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利平
(邢臺市第二十六中學 河北 邢臺 054000)
班級周會課是課表上獨立的一門課程,是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的集中時段。初中階段正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關鍵階段之一,初中學生對于班級周會的期望值遠高于小學。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變革,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增多,學生道德價值取向也變得多元化。這兩方面原因導致班會課的設計和組織難度加大。那么初中階段的班級周會是一種怎樣的現狀呢?
我所在學校是地處市郊的十二年一貫制普通學校,我在初中不同年級的班級做問卷調查,了解班級周會的現狀。調查顯示,首先大多班級周會是有準備的,或是班主任配以PPT來主講,偶爾也會安排小活動,或是放視頻讓學生觀看,或是由同學選擇話題配以PPT做主講,或是班級成員先后表演節(jié)目,但表演后缺少討論和思考。其次,班會上要么一人“主宰”,形式單一;要么氣氛熱鬧,內容龐雜;知識性過強,說教色彩濃。在班級周會中學生沒有感受到自己是集體的一份子,其情感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第三,學生渴望的是內容貼近自身生活實際、形式多樣而又生動活潑、參與性強的班級周會??偟膩砜矗嗉壷軙]有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因而實際效果欠佳。
針對初中班級周會實效性不高的現狀,我想開展關于提高初中班級周會實效性的策略研究。我申請了市級規(guī)劃課題,并獲得了立項。課題開展近四年以來,課題組老師們通過閱讀文獻、問卷調查、設計并組織班會、分析班會案例等方法,分析了影響初中班級周會實效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初中班級周會實效性的主要策略,并將這些策略運用到班會實踐中,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1.1 教育理念。有不少班主任樂于當主角,他們居高臨下地看學生,認為初中學生年齡尚小,沒有老師的“牽引”怎么能行呢?所以在班會中,他們就會有意無意地扮演起“主角”,要么“一言堂”,要么“搞攤派”,學生就成為“配角”,配合老師來聽、看、演、說,學生的心靈卻沒被激蕩,這樣的班會實效性肯定不高。這樣實效性差的班會癥結在哪兒?根本是教育理念出了問題。樂于當“主角”的班主任,他們沒有把學生當成平等而值得尊重的對象來看待。這就使得班級周會的教育主體——學生對班主任敬而遠之,參與班會活動的欲望就被抑制,內心就很難被激蕩,“不走心”的班會自然難以產生實效性。因此教育理念是影響班級周會的實效性的首要因素。
1.2 內容主題。這是班主任能否開出富有實效性的班會的重要因素。人們評價班會效果時往往更看重班會活動形式,認為只要形式新穎就是好班會。而班會內容是否切合學生實際、學生是否得到思想啟迪、行為表現是否得到改善則較少評價。其實開什么班會比怎么開班會更重要。如果班會的內容及主題沒有切合學生身心發(fā)展及當前生活實際,即使班會形式再生動活潑,恐怕熱鬧過后,學生心靈也會趨于平靜,留不下什么痕跡了。要開出富有實效性的班會,內容及主題的選擇十分重要。
1.3 活動方式。對班會現狀的調查顯示,班級周會上或一人主講(班主任或學生),或觀看視頻,或表演節(jié)目,形式單一,氣氛沉悶,大部分學生成了“看客”,沒有參與到活動中去,內心難以產生切身體驗。當班會的內容及主題切合了學生身心發(fā)展及當前生活實際,班主任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選擇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活動方式,要能夠吸引全體學生參與進來,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因而,活動方式也是影響班級周會實效性的主要因素。
1.4 師生角色。要想開出有實效性的班會,師生角色的扮演不能錯位。學生是主體,班主任是主導?!爸黧w”是指學生在班會中具有自主性、能動性,他們是班會活動的“主角”?!爸鲗А笔侵赴嘀魅我l(fā)揮指導作用,即要做好活動策劃、組織、總結等工作。受新課程理念影響,目前學生的主體作用已被大部分班主任思想上接受,但班主任容易從“大包大攬”走向另一個極端——“大撒把”,任由學生盡情“表演”,而自己全身隱退。這樣的“自拍劇”式的班會,沒有了班主任參與策劃、組織、調控及總結,有的熱鬧有余,有的死氣沉沉,還有的節(jié)外生枝,造成后患。因而師生角色的把握也是影響班級周會實效性的主要因素。
以上就是影響初中班級周會實效性的主要因素,這就為尋找提高班級周會實效性的策略做好了鋪墊。
2.1 轉變班會教育理念
理念陳舊的班會,班主任是主角,學生配合著來聽、看、說、演,淪為了“配角”,內心難以產生情感的激蕩。那么該用什么樣的教育理念來支撐班級周會呢?通過查找文獻,我們發(fā)現中外表述不同但內涵一樣的教育理念。北師大陳會昌教授在其課題研究中倡導教師要尊重學生并用平等態(tài)度看待學生。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簡·尼爾森在《正面管教》一書中提出了“和善而堅定”的教育理念。兩個教育理念的核心都是尊重與平等,即把孩子當成與師長一樣平等的對象,對孩子要充滿理解和尊重。課題組于是就將“尊重平等”作為開展班級周會的教育理念,以此去設計組織班會。轉變了教育理念,課題組的老師們果真開出了富有成效的班會。
比如,新生入學后的第一個班級周會,學生彼此間還不熟悉,怎么讓學生盡快熟悉呢?叫出名字,體現出對對方的尊重。班主任將“我們有緣相識”作為班會主題,設計了“名字接龍”趣味活動。此活動是通過分組介紹自己的方式來促進大家熟悉。六人為一組,一組介紹完了輪到下一組。為加深印象,活動中突出兩點:一是介紹自己時不僅要自報姓名,還要用極簡短的話說一件關于自己的事;二是介紹自己之前先介紹之前發(fā)言同學的情況。同學們精神高度集中,用眼看著發(fā)言同學,用筆記下要點,等待著自己亮相時刻的到來。
整個班會全體參與,氣氛緊張熱烈。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為充分體現“尊重平等”的教育理念,班主任在各組介紹完畢后要走到每個同學面前介紹這位同學,最后介紹自己。四五十人的班集體剛剛組建,師生之間不熟悉,要說出全班同學的名字,這可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班主任做了兩件事:一是在開學第一天就印發(fā)“我的名片”信息表,學生填寫并貼上照片。班主任對著學生名片反復熟悉,還多往班里實地相認。二是班會進行時,班主任手眼并用,用心去記。當班主任完成了挑戰(zhàn),全班熱烈鼓掌,班會達到了高潮。
我們還有不少這樣的富有實效的班級周會實例。如“制定班規(guī)”的班會則是讓學生先設想自己對班級的希望,再共同制定班級規(guī)范;“學會聽課”的班會則是師生共同做傾聽游戲,討論如何做才能聽得清楚;“和諧相處”的系列班會則是在寓教于樂中教給學生與人溝通的社交技巧……理解學生所需,尊重學生感受,有了這樣理念的支撐,學生怎能不喜歡參加班會活動呢?
2.2 序列化安排班會內容
調查顯示,當前班級周會內容來源有兩方面:一是上面(學校、年級組等)臨時性的安排,占比??;二是班主任的安排,自由性強,占比大。上級沒有布置任務時,班主任或總結班級近期表現,或結合臨近節(jié)日做主題教育,或組織學生做才藝表演,或上自習課寫作業(yè)。班會內容含金量低,難以滿足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求。造成此種情況的原因是班主任缺乏課程意識,沒有把班級周會當成一門課程來對待,整體內容安排缺少計劃性。
課題組認為,班主任對待班級周會要有課程化意識,而且要在初中三年的整體框架下安排班會內容,使之序列化。根據初中生的身心特點和學習要求,班級周會課內容形成了三個序列:(初一)遵守紀律和人際交往的教育——(初二)學習方法和青春期的教育——(初三)心理輔導和理想教育。
為什么這樣安排呢?初一時學生剛入學,班集體剛剛組成,班級建設的重心是要培養(yǎng)一個有秩序的班集體。有秩序意味著學生要懂規(guī)則,守紀律,能妥善處理同學間的小糾紛。遵守紀律和人際交往教育就成為了主要內容。初二時課程數目最多,如何學習才能效率高呢?學生在初二進入青春期,情緒波動很大,怎樣平穩(wěn)度過青春期?學習方法和青春期的教育就成為主要內容。初三時學生面臨中考,繁重的學習任務,有限的學習時間,較高的師長期望,這些都會給學生帶來無形壓力。如何化解壓力?心理輔導和理想教育就顯得非常必要。
班會內容“序列化”不僅體現在整個初中,也體現在某一時段。比如,初一階段為建設一個和諧而有秩序的班集體,課題組設計了三次班級周會。第一次班會,學生以肯定句形式列出自己認為最重要的班級規(guī)則。師生整理后形成班規(guī)張貼在教室最顯眼處,集體要簽名,每人手里要有一份班規(guī)。第二次班會,學生按時段表演班規(guī),每個小組負責一個時段。其他組欣賞時要找出與班規(guī)不相符之處。第三次班會,全班分成組參與玩智力拼圖游戲。每組六人:五人參與游戲,要拼五個同樣大小的正方形;一人當觀察員,檢查規(guī)則落實情況。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允許交頭接耳,也不允許向他人暗示自己需要哪一張紙板,但可將紙板遞給別人。所有小組完成任務后,大家分享體驗,羅列出有助于完成任務和妨礙團隊合作的行為。大家認識到了關注他人需求有多么地重要,集體也變得更有凝聚力了。課題組通過“制定班規(guī)——熟悉班規(guī)——關注他人需求”的序列班會,實現了建設一個和諧有序的班集體的目標。
實踐證明:無論是整個初中還是某一時段,“序列化”安排班級周會內容,讓德育教育更具系統性,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得必要的交往技能,提高了調控情緒的能力,展現出良好的精神風貌。
2.3 有針對性地確定班會主題
初中班級周會內容“序列化”,只是一個整體框架。每一序列里要開什么主題的班會,則根據各班情況、當時背景等來綜合確定?!笆郎蠜]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如果盲目照搬別班班會主題,并不考慮是否符合本班實際,那么班會難以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效果就與預期相差甚遠。
以初二年級的學習方法教育為例。同樣是以學習方法為內容的班會,在學習基礎好的創(chuàng)新班和學習基礎弱的普通班,班級周會的主題如何確定呢?班主任要先做調查,了解學生普遍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依此來確定班會主題。創(chuàng)新班普遍反映的是如何管理時間,而普通班大多反映的是如何提高聽課效果。根據不同的需求確定不同的主題,我們就將“學會訂計劃”作為創(chuàng)新班的班會主題,而把“學會傾聽”作為普通班的班會主題。
具體來講,在創(chuàng)新班組織召開的“訂計劃”系列班會每周一次,共上四次,為期一個月。班主任把“訂計劃”的技能細化,將要點分解,循序漸進地讓學生領會訂計劃的要領,并課下學以致用,每天練習“訂計劃”,老師則及時反饋學生訂計劃的表現。一個月下來人人學會了訂計劃,管理時間的能力大大增強,學習效率明顯提升。而在普通班進行的“學會傾聽”系列班會每周一次,共上兩次,為期半個月。第一節(jié)是教學生學習傾聽的方法。師生共同做傾聽游戲,討論如何做才能聽得清楚,學生學得傾聽的技巧;第二節(jié)是讓學生熟練運用傾聽的技巧。學生交流搜集到的關于傾聽的例子,辨析做得好的地方或做得不好的地方,促進同學們對傾聽技能的掌握。令人激動的是,普通班的同學們聽課的效率大有提高,任課老師也反映上課氣氛好,交作業(yè)的人數明顯增多。不僅如此,同學間還學會傾聽對方的話語,相處變得融洽。真是一箭雙雕——學習、社交兩不誤!
同樣是學習方法的教育,創(chuàng)新班是用一個月四次班會來教“訂計劃”,普通班是用半個月兩次班會來教“傾聽”,都取得了滿意的效果。成功的秘訣何在?班主任根據班級實情有針對性地確定班會主題,這是成功的秘訣?。?/p>
2.4 選擇富有趣味的活動方式
有了對學生尊重平等的理念、符合學生需求的內容、切合班級實情的主題,如果活動方式呆板,吸引不了學生的興趣,那么班級周會也達不到良好的效果。選擇富有趣味的活動方式,對于保證班級周會的實效性也意義重大。通過探索實踐,我們將寓教于樂作為我們的追求,力求在游戲活動中實現對學生的無痕教育。每次班級周會都有動態(tài)的游戲,或是作為熱身活動來放松身心并引出主題,或是作為主要內容讓學生互動、體驗、分享,這也是在為老師接下來的啟發(fā)點撥做鋪墊。
比如前面提到的“你我有緣相識” 班會,同學們做的游戲名稱是“名字接龍”,氣氛緊張而有趣。為了能完成任務,大家邊聽邊看邊記,忙得不亦樂乎,而同學們所說的一件件富有個性的事件時常又逗樂全場。再如前面提到的“學會傾聽”的班會,先是老師帶領大家玩傾聽游戲,接著讓大家思考采樣做才能聽清對方說的話。然后老師又發(fā)圖文并茂、表達簡潔的“武功秘籍”給大家欣賞,同學們領悟了傾聽的要點。最后同學們在老師設置的情境中練習運用傾聽技巧。整個班會過程既有趣味,又有意義,學生十分喜歡。
除了活潑有趣的班會游戲,我們有時也會根據需要布置趣味作業(yè),比如開完“學會傾聽”的班會后,班主任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善于傾聽和不善于傾聽的例子,還讓學生圍繞傾聽設計宣傳畫;比如開完“建立班規(guī)”的班會,班主任將班規(guī)按時段分解,每組選擇一個時段集體創(chuàng)作標志牌,標志牌要求配有形象的語言設計和可愛的卡通畫面設計。學生非常喜歡這樣的作業(yè),也常常能交出令人驚喜的作業(yè)。
總之,富有情趣的游戲活動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參與班會活動的積極性,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活動中放松身心,在活動中體驗感悟,在活動中學習技巧,在活動中練習提高。
2.5 充分發(fā)揮班主任主導作用
在班會中當學生被給予尊重,被看成是和老師一樣平等的角色,班主任就會轉變角色,讓學生成為班會的“主體”,他則變成“主導”。關于“主導”的理解,用舞臺表演來打比方,班主任不會因為學生成為主角而退出“班會舞臺”,他更要發(fā)揮好主導作用,當好“編劇”“導演”等角色,為學生這一主角兒的“表演”搭臺服務。班主任的角色非但沒有弱化,反而顯得愈發(fā)重要。
班主任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班級周會前,班主任要結合班情來確定主題,選擇活動形式,安排活動環(huán)節(jié),督促學生做好準備;班會進行中,班主任要營造活動氛圍,觀察學生表現,調控班會節(jié)奏,及時小結點評。班會結束后,班主任要鼓勵學生將所學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并觀察學生運用技能的表現,必要時要指出不足并促其改正?!叭獭眳⑴c、“全程”服務、“全程”負責——你看,為了學生這一“主角”能通過班會“演出”得到成長,班主任的“主導”作用可謂是無所不在的!
班會前、班會中、班會后,每一時段都離不開班主任“主導”作用的發(fā)揮。哪一時段要求更高呢?我認為是班會中這一時段,班主任的現場觀察、問題解決、臨場應變等能力的發(fā)揮能夠讓班主任“預設”的班會得到更好的“生成”。那么,在班會進行中班主任該如何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呢?我認為,班主任要善于扮演“首席觀眾”“節(jié)奏指揮”“預判專家”“評委專家”等角色,努力做到在不動聲色中觀察,在問題發(fā)生時思考,在節(jié)奏調控時有心,在意外發(fā)生時救場,在需要引領時發(fā)聲。做到這五方面,班會才會讓學生更走心,其實效性之高也是必然的了。
綜上所述,轉變班會教育理念、序列化安排班會內容、有針對性地確定班會主題、選擇富有趣味的活動方式、充分發(fā)揮班主任的主導作用,這些就是提高初中班級周會實效性的主要策略,它們是課題組老師們經過幾年的摸索實踐才得出來的。我們會將繼續(xù)探索下去,為德育改革盡我們的綿薄之力!
【注】本文為邢臺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提高初中班級周會實效性的策略研究”(課題編號:1702051)的研究成果。