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旺明
(涼州區(qū)新華鎮(zhèn)九年制學校 甘肅 武威 733000)
在現(xiàn)今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對語文古詩詞的賞析能力和感悟能力有待提升,而古詩詞教學對于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如何提升古詩詞的教學效果成為了很多人關注的問題。群問閱讀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如果能夠應用于古詩詞教學中,會有較好的效果。本篇文章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從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談起,對群問閱讀教學在古詩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方式進行了探討和分析。
在現(xiàn)今階段的語文古詩詞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顯著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吸收古詩詞的精華,提升語文素養(yǎng)和語文能力造成了阻礙。以下幾點內容,結合語文古詩詞教學現(xiàn)狀,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討。
在目前的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很多教師的教學僅僅浮于表面,缺乏深度。他們在對古詩詞進行分析時,不夠深入具體,沒有深入詩人的內心的情感世界,也無法做到結合詩人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和具體境遇分析古詩詞的情感和內涵,這就導致學生的古詩詞學習缺乏深度。古詩詞是我國語文文化的精華的凝結,蘊含著萬千詩人細膩的情感和深入的思考,如果教師不能透徹地對古詩詞的情感、內涵、思想進行講解,是不利于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升和古詩詞鑒賞能力提升的[1]。
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的古詩詞教學缺乏整體性,往往是教材上有什么,教師講什么,這就使得每首古詩詞都成為了分割的、獨立的個體,然而,從整體的視角出發(fā),很多古詩詞都是存在相似性和內在聯(lián)系的,如果將古詩詞教學看成一個整體,會更有利于學生系統(tǒng)地、整體地認識我國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而如果古詩詞教學缺乏整體性,就無法使學生在分析相似情感和思想內涵的古詩詞時,有一個整體的、全面的認識,這不利于他們古詩詞鑒賞能力的提升。
在現(xiàn)今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還有一個十分普遍的問題,那就是部分教師在開展古詩詞教學工作時忽略了趣味性的重要作用。他們在講解古詩詞時,往往枯燥乏味,僅僅是機械地、生硬地對古詩詞的大意、情感以及表現(xiàn)方法、寫作技巧進行了講解,而忽略了古詩詞本身的美感和趣味性,這種教學方式很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不具備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就很難全情投入到古詩詞的鑒賞中,這對于他們理解古詩詞的情感內涵、感悟不同詩人的創(chuàng)作方式、創(chuàng)作偏好和創(chuàng)作風格都是不利的。
在目前的語文古詩詞教學中,部分教師忽略了教學實踐這一環(huán)節(jié),他們對古詩詞的講解僅僅停留在紙面上,沒有讓學生通過實踐來親自體會古詩詞創(chuàng)作的過程,這是不利于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升的。語文教學離不開實踐,如果學生無法通過實踐和習作,來系統(tǒng)地應用課上所學習的各種創(chuàng)作方法和表現(xiàn)方式,是很難對這些寫作技巧有深入的了解和認識的。古詩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古詩詞中有著豐富的情感表現(xiàn)方式和創(chuàng)作方法,學生如果無法在實踐中鞏固、提升對這些語文創(chuàng)作方式和技巧的認識,是不利于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提升的[2]。
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對目前的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了基本的認識,而群文閱讀教學能夠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以下內容對語文古詩詞群問閱讀教學的基本概念和作用進行了闡述。
群文閱讀教學就是指教師根據(jù)教學的主題、思想、情感內涵,有所取舍地選擇一組或一類相似的閱讀材料,使學生能夠系統(tǒng)地對這一主題有更加全面的認識和了解。群文教學通??梢赃M行教材整合、單元整合以及篇章整合,重點是圍繞一個核心的主題,開展系統(tǒng)化、結構化、整體化的教學工作。群文閱讀能夠有效地增大學生的閱讀量,使學生在腦中建立起完備的、全面的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3]。
群文閱讀教學方式在現(xiàn)今階段的素質教育背景下具有重要意義,群文閱讀打破了以往教學中以單獨篇章為核心的教學方式,突破了閱讀文本的局限性,學生可以從多元化閱讀文本中探究個人閱讀喜好,培養(yǎng)積極閱讀心理,提升閱讀的趣味性,不再用填鴨式教學、灌輸式教學的方式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注重對學生潛力的挖掘和能力的培養(yǎng)。而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方式,對于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的提升來說更是有所裨益,能夠讓學生對某一類別的古詩詞有全面的了解,對不同的詩人在面對同一主題、同一情感時的不同表現(xiàn)方式有所認識,提升學生的系統(tǒng)分析能力和全面、綜合的鑒賞能力。中國古詩詞博大精深,如繁星林立,浩瀚豐富。在群文閱讀教學的引領下,學生得以擴充知識視野,由一篇詩詞生發(fā)出多篇詩詞類比教學,進一步提升文學素養(yǎng),積累豐富的人文底蘊。
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對群文閱讀教學方式有了認識,而如何將群文閱讀應用于古詩詞教學中,是一個關鍵的問題。以下幾點內容,針對在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應用群文閱讀開展古詩詞教學工作的具體措施,希望有助于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和語文古詩詞鑒賞能力的提升。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群文閱讀,提升教學深度,使古詩詞教學不再局限于單純的情感分析、寫作技巧分析,而是更加關注詩人的創(chuàng)作背景,將古詩詞的賞析放在宏觀的時代背景之下,利用古詩詞將時代北京、歷史事件以及詩人的自身經(jīng)歷串聯(lián)起來,從而提升教學深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使他們能夠透過古詩詞,看到宏大的歷史發(fā)展和個人的人生軌跡;透過同一詩詞作者在不同人生階段的詩篇,串聯(lián)作者的心路歷程;透過同一時期作者的詩詞內容,總結時代背景下詩詞文學的發(fā)展特征;透過同一流派的作者詩詞對照,簡要概述該流派詩詞的思想內核。古詩詞是千變萬化的,同時也是有跡可循的。學生可以從詩詞格律、平仄、意象、主題、意境等多元角度感受到詩詞的差異性,獲得深度古詩詞學習提升。
比如,在講到八年級上冊《渡荊門送別》這首詩時,教師可以結合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開展以李白的人生經(jīng)歷為主題的群文閱讀,使學生能夠通過群文閱讀,更加清晰地了解李白少時離開蜀地游離山河以及在政治上的幾次波折的經(jīng)歷,以此來提升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深度,使學生能夠結合李白不同時期的人生經(jīng)歷賞析它的作品,從而得到更加深刻的體會。
在開展語文古詩詞教學工作時,教師可以進行整體教學,使學生構建起完整的、系統(tǒng)的語文古詩詞知識學習體系,為了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教師需要結合古詩詞的主題、思想內涵、情感,分析古詩詞的核心,以此開展群文閱讀教學,選取教材中與該古詩詞的核心一致的閱讀材料,將這些閱讀材料整合在一起,綜合分析它們的表現(xiàn)手法和創(chuàng)作方式,使學生對該主題核心形成更加全面、深刻的認識。閱讀材料文體不限,內容不限,教師可以為學生放送創(chuàng)作背景普及、作者生平經(jīng)歷等記敘文,使學生展開聯(lián)想,從宏觀角度看待詩詞意蘊,發(fā)掘詩詞的深層次內涵;教師可以選擇現(xiàn)代詩歌類文體,以歌詠的方式深化主題情感,為學生帶來更為豐富的情感體驗。開展整體教學,旨在將閱讀文本與古詩詞教學相結合,關聯(lián)知識內容,從而構建完整的古詩詞教學體系。
比如,在講到七年級上冊岑參的《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這首詩時,由于岑參是我國著名的邊塞詩人,教師可以就教材中的邊塞詩開展群文閱讀教學,使學生對邊塞詩這一創(chuàng)作流派有更加全面的認識,使他們在鑒賞邊塞詩的時候,能夠更加深入地體會到邊塞詩人在詩詞中流露的思鄉(xiāng)之情、對建功立業(yè)、報效祖國的渴望以及對和平的向往。
在教學過程中,僅僅將目光局限在課本教材上是不足以使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和文化底蘊得到培養(yǎng)的,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選取合適的課外閱讀材料,以此來拓寬語文古詩詞教學的范圍,增大學生的閱讀量,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在選擇課外閱讀材料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中的古詩詞的主題,選擇與該主題相似的課外閱讀材料,使學生能夠對該主題有更加充分的認識,能夠在大量、廣泛的閱讀材料中學會鑒賞古詩詞的精妙之處。教師可以從作者角度出發(fā),為學生推薦詳細描述作者生平、將多篇詩詞融合在詩人經(jīng)歷中的書單,使學生以詩人生平為脈絡,縱向探索詩詞意蘊;教師可以從探究深度出發(fā),為學生推薦著名學者對古詩詞的深度剖析佳作,幫助學生拓寬知識廣度,站在全新的高度看待古詩詞內涵,在潛移默化中提升鑒賞能力。
比如,在講到八年級下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作者杜甫的人生經(jīng)歷開展群文閱讀,杜甫是我國著名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在他的詩中,反映了特定的時代背景下普通百姓的生活疾苦和社會的動蕩不安,教師可以選取合適的課外閱讀材料,比如杜甫的“三吏三別”,使學生在群文閱讀的教學下,體會杜甫對民間疾苦的同情和感嘆,以及杜甫自身在當時的背景下如浮萍漂泊的悲苦,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主題教學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主題教學法就是指教師根據(jù)教材中古詩詞的思想、情感、內涵等,選取合適的主題,開展以該主題為核心的教學活動。在主題教學中,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古詩詞學習中來,教師可以結合教學主題開展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同時結合學生感興趣的動漫、流行歌曲、游戲等元素,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主題學習中有更大的收獲。
比如,在講到七年級下冊《登飛來峰》這首詩時,教師可以結合這首詩的后兩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彼磉_的思想感情,即詩人不畏奸邪、敢于和邪惡勢力斗爭的精神以及在政治上高瞻遠矚的寬廣的胸襟和宏大的氣魄,并以此為主題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搜集與這一主題相契合的古詩詞供學生鑒賞學習,并讓學生就此主題進行演講、習作,使學生在參與主題活動的過程中更加深入地體會到古詩詞的思想感情,以此來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
在開展古詩詞教學工作時,單純的古詩詞鑒賞是不足夠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提升的,教師還需要通過實踐來提高學生的認識。而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對于實踐教學的開展有所幫助。教師可以通過群文閱讀,使學生對古詩詞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對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方式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從而能夠模仿詩人的表現(xiàn)手法,進行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
比如,在講到九年級上冊《水調歌頭》這首詞時,教師可以開展以蘇軾的詞為主題的群文閱讀教學工作,使學生通過群文閱讀,更加了解蘇軾豪放曠達、婉約清麗的多元化的詞風以及蘇軾樂觀豁達的處事風格,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蘇軾的寫詞風格和表現(xiàn)手法,進行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使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對《水調歌頭》以及蘇軾的詩詞有更加深刻的體會,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和鑒賞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想要使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得到深入的應用,除了要實施相關的策略,解決在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有一些注意要點。以下幾點內容對開展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工作的注意要點進行了簡要的分析。
在開展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工作時,教師要注重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教師要意識到,每一個學生的理解能力、鑒賞能力以及他們的詩詞儲備量都是有差異的,只有做到因材施教,結合每一個學生不同的特點以及學習方式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才能收獲更好的效果。對于理解能力強、古詩詞鑒賞能力突出的學生,教師可以多向其推薦更具深度的、更有思想內涵的古詩詞作品,從整體的、宏觀的角度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詞的全面的認識,使學生建立起更加完備的古詩詞學習體系,最大程度地挖掘他們在古詩詞鑒賞、創(chuàng)作上的潛能,而對于理解能力較差、古詩詞儲備較差的學生,教師則需將教學重點放在夯實基礎、穩(wěn)步提升上,結合教學主題,為學生推薦難易適中、易于理解、風格明確、主題鮮明的材料,使學生在大量閱讀、分析古詩詞的過程中打牢基礎,增強對古詩詞的敏銳的洞察力和分析力,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這種教學方式,既滿足了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也更符合現(xiàn)在提倡的素質教育,對于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來說更有幫助。
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工作時,教師要注重教學資源的選擇,我國古詩詞數(shù)量龐大,為了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最大化的提升,教師需要對閱讀材料進行取舍,不僅要結合學生所處的學習階段和它們的思想認識程度,也要綜合考慮群文閱讀的主題以及閱讀材料和課堂教學的適配性。除此之外,在進行古詩詞的群文閱讀教學時,教師還要考慮,閱讀材料能否與現(xiàn)實生活進行有效結合,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否有真實的案例能夠支撐古詩詞的思想感情的表達,如果能夠做到古詩詞教學和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會對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提升更加有利。這就要求教師自身具備較高的語文古詩詞鑒賞能力和素養(yǎng),能夠結合教學主題,對閱讀材料進行甄別和篩選,同時,這也需要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學生的具體特點開展閱讀教學。
綜上所述,在當今時代的社會發(fā)展背景下,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對語文古詩詞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有了新的認識,本篇文章重點分析了群文閱讀在古詩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措施,希望有助于古詩詞教學工作的深度開展。與此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想要使古詩詞教學工作的效果得到顯著提升,不僅需要群文閱讀等一系列教學方式的應用,也需要教師和學生的不斷探索和積極配合,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