動開展,才可以促進學生口述出標準性的英語口音或是讀法。固態(tài)性的訓練形式并不能夠長期性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開展實踐活動的時候,教師就應該重視活動的多元性和趣味性,像是演講比賽的開展、角色扮演活動的開展、讀書角的踐行等等,這些活動,都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興趣,并提高課堂整體的有效性。
以小學英語冀教版Unit 2:School in Li Ming meets Jenny's class Lesson 8:Li Ming meets Jenny's class為例,教師在講述“對話”內(nèi)容的時候,就可以開展一些實踐類的活動,像是“演講比賽”、“角色扮演”等等,學生可以通過演講比賽,增強自身的競爭意識,其會在競爭意識的活躍下,不斷鍛煉自身的口語,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而在進行角色扮演活動的時候,其展現(xiàn)出的趣味性特征比較明顯,學生會沉浸于自己的角色當中,使用對應的詢問性話語和回答式話語,在這個過程里,其不僅會說、會讀、會寫是meet這個詞匯,而且能夠理解且運用“How are you?、Where do you live?、How tall are you?”等句子。其會在詢問的過程里,了解對方的基礎情況。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之下,教師要整改以往的教學方式和教育理念,通過問題的解決,方式的完善,提高教學有效性,加強課程教學質(zhì)量。而基于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在進行實際教育的時候,就可以依靠教材內(nèi)容的科學應用,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造設計、媒體資源的整合運用、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最為重要的是,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英語層面的學科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